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埃爾·馮·金邁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夏埃爾·馮·金邁爾
出生1756年1月17日 (1756-01-17)
奧地利維也納
逝世1828年10月18日 (1828-10-19)(72歲)
維也納
效命 哈布斯堡君主國
軍銜騎兵上將
參與戰爭
獲得勳章1789年瑪利亞·特蕾莎榮譽英語Military Order of Maria Theresa騎士勳章
1810年瑪利亞·特蕾莎榮譽英語Military Order of Maria Theresa指揮官勳章

米夏埃爾·馮·金邁爾(Michael von Kienmayer,1756年1月17日-1828年10月28日)是一位奧地利將軍。金邁爾效忠哈布斯堡君主國,最初曾帶兵與普魯士王國奧斯曼土耳其作戰。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他作為一位騎兵指揮官聲名鵲起,成為一名將軍。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戰爭中,他分別指揮過師級部隊和軍級部隊。1802年,他被任命為一個奧地利騎兵團的榮譽指揮官,並一直擔任這一榮譽角色直到他去世。金邁爾在軍旅生涯結束後分別擔任加利西亞特蘭西瓦尼亞摩拉維亞的總督。

早年生涯[編輯]

金邁爾於1774年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當時他是奧地利帝國第26步兵團的一名學員。1775年,他晉升為第8龍騎兵團的少尉。後來他作為第35驃騎兵團的一員,參加了1778年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1]

在1788-1791年奧土戰爭期間,金邁爾於1788年4月襲擊一個土耳其前哨的小規模戰鬥中表現出色。那年晚些時候,他在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約西亞斯親王指揮下參與了霍京要塞的圍攻,並於11月晉升為少校。後來,他參加了1789年7月21日的福克沙尼之戰,並被提升為中校,以表彰他指揮的一次成功突襲。在9月的雷姆尼克之戰後,約西亞斯親王派金邁爾將匯報勝利的信函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完成任務後,金邁爾迅速返回前線,並於11月再次成功帶領了一次騎兵突襲,俘虜了一名土耳其高級軍官,憑藉此次戰功晉升為上校。軍銜晉升後,金邁爾擔任第19龍騎兵團的團長。1789年12月21日,他因勇敢面對敵人而被授予奧地利最高的軍事榮譽瑪麗亞·特蕾莎勳章中的騎士勳章。[1]

法國大革命戰爭[編輯]

第一次反法同盟[編輯]

1792年4月,金邁爾被重新分配到第35驃騎兵團,並率領該團參加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中的法蘭德斯戰役。1794年5月13日,他在弗朗茨·考尼茨-里特貝格的領導下參加了魯夫魯瓦戰役。奧地利人阻止了路易·沙博尼耶向桑布雷河以北推進的企圖。在行動中,金邁爾率領他的驃騎兵衝鋒,擊潰了一支由6,000名法國人組成的部隊。6月11日,金邁爾因戰功卓著被晉升為少將[1]

1796年夏季戰役在德國南部開始時,金邁爾率領奧地利下萊茵軍團的一個旅,這個軍團的指揮官是卡爾大公和威廉·馮·瓦滕斯萊本。7月8日,讓-巴蒂斯特·儒爾當的軍隊在吉森突襲了金邁爾的4,500名奧軍士兵。法軍將他的部隊趕出城外,但金邁爾的損失並不大。[2]8月17日,金邁爾在蘇爾茨巴赫-羅森堡地區作戰。[3]這一行動發生在安貝格戰役前不久,卡爾大公重新掌管軍隊。在9月3日的維爾茨堡戰役中,他率領弗里德里希·馮·霍茨麾下的一個步兵-騎兵混成旅。[4]次日,他率領騎兵突襲,奪取了位於韋特海姆的一個大型補給站並俘虜了一個軍火運輸艇小隊。[1]

第二次反法同盟[編輯]

第二次反法同盟開始時,金邁爾於1799年3月20日至21日參加了奧斯特拉赫之戰。四天後,他率領他的騎兵旅在弗里德里希·瑙恩多夫的指揮下參加了第一次史塔卡赫戰役。5月24日,金邁爾的部隊保衛了安德爾芬根,在那裡他抵擋了米歇爾·內伊數量占絕對優勢的法軍部隊數小時,但最終不敵並帶着他的士兵逃離了該地。由於此次行動,金邁爾於1800年3月6日晉升中將。他還參加了4月的布爾衝突和5月9日的比伯拉赫戰役。[1]

夏季休戰後,金邁爾被任命為約翰大公軍團右翼部隊的指揮官。金邁爾麾下16,000人的軍隊包括斐迪南大公施瓦岑貝格王子的師。[5]他的縱隊位於奧軍陣線北翼,並企圖向讓·莫羅的法軍左翼突襲。約翰大公的部隊此時正在向慕尼黑推進。[6]

在1800年12月3日的霍恩林登戰役中,金邁耶的軍團位於奧軍的右翼。他的部隊穿插進法軍的前哨,很快金邁爾就發現自己與保羅·格雷尼爾將軍的三個法國師展開了搏鬥。金邁爾的部隊,尤其是施瓦岑貝格王子率領的部隊,一直在積極推進。然而,奧軍陣線中央由路德維希·貝萊特·德拉圖爾指揮的部隊只對金邁爾的側翼衝鋒給予了微弱的支持。[7]與此同時,莫羅的部隊包圍了約翰·科洛拉特的奧軍左中翼部隊。科洛拉特的倒霉軍團被擊潰後,莫羅轉向奧地利右翼縱隊,該縱隊仍在北面英勇作戰。金邁爾最終下令撤退,他和他的將軍們將他們的部隊完好無損地撤離了戰場,儘管斐迪南大公失去了500名俘虜。[8]在霍恩林登之後的混亂撤退中,安托萬·里切潘斯將軍的法軍士兵於12月17日在弗蘭肯馬克特重創了金邁爾指揮的後衛部隊,造成2,650名奧地利士兵傷亡。[9]

1802年,他成為第8驃騎兵團的榮譽指揮官,並在他有生之年一直擔任該職位。[1]

拿破崙戰爭[編輯]

彭青新教區公墓內金邁爾的墓地

第三次反法同盟[編輯]

1805年,金邁爾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中擔任斐迪南大公和卡爾·馬克的軍團指揮官。由於他的部隊部署在主力部隊以東,他成功地擺脫了拿破崙的包圍,並在烏爾姆戰役中避免了和馬克一樣的命運。他很快加入了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俄羅斯軍隊並撤退到摩拉維亞[10]

奧斯特利茨戰役中,金邁爾率領弗里德里希·布克斯豪登的盟軍左翼前衛。他麾下的6,780人組成了一支獨特的奧地利部隊,稱為輕型師,由騎兵和輕步兵組成。該師還有12門輕型加農炮。[10]

作戰計劃要求金邁耶清除泰爾尼茨村的法軍,並占領哥德巴赫溪流以西的高地。首先,奧地利人在上午8時在一個葡萄園的小丘上遇到了300名法國散兵。頑強的抵抗迫使金邁爾在山丘被法軍占領之前將第2步兵團的兩個營派往參戰。利用泰爾尼茨周圍的葡萄園、溝渠和崎嶇不平的土地,法軍第3線列步兵團的1,000名士兵拖出了五個奧地利步兵營。最後,俄軍第7獵兵縱隊衝鋒,將法國人從村子裡清除了出去。這時法軍增援部隊抵達現場,法軍第108線列步兵團重新奪回了村莊。然而,奧地利驃騎兵的幾個中隊於隨後衝鋒。在承受數百人的傷亡後,法國人放棄了泰爾尼茨並撤退到哥德巴赫河對岸。上午9點30分,布克斯豪登的奧俄聯軍終於能夠在哥德巴赫河上部署。在戰鬥後期,在法軍突破普拉岑高地迫使盟軍無組織撤退後,金邁爾負責掩護布克斯豪登部隊的撤退。[11]

第五次反法同盟[編輯]

1809年,金邁爾在第五次反法同盟戰役中率領奧地利第二預備軍團。這個9,000人的編隊包括5個擲彈兵營和1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分別包括胸甲騎兵和重型龍騎兵。[12]他的部隊在4月21日的蘭茨胡特戰役,屬於約翰·馮·希勒部隊的一部分。在撤退期間,他還帶領他的軍團參加了5月3日的埃伯斯貝格戰役[13]

重新加入奧地利主力軍後,卡爾大公將金邁爾的部隊與第一預備軍團合併,然後將金邁爾分配至其他部隊。金邁爾在5月21日至22日的阿斯珀恩-埃斯靈戰役中指揮了包括5,770名士兵和24門火炮的後備騎兵師並表現出色。當奧軍主力軍隊在多瑙河作戰時,輕量級的奧地利軍隊突襲了與法國結盟的薩克森王國,激怒了熱羅姆·波拿巴將他的威斯特法倫王國軍隊帶入戰場。6月,卡爾大公任命金邁爾從突襲部隊和增援部隊中組建第11軍團。法軍試圖截獲金邁爾的部隊,熱羅姆從萊比錫推進,讓-安多什·朱諾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移動。金邁爾智取了他們,在7月8日的蓋夫雷斯戰役中擊敗了朱諾。然後金邁爾轉向傑羅姆,後者倉促撤離了薩克森。這一顯着的成功被拿破崙在7月5日至6日的瓦格拉姆之戰中的勝利所遮蓋。[13]

由於他的勝利,金邁爾於1809年8月3日被提升為騎兵上將。1810年4月,奧地利皇帝授予他瑪麗亞·特蕾莎軍事勳章的指揮官十字勳章,金邁爾的戰績進一步得到認可。1809年至1813年,他擔任匈牙利司令官的副手。他沒有在1813年和1814年的戰役中擔任前線指揮。相反,他指揮了加利西亞的部隊。從1814年到1820年,他前往特蘭西瓦尼亞掌管當地軍團。金邁爾於1820年到1826年從軍隊退役後管理摩拉維亞,並於1828年10月28日在維也納去世。[1]

引文[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Smith-Kudrna, Kienmayer
  2. ^ Smith, pp 116-117
  3. ^ Smith, p 120
  4. ^ Smith, p 122
  5. ^ Arnold, Hohenlinden, p 276
  6. ^ Arnold, Hohenlinden, pp 213-214
  7. ^ Arnold, Hohenlinden, pp 233-234
  8. ^ Arnold, Hohenlinden, pp 248-249
  9. ^ Smith, p 191
  10. ^ 10.0 10.1 Duffy, p 182
  11. ^ Arnold, Austerlitz, pp 14-17
  12. ^ Bowden & Tarbox, pp 72-73.
  13. ^ 13.0 13.1 Bowden & Tarbox, p 92

參考資料[編輯]

  • Arnold, James R. Marengo & Hohenlinden.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UK: Pen & Sword, 2005. ISBN 1-84415-279-0
  • Arnold, James R. "The Battle of Austerlitz". Wargamer's Digest Magazine, December 1982.
  • Bowden, Scotty & Tarbox, Charlie. Armies on the Danube 1809. Arlington, Texas: Empire Games Press, 1980.
  • Chandler, David.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Macmillan, 1966.
  • Duffy, Christopher. Austerlitz 1805. Hamden, Conn.: Archon Books, 1977.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