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
系列條目 |
資本主義 |
---|
資本(法語、英語、西班牙語: Capital,德語: Kapital), 在經濟學里是一種生產要素,為用於生產的耐久財,即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用來生產其他商品或產生收入的累積物力與財務資源[1]。例如在狩獵採集社會中,石箭是捕獵工具,屬於資本。道路則是城市居民的資本。資本可以用人工的方式增加,和土地及其他不可再生能源不同。資本不包括住家及車輛之類,沒有直接用在生產商品及服務上的耐久財。
亞當·史密斯定義資本為「一個人的資產中用來產生利潤的部份」。在經濟模型中,資本定義為生產函數中的一個輸入。物質資本在特定時間點的數量稱為資本存量(capital stock)。資本財、實體財或固定資產是一些可以用來生產商品或服務的耐久財或其他非經濟資產[2]。在金融學和會計領域,資本通常用來代表金融財富,特別是用於經商、興辦企業的金融資產。廣義上,資本也可作為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
簡單而言,資本可以分為三類: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認為,資本因節儉而增加,因浪費和錯誤運用而減少。因此資本具有儲備的特質,如果因為錯置而用來維持非生產性的項目(如豪奢的暴飲暴食、過度的軍費開支),那麼將資本引入歧途的結果,便是全國的生產價值遭到減損。亞當·斯密也認為,「大國不會因為私人的奢華和誤用資本而陷於貧窮,反而是政府的浪費和措施失當,時常會導致這種後果」。
狹義和廣義的資本
[編輯]在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中,資本是生產要素中的一項,此外的生產要素還包括土地及勞動。在古典經濟學中,所有其他的資本均稱為無形資產,包括組織、企業家精神、知識、信譽及管理等,有些經濟學則將其分類為才能、社會資本或教學資本等。
資本為生產要素之一的原因如下:
- 在生產製造其他商品的過程中,資本不會立刻的減少(和原料或半成品不同),在製造過程中也不會將此商品耗盡(不過資本會有折舊.也是企業支出的一部份)。
- 資本可以製造,或是用其他方式增加(和生產要素中的「土地」不同,後者是指自然存在的資產,例如礦產)。
這個簡單的分類也延伸到當代的經濟理論中[3][4]。亞當史密斯提出另一種用存量及流量定義資本的方式,資本是存量,可以估計任何特定時間點下的數值和金額。投資是要加到資本存量中的金額,會用一段時間(例如「每年」)中發生的數值來表示.因此是一種流量。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將資本視為是社會關係[5]。可以分為以下的形式[5]:
- 不變資本,指轉變為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由於其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因此被稱為不變資本。
- 可變資本,是指轉化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其成本會依照工資而變動,而且只有在雇主和勞工的雇用關係存在時才需支付。它再生產自身的等價物和一個超過這個等價物而形成的餘額——剩餘價值。這個剩餘價值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是可大可小的。這部分資本從不變量不斷轉化為可變量。因此,這部分資本被稱為可變資本。
- 虛擬資本,是指無形資產或是像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等可交易的賬面財富。
早期會將資本視為是有實體的物品,例如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用到或所需的工具、車輛及建築物。不過1960年代以後經濟學家開始注意更廣義的資本。例如在技術提昇或教育上的投資會視為是提昇人力資本或是知識資本,在智慧財產上的投資則視為提昇智慧資本,不過這些更廣義的資本也帶來了一些疑問或是爭議。
現代資本的分類
[編輯]許多理論及實務上都會將資本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金融資本,像股票、債券等,會以資本資產的形式出現,可以在金融市場中交易。其市場價值不是以其累計的投資金額為準,而是以其市場對於未來盈餘及風險的預期值為準。
- 自然資本,是指固有的自然生態,提供生活所需及其他資源,例如河流可以提供農田水源。
- 社會資本,在私人企業中常會視為是商譽或品牌價值,不過社會資本是一較廣的概念.是指為實現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過社會網路來動員的資源或能力的總和。
- 教學資本,一開始在學術上定義是指有關教學及將知識轉移到原來不具備相關知識的個體,像知識資本及智慧資本也是描述類似的概念.但是其定義和上述學術定義不完全相同,在會計處理上也還沒有一定的共識。
- 人力資本,泛指社會資本、教學資本及個人才能的總和。在技術經濟學(technical economic)中會用人力資本來定義平衡成長,也就是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同步提昇。
- 公共資本是一個廣義的詞語,描述視為基礎設施,而且不容易描述對生產貢獻的實體資本。公共資本包括了所有政府擁有,可以增加私人企業生產力的資產,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水處理設備、電信設備、電力設備、能源設備、都市建築、公共醫院及學校、警察、消防、法院等。不過此一詞語也有爭議,因為其中許多的資產是公有的,也有些是私人的。
- 自然資本是指所有現有的天然資源,包括地質、土壤、空氣、水以及所有的生物。有些自然資本可以提供人們免費的物品或服務,這些資本稱為生態系統資本。自然資本中,肥沃的土壤以及潔淨的水是生態系的基礎,也使得人類可以存活。
有許多的文獻在敘述自然資本及社會資本。這些詞語都反映了一個共識:自然界和社會都有類似傳統定義下工業基礎設施的作用,因此將這些分類為兩種不同的資產十分合理。而且,這些資本會在在生產其他的商品使用,不會在生產過程中將這些資本用光,其中的社會資本也可以由人們的努力而增加。
也有些文獻提到智慧資本及知識產權。不過越來越多文獻會區分資本投資的方式,以及專利、著作權(創意或是個人資本)及商標(社會信用或社會資本)等工具的潛在回報的集合。
以馬克思的理論,以及社會學家及哲學家皮耶·布迪厄的理論為基,學者們在爭議食物領域上「烹飪資本」的重要性,其論點是指食物知識的生產、消費以及分佈本身,可以賦予權力和地位[6]。
詮譯
[編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二篇的開端,對資本和資產有所描述。他認為,屬於某人的財物,就是這個人的資產。出讓使用權,以獲取利潤收益的資產,就是資本。資本的使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買進原料後加工,將製成品賣出去獲利,或者是買進商品後轉售獲利,這樣的資本被稱作流動資本(circulating capital)。第二種是買進土地、機器設備等,這些不通過轉手就能獲利的資本,叫固定資本(fixed capital)。
經濟學家亨利·喬治認為像是股票、債券、本票或是其他移轉財富的憑證本身不是真正的財富,因為「其經濟價值是表示某一些人有權享用其他人的收入。」而且「這些憑證的增加或減少不會影響社會上財富的總和。」[7]
有些思想家,像是維爾納·桑巴特及馬克斯·韋伯,認為資本的概念是起源於複式簿記,這是資本主義的基礎性創新。桑巴特在《中世紀與現代商業企業》(Medieval and Modern Commercial Enterprise)中提到[8]:
- 資本的概念正是來自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可以說,資本這個分類,在複式簿記出現之前並不存在。資本可以定義為用來產生獲利,且進入帳戶的財富總數。
卡爾·馬克思對變動資本的定義和大衛·李嘉圖的定義不同。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中,變動資本是指資本主義者在人力上的投資,常常只看作是剩餘價值的源頭。稱為「可變」的原因是勞動可以產生的價值和其中所消耗的不同,換句話說,其中可以產生新的價值。另一方面,不變資本是指在非人力因素上的生產投資,例如廠房及設備,馬克思認為這些設備只貢獻其重置價值在要生產的商品上。
在古典經濟理論中,投資或是資本累積是指資本的增加。投資代表有些生產的貨物沒有立刻消費掉,用來生產其他的貨物(即為資本財)。投資和儲蓄有緊密的關係,但是兩者不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認為儲蓄是指不將所有的收入用在目前的商品或服務上,而投資是指用來購買其他種類的商品,也就是資本財。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歐根·博姆-巴維克認為資本密集度可以用生產過程的迂迴性來判斷。他定義資本是較高階的商品,或是用來生產商品的商品,其價值在於未來可以用來生產商品。
人力發展理論將人力資本分為社會、模仿及創意的成份:
- 社會資本是指在經濟體中,人和人之間互信關係產生網路的價值。
- 個人資本是每個人固有的,被社會所保護,為了信任或是金錢和其他人交換勞力。類似的平行概念有技能、獨創性、領導力、鍛煉過的身體、或是天生的技能,這些無法靠其他要素組合來複製的。在傳統經濟學分析中,只將個人資本視為為勞力。
- 教育資本在學術上就是人力資本中,不屬於社會資本或個人資本的部份。
資本理論是三重底線會計學的基礎,後來發展為生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以及許多不同的綠色經濟學。這些都使用了特別抽象的資本概念,其中的資本不需要像耐久品一樣地可以經由生產的方式產生。
劍橋資本爭論是以麻省理工學院(地處麻省的劍橋)的新古典綜合派經濟學家和英國劍橋大學的新劍橋學派經濟學家之間的爭論。英國劍橋的經濟學家(包括瓊·羅賓遜及皮耶羅·斯拉法)屬於,他們認為資本財是許多不同種類商品的總和,全部集合起來稱為「資本財」沒有其理論基礎。
政治經濟學家Jonathan Nitzan和Shimshon Bichler認為資本不是生產實體,只是經濟上的實體,資本價值是衡量資本擁有者在整個影響利潤過程中的相對權力[9]。
稟賦(Endowment)是某一事務在處理前的自然狀態,生產製造過程讓稟賦變成為資本。資本可以區分為自然資本及其他,稟賦也可以區分為自然稟賦或是人口稟賦[10]。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資本(經濟概念)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於2011 年3 月28 日查閱
- ^ Boulding, Kenneth E. Capital and interes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英語).
- ^ Paul A. Samuelson and William D. Nordhaus (2004). Economics, 18th ed.
- ^ Glossary of Terms, "Capital (capital goods, capital equipment)."
• Deardorff's Glossa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apit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0 5.1 Marx, Karl, Grunddragen i kritiken av den politska ekonomin i urval av Sven-Eric Liedman, 91 29 41310 9 , 1971 p.66,104
- ^ Naccarato, Peter; Le Besco, Kathleen. Culinary capital English. London: Berg. 2012 [2020-12-08]. ISBN 978-0-85785-382-0. OCLC 795909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8).
- ^ George, Henry. Progress and Poverty, Chapter 2. www.henrygeorge.org. Bob Drake.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7).
- ^ Lane, Frederic C; Riemersma, Jelle (編). Enterprise and Secular Change: Readings in Economic History. R. D. Irwin. 1953: 38. (quoted in "Accounting and rational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apital as Power: A Study of Order and Creorder, Routledge, 2009, p, 228.
- ^ Search Books "endowment". [201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7).
外部連結
[編輯]- Boldizzoni, F. 4–8. Means and ends: The idea of capital in the West, 1500–1970.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 Hennings, K.H. Capital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 1. 1987: 327–33.
- Pistor, K. (2020). Code of Capital: How the Law Creates Wealth and Inequal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ISBN 978-06912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