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威廉·塞西尔·坎贝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6日 (二) 12:13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William Cecil Campbell
威廉·塞西尔·坎贝尔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出生 (1930-06-28) 1930年6月28日93歲)
愛爾蘭自由邦 爱尔兰自由邦多尼戈尔郡拉梅爾頓英语Ramelton
居住地 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多佛英语North Andover, Massachusetts[1]
国籍 爱尔兰
 美国
母校都柏林三一學院
威斯康辛大学
知名于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寄生虫病
机构默克公司
德鲁大学

威廉·塞西尔·坎贝尔(英語:William Cecil Campbell,1930年6月28日),美国爱尔兰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寄生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德鲁大学荣誉退休研究员。[2]2015年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的新疗法”与日本大村智中国屠呦呦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

生平

大村智與坎贝尔在斯德哥爾摩

威廉·塞西尔·坎贝尔于1930年出生于爱尔兰多尼戈尔郡拉梅爾頓英语Ramelton,是一位农场供应商的儿子。他曾就读于贝尔法斯特坎贝尔学院英语Campbell College,1952年以动物学一等荣誉学士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學院,并于1957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至1990年,坎贝尔担任默克公司所属“默克治疗研究所”(Merck Institute for Therapeutic Research)的资深科学家和分析研究与开发主管。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200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

坎贝尔最著名的成就,是與日本北里大學教授大村智共同研發伊維菌素[5]

2015年,他与大村智以及屠呦呦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爱尔兰裔人,之前的第一位是欧内斯特·沃尔顿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