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貝姬 (1993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強烈熱帶風暴貝姬

台风貝姬
Severe Tropical Storm Becky(英文)
9月17日的台风貝姬
9月17日的台风貝姬
路径图
台风貝姬的路径图
台风貝姬的路径图
概况
形成日期1993年9月13日
消散日期1993年9月18日
最低气压980 hPa
瞬间最大阵风150 km/h
影响
影响地区菲律宾、台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中国大陆(华南)、越南、老挝
199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台风貝姬(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Becky,国际编号:9316,台湾编号:9317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2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Yeyeng)是199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八个被命名的风暴。

发展过程[编辑]

1993年9月14日,一热带扰动于加罗林群岛形成,并在翌日就增强成为一个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编号22W,接着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往西或西偏北方向移动。初时贝姬的强度一直处于热带低压的状态,即相当于中心风力仅达强风程度。但贝姬进入巴林坦海峡的水域后,即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贝姬”。当时其移动速度开始明显加快,以时速30公里往西偏北方向移动,进入南海北部。9月17日,贝姬在东沙群岛西南部水域约50公里处增强成一强热带风暴,并且再度加速,以时速34公里的速度向珠江口西部沿岸移动。同日,其于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登陆。很快地,贝姬在湛江市东北约200公里处减弱为一热带风暴。9月1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面一带减弱为一热带低压,数小时又在越南河江省北部一带消散。

影响[编辑]

英属香港[编辑]

台风貝姬 (1993年)在香港的位置
长洲 139 km/h
长洲
139 km/h
赤鱲角 无数据
赤鱲角
无数据
青衣 104 km/h
青衣
104 km/h
启德 72 km/h
启德
72 km/h
西贡 77 km/h
西贡
77 km/h
沙田 34 km/h
沙田
34 km/h
流浮山 68 km/h
流浮山
68 km/h
打鼓岭 45 km/h
打鼓岭
45 km/h
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测得之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图例:
代表没有数据(共1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强风以下风速(共1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强风(共1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烈风(共3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暴风(共1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飓风(共1个气象站)
备注:1.此图假设贝姬袭港时,天文台已引入8个指定自动气象站作指标。

2.长洲及赤鱲角的数据不完整。

3.1993年热带气旋年刊中长洲的数据为每小时115公里。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93年9月17日早上7时[1]
  • 最接近当地位置:香港之南偏西约110公里(当时天文台雷达定位为天文台总部之西南约90公里,后来热带气旋年刊把当日实时定位推翻)

天文台于9月16日早上9时30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贝姬集结于香港之东南约660公里。初时普遍天晴,吹微风。随着贝姬靠近,东北风增强,狂风骤雨及雷暴亦开始影响香港。天文台于当晚10时30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由于风力继续增强,天文台于9月17日凌晨2时50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根据天文台热带气旋报告,贝姬于早上7时左右最接近香港,当时位于香港之南偏西约110公里。事实上,有部分市民和天文台前职员指出,贝姬于早上9时左右最接近香港,当时位于香港天文台之西南约90公里,且符合当时天文台雷达定位及明确在媒体报导,但是天文台却在1993年的热带气旋年刊把当日实时定位推翻,及不承认贝姬在实测风力曾达飓风程度情况下,即是以台风强度进入香港100公里范围,符合悬挂更高信号的条件。有天文台前职员指出,当日上午8时许开始,长洲有数小时持续吹飓风。长洲测风站在进入维修状态之前,曾测得每小时139公里的飓风程度最高一小时平均风速,显示当时贝姬的强度达台风级别,并为香港西南部带来飓风,证明天文台由始至终把贝姬定性为强热带风暴是大幅低估强度,没有悬挂十号飓风信号是严重错误。沙螺湾及黄竹坑亦在当日上午8时测得最高一小时平均风速为每小时99和62公里,风力更高于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之每小时87和54公里。

天文台总部同时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为997.3百帕斯卡。随着转吹东南风,天文台于早上7时30分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日香港普遍吹烈风暴风,西部及南部地区,离岸海域及高地持续吹飓风,直至贝姬在广东西部登陆为止。下午骤雨减少,天文台于下午3时10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贝姬集结于香港以西约270公里。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于下午5时正除下。贝姬袭港期间造成1人死亡,130人受伤。[2]

葡属澳门[编辑]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九号风球
  • 最接近当地位置:澳门之南偏西45公里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于9月16日中午12时悬挂一号风球。9月17日,随着贝姬靠近,并带有狂风骤雨,气象台凌晨0时30分悬挂三号风球,并于早上6时30分悬挂八号东北风球。由于风力继续增强和更进一步迫近澳门,气象台于早上9时悬挂九号风球。同时嘉乐庇总督大桥测得最高一小时平均风速为124公里,为境内首次测得飓风持续风力;而大炮台山主站则测得一小时73公里最高风速;在9时23分,在嘉乐庇总督大桥更测得最高阵风为每小时166公里,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为982.3百帕斯卡,期间适逢天文大潮,内港新桥青洲等低洼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十月初五街一带水位更一度浸上大腿位置,澳门自来水位于青洲的厂房亦受洪涝影响而一度需要停止供水;市面多处发生倒塌事故:塔石附近的环球酒店其中一边外墙和玻璃窗被强风吹塌,大堂前地泊车处有大树倒塌压毁多辆汽车,渔翁街澳电大楼的一幅棚架大面积塌下,林茂塘筷子基沿岸多间棚屋亦被吹毁;新口岸友谊大马路旧外港码头之海堤被海浪严重冲断,而码头设施亦受到破坏。随后贝姬逐渐远离澳门,气象台于上午10时30分改挂八号西南风球,再于下午1时30分改挂三号风球,最后于下午4时除下所有风球。贝姬吹袭澳门共造成43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另有1700多人需要入住青洲灾民中心。外港码头因设施受损,来往港澳的水翼船服务在9月17日晚上9时仍然停航,至翌日才完全恢复正常。澳巴北安车场里近50台巴士全部浸水瘫痪,经过通宵达旦,连夜抢修,终于保证了第二日30台巴士的正常运作。[3]

争议[编辑]

贝姬吹袭港澳两地时,港澳两地气象部门疑低估其强度。1993年9月17日上午,贝姬在香港之西南约90公里及澳门南偏西约45公里处掠过,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仅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和九号风球,香港西部、南部地区,离岸海域及高地持续吹飓风;而澳门普遍持续吹飓风,符合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的十号风球标准,显示贝姬实为台风。可反映当时港澳两地气象部门对临岸急速增强和突然急速加快移动的热带气旋预报能力和准确度不佳,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较低。虽然贝姬吹袭港澳两地事隔多年,仍有不少港澳市民及气象迷在讨论区指出两地气象部门均低估其强度及需悬挂较高风球的合理性,至今仍引起不少争议。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编辑]

英属香港[编辑]

皇家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一号戒备信号
    1993-09-16 10:00-22:30
下一热带气旋
强台风艾贝 热带低压
台风泰莎 三号强风信号
    1993-09-16 22:30-1993-09-17 02:50
    1993-09-17 15:10-17:00
台风黛蒂
强台风高莲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1993-09-17 02:50-07:30
强热带风暴海伦
台风泰莎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1993-09-17 07:30-15:10
台风黛蒂
台风泰莎 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 台风黛蒂

葡属澳门[编辑]

地球物理暨气象台 热带气旋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一号风球
    1993-09-16 12:00-1993-09-17 00:30
下一热带气旋
台风艾贝 热带低压28W
台风泰莎 三号风球
    1993-09-17 00:30-06:30
    1993-09-17 13:30-16:00
台风艾拉
台风泰莎 八号东北风球
    1993-09-17 06:30-09:00
台风海伦
台风爱伦 八号东南风球
    1993-09-17 10:30-13:30
台风维克托
台风泰莎 八号风球 台风黛蒂
台风布伦登 九号风球
    1993-09-17 09:00-10:30
台风约克

参考文献[编辑]

  1.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93 (PDF). [2015-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2. ^ 無線1993年颱風貝姫完整版.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3. ^ 澳門中國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新聞 坚守四十载 潜心铸匠心——访澳巴维修技术总监郑焯生. www.cts.com.mo.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