萊頓大學
萊頓大學 | |||
---|---|---|---|
Academia Lugduno Batava(萊頓學院) | |||
校训 | Libertatis Praesidium(自由之稜堡) | ||
创办时间 | 1575年 | ||
学校类型 | 公立 | ||
校长 | Hester Bijl | ||
教师人數 | 5,500 | ||
学生人數 | 25,800(2015 - 2016) | ||
校址 | 荷蘭萊頓,海牙 | ||
隶属 | 科英布拉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 ||
網站 | www.leiden.edu | ||
|
萊頓大學(荷蘭語:Universiteit Leiden)座落在荷蘭的萊頓市,是目前荷蘭持續運作中最古老的大學。萊頓大學是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以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的一員,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該校建立於1575年,由八十年戰爭中的荷蘭革命領袖奧蘭治親王威廉所建,用以紀念萊頓在八十年戰爭中對荷蘭取得獨立做出的貢獻。萊頓大學至今仍與奧蘭治王室有密切關係,荷蘭君主威廉明娜女王、朱丽安娜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以及威廉-亚历山大國王也曾在萊頓大學學習。2005年,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從萊頓大學獲得罕有的榮譽學位。[1]
現今萊頓大學擁有6個學院、超過50個系及提供150個以上的課程。有超過40個國家級或國際級研究機構在該校設立。截止2017年,共有16位校友及教职工曾获得诺贝尔奖。
校內機構
[编辑]該大學沒有中央校園;所有建築散布在城市各處。有些建築非常老舊,例如Gravensteen(現為萊頓的國際辦公室);而有些很有現代感,如Lipsius以及Gorlaeus。該大學的6個主要學院提供約50個本科生課程及超過100個學士後課程。
各學院 | |
---|---|
人文學院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法學院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醫學院 | 網站 |
數學與自然科學院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社會學與行為科學院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考古學院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創作及表演藝術學院是由萊頓大學、Royal Conservatory以及Royal Academy for Art合作創建的。萊頓大學沒有經濟學、商學與管理學院,(除了Master of ICT in Business之外[2]) 因為這些年來這類課程被認為不符合萊頓大學的傳統。然而,2002年創立了萊頓管理學校(LUSM),提供6個專業MBA課程。此課程只維持四年,也就是2006年所有管理課程都被取消。萊頓管理學校在2009年1月1日起停止活動。[3]
歷史
[编辑]在1575年,威廉王子管理著歐洲少數沒有大學的地區之一。此時文藝復興已開始凸顯學術研究的重要性;為了獎勵萊頓市民在1574年抵抗西班牙軍隊的英勇表現,威廉王子遂在此設立大學。諷刺的是威廉王子的敵人腓力二世也名列於建校許可上,這是由於他當時仍是法理上的荷蘭伯爵。傳說威廉王子當時給萊頓市民兩個選擇,一者是免稅,一者是大學;市民認為免稅令可被撤銷,大學卻能延續百年,故選擇了後者。
在創校後的一個半世紀間,尤斯圖斯·利普修斯、约瑟夫·尤斯图斯·斯卡利杰(Joseph Justus Scaliger)、弗朗西斯库斯·霍马勒斯(Franciscus Gomarus)、胡果·格老秀斯、雅各布斯·阿民念、丹尼尔·海因修斯(Daniel Heinsius)與 格哈德·约翰·福修斯(Gerhard Johann Vossius)等學者一度將萊頓大學在歐洲的聲望推至巔峰。萊頓大學的崇高地位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
時至19世紀末,萊頓大學再度名列歐洲的頂尖大學。在這裡的世界第一間低溫物理實驗室裡,海克·卡末林·昂內斯達到了4K的人工低溫;在1908年,昂內斯首先將氦液化,他對金屬超導現象的發現也有所貢獻。由於這些貢獻,昂內斯在191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獲諾貝爾獎的萊頓教授還有發現塞曼效應的物理學家亨德里克·洛倫茲與彼得·塞曼,以及發明心電圖的生理學家威廉·埃因托芬。愛因斯坦也曾在萊頓講學,他論玻色子的統計分布(即後來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手稿於2005年在萊頓大學圖書館裡被發現。
萊頓大學內設有荷蘭最早的植物園——萊頓植物園。
目前萊頓大學仍執許多研究領域之牛耳,包括自然科學、醫學、歷史、社會與行為科學、法學、藝術及文學等等,並與四十餘個國立研究機構合作。荷蘭的最高學術榮譽──斯賓諾莎獎的28位得主中,有7位在萊頓執教。学术楼裡懸掛著創校以來的著名教授畫像。
教學
[编辑]本科生課程
[编辑]該校大部分科系本身皆有提供學位課程。本科生的課程通向文學士、理學士或法學士學位,不提供其它如工學士或美術學士之類的學位。
|
|
研究生課程
[编辑]學生可選擇各種研究所課程,上述本科課程的大部分都可以由一般的或專業的碩士課程接續。萊頓大學提供超過一百種研究所課程,通向文學碩士、理學碩士、哲學碩士或法學碩士。哲學碩士是一種特別的研究學位,僅發予校內少數幾個系所(主要在藝術、社會科學、考古學、哲學與神學領域)。這些課程的入學門檻甚高,主要針對有志於學術工作的學生。
一些最著名的研究生課程有太空法、行為科學、生物資訊、DNA計算、藥物提供與生物藥學、東亞研究、歐洲法、歐洲商業法、歐洲研究、進化與生態科學、功能基因組學、歷史學、商業信息通信技術、國際公共法學、國際關係與外交、伊斯蘭研究、媒體科技、納米科學、毒理學。
博士班課程
[编辑]此外,大部分科系與附屬研究機構都提供博士課程或博士生職位,由此可指向博士學位。該校的大部分博士課程集中於幾個研究所或研究機構。
學術
[编辑]排名 | |
---|---|
全球排名 | |
《泰晤士》世界排名[4] | =70 |
《QS》世界排名[5] | =128 |
《US NEWS》世界排名[6] | 89 |
《ARWU》世界排名[7] | 80 |
研究機構
[编辑]萊頓大學擁有超過五十個研究機構,其中有些完全隸屬於該校的某個學院,其餘則是院際或校際機構。大部分荷蘭學者都與其中某些機構相關。
機構 | ||
---|---|---|
ASC | 非洲研究中心 | 網站 |
CNWS | 亞洲、非洲與美洲研究所 | 網站 |
CRC | 危机研究中心 | 網站 |
CTI | 語言與認同研究中心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M. Meijers 研究所 | 法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rotius 中心 | 國際法學研究中心 | 網站 |
GSS | 萊頓科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史學研究所 | 史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uizinga 研究所 | 文化史研究所 | 網站 |
IBL | 萊頓生物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IAS | 亞洲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OPS | 心理計量與社會計量學校際研究所 | 網站 |
ISED | 教育與人力發展研究所 | 網站 |
LACDR | 萊頓—阿姆斯特丹藥物研究中心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CMBS | 萊頓分子生物學中心 | 網站 |
LGSAS | 萊頓考古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ACS | 萊頓進階計算機科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C | 萊頓化學研究所 | 網站 |
LION | 萊頓物理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SOR | 萊頓宗教研究所 | 網站 |
LUCL | 萊頓大學語言學中心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UMI | 萊頓大學數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ediëvistiek | 荷蘭中世紀研究所 | 網站 |
NIG | 荷蘭管理研究所 | 網站 |
NOVA | 荷蘭天文研究所 | 網站 |
N.W. Posthumus Instituut | 荷蘭經濟暨社會史研究所 | 網站[永久失效連結] |
OIKOS | 國立古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nderzoekschool Kunstgeschiedenis | 荷蘭藝術史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SL | 荷蘭文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LAS | 西方藝術暨文學史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olybios |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研究所 | |
萊頓天文台 | 萊頓天文台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歐洲研究所 | 關於歐洲整合領域的法學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Van Vollenhoven 研究所 | 法律、管理與發展研究所 | 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校友與相關人士
[编辑]诺贝尔奖得主
[编辑]- 尼古拉斯·丁伯根 荷蘭動物行為學家、鳥類學家
- 彼得·塞曼 荷兰物理學家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荷兰化學家,1901年首届諾貝爾化学獎得主
- 海克·卡末林·昂內斯 荷兰物理学家,超导现象的发现者,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
- 亨德里克·洛伦兹 荷蘭物理學家、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
- 威廉·埃因托芬 荷兰生理学家、心电图之父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相对论的创立者
政治界
[编辑]- 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來源請求]
- 约翰·昆西·亚当斯 美国第六任总统
- 纳尔逊·曼德拉 南非前總統
- 苏丹哈孟库布沃诺九世(Sri Sultan Hamengkubuwono IX)印度尼西亚日惹的苏丹
- 阿雅安·希尔西·阿里 前荷兰国会议员
-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
- 贝娅特丽克丝女王
- 朱丽安娜女王
- 夏侯雅伯 北约秘书长
- 约翰·鲁道夫·托尔贝克 荷兰前首相
- 温斯顿·丘吉尔 英國前首相[來源請求]
- 小戴维·哈特利(David Hartley (the Younger))英国政治家、科学发明家
- 陳奕齊 台灣基進黨主席、基進側翼主席、台灣南社秘書長
学术界
[编辑]- 伯恩哈德·齐格弗里德·阿尔比努斯(Bernhard Siegfried Albinus)德國解剖學家
- 卡罗勒斯·克鲁修斯(Carolus Clusius) 法国植物学家、医生和人文主义者
- 勒内·笛卡尔 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 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 荷兰计算机科学家
- 保罗·埃伦费斯特 荷兰物理学家
- 胡果·格老秀斯 荷兰法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國際法鼻祖
- 法兰西斯库斯·唐德斯 荷兰眼科医师与心理学家,眼压计的发明者
-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荷兰物理学家
- 彼得·梅尔(Peter Mair) 爱尔兰政治学家
- 扬·奥尔特 荷兰天文学家
- 威廉·德西特 荷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 威理博·司乃耳 荷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 科内利斯·范·佛伦霍芬(Cornelis van Vollenhoven)荷兰法学家
- 克里斯蒂安·史努克·许尔赫洛涅(Christiaan Snouck Hurgronje)荷兰东方学家
- 约翰·赫伊津哈 荷兰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
- 泰比里厄斯·赫姆斯特豪斯(Tiberius Hemsterhuis)荷兰语言学家
文化界
[编辑]- 雅各布斯·阿民念 荷兰基督新教神学家
- 赫爾曼·布爾哈夫
- 丹尼尔·海因修斯(Daniel Heinsius)人文主義者,古典文學詩人
- 约翰·亨德里克·卡斯帕·科恩(Johan Hendrik Caspar Kern)荷兰印度学家及佛学家
- 尤斯图斯·利普修斯 南尼德兰(今比利时)语文学家、人文主義者
- 伦勃朗 荷蘭畫家
- 约瑟夫·尤斯图斯·斯卡利杰 法国学者及批评家
- 布拉姆·范·德·斯托克(Bram van der Stok)荷兰飞行员,从第三空军战俘营成功逃脱
- 保罗·弗胡芬(Paul Verhoeven)荷兰导演
- 阿曼·凡·布倫 五屆百大DJ冠軍
註釋
[编辑]- ^ Windows Media file of Queen Beatrix receiving degree, February 20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201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 ^ 存档副本. [201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5).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参考资料
[编辑]- (英文) Willem Otterspeer: The Bastion of Liberty: Leiden University Today and Yester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Leiden 2008, ISBN 978-90-8728-030-7
- (英文) Willem Otterspeer: Good, gratifying and renowned. A concise history of Leiden University. Transl. by John R.J. Eyck. Leiden, 2015. ISBN 978-90-8728-235-6
- (英文) Th.H. Lunsingh Scheurleer and G.H.M. Posthumus Meyjes (eds),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 Exchange of Learning (Leiden, 1975), ISBN 9004042679
外部連結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