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魯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夏魯寺
藏文轉寫
藏文ཞ་ལུ་དགོན་པ
威利轉寫zha lu dgon pa
國際音標
夏魯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甲措雄鄉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夏魯派
建築詳情
建立者吉尊·西繞瓊乃
開山時間1087年
地圖
地圖
夏魯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元—清
編號3-118
登錄1988年
唐卡上繪製的布敦·仁欽珠(左)及其繼承者

夏魯寺,藏語稱「夏魯貢巴」(藏語ཞ་ལུ་དགོན་པ威利轉寫zha lu dgon pa)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甲措雄鄉,是一座藏傳佛教夏魯派寺院,也是夏魯派的祖寺。[1][2]

歷史[編輯]

夏魯寺位於桑珠孜區東南、甲措雄鄉的一個山坳中,距離日喀則市中心26公里。相傳,此地曾經是吐蕃十大商市之一。夏魯寺是西藏較大的佛教寺廟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夏魯派的祖寺。[1]

該寺始建於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由薩迦派吉尊·西繞瓊乃主持興建。吉尊家族原來是香雄地區的王裔,吐蕃時期吉尊家族不少人都受到贊普重用。998年,西藏佛教後弘期開始,當時佛教徒魯梅·楚臣喜饒等衛藏十人(魯梅·楚臣喜繞章·益西雲丹熱西·楚臣郡勒巴·楚臣羅哲松巴·益西羅哲前藏五人;洛敦·多傑旺秀村尊·喜繞僧格珀東巴·德噶後藏三人;阿里俄傑兄弟二人)在朗達瑪滅佛之後,聽說自西藏逃到青海的大喇嘛欽·貢巴繞賽(約891年-975年)是高僧,便前往拜他為師。最後,十人中有一人即洛敦·多傑旺秀學成回到西藏,在日喀則東南的甲措建了一座名為「堅孔」的寺廟,收了一名弟子「吉尊·西繞瓊乃」。吉尊·西繞瓊乃後來到印度學習,成為佛學家。為發展佛教,吉尊·西繞瓊乃希望興建寺廟,便請洛敦·多傑旺秋射箭定寺址,箭落在剛長出莊稼的青苗地里,「青苗」在藏語中稱為「夏魯」,故該寺取名「夏魯寺」。[1]

根據西藏宗教史書的記載,1320年,夏魯萬戶長扎巴堅贊(屬于吉尊家族)將其妹妹旬奴貝嫁給薩迦聯姻,後來吉尊家族的勢力日趨擴大。以後,扎巴堅贊赴中國內地朝覲元朝皇帝,獲元仁宗賜給金冊金印,元仁宗還按照扎巴堅贊的請求,布施財物並派遣工匠以幫助擴建夏魯寺。夏魯寺如今的建築規模、建築風格及大部分繪畫與雕塑都是在此次擴建中創作的。寺院擴建完成後,夏魯萬戶長扎巴堅贊迎請高僧布敦·仁欽珠擔任該寺寺主。[1]

布敦·仁欽珠(1290年-1364年)是藏傳佛教夏魯派(又稱「布敦派」)的創始人,他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超浦噶舉派的學者,其父勝幢吉祥賢、母福意都為密宗的軌師(阿闍黎)。他自幼從母親學習經文,7歲到超浦噶舉派學習菩提心教授,8歲依其他學乾學習卦宮、咒術、歷算、書法,並且隨其祖父學習舊派的大圓滿法多年,深入研究了大圓滿的普行續、前譯五部、後譯十三部、心部母子十八部等法。18歲受沙彌戒之後,學習顯教小、中般若經、論世面、律藏、因明等等釋、疏。23歲受比丘戒之後,繼續學習各派的顯密教法。從幼年到成年,他先後師從28位學者學習,幾乎全部學完了當時藏傳佛教的顯密教法。30歲前後,他開始著述、翻譯及編訂大藏經。1320年,夏魯寺重建之後,他擔任該寺住持期間,廣傳四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密法,校訂大藏經,編大藏經目錄,其著述28函共計一百多部。1322年,他撰寫出《布敦佛教史》(即「善逝教法源流」),該書一部分記述佛教在印度尼泊爾的傳播史;另一部分記述佛教在西藏及藏族地區的傳播史,其中包括西藏佛教後弘期初期的歷史;最後一部分為《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的總目錄。布敦·仁欽珠綜合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寧瑪派等派之特點,自選顯密修學之精要,注重教授弟子,衛藏各地僧人云集夏魯寺,常住弟子達三千多人,其中知名弟子有:法祥、童福、寶勝等等。[1]

元朝統一西藏之後,因夏魯寺勢力較大,寺主吉載(吉尊·西繞瓊乃的後代)與薩迦法王八思巴的弟弟准袞洽納關係密切,故元朝皇帝封吉載為薩迦王朝十三個萬戶(後藏拉堆洛萬戶拉堆絳萬戶固莫萬戶曲彌萬戶香萬戶夏魯萬戶前藏嘉麻萬戶止貢萬戶蔡巴萬戶唐波齊萬戶帕摩竹萬戶雅桑萬戶;前後藏交界處的羊卓越達隆萬戶)之一的夏魯萬戶長。1329年,在日喀則地震中,夏魯寺遭受毀滅性破壞。當時,寺主吉載正在北京,元朝皇帝得知夏魯寺在地震中被毀,隨即命吉載返回西藏重修該寺,並賜許多錢財作為修復資金。吉載便從中國內地請來大批漢族工匠,並且運來琉璃磚瓦(一說琉璃磚瓦是漢族工匠指導下,在西藏墨竹工卡地方燒制)等物資,於1333年動工修復,漢藏工匠共同興建了這座漢藏混合風格的寺院。[1]

夏魯寺初建時,僧人很少。後經三次修葺及擴建,僧人不斷增加,到布敦大師出任寺主時達到鼎盛時期,僧人達到三千多人。文化大革命中,夏魯寺遭到嚴重破壞,僅存大經堂。1981年和1989年,政府先後撥出巨款維修夏魯寺,恢復了該寺的原有風貌。21世紀初,該寺有僧人六十多人。[1]

建築[編輯]

夏魯寺
夏魯寺內景
夏魯寺內的年輕僧人

夏魯寺以藏漢結合的建築風格而享譽西藏。該寺採用藏式殿樓配漢式琉璃磚瓦頂、飛檐獸吻,加木架斗栱進行支撐,使得藏漢建築風貌融為一體。[1]

夏魯寺的主體建築為夏魯拉康(主殿),是三層藏漢結合風格建築,牆體及布局依照藏式建築式樣,屋頂則為漢式綠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由金殿、迴廊、護法神殿、般若母殿、東無量宮殿、西無量宮殿、南無量宮殿、北無量宮殿等組成。主殿上下有49間房,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一層是藏式內院大經堂,大經堂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及八大隨佛弟子塑像,西側經堂內供奉《甘珠爾》和《丹珠爾》;二層是四座漢式殿堂,分別為前殿、正殿及左右配殿,正殿供奉釋迦牟尼布敦大師塑像,左右為壇城殿,前殿內供奉慈尊佛像及十六羅漢像。[1][2]

夏魯寺收藏有大量壁畫、佛像、經書、唐卡、法器等文物,其中最知名的為四大寺寶:[1]

  • 拉字經板:在夏魯寺建寺時,用108塊小木板拼成方形,每塊木板上刻有一個經文字。108塊字板組成一段經文。信眾來寺朝拜時,均想獲得一張用拼字板印製的「消災降福」經文。
  • 聖水壇:大經堂東南角有一個直徑80厘米的大銅壇。相傳,該壇十二年換水一次。換水之時,原裝的淨水不減不增,人若能獲得該壇中的「聖水」便可吉祥一生,還可以洗淨10種污垢。
  • 天生六字真言石:傳說該石是建寺挖地基時出土。挖出時,石上便帶有六字真言的字跡,四角還有4個小佛塔,故傳為天生六字真言石。該石在寺牆腳下,當作該寺的基石。
  • 石頭臉盆:據說是該寺創建者吉尊·西繞瓊乃苦行用的洗臉盆,陳列在大殿前方。據說下雨時,雨水積滿該盆後不會外溢。[1]

夏魯寺還有一些淺雕石板畫,內容包括佛像、飛天等等。各殿堂的主供佛像四周,常可見到一些被信眾奉獻的紙幣覆蓋的小菩薩、活佛、法師等塑像,藝術魅力超群。 [2]

壁畫[編輯]

夏魯寺壁畫為元代藏傳佛教壁畫的典範。主要題材分為顯宗和密宗。[1]

  • 顯宗壁畫:主要是佛傳故事及佛本生故事,分布在一層金殿迴廊四周。其中佛本生故事壁畫共100鋪(現存96鋪),依據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佛讓迥多吉(1284年-1339年)撰寫的佛本生故事集(一百本生)繪製,採用棋格式的構圖,繞迴廊外壁一周。佛傳故事主要包括「十二相成道」及「須摩提女請佛」。
  • 密宗壁畫:主要是壇城壇城中的諸佛、菩薩、明王護法畫像。其中有一層迴廊內壁的五方佛毗盧遮那佛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不空成就佛),般若母殿的單尊畫像,三層東、西、南、北無量宮殿內的大型壇城壁畫。壇城壁畫主要描繪了吉祥勝壇城、金剛界壇城、普明壇城、文殊壇城等等,均按照布敦大師的十萬壇城尊像儀軌繪製。其中,東無量宮殿中的文殊壇城系列壁畫是布敦大師親手繪製。[1]

夏魯寺壁畫受到元代內地藝術及尼泊爾印度等地佛教藝術的影響。內地藝術表現在四大天王等人物造型及山水、亭台樓閣紋樣,護法神殿的青龍、朱雀紋樣、西無量宮殿中薩迦五祖(貢嘎寧布索南孜摩札巴堅贊貢噶堅贊八思巴)壁畫上的樹木暈染皴擦、大殿迴廊壁畫上的建築樣式。尼泊爾、印度佛教藝術主要表現在一部分構圖、人物造型以及傳統諸佛、菩薩尊像儀軌。大殿迴廊《舞蹈本生》壁畫中的舞女,帶有較明顯的南亞人種特徵。[1]

夏魯寺壁畫對元末明初的西藏壁畫產生重大影響。向北影響到覺囊寺等寺院的壁畫,促成了「拉堆藝術」風格的形成;向東南影響到明代的江孜白居寺壁畫。夏魯寺壁畫在元代、明代西藏壁畫中承前啟後,意義重大。[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夏鲁寺. 中國西藏網. 2013-08-19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2). 
  2. ^ 2.0 2.1 2.2 夏鲁寺. 藏傳佛教. 2005-11-04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