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临时内阁
外观
黄淮临时内阁 | |
---|---|
明朝内阁 | |
建立日期 | 1402年8月29日 |
解散日期 | 1402年12月4日 |
组织与人物 | |
国家元首 | 明成祖 |
政府首脑 | 黄淮(代理) |
副政府首脑 | 胡广 |
历史 | |
前任 | 无 |
继任 | 解缙内阁 |
黄淮临时内阁成立于洪武三十五年八月一日(1402年8月29日)[1],结束于同年十一月十日(1402年12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以“内阁”为名的皇帝咨询机构,由前朝中书舍人黄淮组阁。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取胜后,进驻金陵应天府,随后即位,是为明成祖。黄淮归降后被命与解缙常在左右询政,有时至深夜,成祖入寝,仍然赐坐到榻前对话商谈机要。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2]。
由于成祖确立的内阁仅是君主专制下的谘询机构,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3],因此并非现代认知中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组阁过程
[编辑]建文四年六月,成祖通过靖难之役登基,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洪武三十五年八月,成祖召解缙、黄淮等人入直文渊阁[4];次月,再召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人入直,参与机务,内阁至此建制[5]。然而,当时进入内阁的成员均来自翰林院编修、检讨与侍读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员上奏,亦不得向内阁通知[6]。
内阁成员
[编辑]职位 | 姓名 | 备注 |
---|---|---|
代理首辅 | 黄淮 | |
次辅 | 胡广 | 九月入阁 |
大学士 | 杨荣 | 九月入阁 |
大学士 | 解缙 | |
大学士 | 杨士奇 | 九月入阁 |
大学士 | 金幼孜 | 九月入阁 |
大学士 | 胡俨 | 九月入阁 |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史》(卷72):“八月壬子,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
- ^ 《明史》(卷147):“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 ^ 《明史》(卷72):“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 《明通鉴》(卷13):“八月壬子,命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并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 ^ 《明通鉴》(卷13):“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直文渊阁,预机务,与解缙、黄淮凡七人并朝夕左右。”
- ^ 《明史》(卷72):“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