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堵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heserious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06:34 →‎人口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七堵區
Qidu District
市轄區
七堵區位置圖
坐标:25°07′N 121°41′E / 25.11°N 121.69°E / 25.11; 121.69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基隆市
下級區劃20411
政府
 • 區長林金鎮七堵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56.2659 平方公里(21.7244 平方英里)
海拔139 公尺(456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22,429戶)
 • 總計52,734人
 • 排名2
 • 密度937人/平方公里(2,427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206
戶政資料代碼10017020
毗鄰安樂區暖暖區新北市汐止區萬里區
網站http://www.klct.gov.tw/
舊七堵區公所,位於自治街15號

七堵區臺灣話Tshit-tóo-khu)是台灣基隆市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西南方,為基隆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由於基隆港附近腹地有限,加上七堵車站成為台鐵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主要起點和終點站,[來源請求]基隆市政府已定位七堵為基隆副都心。

歷史

基隆市七堵區行政大樓,位於光明路21號
台灣電力公司基隆區營業處七堵服務所

七堵區是基隆市最西端的行政區,全區總面積約56.2664平方公里,為七區之冠;區內共劃分為二十

七堵原是台灣原住民族巴賽族居住的區域。清治時期漢人為防原住民侵襲,於居住地外圍設置土牆,土牆一稱為「板」,五板稱為「堵」。七堵位於第七個防禦據點,故以此為名[1]:。七堵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九年(1731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台北府,改隸新成立的基隆廳。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七堵劃屬於臺北縣基隆支廳石碇堡七堵庄。三十年(1897年)改隸水邊角辨務署。三十三年(1900年)廢除水邊角辨務署,併入基隆辨務署。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廢除石碇堡,改隸基隆廳水返腳支廳五堵區七堵庄。四十二年(1909年)改隸臺北廳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臺北州基隆郡七堵庄七堵。1945年台灣光復,七堵劃屬於臺北縣基隆區七堵鄉。1947年七堵鄉併入台灣省基隆市,改為七堵區。1949年七堵區分出暖暖區,1968年鶯歌里[a]新山街石厝里(今自強里石皮獺街劃歸安樂區,1988年三民里[b]四維里五福里六合里七賢里與鶯歌里劃歸安樂區。

七堵區在清代基隆廳石碇堡日治初期沿襲清制,於今七堵區、暖暖區安樂區鶯歌石地段設臺北縣基隆支廳五堵、暖暖、瑪陵坑等三區,轄有五堵友蚋瑪陵坑七堵草濫六堵鶯歌石八堵碇內港口等十庄及暖暖街。明治30年(1897年)變更地方行政區劃,改隸屬台北縣水返腳辦務署;明治42年(1909年)改屬臺北廳基隆支廳。大正九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廢庄及街改為大字,將五堵區、暖暖區、瑪陵坑區合併為七堵庄,隸台北州基隆郡

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進入中華民國時期,配合國民政府「改庄為鄉」措施而改制為七堵鄉,隸屬台北縣基隆區;1947年基隆市政府為了擴大市政建設,要求台北縣將七堵鄉劃歸基隆市,並改稱七堵區[2]。1949年劃出八堵、碇內、暖暖等里(當時分為七里)成立暖暖區。1980年,基隆市政府於鶯歌石興建國民住宅(即今安樂社區),鶯歌石及附近的港口地區人口激增。1988年,鶯歌石及港口地區劃歸安樂區

行政區

  • 八德里、友一里、永安里、正光里、百福里、長安里、泰安里、堵南里、實踐里
  • 六堵里、友二里、永平里、正明里、自強里、長興里、堵北里、富民里、瑪西里
  • 瑪東里、瑪南里

教育

高級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60,283—    
1986 71,140+18.0%
1991 51,885−27.1%
1996 56,181+8.3%
2001 56,069−0.2%
2006 55,111−1.7%
2011 54,711−0.7%
2016 54,103−1.1%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永久失效連結]
七堵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53,615 (100%)
0~14歲
  
5,689 (10.61%)
15~64歲
  
39,092 (72.91%)
65歲以上
  
8,834 (16.48%)
26,829
(男人口數)
26,786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高齡社會
性別比100.16%
扶養比37.15%
 - 扶幼比14.55%
 - 扶老比22.60%
老化指數155.28%
戶人口量2.4504人/戶
人口密度952.89 (人/km2)
2020年七堵區每月人口變化
月份 人口 消長
七堵區人口變化圖表
1 53,737 +5
2 53,758 +21
3 53,740 −18
4 53,726 −14
5 53,690 −36
6 53,688 −2
7 53,678 −10
8 53,669 −9
9 53,661 −8
10 53,646 −15
11 53,675 +29
12 53,615 −60
累積年度增減:−117
本年人口流失,累積成長率為-0.218%
上述資料時間為2020年12月,來源:基隆市政府民政處[3]

交通

七堵車站舊站房。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郵局

廟宇

註解

  1. ^ 2002年分出鶯安里
  2. ^ 2006年分出壯觀里

參考來源

  1. ^ 王雲龍. 《北基映象:台北縣基隆市海岸山水美景之旅》. 愛書人雜誌有限公司. 2005. ISBN 9867430492. 
  2.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通報. [2016-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3). 
  3. ^ 基隆市政府民政處 - 戶籍統計月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