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
形制
[编辑]斝的形制与同为青铜酒器的爵类似:有较深的筒状腹;腹的一侧有鋬[a],即把手;腹的下面一般有三只足(大多中空),其中一只位于鋬下方;口部敞开,口沿上大多立有两根短小的柱。[1]:45
斝与爵的主要不同之处有三点:
- 斝的口部为普通圆形,没有爵的流和尾。[1]:45
- 斝的体形一般要大于爵。[2]:168
- 斝的两柱联线与鋬弓方向垂直,爵的两柱联线与鋬弓方向平行。[3]换言之,从上方俯视,斝的鋬与两柱呈等腰三角形状,鋬为顶点;爵的鋬则在两柱的某一侧。
分类
[编辑]朱凤瀚将斝根据腹底的形制分为三类:平底(或微圆),圆底,腹足不分(类似鬲)。[2]:169-171容庚则将斝根据足的数量分为两类:三足斝,四足斝(又称方斝,横截面为方形或椭方形)。[1]:45、46
历史
[编辑]李济认为青铜斝是多种陶器和木器糅合的产物,具体源自(1)黑陶时代的鬶,(2)透底、空足、折壁的三足陶,(3)带立柱的木器。[3]也有学者,如苏秉琦,认为陶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可以称为“斝”的器物。[4]
青铜斝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后即消失。[2]:168具体而言,青铜斝出现于商代早期后段,目前经科学考古出土的青铜斝中,时代最早的属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商早期后段到中期是青铜斝使用的高峰时期,虽然出土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在出土青铜器、尤其是酒器中所占比重较大;商代后期的青铜斝出土数量多,制作精美,体量硕大,铸造工艺提高,但在出土酒器中所占比重降低;西周早期,青铜斝的数量减少,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晚的青铜斝制于周昭王时代。[5]:20-21、39-41
商中期以后还出现了模仿青铜斝器形而制的陶斝。[5]:18、19后代也有用金、银、玉等其他材料制作的斝。[6]
名称
[编辑]目前已知的该类器物均未在自身铭文上以任何一个专名自称,只作“尊彝”、“彝”(均为青铜器的泛称);先秦典籍中记录的“斝”则都没有写明其形制样貌。换句话说,商周有这种三足、一鋬、圆口、两柱的器物,却不知其名称;东周以后典籍中有“斝”这个名称,却不知道指的是哪种器物。直到宋代,金石学著作《宣和博古图录》才第一个用“斝”来称呼这类器物。今天的考古学家大多沿袭这一名称。
殷墟卜辞中有一字写作,古文字学家认为这个字指的就是今天称为“斝”的器物,字形上部为两根柱,中部为口,下部为足。罗振玉首先将这个甲骨文字形跟后世的“斝”字联系了起来;他在《殷虚书契考释》中指出,该字在甲骨文中还有另一个写法,写作,象手持该种器物的样子(甲骨文中的表示手)。这个字讹变后,两部分的写法和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就变成了小篆中的。王国维则补充说,“斝”得声于“假”:斝的体形比爵要大,所以称之为“假”[b]。[7]:68、69
罗振玉还指出,由于甲骨文中字体方向常常倒转,字左右倒转后,容易跟金文中的“散”字()相混,所以典籍中表示酒器的“散”字,实际上就是“斝”字;另一个证据是,出土的青铜酒器中只有斝、没有散,而《韩诗》中记录的酒器只有散、没有斝。王国维亦认同这一观点,并补充了多条证据,如《礼记》中跟角同时提及的酒器,一些篇目中称为“散”,另一些则称为“斝”[c]。[7]:69
但也有一些研究者(如朱凤瀚)持论保守,认为我们今天称为“斝”的器物西周早期之后就已消失,因此不能用东周以来的文献作为证据,古文字和今文字“斝”之间的演变、传承关系尚无定论。[2]:168
功用
[编辑]容庚指出斝与爵、角都有三足,且大多中空,因此斝的功用也应该跟爵、角一致,用以温酒。[1]:45出土实物亦证明斝为温酒器。1955年,郑州市白家庄清理了四座商代墓葬,出土的铜斝表面满浮烟熏痕,内部有灰白色水锈。[8]1975年,郑州商城东北部发现一座商代土坑墓,挖掘出的铜斝内壁有白色水锈,器底外部有烟熏痕。[9]
先秦典籍中的“斝”则多用于
《红楼梦》中的斝
[编辑]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宝、黛、钗到尼姑庵探访妙玉。妙玉给宝钗喝茶的茶具,旁边有一耳,杯上镌著“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容庚、张维持. 殷周青铜器通论.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4 [1958].
- ^ 2.0 2.1 2.2 2.3 朱凤瀚. 中国青铜器综论.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325-5055-5.
- ^ 3.0 3.1 李济. 斝的形制及其原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九本·上册. 台北: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7: 335–350 (1969).
- ^ 苏秉琦. 谈“晋文化”考古. 文物与考古论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44–54 (1988). CSBN 11068·1577.
- ^ 5.0 5.1 吴伟. 铜斝研究 (考古及博物馆学硕士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09.
- ^ 宋史·志第五十一·礼志一.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又太庙初献,依开宝例,以玉斝、玉瓒,亚献以金斝,终献以瓢斝。……亲祠太庙,酌以玉斝,亚献以金斝。郊庙饮福,皇帝皆以玉斝。诏饮福,唯用金斝。亚、终献,酌以银斝。
- ^ 7.0 7.1 王国维. 观堂集林(外二种).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1923]. ISBN 7-5434-4238-8.
- ^ 张建中. 郑州市白家庄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文物参考资料. 1955, (10): 24–42.
- ^ 杨育彬、赵灵芝、孙建国、郭培育. 近几年来在郑州新发现的商代青铜器. 中原文物. 1981, (2): 1–3.
- ^ 礼记·明堂位.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
- ^ 周礼·春官宗伯.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