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唐伯虎點秋香 (電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61.81.50.92留言2021年2月7日 (日) 09:01 →‎其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唐伯虎點秋香
Flirting Scholar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李力持
监制蕭若元
制片陳耀榮、吳嘉諾
動作指導潘健君
编剧谷德昭
李力持
陳文強
统筹胡兆昌
主演周星馳
鞏俐
陳百祥
鄭佩佩
劉家輝
配乐胡偉立
摄影鍾志文
敖志君
剪辑馬仲堯
制片商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片长102分鐘
产地 英屬香港
语言粵語
普通話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臺灣地區 1993年6月2日
英屬香港 1993年7月1日
发行商嘉禾電影公司
新寶娛樂有限公司
票房 英屬香港:HK$ 40,171,033
臺灣:NT$ 28,390,800

《唐伯虎點秋香》(英語:Flirting Scholar)是1993年以民間傳說“三笑姻緣”为蓝本改编的古裝香港喜劇電影,由李力持執導,潘健君動作設計周星馳巩俐主演、本片為周星驰的电影代表作之一。電影于1993年7月1日在香港上映,在28日内创下4017万票房,成为当年香港港產片票房冠军[1]

演員

四大才子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周星馳 唐伯虎 石班瑜
陳百祥 祝枝山 李香生
吳鎮宇 文徵明
陳輝虹 周文宾

唐府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周星馳 唐天豪 石班瑜
朱咪咪 朱 茜
藍潔瑛 唐伯虎之妻
陳家碧 唐伯虎之妻
李綺霞 唐伯虎之妻
黃鳳瓊 唐伯虎之妻
梁綺麗 唐伯虎之妻
黃穎儀 唐伯虎之妻
金 磊 唐伯虎之妻
吳越萍 唐伯虎之妻
曾健明 家 丁

華府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黃 霑 華太師
鄭佩佩 華夫人 李映淑
黃一山 華 文
李家聲 華 武
苑瓊丹 石 榴
梁家仁 武狀元 徐健春
黎彼得 老 師
周星馳 華安(華府終身編號 9527) 石班瑜

朝廷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林 威 寧 王
谷德昭 對穿祥
劉家輝 奪命書生 李香生
朱鐵和 寧王使者
凌 漢 御醫

華府四婢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賈天怡 春 香
宣 萱 夏 香
鞏 俐 秋 香 劉小芸
溫翠蘋 冬 香

四大淫俠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劉錫賢 東 淫
姜皓文 西 賤
何英偉 南 咸 (南蕩)
王偉樑 北 濕 (北色)
周星馳 *小婬蟲周伯通 (被尊稱為“大佬”)

其他

演員 角色 國語配音
梁榮忠 賣身葬全家之人 孫德成
蟑螂 小強 (並非真人角色) 不適用
李健仁 人妖如花
余國樂 船夫

武器、毒藥、武功

電影中有不少關於武器毒藥武功的解説詞,是本影片的特色之一。

武器

名稱 介紹
霹靂雷珠 朱茜特製暗器,外表看似紅豆,爆炸威力無窮。
唐家霸王槍 唐家代代相傳的武器,因唐天豪在與奪命書生決戰時被書生奪命劍拆去槍頭,所以傳予唐伯虎時,將槍頭材質由純改變為寒鐵(但仍被拆掉)。因唐天豪輸給奪命書生,故在兵器譜上排名第三,唐伯虎打贏奪命書生後變為第一。但唐伯虎是以無槍的槍頭插中奪命書生是用槓桿原理
書生奪命劍 奪命書生的武器,兵器譜上排名第二。可以削斷純鋼,與唐伯虎對打時更可以削斷寒鐵。
小李老母飛刀
(國語:「小李他媽的飛刀」)
小李飛刀在兵器譜上排名第四,而小李飛刀的娘親,小李老母飛刀在兵器譜上排名第一,已去世。「小李老母」此名與粵語髒話“姦你老母”近音。

毒藥

名稱 介紹
一日冚包散
(國語:一日喪命散
華夫人最強的毒藥。由七種不同的毒蟲和鶴頂紅提煉七七四十九日製成。服用後武功全失、經脈逆流、胡思亂想而致走火入魔,最後會血管爆裂而死。
含笑半步釘
(「釘」為粵語「死」的俗語。
国语:含笑半步顛
唐伯虎隨口胡謅的毒藥。看似麥提莎,胡扯其材質有蜂蜜川貝桔梗天山雪蓮。不須冷藏,亦不含防腐劑,除了毒性猛烈之外,味道還很好吃。服用後絕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則會全身爆炸而死。

武功

名稱 介紹
十字追魂棍 秋香的絕招,為了把9527趕出房間而使出。
面目全非腳 奪命書生的武功,能使被踢中的人面目全非,眼歪嘴斜。(春香被踢中3腳、夏香8腳、秋香30腳以上)
還原靚靚拳
(國語:还我漂漂拳
唐伯虎的武功之一,失傳已久的拳法,可以將「面目全非腳」的效力抵銷,甚至有美容的功效。
回馬槍 唐家霸王槍招數之一,弄個破綻回身將槍刺入對方胸口。唐天豪與奪命書生決戰時所用的最後一招,但槍頭被卸去而反被擊敗,唐伯虎則練成沒槍頭也可以捅穿敵人,這招也是劇中唐伯虎最後殺死奪命書生的招數,也是用了槓桿原理。
氣吞天下 唐伯虎的武功之一,能夠吹起狂風,為了吹起眾多新娘的遮頭紅布。
無風起浪 華夫人的武功之一,亦能吹起狂風,為對抗唐伯虎「氣吞天下」將新娘們裙襬吹起遮臉。
如來神掌 唐伯虎的武功之一,電影中出現隔山打牛一式。打出電擊線,可將在一定距離外的人彈上半空。可以單打一掌,或雙管齊下。
龜波氣功 唐伯虎的武功之一,致敬七龍珠,華文與華武觀測其戰鬥值高達好幾百萬。
脈象「將軍令 唐伯虎的武功之一,改變脈象彈出「將軍令」蒙騙御醫。
移花接木 華夫人的武功之一,可改變「隔山打牛」的行進軌道。
腳氣刀(假稱) 奪命書生和唐伯虎的武功,,致敬街頭霸王2,先將腳在空中虛畫半圓;猛力踢出新月型的氣刀,其威力可以在柱子上留下深深的腳印。真名沒有交代。

影片歌曲

  • 主題曲及插曲《求神》由林夕填詞、林帆和梁兆基主唱,原為粵樂《百鳥和鳴》,早在五十年代就獲改編為電影《唔嫁》的同名主題曲和粵劇《唐伯虎點秋香》的唱段[2]
  • 文化人馮睎乾指片中的《雞翼歌》(烧鸡翼,我钟意食)原是1969年沈殿霞主演電影《餐搵餐食餐餐有》的歌曲《为食经》,然後由林夕重新作詞[3]

軼事

  • 片中「秋香」一角原定是王祖贤演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后改为鞏俐出演[4]
  • 影片中鞏俐的演出颇受争议,有影評认为她的表演过于呆板,與影片风格不合,而鞏俐也拒绝了一些竖起头发、化丑妆的情节。[來源請求]在2006、2013年的一個鞏俐專訪中,她本人表示當年去拍的时候,张艺谋还跟她说,你就当和他们一起玩嘛。後來巩俐觉得當時沒有放开去做感到可惜。更说過自己电影经历中最喜欢《唐伯虎点秋香》,是因为遗憾没有拍好,所以才喜欢。[5][6]
  • 周星驰在接受访问时坦言片中的武打戏份灵感来自于日本漫画《龙珠》,最喜欢的情节为“自己抱了秋香上去,谁知一掀起头巾原来是另一个人(石榴姐)那幕”,但也只是“合格”水平。[7]
  • 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上映時曾經在臺灣中南部公映3天重新配音的臺語版,主因是學者電影公司老闆為了孝敬不會說聽國語的母親而做的。早期僅有VHS臺語影帶版,後來由星樂園工作團隊及石班瑜老師接手進行重新配音,製作數位修復的臺語版本。[8]

其他

有傳戲中對聯為黃霑不文集》的作品,或為偽托。《不文集》本是引用、翻譯他人作品為主(黃霑並無自稱原創)。電影版與原版所用字眼雖略有差異,但也無証據証明改編者為黃霑。「我上等威風,顯現一身虎膽」 、「你下流賤格,露出半個龜頭」 、「冚家鏟泥齊種樹」 、「汝家池塘多鮫魚」、「魚肥果熟嫲撚飯」 、「你老母兮親下廚」幾句的出處待考。

電影版 原版 出處
對穿祥:「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唐伯虎:「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鄉村學館:「一鄉二館三先生,不學四書五經六藝,爭教七八九子,十分可惡」
某先生:「十家九姓八頭目,未賜七兩六錢五釐,妄出四三二言,一等下流」
中國民間故事[9]
對穿祥:「畫圖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盤內,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曹尚書:「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殺畫中劉海」
解縉:「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煙,悶死陣裡將軍」
明代話本《解學士詩話》
對穿祥:「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無差別 清朝寄塵和尚
對穿祥:「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賞,賞花賞月賞秋香」
無差別 程瞻廬(1943年卒)《唐祝文周四傑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對穿祥:「冚家剷齊種
唐伯虎:「汝家池塘多鮫
對穿祥:「熟嫲
唐伯虎:「你老母兮親下廚」
無差別 不明來歷

参考文献

  1. ^ 1993年全年十大最賣座香港影片如下(首輪). 香港票房有限公司.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9). 
  2. ^ Cen, Weizong,; 岑偉宗,. 半步詞 : you yin yue ju dao kua mei jie de tian ci jin lu. Xianggang. ISBN 978-962-07-7144-6. OCLC 1066068679. 
  3. ^ 《唐伯虎點秋香》經典《雞翼歌》 文化人馮睎乾揭歌詞由大師操刀. 香港01. 2020-01-04. 
  4. ^ 中时电子报. 手稿出土!王祖贤没演《唐伯虎点秋香》原因曝光 - 娱乐. 中时电子报.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中文(臺灣)). 
  5. ^ 巩俐:对我来说爱情仍是第一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新京报 2006-9-7
  6. ^ 鞏俐談《唐伯虎》 懊悔沒跟星爺一起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來源: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07日
  7. ^ 許育民. 【唐伯虎點秋香25年】星爺鍾情《龍珠》元素 粗口對聯原出自黃霑. 香港01. 2018-07-01 [2020-01-08] (中文(香港)). 
  8. ^ 唐伯虎點秋香台語版 數位修復珍藏版. [2015-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9. ^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 漳平市分卷[M]. 漳平市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 199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