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羧酸
外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4月7日) |
二羧酸是指含有兩個羧基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分子通式常寫為HOOC-R-COOH。可以使用二羧酸來製備共聚物,比如聚酰胺、聚酯等[1]。
例子
[編輯]直鏈飽和二羧酸
[編輯]支鏈及環狀二羧酸
[編輯]名稱 | 化學式 | 結構 | CAS編號 |
---|---|---|---|
甲基丙二酸 | CH3CH(COOH)2 | 516-05-2 | |
2-甲基丁二酸 | HOOCCH(CH3)CH2COOH | 498-21-5 | |
2-甲基戊二酸 | HOOCCH(CH3)CH2CH2COOH | 617-62-9 | |
3-甲基戊二酸 | HOOCCH2CH(CH3)CH2COOH | 626-51-7 | |
2,2,3,3-四甲基丁二酸 | ((CH3)2CCOOH)2 | 630-51-3 | |
1,1-環戊烷二乙酸 | C5H8(CH2COOH)2 | 16713-66-9 | |
1,4-環己烷二甲酸 | C6H10(COOH)2 | 1076-97-7 | |
蒎酸 (2,2-二甲基-3-羧基環丁烷乙酸) |
C9H14O4 | 28664-02-0 | |
樟腦酸 (1,2,2-三甲基環戊烷-1,3-二甲酸) |
C10H16O4 | 124-83-4 | |
石蕊酸 (2-甲基-3-十二烷基琥珀酸) |
C17H32O4 | 29838-46-8 |
不飽和二羧酸
[編輯]類型 | 對應的飽和二羧酸 | 通用名 | IUPAC系統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
單不飽和二羧酸 | 丁二酸 | 馬來酸 順-丁烯二酸 |
(Z)-丁烯二酸 | HO2CCH=CHCO2H | |
延胡索酸 反-丁烯二酸 |
(E)-丁烯二酸 | HO2CCH=CHCO2H | |||
戊二酸 | 戊烯二酸 | (E)-Pent-2-enedioic acid | HO2CCH=CHCH2CO2H | ||
(Z)-Pent-2-enedioic acid | |||||
2-甲基丁二酸 | 中康酸 | 甲基反丁烯二酸 | HOOCC(CH3)=CHCOOH | ||
檸康酸 | 甲基順丁烯二酸 | ||||
衣康酸 | 亞甲基丁二酸 | HOOCCH2C=(CH2)COOH | |||
3-甲基戊二酸 | 3-甲基戊烯二酸 | 3-Methylglutaconic acid | HOOCCH2C(CH3)=CHCOOH | ||
癸二酸 | 2-癸烯二酸 | Dec-2-enedioic acid | HOOC(CH2)6CH=CHCOOH | ||
十二烷二酸 | 愈傷酸 | Dodec-2-enedioic acid | HO2C(CH2)8CH=CHCO2H | ||
十二烯基丁二酸 | 1-dodecenylbutanedioic acid | C16H28O4 | |||
雙不飽和二羧酸 | 丁二酸 | 丁炔二酸 | Acetylenedicarboxylic acid | HO2CC≡CCO2H | |
戊二酸 | 戊二烯二酸 | (R)-Penta-2,3-dienedioic acid | HO2CH=C=CHCO2H | ||
(S)-Penta-2,3-dienedioic acid | |||||
戊炔二酸 | Pent-2-ynedioic acid | HO2CCH2C≡CCO2H | |||
己二酸 | 粘康酸 | (2E,4E)-Hexa-2,4-dienedioic acid | HO2CCH=CHCH=CHCO2H | ||
(2E,4Z)-Hexa-2,4-dienedioic acid | |||||
(2Z,4Z)-Hexa-2,4-dienedioic acid |
芳香族二羧酸
[編輯]通用名 | IUPAC系統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pKa1 | pKa2 | CAS編號 |
---|---|---|---|---|---|---|
鄰苯二甲酸 | 1,2-苯二甲酸 | C6H4(COOH)2 | 2.95 | 5.41 | 88-99-3 | |
間苯二甲酸 | 1,3-苯二甲酸 | C6H4(COOH)2 | 3.62 | 4.60 | 121-91-5 | |
對苯二甲酸 | 1,4-苯二甲酸 | C6H4(COOH)2 | 3.54 | 4.46 | 100-21-0 | |
烏韋特酸 | 5-甲苯-1,3-二甲酸 | CH3C6H3(COOH)2 | 499-49-0 | |||
高鄰苯二酸 | 2-羧基苯乙酸 | C6H4CH2(COOH)2 | 89-51-0 | |||
鄰聯苯二甲酸 | 2,2'-聯苯二甲酸 | (C6H4COOH)2 | 482-05-3 | |||
鄰二苯醚二甲酸 | 2,2'-二苯醚二甲酸 | O(C6H4COOH)2 | 37424-29-6 | |||
對二苯醚二甲酸 | 4,4'-二苯醚二甲酸 | O(C6H4COOH)2 | 2215-89-6 |
類型 | 通用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CAS編號 |
---|---|---|---|---|
萘二甲酸 | 1,2-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2089-87-1 | |
1,3-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2089-93-2 | ||
1,4-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605-70-9 | ||
1,5-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
1,6-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
1,7-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
1,8-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
2,3-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2169-87-1 | ||
2,6-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1141-38-4 | ||
2,7-萘二甲酸 | C10H6(COOH)2 | 2089-89-6 | ||
其它 | 1,1'-聯萘-8,8'-二甲酸 | (C10H6COOH)2 | 29878-91-9 | |
含氮雜環 | 6-甲基吡啶-2,4-二甲酸 | C8H7NO4 | 499-50-3 | |
含氧雜環 | 白屈菜酸 | C7H4O6 | 99-32-1 | |
袂康酸 | C7H4O7 | 497-59-6 |
取代基二羧酸
[編輯]通用名 | 化學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CAS編號 |
---|---|---|---|---|
丙醇二酸 | 2-羥基丙二酸 | HOOCCH(OH)COOH | 80-69-3 | |
二羥基丙二酸 | 2,2-二羥基丙二酸 | HOOCC(OH)2COOH | 560-27-0 | |
蘋果酸 | 2-羥基丁二酸 | HOOCCH2CH(OH)COOH | 617-48-1 | |
酒石酸 | 2,3-二羥基丁二酸 | HOOCCH(OH)CH(OH)COOH | 526-83-0 | |
檸苹酸 | 2-羥基-2-甲基丁二酸 | HOOCCH2C(CH3)(OH)COOH | 597-44-4 | |
α-羥基戊二酸 | 2-羥基戊二酸 | HOOC(CH2)2CH(OH)COOH | 2889-31-8 |
通用名 | 化學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CAS編號 |
---|---|---|---|---|
丙酮二酸 中草酸 |
2-氧代丙二酸 | HOOCC=OCOOH | 473-90-5 | |
草酰乙酸 草乙酸 |
2-氧代丁二酸 | HOOCC=OCH2COOH | 328-42-7 | |
二氧代琥珀酸 二氧代丁二酸 |
2,3-二氧代丁二酸 | HOOCC=OC=OCOOH | 7580-59-8 | |
α-酮戊二酸 | 2-氧代戊二酸 | HOOCC=OCH2CH2COOH | 328-50-7 | |
丙酮二羧酸 β-酮戊二酸 |
3-氧代戊二酸 | HOOCCH2C=OCH2COOH | 542-05-2 | |
α-酮己二酸 | 2-氧代己二酸 | HOOCC=O(CH2)3COOH | 3184-35-8 | |
β-酮己二酸 | 3-氧代己二酸 | HOOCCH2C=O(CH2)2COOH | 689-31-6 |
通用名 | 化學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CAS編號 |
---|---|---|---|---|
丙氨二酸 | 2-氨基丙二酸 | HOOCCH(NH2)COOH | 1068-84-4 | |
天冬氨酸 | 2-氨基丁二酸 | HOOCCH2CH(NH2)COOH | 617-45-8 | |
穀氨酸 | 2-氨基戊二酸 | HOOC(CH2)2CH(NH2)COOH | 617-65-2 | |
α-氨基己二酸 | 2-氨基己二酸 | HOOC(CH2)3CH(NH2)COOH | 542-32-5 | |
氨基對苯二甲酸 | 2-氨基-1,4-苯二甲酸 | C8H7NO4 | 10312-55-7 |
通用名 | 化學式 | 結構式 | CAS編號 |
---|---|---|---|
二甘醇酸 | HOOCCH2OCH2COOH | 110-99-6 | |
氨二乙酸 | HOOCCH2NHCH2COOH | 142-73-4 |
另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Boy Cornils, Peter Lappe "Dicarboxylic Acids, Aliphatic"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6, Wiley-VCH, Weinheim. doi:10.1002/14356007.a08_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