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朝鮮歷史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IP破壞[編輯]

統一新羅一貫是廣泛公認的朝鮮朝代。南北國時代不令人信服。雙城總管府東寧府耽羅征東行省都不是朝鮮的時代,不應在模板中。如果不同意見,請在頁面被鎖定期間此討論。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日 (四) 12:07 (UTC)[回覆]

統一新羅」時期的新羅還是稱作「新羅」,因與北方的渤海國對立,所以史學家稱這段歷史為朝鮮的「南北國時代」或「第二南北國時代」。朝鮮半島北半部曾經被中華中原王朝及契丹蒙古等統治過,理所當然這些都屬於朝鮮歷史範圍內。(當然也是中華、契丹、蒙古的歷史)--Shibo77 2011年6月11日 (六) 22:56 (UTC)[回覆]

渤海國在中國從來就沒被認為是朝鮮歷史。統一新羅前面是有「統一」兩字的。兩者是有兩篇文章的。既然渤海國不是朝鮮歷史,契丹、蒙古所占渤海之地也不是朝鮮歷史。況且高麗建國初期和滅亡末期都是不受蒙古統治。Mjsle (留言) 2011年6月12日 (日) 02:32 (UTC)[回覆]

統一新羅是有單獨的條目,模板中也有鏈接,這不是問題的所在,而你要求的是反對「南北國時代」這個時代的稱呼,轉而用「統一新羅」代替。維基秉持中立原則,首先需要避免中國地域中心觀點。中國大陸外多數學者認同渤海國是朝鮮歷史,或是朝鮮、中國兩國共同的歷史。你說的「渤海國在中國從來就沒被認為是朝鮮歷史」請提供可靠來源,我不相信在中國境內古往今來從沒有一位歷史學者稱過渤海國是朝鮮歷史的。一般說不屬於韓國歷史(因為古時三韓在南方)或說是兩國共有的歷史(中朝雙方的邊疆民族史),很多中方學者認為它是中國東北邊疆民族的歷史。從民族方面,渤海國主體包括粟末靺鞨人和高句麗人(今朝鮮族族源之一)以及他們的後裔渤海人。從地理方面,其疆域擴至今日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境內,在朝鮮境內也留有文物、遺址。古時朝鮮半島是多民族的爭執地盤,雖然今日是單一民族國家,但不等於其古代歷史就要局限於今日民族成份的從今往古的反推。好比鮮卑人的魏、契丹人的遼、党項人的夏、女真人的金,甚至西域烏孫、月氏、渤海、大理等,這些多數學者都認同屬於中國歷史的大範圍,但沒有多少人會說它是漢族歷史。契丹人占了燕雲十六州、女真人占了大半江山、蒙古人滅了漢人的國家,後朝寫本史書就算是中國歷史了,那麼契丹、蒙古占領的高麗,有史書記載的渤海國為什麼就不是朝鮮歷史了呢?--Shibo77 2011年6月12日 (日) 03:18 (UTC)[回覆]

雙城總管府東寧府耽羅征東行省都不是朝鮮的朝代,不應在模板中。況且高麗建國初期和滅亡末期都是不受契丹、蒙古統治。唐熊津、安東僅是戰爭臨時機構其位置在遼東, 與此模板不符應該去除。衛滿朝鮮只是古朝鮮一部分,從未統治過整個朝鮮半島,不應是單獨一行。Mjsle (留言) 2011年6月12日 (日) 04:04 (UTC)[回覆]

辰國、三韓、伽倻、耽羅都是部落邦國聯盟,今日的朝鮮、韓國都是共和國,但這些都屬於朝鮮歷史。濟州的耽羅為什麼不屬於朝鮮歷史?你的編輯保留了中原漢四郡,但刪除了中原唐的熊津安東、蒙古的東寧雙城和元的征東,這是為何?這些地區雖是外來征服者的政權但也都是朝鮮歷史的一部分。否則日本統治期間和美蘇盟軍託管期間的朝鮮歷史就也得從模板中刪除。我保留了你的一些編輯:「傳疑時代」改成了「古朝鮮」;衛滿朝鮮與檀君、箕子時代同列。此外修改了一些鏈接標題的字體,使用條目實際使用的字體,避免多餘的重定向;辰國與古朝鮮調換位置,左側的歷史政權大致與南方的地理位置相吻。--Shibo77 2011年6月15日 (三) 20:38 (UTC)[回覆]

漢四郡是朝鮮前三國時代的一個部分,因此被列入其中。東寧,雙城,耽羅,征東僅是高麗王朝這個朝鮮歷史朝代的一部分,不應與其並列排出。同理,熊津,安東是百濟高句麗的歷史結尾不應與其並列列出。而且,這兩者大部分歷史是在遼東。朝鮮歷史以新羅為主,請不要搞漢本位,或是比例失調。Mjsle (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11:52 (UTC)[回覆]

這個模板的用處在於連接各個與朝鮮歷史有關的重要政權條目,以方便閱讀者查看。耽羅國歷史悠久,早期僅是百濟和日本的朝貢國,近500年後才被高麗征服,且擁有相當的自治,不久又被蒙古征服。而你說它只是「高麗王朝這個朝鮮歷史朝代的一部分」,可是你去高麗條目查看,現時關於耽羅國的歷史只有區區一句話(「濟州島也長期成為蒙古人的直接管轄地「耽羅軍民總管府」負責防倭和高麗海外僑民事務。」),完全不能涵蓋耽羅五六百年的歷史,遠遠沒有耽羅條目詳細。你主觀地把耽羅鏈接從模板中去除,對朝鮮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們就僅能依靠高麗條目中的那一句話來認識濟州島近600年的歷史,而那句話中講述的「耽羅軍民總管府」連接到的耽羅主條目講得很清楚,耽羅軍民總管府只是1274年至1294年短短二十年蒙古在耽羅故地設立的地方機構。很明顯耽羅主條目的鏈接應該在朝鮮歷史模板中出現。模板中的熊津和安東出現在百濟和高句麗底下,正好對應着(用你的話)「百濟高句麗的歷史結尾」,不是你所說的「並列」。「大部分歷史在遼東」這跟熊津、安東是否屬於朝鮮歷史範圍有什麼出入?極盛時高句麗的國土一大半在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前幾百年的國都都在今天的吉林、遼寧二省境內,那你總不能說高句麗人427年遷都平壤,雄赳赳氣昂昂渡過鴨綠江那一刻全部高句麗人基因突變,從中國人變成了朝鮮人,他們的歷史從國王渡過鴨綠江那一刻一分為二,一半是中國歷史,一半是朝鮮歷史,互不相干?最後還是沒有給出圓滿的回答,到底為什麼漢四郡是朝鮮前三國時代的一部分,而熊津、安東不是,為何盟軍託管時期和日本統治時期算入朝鮮歷史,征東、東寧、雙城不算。歷史歷史,指的是過去的事件,要以過去的邊疆、民族來設定,不能用今天的邊疆劃定。中國歷史不僅以漢族歷史也不僅以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邊界來劃定中國歷史的範圍。同理,今日的朝韓中三國的朝鮮族人民以新羅歷史為主幹,那是因為統一新羅是朝鮮族首次國土的(基本)統一,語言文化的統一影響深遠。後期的高麗和李氏朝鮮都有類似繼承國的關係。但這並不排除統一前的朝鮮古代歷史就沒有新羅以外的民族和國家了。你總不會以它們不是新羅主體為由,也把百濟和高句麗從模板中刨去吧?很奇怪,你的這番言論很明顯體現出其實是你在「搞漢本位」,不是我。其實我的邏輯很簡單,模板放在與朝鮮歷史有關的條目中為讀者提供鏈接,清晰顯示其歷史政權的延續關係,方便讀者閱讀查找。最後,提醒你不要將模板中所有的字體簡化,這屬於「繁簡破壞」。6月2日你存檔了本頁的先前討論,其實你說的很多觀點以前都有人提出過,甚至都有小規模的投票,請你簡單讀一下以前的討論:Template talk:朝鮮歷史/存檔。--Shibo77 2011年6月16日 (四) 18:09 (UTC)[回覆]

任何國家的任何地區都有自己的歷史。耽羅就像中國的海南島、台灣、香港都有自己的地方歷史。但他們只是其所屬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不在模板中與其所屬國家並列。高麗成立、滅亡之時耽羅都是其領土。 朝鮮日治和盟軍接管都是歷史時期的名稱,他們不是其它哪個的一部分,因此要列出。征東、東寧、雙城、熊津、安東都不是歷史時期名,不應與相應歷史時期並列。及時你硬要羅列,也應該是在相應歷史時期低一級的位置羅列。不過這些東西是有很多的,無法在這麼小的模板中一一羅列。選擇性的羅列,也不符合中立原則。Mjsle (留言) 2011年6月17日 (五) 12:23 (UTC)[回覆]

可能有些誤解,模板中的高麗、新羅、百濟、 耽羅、雙城等是歷史政權不是歷史時期。模板極左側的三國時代、南北國時代、後三國時代等才是歷史時期。右側的各個歷史政權放在對應的歷史時期階段。也就是說:征東、東寧、雙城、熊津、安東都不是歷史時期名,是歷史地方政權,分別並列於相應的歷史時期的右側(高麗與南北國時期)。各國是都有自己的地方歷史,但若有獨力的政權,完全應該刨除在國家主要政權之外。例如,河西走廊地方曾有個獨立歷史政權西夏,那麼就應當刨除在北宋歷史之外;唐時雲貴地區有個大理/南詔,也應當刨除在主要政權之外。在這些地方政權具有一定規模時,就可以與主要政權並列。出於模板大小的限制,較小的地方政權就不羅列(如Template:中國歷史沒有大理/南詔,但還是列出了河西的西夏)。朝鮮歷史上出現過的地方政權相對中華要少得多,模板上完全可以以某種方式給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地方政權提供鏈接,如伽倻鏈接代表了其六個城邦國家,三韓包括了近三十個部落邦國等。如果你認為還有哪些歷史地方政權沒有出現,歡迎你補上。總結一下:征東、崔氏政權沒有問題,按照你說的,「在相應歷史時期低一級的位置羅列」(置於下方括弧內)。「高麗」左側沒有特別給出歷史時期是因為王氏高麗既是歷史政權也是歷史時期。這可能也是你要求取消「南北國時期」換作「統一新羅」的原因之一。同樣,李氏朝鮮(「朝鮮王朝」)及光武革新後的「大韓帝國」也同時算作歷史時期。在這三個政權的左側再特別添上同名的歷史時期實在是多餘。我縮小了安東、雙城和東寧府在模板中的大小,以體現其政權規模之小及存在時間之短。另外將耽羅拉長,體現其獨立或朝貢時期的地位。不知你是否可以接受現狀,或還感覺有什麼不妥之處不吝指示,謝謝!--Shibo77 2011年6月17日 (五) 21:20 (UTC)[回覆]

中國的西藏、新疆、內蒙長期以來都是獨立國家,吐蕃突厥匈奴等在相當歷史時期比中國的中原政權更為強大的。請問你為什麼不將其列入Template:中國歷史? 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東北廣東長期以來都是被其它國家殖民(占領)。請問你為什麼不將其在Template:中國歷史中列出?征東、東寧、雙城、崔氏政權只是高麗的細節問題,與中國香港東北是一樣的。熊津和安東在南北國時期都是在遼寧的和朝鮮歷史不相關。南北國的渤海只是朝鮮半島北部的渤海而已,不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的。請你以中立的原則進行編輯。Mjsle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1:54 (UTC)[回覆]

你提出的問題在我上次的回覆中已經給出了解釋:因為「朝鮮歷史上出現過的地方政權相對中華要少得多,模板上完全可以以某種方式給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地方政權提供鏈接」,「如果你認為還有哪些歷史地方政權沒有出現,歡迎你補上」。其實中國歷史模板也有人提出過添上吐蕃、西域、南詔等。我還是不明白你為什麼認為歷史上地理疆域處於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吉林省的(明顯與朝鮮歷史相關的)歷史政權不屬於朝鮮歷史範圍內?如果你講述一堂名叫「朝鮮歷史」的課程,那麼只講述渤海國歷史上在今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疆域上發生的歷史,而渤海國歷史政權在今日的俄羅斯聯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疆域上發生的歷史一概不講?難道只有高句麗國王跨過鴨綠、圖們後的歷史才算作朝鮮歷史?明顯不能這麼沒有前因後果地講課。今日的中國東北和俄遠東的部分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是高句麗及渤海國等國的領土,對朝韓中俄四國都有影響,可以說是這些國家共同的歷史。不能以今日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劃分過去發生的歷史,過去的歷史要以當時的邊界劃分。「熊津和安東在南北國時期都是在遼寧的」,即使算作流亡政權、傀儡政權,那麼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不是也在中華民國境內嗎,難道這個流亡政府也不屬於朝鮮歷史咯?--Shibo77 2011年6月18日 (六) 13:32 (UTC)[回覆]

首先熊津和安東在羅唐戰爭期間,遷移到中國遼寧營口、遼陽,負責管理被遷移到中國的百濟、高句麗遺民。這兩個不是朝鮮南北國的地方政權。大韓臨時政府是朝鮮半島自建政府,而且其人員都回歸朝鮮半島。列入此模板是可以的。征東、東寧、雙城、崔氏政權、耽羅不是高麗的地方政權,只是高麗歷史的一部分。高麗這個整體是代表其所有的一部分的。Mjsle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03:37 (UTC)[回覆]

我認為你現在只是在狡辯,以上我的回覆中哪裡說過「征東、東寧、雙城、崔氏政權、耽羅是高麗的地方政權」,正是因為這些是獨立於高麗歷史政權以外的政權,且高麗條目多少沒有提及這些政權所以才要求這些鏈接在模板中出現。耽羅國的歷史明顯不能僅僅放在高麗歷史條目內講述,因為它是(在被征服前)獨立於高麗國的朝鮮歷史地方政權(注意不是高麗歷史地方政權,也不全是高麗歷史的一部分,至少在被征服前的數百年歷史不是)。熊津、安東府在朝鮮半島設立,羅唐戰爭唐敗後才遷到遼寧,即便算作流亡政府、傀儡政府也屬於朝鮮歷史範圍,在朝鮮半島時間雖短,可是你想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朝鮮半島存在不到三年,而1919-1945年一直在中華民國境內(按照你給出的邏輯屬於中國歷史範圍)。為什麼在朝鮮半島上存在三年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可以放在模板中,熊津、安東不可?不太明白什麼是「朝鮮半島自建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華民國上海市建立,1945年戰後成員回歸朝鮮半島不等於這個臨時政權只是在他們登陸半島那瞬間又重新建立的。我在以上這一個多星期的回覆中已經提供的大量的理由,儘可能地回答你每次提出的種種問題,提醒過不要做繁簡破壞,查看模板歷史可以看到上個月你曾與匿名用戶打過編輯戰。細觀你提出的一些理由實際在前幾年的討論中大多都出現過,我認為即使存檔里的討論沒有給你圓滿的回答,以上一周的討論也足夠了。你的理由從反對「南北國時代」到渤海國不是朝鮮王朝;從高句麗在鴨綠江北岸的歷史不屬於朝鮮歷史到在半島上存在三年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朝鮮半島的自建政府;一會兒說耽羅像中國的海南島,有自己的地方歷史,一會兒說他不是高麗的地方政權而只是高麗歷史的一部分。你認為「高麗這個整體是代表其所有的一部分的」,請你去高麗條目看一看歷史章節,請實話實說,你認為足夠代表其所有(包括征東、東寧、雙城、崔氏政權、耽羅)的歷史嗎?你又說模板的大小限制可以出現的鏈接,需要「不符合中立原則」選擇性的羅列,我又回答完全可以在模板中提供將近所有的屬於朝鮮歷史範圍的古今政權,如果你認為還有哪些歷史政權在模板中沒有出現,歡迎你添上。你願意保留漢四郡的鏈接,你說因為那是「朝鮮前三國時代的一個部分」,你怎麼不說漢四郡不是朝鮮半島自建政府,而且其中的二郡很早就被征服,相反你今天又說「征東、東寧、雙城、崔氏政權、耽羅//只是高麗歷史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像漢四郡那樣在模板中顯示鏈接。你又說什麼哪個政權不是朝鮮朝代,哪個政權不是歷史時期。根據你過去對模板的編輯,我真的很懷疑你編輯模板的誠意。我認為你是在狡辯,實際沒有妥協的意願。(補充:我在互助客棧發起了新議題,歡迎到那裡與更多的用戶討論)--Shibo77 2011年6月19日 (日) 18:26 (UTC)[回覆]

我需要在此澄清下我的理由,也請大家以中立客觀的角度進行討論。

  1. 熊津、安東府在南北國時期還沒開始的羅唐戰爭就遷到了中國營口和遼陽,是新羅和渤海疆土所不及之地。但User:Shibo77卻要將兩者放在由新羅和渤海構成的「南北國時期」。這僅是個模板而已,難道所有有些聯繫的東西都要放進來嗎?渤海與靺鞨不是很有聯繫嗎,難道也要放進來?似乎連激進的韓國人也沒這麼大的胃口。
  2. 高麗最初與宋朝共存,後與遼、金、元、明共存。雙城總管府東寧府征東行省等都被高麗收復 僅是其歷史中的一小部分。羅列這些是很偏僻不中立的。
  3. 朝鮮半島地方歷史像耽羅不應列在模板中。否則簡直是在做廣告。模板列的應是主要歷史朝代、政體。一個幾乎無人知曉的地方史又何以被如此誇大其詞地放進來?

---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13:40 (UTC)[回覆]

請大家看一下Template talk:朝鮮歷史,目前只有我和User:Mjsle二人爭論。查看Template:朝鮮歷史的歷史可以看到5月底User:Mjsle與匿名用戶進行過編輯戰,而後被全保護一周,現在又有演變成編輯戰的趨勢,希望更多的用戶能夠參與討論,多謝了!--Shibo77 2011年6月19日 (日) 18:35 (UTC)[回覆]

  • 雙方的爭議如下
  1. 統一新羅與南北國時代的爭議
    • 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部分韓史家認為此為統一新羅時期。另一部分則將後來成立的渤海國與新羅並稱南北國時期
  2. 部分地方政權或外國設置的行政區是否應該列入列表內
    • 雙城總管府、東寧府、耽羅、征東行省都不是朝鮮的時代,不應在模板中。
    • 東寧,雙城,耽羅,征東僅是高麗王朝這個朝鮮歷史朝代的一部分,不應與其並列排出。同理,熊津,安東是百濟和高句麗的歷史結尾不應與其並列列出。而且,這兩者大部分歷史是在遼東。朝鮮歷史以新羅為主。
    • 濟州的耽羅屬於朝鮮歷史,中原唐的熊津安東、蒙古的東寧雙城和元的征東,這些地區雖是外來征服者的政權但也都是朝鮮歷史的一部分。
    • 中原漢四郡可以保留,日本統治期間和美蘇盟軍託管期間的朝鮮歷史可以保留,所以其他外來征服者的政權也應該要保留。

我需要在此澄清下我的理由,也請大家以中立客觀的角度進行討論。

  1. 熊津、安東府在南北國時期還沒開始的羅唐戰爭就遷到了中國營口和遼陽,是新羅和渤海疆土所不及之地。但User:Shibo77卻要將兩者放在由新羅和渤海構成的「南北國時期」。這僅是個模板而已,難道所有有些聯繫的東西都要放進來嗎?渤海與靺鞨不是很有聯繫嗎,難道也要放進來?似乎連激進的韓國人也沒這麼大的胃口。
  2. 高麗最初與宋朝共存,後與遼、金、元、明共存。雙城總管府東寧府征東行省等都被高麗收復 僅是其歷史中的一小部分。羅列這些是很偏僻不中立的。
  3. 朝鮮半島地方歷史像耽羅不應列在模板中。否則簡直是在做廣告。模板列的應是主要歷史朝代、政體。一個幾乎無人知曉的地方史又何以被如此誇大其詞地放進來?

---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13:00 (UTC)[回覆]

  • 爭議雙方都沒有列出文獻佐證,實在很難判斷。理論上單獨外國設置的行政區不太會出現在歷史模版裡(就像假如有中國歷史模板,不會特別列出清代時列強租界),如果是整個疆域性質的託管當然可以,就像台灣歷史包含明鄭、清治、日治、國府等不同政權的管理。地方政權就要看韓國人的習慣了。--Reke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01:19 (UTC)[回覆]
贊成增添任那,但是反對改稱「朝鮮半島歷史」因為古時的疆界不同於今日,高句麗渤海國扶餘沃沮古朝鮮等朝鮮歷史上的主要政權都在朝鮮半島以外擁有過相當大的疆域,沃沮、渤海甚至全部領域都在朝鮮半島以外。我認為朝鮮日治時期的性質與漢四郡、熊津、東寧、征東等外來政權的地方行政機構基本相同,因為日治朝鮮(「朝鮮總督府」)只是大日本帝國下的一個殖民地、它的一個地方行政機構(行政區),與中原漢朝的四郡,唐朝的熊津都督府安東都護府,蒙元的雙城總管府東寧府征東行省性質相同,也同是地方行政機構(行政區)。主要區別在於後者的領土範圍沒有涉及整個朝鮮半島,統治期間有並行的以朝鮮族為主體的其他政權(三韓、新羅、高麗)、朝鮮沒有完全滅國,不過這也是可以爭辯的,因為蒙元的征東行省在高麗失去江華島後就可以說是涉及到全朝鮮半島了,反過來也可以說日治時期在中華民國存在着並行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另外至於這些外來政權的地方行政機構是否覆蓋全朝鮮半島(我認為)其實不重要,因為以朝鮮半島(鴨綠江、圖們江、天池之南)為中朝邊界只是近代歷史出現的,古代歷史要以古代的疆界劃分。我在模板的討論頁中舉了例子:高句麗在遷都平壤之前首都都設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內,渤海國的大部分領土在朝鮮半島以外(今日中俄二國境內),但這不意味着高、渤二國的歷史只有從越過鴨綠、圖們,到了南岸才開始算作朝鮮歷史,因為古代的歷史政權不能以今日的邊界劃分,不能因為不在朝鮮半島就不算作朝鮮歷史。同樣流亡、傀儡政權即便其地理位置不在朝鮮半島上,也可以算作朝鮮歷史(如羅唐戰爭後的熊津、安東,日治時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另外我不會韓語,不清楚韓文版那樣處理的具體原因。(補充:不清楚你需要何種文獻證據,因為模板內容一般不需要提供文獻來源,但我想應該不難找出介紹包括漢四郡、熊津、安東、雙城、征東等外來地方政權的朝鮮歷史、朝鮮通史之類的可靠圖書,但不知這是否可以作為將這些地方政權寫進模板的證據?)--Shibo77 2011年6月20日 (一) 01:32 (UTC)[回覆]
技術意見:事實上你是可以在模板中提供查證來源的,如果你不打算做成嵌入式(inline),那麼在模板頁添加處於noinclude標籤範圍內(或模板文檔中)的來源章節。如果你是打算做成嵌入式即是使用ref標籤供顯示於包含條目的來源章節中,就在模板頁的noinclude範圍內附上{{reflist}}方便預覽,一般適用於infobox之類的模板,因為條目的參考來源章節通常處於最下方的導覽模板之上。-- 同舟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02:25 (UTC)[回覆]
一個簡單的文獻證據就是韓國通史類的史書在列地方政權時,其章節地位跟其他的朝代比較如何。比方說,中國歷史在處理宋帝國大理國時的做法,跟同時的就不同,跟相比也不同。在中國歷史模板裡顯然地,不會將大理國加以列入,但宋遼金、魏蜀吳則都是並列的。--Reke (留言) 2011年6月20日 (一) 03:20 (UTC)[回覆]
  • 解釋一下,日本統治期間和美蘇盟軍託管期間與其他外來政權是否放置無關,漢四郡、東寧、雙城只是地方行政區,與包含全朝鮮半島的日治時期和美蘇託管時期是有明顯差異的,且也被韓語維基百科接受,所以我覺得不應該列入判斷--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6月19日 (日) 23:30 (UTC)[回覆]
對不起我的表達能力不好,可能造成了誤解。我還是不太明白Jason22提出的觀點。再解釋一下我的觀點:朝鮮日治時期,東京大日本帝國是中央政權,在首爾(京城)的朝鮮總督府是地方政權,也就是說日治朝鮮是大日本帝國的地方行政區。我不是在說日治朝鮮是朝鮮的地方行政區。那麼同理,更早的外來征服者設立的漢四郡漢朝的地方政權,熊津都督府安東都護府唐朝的地方政權,東寧府雙城總管府征東行省蒙元的地方政權,它們不是朝鮮的地方政權,如果說是朝鮮的地方政權,那麼我就得問一問,誰是朝鮮的中央政權,這些地方政權是否屬於這個朝鮮中央政權的管轄?顯然,漢設立的漢四郡不是三韓的地方政權,唐設立的熊津/安東府不是新羅國或渤海國的地方政權,蒙元設立的東寧、雙城、征東不是高麗國的地方政權。(雖然後來分別被高句麗、新羅、渤海、高麗等收回,但在半島上絕對有過獨立於這些「本土政權」而受外來政權統治的時期)。不是嗎?那麼我覺得主要問題在於「朝鮮半島」這個領土範圍問題。做個假設,假設李氏朝鮮的領土擴及至今日的中國東北,朝鮮半島以外,或者不及整個半島,只有南半部的南韓領土那麼大,而北部是中國或俄國其他國家,那麼日治朝鮮的統治範圍不就會局限於吞併前李氏朝鮮的國土範圍內,也就是說,日治朝鮮的領土實際是繼承李氏朝鮮/大韓帝國的疆域。我們現在為什麼有用戶會以朝鮮半島為界來劃分歷史歸屬,就是因為高句麗、渤海國滅亡後,朝鮮「本土政權」的疆域就再也沒有跨到鴨綠江-天池-圖們江北岸、衝出朝鮮半島了。你們現在以朝鮮半島為標準,不也是因為這是今日南北韓(朝韓)二國的領土範圍嗎?反觀唐朝時期,那時的朝鮮半島僅僅是地理稱謂,沒有一個像日本徵服的李氏朝鮮那樣領土涉及整個半島的政權。我的印象中,唐朝聯合新羅討伐的對象是高句麗和百濟,不是整個朝鮮半島,而(羅唐戰爭前)熊津、安東二府的對應的領域正是百濟和高句麗的領土範圍。還是那句話,歷史的邏輯、歷史的政權要以歷史上的疆土、歷史地圖來劃分其歸屬,不能以今日,李氏朝鮮建立後才固定下來的領土疆域來劃分李氏朝鮮都不存在的時候的歷史歸屬。「朝鮮」不能與「朝鮮半島」畫等號,或者說「朝鮮」只可以在15世紀李氏朝鮮建立後與「朝鮮半島」畫等號,而有爭議的這些外來政權都是李氏朝鮮之前的事。呵呵,對不起,寫這麼多,希望比上次的回覆闡明得更清楚些。
再回答一下Mjsle和Reke:耽羅雖小但它獨立存在的五六百年是史實,你說像廣告,的確,出現在模板中就是在做廣告,讓不了解或從未聽說過這個國家的讀者點擊一下便能了解濟州的這段歷史,不是嗎?它類似Template:越南歷史占婆,長期獨立於京族/越南族之外,後被征服。我明白你說「南北國時代在遼東」的觀點了,其實左側列出的各個時代只是大致的時間段。如統一新羅應當是羅唐戰爭後676年的事情,渤海國698年才成立,這期間該算作什麼時期?再往前還有660年-668年,百濟滅亡但高句麗依在,難道這是一個「小三國時期」不成?新羅、百濟、伽倻、高句麗的成立時間都不同,那麼模板中的「三國時代」是否還要體現這個百濟還沒成立的「二國時代」?我認為其實這些細節不是問題所在,重點不是你反對熊津、安東府在模板中的時代位置,重點是你認為熊津、安東等府根本就不應出現在模板當中。以什麼形式出現,在什麼位置、以什麼地位出現,板塊的大小顏色,這些細節問題都很好商量,重點在於是否在模板中提供這些鏈接。靺鞨的粟末部是通古斯語族的人口,靺鞨與史書中的肅慎、勿吉、女真是一線,在渤海國他們是被征服者,可能是渤海人的族源之一。但是建立的政權是渤海國,不能因為國內人口中有粟末靺鞨人,就得把他們列入模板中。例如,有史學家將史書中的箕子箕子朝鮮聯繫起來,認為古朝鮮是商朝後裔建立的,那麼我是否也因此將商朝,甚至夏朝三皇五帝也納入模板中呢?再如,蒙古、日本統治過朝鮮,也在朝鮮建立過政權,但這不意味着模板中也得收入日本的戰國時代平安時代,蒙古的室韋伊利汗國等。但實際建立的政權如箕子朝鮮、渤海國、征東行省、朝鮮總督府還是要留的。
我簡單查看了幾本史書韓國出版的《韓國歷史》(李元淳撰,詹卓穎譯,1987年)、朝鮮的《朝鮮通史》(朝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與中國的《中國-朝鮮·韓國關係史》(楊昭全、何彤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 7-201-03860-5)。最後一本各個中原朝廷在朝鮮設立的地方政權都有,畢竟是介紹三國歷史關係的圖書。前兩本的目錄(我認為維基的模板類似圖書的目錄),發現使用的名稱都不怎麼使用政權的名稱,如新羅、高句麗、百濟在目錄中統稱「三國」,但內容也包含大小伽倻的歷史;辰國、三韓、扶餘沒有在目錄中出現,分別在介紹古朝鮮「部族國家與部族聯盟的成立」和介紹三國歷史「三國的成立與發展」兩節下講述。這兩本書都有關於蒙古入侵和抗爭日本的獨立章節(同等級),具體內容提到了東寧、雙城、征東、和日治朝鮮(大韓臨時政府/金日成的游擊活動)。在《韓國歷史》序文中講到了1980年代末韓國中小學歷史課本的改編,說「改編項目大致如下://古朝鮮為韓民族最初之國家//擴張到中國東北//將檀君神話反映於真實史實//否定箕子朝鮮的存在//漢四郡的史實不再出現於教科書本文中(只在附註中提到)//把蒙古干涉期改稱對蒙抗爭期,加強敘述反元運動之內在因素//把1910年至1945年日本強占期,視為獨立運動之展開與發展期//強調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之正統性」等等。我上次回覆中說過流亡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可以看作是日治時期獨立於朝鮮總督府的一個平行政府,南韓把它視為正統。漢四郡在教科書上曾經有過更重要的敘述,現只有在附註中提及。我還是覺得以目錄章節標題的大小級別來劃分歷史歸屬不太實際。比如羅唐戰爭不會被稱作新羅-熊津、安東戰爭,因為慶州的新羅與長安的唐是同一個級別的中央政權,而熊津、安東府是唐的地方政區,不過講述的內容肯定是以熊津、安東府為主,而不是京畿嶺南隴右道的事件。不能說標題中出現的是羅唐戰爭不是新羅-熊津、安東戰爭就不屬於朝鮮歷史了。同理,日治朝鮮的內容以講述朝鮮半島上的朝鮮總督府管轄區域內發生的事件為主,而不是日本本土四島、南洋廳台灣總督府的事件。
我的理由很簡單,這兩本史書講述到了漢、唐、蒙元、日本的侵略統治內容,寫進了《「韓國歷史」》、《「朝鮮通史」》,這不是很明確地說明了這些都是「朝鮮歷史」嗎?好比你講述一堂名叫「朝鮮歷史」的課程,難道不會講述這些外來政權的內容嗎?「朝鮮歷史」課程中所講的內容不都是屬於朝鮮歷史範圍的歷史嗎?寫一本史書不也是會講述這些外來政權在朝鮮發生的事件嘛。書名叫「韓國歷史」、「朝鮮通史」,都包含了這些內容,實在是再簡練不過了。我覺得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邏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為什麼寫進名叫「朝鮮歷史」的模板卻突然受到這麼大的阻礙,我實在是不解。「朝鮮歷史」、「韓國歷史」、「History of Korea」道理很簡單嘛,還需要我做什麼來解釋這個簡單的道理?謝謝閱讀!--Shibo77 2011年6月20日 (一) 19:52 (UTC)[回覆]
我知道閣下想說日本統治期間的政府是地方政府,其性質等同其他漢四郡一樣都是外來政權設置的地方政府。然而,我的重點在於日本統治期間和美蘇盟軍託管期間,1.統治全朝鮮半島,2.時間不短,所以不管是不是外來政權都是一定要列入朝鮮半島歷史。至於其他地方行政區是否列入,我不表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6月21日 (二) 14:06 (UTC)[回覆]

朝鮮的歷史有很多,不是是歷史就該列在該模板中。不同書作者其研究的方向不同,其章節內容側重也會不同。這個模板只是羅列主要的歷史朝代、政體。東寧府、雙城總管府、征東行省僅是高麗被蒙所占之地而已,根本就不是政權(政體),不應該列出。我以前說過了日治等是朝鮮半島的歷史時期名稱,不是朝鮮半島歷史其它朝代或政體的一部分,因此應列出。南北國由新羅、渤海構成。請不要搞原創再加個第三者。耽羅應在前三國時期中列出,但僅此而已。因為耽羅在新羅時期就已經成為新羅的一部分。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14:27 (UTC)[回覆]

東寧府雙城總管府征東行省是蒙元的地方政權(政體/政區),不屬於高麗,後來回歸高麗後被併入到高麗的各個行政區內(北界東界),但期間蒙元設立的東寧/雙城府不等於高麗設立的北界/東界,前者獨立於後者。漢四郡、安東、熊津、東寧、雙城、征東這些郡府省都是地方政府或地方政權,不是中央政權,但它們還是政權。你說朝鮮日治時期是歷史時期名稱不是其他政權的一部分,那麼他是不是大日本帝國政權的一部分,顯然也同是地方政權(指朝鮮總督府),我猜問題在於它不是所謂的朝鮮半島本土政權,所以你說它「不是朝鮮半島歷史其它朝代或政體的一部分」,對這個領土問題我在上次的回覆中給出了理由。至於這些歷史的主要性,我也說過,朝鮮歷史的各個政權政體,不管中央地方外來本土,都可以在模板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次要的同樣地可以出現,因為朝鮮歷史上出現過的政權不多,模板的大小足夠顯示這些鏈接。南北國時期、三國時期這些時代史稱只是便於史學家為歷史斷代分析,無須計較其細節。朝鮮歷史的南北國時期存在過第三者,(關於南北國時期起始年份見上次回復),這是史實,但其規模影響相對新羅、渤海較小,所以南北國時期統稱。同理,三國時期實際有過「二國時期」、「四國時期」、「五國時期」,但還是可以以「三國時代」來蓋全。耽羅直到高麗成立後才正式納入朝鮮半島的主體政權(自堅王),之前只是朝貢國,不僅向高麗朝貢過,還向新羅、百濟、日本和唐朝貢過。「朝鮮的歷史有很多,不是是歷史就該列在該模板中」,那麼請問你認為還有那些朝鮮歷史還沒有出現在模板中。重申上次回覆中給出的理由,屬於朝鮮歷史就可以添進朝鮮歷史模板,同時我也給出了參考文獻。--Shibo77 2011年6月25日 (六) 04:29 (UTC)[回覆]

地方政權是割據政權,比如燕就曾在漢四郡割據。你添加的都不地方政權。朝鮮歷史已朝鮮朝代、政體為主。你的這些添加已經嚴重破壞了朝鮮歷史的主次關係。朝鮮歷史當然有很多。比如羅唐戰爭高句麗與隋的戰爭等等。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05:58 (UTC)[回覆]

我第一次聽說燕曾在漢四郡割據,不知你能否提供可靠文獻證實這個說法。沒有明白你為何認為東寧、雙城、征東等不是地方政權。朝鮮歷史以朝鮮半島本土政權為主,我不反對,但是次要政權以及外來政權照樣可以在模板中出現。模板中所謂的外來、地方政權(伽倻、耽羅、漢四郡、熊津、安東、東寧、雙城、征東等)在排版的大小長寬都不及朝鮮半島本土的主要政權(新羅、百濟、高句麗、渤海、高麗等),明顯體現其主次關係。查看模板歷史不難看到,你五月底開始編輯模板、消減鏈接,之前耽羅、漢四郡、熊津、安東、東寧、雙城、征東等地方、外來政權都曾長期出現於模板中。我的編輯不僅沒有添加任何新的鏈接,反而縮小了如熊津、安東、漢四郡等的排版尺寸。關於耽羅不應只在前三國時代出現的理由見我上次的回覆。最後你提出的羅唐戰爭高句麗與隋的戰爭是歷史事件不是歷史政權。目前朝鮮歷史事件模板還沒有創建,可以參考中國歷史事件模板編輯並將羅唐戰爭高句麗與隋的戰爭添上,但這兩次戰爭是歷史事件不是歷史政權。--Shibo77 2011年6月26日 (日) 07:47 (UTC)[回覆]

地方政權是有自己獨立統治系統,不受其它政府管轄的。比如前燕就曾是十六國時期的地方政權,占據漢四郡。你所羅列的都不具有獨立統治的性質,因此不是政權,不足以在模板中列出。你是在以中國的角度編輯,朝鮮半島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不應與中國的朝代爪牙放在一起。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10:50 (UTC)[回覆]

你好象改變了「地方政權」的意思,查了一下現代漢語詞典,裡面舉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顯然不符合你給出的十六國之前燕的例子。注意「地方」是「中央」的下屬,不是指「割據一方的國家」,那樣說來朝鮮三國的新羅、百濟、高句麗或者中國的魏、蜀、吳都可以算得上是「地方政權」了。我上面的回覆中一直都是指中央的下屬,如朝鮮總督府(地方)是大日本帝國(中央)的下屬機構,東寧、雙城府、征東行省(地方)是蒙元(中央)的下屬,熊津、安東府(地方)是唐(中央)的下屬,玄菟、樂浪、臨屯、真番四郡(地方)是漢(中央)的下屬。--Shibo77 2011年6月26日 (日) 11:45 (UTC)[回覆]

我想可能是中國長期封建專制的原因,「地方政權」與「地方政府」已經混為一談。 不管怎麼說朝鮮半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應與中國朝代的地方政府放在一起。不要搞中國中心。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13:45 (UTC)[回覆]

朝鮮半島今日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歷史上曾經有一部分是中國中原朝代的領土,就如1910-1945年間半島是日本的領土,作為「朝鮮歷史」模板當然要用歷史的疆域範圍劃分而非今日的邊界。--Shibo77 2011年6月26日 (日) 15:21 (UTC)[回覆]

你仍然在犯中國中心的錯誤,朝鮮歷史是以朝鮮為中心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占領的領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當今中國也不占有朝鮮半島一寸土地。更有甚者熊津、安東府就是在中國境內土地的中國管理遺民的地方政府。按此邏輯,是不是中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也應該加入進來?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7日 (一) 14:40 (UTC)[回覆]

真是莫名其妙。維基百科不是朝鮮百科,其宗旨是收錄全世界的知識,而非只記載和朝鮮有關的內容。朝鮮歷史以朝鮮為中心犯了地域主義的問題,因為朝鮮半島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上與朝鮮接觸過的非朝鮮人政權或文明對朝鮮的攻略與影響都應該忠實的寫入編輯百科,包括其他文明對朝鮮的相關記載。 這乃是維基的基本理念,並被廣大維基人所遵循的原則,任何只單列出地域中心的內容都是需要掛上小天平的。

朝鮮歷史模板記載的是今天朝鮮(傳奇國家、俗稱金家王朝。)和韓國範圍(為朝鮮半島南部一天主教國家,其極少數領土和其東邊國家有爭議)內所發生的歷史,扯出去就不好了。但是,只要是歷史上於今天這兩個國家範圍內的政權都是要編入朝鮮歷史模板的,也樣才是符合維基中立精神,才是客觀。所以該模板只能增而不能刪,以避免朝鮮地域中心。否則的話,高句麗、渤海國等等都沒有列入其中的必要,高句麗統治過半部的韓國多少地方?渤海國進過朝鮮半島沒有?少扯民族關係,血源關係。人類祖先還住在非洲呢,要不要各國歷史都上溯到非洲?--玖巧仔留言 2011年6月28日 (二) 00:59 (UTC)[回覆]

補充回復Mjsle:熊津府(660-665年唐軍撤離)、安東府(668-676年新羅抵達大同江)是在百濟、高句麗故土上設立的(百濟故都熊津、高句麗故都平壤),羅唐戰爭失敗後安東才移到遼東。古代歷史按照古代國家的領土劃分,現代歷史按照現代國家劃分,不收錄中國延邊朝鮮族、中亞高麗人、在日朝鮮人等海外移民及後裔的歷史(不反對寫入朝鮮族條目)。--Shibo77 2011年6月28日 (二) 02:12 (UTC)[回覆]

我說的以朝鮮為中心指的是朝鮮是這個模板的主題,就像北京」一文應以北京為中心,而不是以天津為中心一樣。熊津、安東在南北國時期沒開始前就不在朝鮮半島了,其性質與今天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差不多,可能還不如。放在南北國時期是錯誤的。在以朝鮮為主題的這個模板中,元占高麗之地是高麗的一部分。另外,模板板塊面積應與各政體像匹配。新羅一貫是朝鮮歷史主流,應在三國時期、南北國時期占據大部分或絕大部分面積。目前板塊面積已經非常失調。我曾多次調試,但都變無故回退。

---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8日 (二) 13:03 (UTC)[回覆]

你這個例子不恰切,但是歷史上如果北京的範圍擴至到今日的天津,或天津占領過北京市區,那麼也同樣會寫入北京歷史條目內。至於熊津、安東在南北國時期出現,我已經回答過,見我6月20日、25日的回覆。換句話說,你是否認同在三國和南北國時期之間加入熊津、安東?或在三國前後期加入「二國時期」?元占高麗之地是元的一部分,你說是高麗的一部分,這個觀點很主觀,而且違反地域中心、中立原則。「新羅一貫是朝鮮歷史主流」,請提供可靠來源。另外即使是主流,不等於就只有主流才能上模板。「新羅…在三國時期、南北國時期占據大部分或絕大部分面積」,堅決不同意,請察看朝鮮三國、南北國時期的歷史地圖,看看哪個國家大。--Shibo77 2011年6月29日 (三) 04:18 (UTC)[回覆]

你的這個地域中心原則應以朝鮮半島這個地域為中心。不在朝鮮半島上的,請不要亂列。將熊津、安東放在三國時期在時間和地域上是正確的,但這兩者的地位、作用卻是微不足道的。不知User:Shibo77在模板中放兩個「安東」是什麼意思?高句麗僅在鼎盛時期占據大部分朝鮮半島,其它時期,新羅和百濟也是面積很大的。 南北國時,在朝鮮半島這個地域範圍,新羅當然是絕大部分。Mjsle (留言) 2011年6月29日 (三) 12:55 (UTC)[回覆]

避免地域中心不是我的原則,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模板的名稱不是朝鮮半島歷史,為何以朝鮮半島地域中心看待歷史政權?再次聲明,請查看模板歷史,我沒有增添任何一個以前沒有的新的鏈接,是你執意要從模板中刪除鏈接。第二個安東府,不是我添上的,我懷疑用意是體現熊津府撤銷後安東府尚在的時間段。「高句麗僅在鼎盛時期占據大部分朝鮮半島,其它時期,新羅和百濟也是面積很大的」這句是什麼意思,我乾脆套用你的這句話:「新羅僅在鼎盛時期占據大部分朝鮮半島,其它時期,高句麗和百濟也是面積很大的」。「南北國時,在朝鮮半島這個地域範圍,新羅當然是絕大部分。」,那麼請問為什麼叫做「南北國」,北國渤海國因為不在朝鮮半島就不算朝鮮歷史咯,那為何還要叫「南北國時代」?--Shibo77 2011年6月29日 (三) 13:36 (UTC)[回覆]

不應該使用「南北國時代」這一稱呼[編輯]

維基百科有「避免地域中心「原則,「南北國時代」的稱呼只有部分韓國學者使用,中國、北朝鮮、日本學者都不這麼稱呼。在中文語境中,這一時代一般稱之為「統一新羅時代」。這裡不是朝鮮文/韓文維基百科,更不是韓國維基百科,而是中文維基百科,因此應該使用中文語境中常用的「統一新羅時代」。「南北國時代」這一稱呼嚴重違反「避免地域中心」原則。 在模板中列渤海國可以。但使用「南北國時代」絕對是不應該的。

嚴重同意樓上的觀點。——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1:59 (UTC)[回覆]
另外,模板里的「豆莫婁」和朝鮮半島有什麼關係?東北不在朝鮮半島吧?
如果按這種標準,曰本的歷史模板應加上所有中國朝代,因為中國歷代就有漢人跑到曰本去。--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2:37 (UTC)[回覆]
扶餘國也應該移除,這個國家從始至終都沒有跨過鴨綠江。若以傳說中的朝鮮始祖後代建國以及隨便改個南扶餘的國號就認定是朝鮮歷史,豈不太可笑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3:06 (UTC)[回覆]
看來這個模板確實還有不少史實錯誤。就算夫餘人可能是現代朝鮮人的來源之一,也只是種族上的交流。就像曰本人也認為夫余是現代曰本人的來源之一,高麗句也是。那麼這兩者是否也要加入到曰本歷史模板中呢?
夫余國並不在朝鮮半島境內。另外,以鴨綠江來界定不如以大同江或清川江為界更準確。因為直到明朝時,朝鮮才北擴到鴨綠江一帶,而其東面圖們江以南還有明朝的衛所。--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3:20 (UTC)[回覆]
若以大同江來界定,還有好多要刪除了。不過主要講朝鮮半島歷史而非朝鮮族史,那些大同江北鴨綠江南的暫且先留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3:27 (UTC)[回覆]
當初User:KEIM把有關朝鮮歷史的條目搞得面目全非,這也是他的遺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3:13 (UTC)[回覆]
他和他的一系列傀儡在各個語言版本及維基姊妹計劃中進行過大量且頻繁的破壞,但他在共享資源中的破壞破壞卻沒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像,他將File:Ribenhai-ditu.png中的曰本海下面加上朝鮮東海,實際上,歷史上那片區域倒是有過朝鮮海的稱呼,卻沒有所謂的朝鮮東海。--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3:20 (UTC)[回覆]

待有空去一一改正,如果共享資源的管理員(英文維基、共享資源里有一大幫親韓親印且反華的管理員)幫着他,那只能不用。——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3:27 (UTC)[回覆]
我早已經所發現的亂改回退了。目前還是有不少圖有都有史實錯誤。英文版維基有嚴重的韓國起源論,但在目前來說,情況很難得到改善。中文維基在地圖圖片上面的關注度並不高,參與的維基人也少得可憐,很有錯誤我都在條目討論版提出過,但直到話題被存盤也都無人過問。--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3:36 (UTC)[回覆]
您辛苦了!現在我只能做到看到才修正,看不到的也只能讓它去了。確實,參與人太少。——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3:41 (UTC)[回覆]
個人能力有限,只能發現問題再修正,不可能緊跟着KEIM和他的傀儡。並且,維基的對地圖感興趣的人也比較少,有,也不活躍。所以有些錯誤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間一長,便又忘記之前發現的錯誤了。--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3:47 (UTC)[回覆]
是的,這也是為什麼中文維基發展遠及不上英文維基的重要原因。——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3:53 (UTC)[回覆]
最根本的還是真正參加的人士有限,很多人知道有維基,但不知道還能編輯,還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維基可以正常訪問,還有的人只把維基當做翻牆看東東的網站,這也難怪,因為維基的一般條目實在是偏少。據報道,維基百科官方也考慮到上手難的問題,會制定方針來幫助新手。只希望他們的效率很高點。--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3:58 (UTC)[回覆]
當初大陸不分青紅皂白的封禁,導致百毒敗科垃圾做大,維基元氣大傷,錯過了壯大的最佳時機。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儘量把條目寫好點。——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7月28日 (六) 04:14 (UTC)[回覆]
和百度百科不是一個領域的,受眾群也不同。我以前在貓萌發過相關帖子,據谷歌趨勢的數據,維基百科的用戶經常瀏覽的網站都是以it資訊和技術類網站。困擾維基百科的主要還是新手上手困難,對新手要求太高,有些人的言語過於苛刻。--玖巧仔留言 2012年7月28日 (六) 04:38 (UTC)[回覆]

我不太贊成以上二位的觀點,模板是「朝鮮歷史」不是「朝鮮半島歷史」。中國大陸、台灣、朝韓出版的書籍都是以「《朝鮮歷史》」或「《韓國歷史》」的名稱出版而不是以「《朝鮮半島歷史》」或「《韓半島歷史》」的書名出版。還是那句話,研究歷史要使用歷史的疆域而不是現今國家的疆域。「印度歷史」超越了當今印度共和國的國界,「中國歷史」也超越了當今兩岸政體的國界,同樣朝鮮歷史也超越了當今朝韓兩國的國界,朝鮮歷史不等於朝鮮半島歷史。查看一下其他語言版本,都是寫「分類:朝鮮歷史」,唯獨中文版是「分類:朝鮮半島歷史」,實際就是因為近年中朝韓的爭議。拋開這個爭議,根本沒有理由把朝鮮歷史定義為鴨綠、圖們江以南的歷史,沒有理由依此把高句麗的歷史一分為二。--Shibo77 2012年7月29日 (日) 08:11 (UTC)[回覆]

不好意思,中國史學界就是把高句麗歷史一分為二的,以前期高句麗為中國東北邊疆政權,後期涉入朝鮮半島歷史,但始終以高句麗為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這和中國(兩岸至少在政府層面均認同同屬一個中國)和印度的歷史完全是兩碼事。以民族人種劃分歷史有很大局限性,人類還共同來自非洲,要不要把非洲史列入各洲各國歷史?——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2年8月1日 (三) 07:20 (UTC)[回覆]

不當和不正確的內容[編輯]

此歷史模板存在一些內容不當和不正確的地方:

  1. 這是個歷史模板,不是神話模板。桓國·倍達國這種廣泛不被認可為是歷史的內容不應該放在此模板上。
  2. 檀君朝鮮和箕子朝鮮是古朝鮮建國的兩個不同神話傳說,與衛滿朝鮮一起是古朝鮮的內容。片面將箕子朝鮮視為古朝鮮而將檀君朝鮮視為神話是不中立的。況且目前朝韓都已經否定箕子朝鮮,並依據考古發現將檀君朝鮮視為古朝鮮開始。檀君朝鮮理所應當放在古朝鮮部分。
  3. 耽羅105年已正式成為高麗郡縣,高麗王朝期間已不再是臣屬關係,不應與高麗並列一行。
  4. 熊津安東雞林都是羈縻形式,並非像漢四郡那樣的政權,不應列於此模板。
  5. 帶方、樂浪是漢四郡的下一級行政區劃,在此羅列是不合適的。
  6. 任那是否存在是有爭議的。即便存在也是倭在伽倻入侵朝鮮半島的據點,不是政權。即便假定是政權那也該標在伽倻裡面。這在模板里是不能實現的。

—— 釘釘留言2019年9月16日 (一) 14:03 (UTC)[回覆]

安東不是羈縻,是都護府,都護府本身不是羈縻,他是管理羈縻地區的——立足東方留言2019年9月16日 (一) 14:11 (UTC)[回覆]
都護府本身就非正式政權,否則應該叫安東府或平壤府之類。安東的所謂管理基本就是形式而已,該地區實際還是由高句麗遺民所控制,況且迫於新羅遷往遼東。釘釘留言2019年9月16日 (一) 14:23 (UTC)[回覆]
誰告訴你都護府是非正式政權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8日 (三) 09:02 (UTC)[回覆]
那為什麼不叫安東府或平壤府呢? 釘釘留言2019年9月18日 (三) 09:14 (UTC)[回覆]
你不知道還有安南安西安北嗎?你不知道漢朝還有西域都護府嗎?那不是正式政權?你怎麼不去問唐朝皇帝為什麼不叫府要叫都護府?另,帶方郡設立的時候還有漢四郡嗎?我就不一一吐槽了。有些意見是對的,但有些就不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8日 (三) 09:26 (UTC)[回覆]
要是保留的話,那也只能保留安東一個了,其它兩個就不是政權。帶方郡其實就是漢四郡中的樂浪只是改了名字。釘釘留言2019年9月18日 (三) 09:31 (UTC)[回覆]
你查一下帶方郡怎麼來的再來討論。即使是羈縻,那也是獨立於其他行政區的存在(被吞併以前),不懂為什麼不能列入。——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8日 (三) 09:39 (UTC)[回覆]
帶方郡一文並無可靠來源。我目前對這個不興趣,不想多查。如果你認為帶方應該列在裡面,那帶方暫時應該和漢四郡並列,樂浪應該去掉。三韓里的馬韓、弁韓、辰韓也該去掉。釘釘留言2019年9月18日 (三) 09:48 (UTC)[回覆]
樂浪郡是在漢四郡崩潰後一度唯一存在的郡,為什麼要去掉呢?帶方郡是從樂浪郡分離出來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8日 (三) 09:57 (UTC)[回覆]
三韓可以去掉,也可以分別列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8日 (三) 09:58 (UTC)[回覆]
樂浪郡是漢四郡的殘存,說明漢四郡並沒完全滅亡。而帶方則是樂浪的殘存,也是漢四郡的殘存。你的說法是自相矛盾的。釘釘留言2019年9月18日 (三) 10:01 (UTC)[回覆]
並不矛盾,因為漢四郡已經不存在了,就像北元、南明是元朝和明朝的延續那樣。——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8日 (三) 10:37 (UTC)[回覆]
延展的話就不是並列關係,帶方怎麼和樂浪並排?漢四郡的演化應放在漢四郡一文中,這是朝鮮歷史模板。你這麼搞就喧賓奪主了,民族主義傾向過強。釘釘留言2019年9月19日 (四) 01:57 (UTC)[回覆]
帶方郡和樂浪郡同時存在過,並列是可以的,那時候已經沒有漢四郡了。朝鮮歷史模板如果硬要排除中國影響,那才是民族主義傾向過強。我覺得現在的版本可以了。2019年9月19日 (四) 03:39 (UTC)——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北元、南明是改了名字與元朝、明朝明顯區別的,而樂浪至始至終就是樂浪。漢四郡其它郡與樂浪合併成樂浪,因此如有延展的話,漢四郡和樂浪應該是縱向同寬度的。目前的顯示是漢四郡的其它三個郡滅絕了,只剩下殘存1/4的樂浪。這是錯誤的。其實一個漢四郡就代表所有這些了。釘釘留言2019年9月19日 (四) 07:55 (UTC)[回覆]
沒有辦法表示得那麼精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9日 (四) 08:06 (UTC)[回覆]
沒法精確,因此就該使用漢四郡一個,後期的樂浪其實就是之前的漢四郡而已。還有,漢四郡之後怎麼一下子就帶方了。這根本就不對。這是朝鮮歷史模板,不是用來顯示沒法顯示的漢四郡演化過程的。模板里只需有漢四郡的存在就可以了。不能因為民族主義而傳達錯誤信息。釘釘留言2019年9月19日 (四) 08:11 (UTC)[回覆]
不苟同。漢四郡已然不存在了,只剩一個樂浪郡,而樂浪郡並沒有繼承原來的漢四郡版圖。如果可以,那把帶方郡從樂浪郡中分離出來的情況表示在模板中就好了。這不是什麼民族主義問題。——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9日 (四) 08:28 (UTC)[回覆]
"玄菟郡設於前107年,其他三郡設於前108年。四郡並存的情況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到前82年,真番、臨屯二郡與玄菟郡的東部地區被併入樂浪郡"。樂浪就是繼承漢四郡的版圖,當然隨着朝鮮本地政權的興起,樂浪的版圖是不斷減小的。釘釘留言2019年9月19日 (四) 08:36 (UTC)[回覆]
樂浪郡不斷縮小是沒辦法表示的,只能像現在這樣表示。還有玄菟郡西部其實是後來高句麗的前身,不屬於樂浪郡。——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9日 (四) 09:27 (UTC)[回覆]
每個政權的版圖都有不斷減少最終為零的過程。模板不是用來顯示版圖的,而是顯示繼承關係。你的出發點和模板中顯示的內容都是錯誤的。釘釘留言2019年9月19日 (四) 09:40 (UTC)[回覆]

@Jason22,高麗王朝是公認的朝鮮半島統一王朝,應該在模板中占一行。模板不是畫地圖。在高麗王朝開端首要位置添加什麼遼金屬地是不恰當的。其它問題請看上面的討論。我馬上要去西藏遊玩,將不能及時回復一周多時間。釘釘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1:47 (UTC)[回覆]

渤海是被遼朝滅的,不是高麗好嗎? 你可以修改,但是直接退掉我的就是沒禮貌,你退我就回復。--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9年9月30日 (一) 01:49 (UTC)[回覆]

漢四郡也不是被扶餘、沃沮、東濊滅的呀。高麗與渤海之間也是存在一些繼承關係的。高麗統一三國後是北拓吸納渤海人的。模板不是畫地圖。在被廣泛公認的朝鮮半島統一王朝高麗王朝開端首要位置添加什麼遼金屬地是不恰當的。扶餘、沃沮、東濊都是朝鮮半島和東北原住民,與古朝鮮有繼承延續關係,這種關係並不是被漢四郡隔斷。漢四郡存在期間,這些原住一直都是與漢四郡並存的。釘釘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1:54 (UTC)[回覆]

你已經達到人身攻擊的地步。你才是在扯。我9月16日就發起的討論,你一直就不參加討論。而在我和另一位維基人討論後按共識修改後,你全盤迴退。你才是沒禮貌。。。。 釘釘留言2019年10月11日 (五) 13:53 (UTC)[回覆]

實在看不出有甚麼共識[編輯]

神話部分是蘇州宇文宙武自己去掉的。漢四郡和樂浪、帶方他也承認存在問題,我將這些在模板中列成縱向之後,他一直就沒再提出異議。漢四郡和樂浪、帶方三者就應該是縱向繼承延續的。扶餘、沃沮、東濊都是朝鮮半島和東北原住民,與古朝鮮有繼承延續關係,這種關係並不是被漢四郡隔斷。漢四郡存在期間,這些原住一直都是與漢四郡並存的。釘釘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1:59 (UTC)[回覆]

說這話的應該是我。其它人也是用了好多時間才進行更改。閣下才是無視他人共識,將此模板占為己有。請問其它維基人有關將普遍不被認為是歷史的桓國、倍達國去掉。你為什麼不尊重? 釘釘留言2019年10月11日 (五) 13:39 (UTC)[回覆]

  1. 你想改就改,免得好像我又誤導什麼,總之,列表的正確性要改的人去負責的,就這樣--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2年9月9日 (五) 21:54 (UTC)[回覆]

漢四郡先不包含扶餘、沃沮、東濊[編輯]

古朝鮮是由中央政權和地方侯國組成的。古朝鮮一文中有相應的資料來源。根據原著,衛滿最初也是古朝鮮的侯國,後聯合其它古朝鮮侯國一起推翻古朝鮮中央政權。扶餘、沃沮、東濊都屬於侯國性質。他們都是原住,並未因漢四郡而滅亡,而是古朝鮮的繼承者。釘釘留言2019年10月11日 (五) 13:49 (UTC)[回覆]

  1. 你想改就改,免得好像我又誤導什麼,總之,列表的正確性要改的人去負責的,就這樣--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2年9月9日 (五) 21:54 (UTC)[回覆]

高麗王朝[編輯]

@User:Jason22,我已經說過了高麗王朝是被廣泛公認的朝鮮半島統一王朝,應該在模板中占一行。模板不是畫地圖,添加什麼遼金屬地是不恰當的。高麗與渤海之間也是存在一些繼承關係的。高麗統一後三國後是北拓吸納渤海人的。釘釘留言2019年10月11日 (五) 13:58 (UTC)[回覆]

  1. 你想改就改,不要再這留言通知我,免得好像我又誤導什麼,總之,列表的正確性要改的人去負責的,就這樣--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2年9月9日 (五) 21:54 (UTC)[回覆]

耽羅[編輯]

@User:Jason22,耽羅是前後三國,統一新羅時期的主體嗎?耽羅長期以來附庸於新羅,其地位應該和伽倻相近。你個人將其放在前後三國,統一新羅時期首要位置是不合適的。釘釘留言2019年10月13日 (日) 06:25 (UTC)[回覆]

  1. 你想改就改,不要再這留言通知我,免得好像我又誤導什麼,總之,列表的正確性要改的人去負責的,就這樣--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2年9月9日 (五) 21:54 (UTC)[回覆]

為什麼移除檀君朝鮮[編輯]

@民众人民請說明原因。--Shinohara Chihiro留言2023年2月13日 (一) 14:29 (UTC)[回覆]

因為沒考古和史料證據能證明其曾經存在過--民眾人民留言

檀君朝鮮不是沒有史料,只是早期的史料在戰火中失傳。中國歷史也是包括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的,不需要什麼考古證據。EditQ留言2023年2月14日 (二) 14:01 (UTC)[回覆]

也不至於箕子朝鮮是神話傳說中的政權,《後漢書》還記載了箕准到馬韓建立箕韓/箕氏馬韓,到了箕準的後嗣斷絕,馬韓才重新自立辰韓王--民眾人民留言

箕子朝鮮是傳說,不是神話。沒有任何的考古證據。EditQ留言2023年2月15日 (三) 12:32 (UTC)[回覆]

五帝時期的政權遺址已經找到了,為什麼說檀君朝鮮不需要考古證據?能夠證明一個政權是否存在最重要的是考古發掘出的遺址和陵墓或那個時期帶有文字的文物記錄這個政權歷史的證據--民眾人民留言

神話和傳說都是不需要考古證據的。三皇五帝有考古發現也是神話與傳說。EditQ留言2023年2月16日 (四) 12:47 (UTC)[回覆]

關於模板圖片[編輯]

@EditQ為避免破壞3RR原則請在此交流意見: 首先,請解釋解釋什麼叫做所謂的「中式土氣圖片」,閣下對「土氣」的定義是什麼?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喜好還是有什麼別的根據?景福宮的圖片在此次編輯之前便已經存在,不是在下放的這點先不說,使用印璽和上標有漢韓字樣的「朝鮮歷史」文字有什麼問題嗎?其次,閣下既然提到中國史的模板,很遺憾,目前中國史模板使用的就是您所說的這種所謂「蓋着章的土氣圖片」,而且不光是中國史,越南史([2])和琉球史([3])用的都是這種圖片,既然提到的是東亞文化圈的國家,在談及歷史的時候使用「扣章」這種歷史相關的表現形式怎麼就礙着您了?根據自己的主觀喜好來評定一個圖片土不土氣,難道維基百科是您家開的?
拙見。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2:02 (UTC)[回覆]

土氣的解釋在這裡。模板現有的圖片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使用了很多年。你的更換也許不是惡意,但不對此模板有建設性的提高。因此,請你停止推銷你的圖片。中國歷史模板使用的是中文與印章,並不是放個故宮圖片然後在上面扣個章的土氣方式。而且有專門的「朝鮮歷史」印章嗎?出處在哪裡?這圖完全就是OR. EditQ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2:09 (UTC)[回覆]
首先,這篇文章當中沒有任何直接提及「土氣」與「扣印」的聯繫,因此這種不知何來的關聯是否屬於閣下的原創研究恐怕尚存疑。退一萬步來說,不妨這麼假設:就算這張圖片真如閣下所言而存有「土氣」,那麼這也不是將其否定作為模板標記圖片的理由,因為「百科全書的目標是提供信息,而非描述你「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土不土氣並不是一個百科全書所需要側重的點。
其次,僅就圖片本身的性質而言,兩張圖片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以景福宮為背景(也因此我對閣下多次提到諸如「放個故宮圖片」等舉例感到詫異,因為這並非我所為,也與此模板毫不相干),但既然如此,我也沒看清閣下到底在反對哪點,您既然對中國歷史模板中的印章不反感,也不反感原本的景福宮圖片,難不成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另外聲明一點,此圖片並非「我的」,我也並非是在「推銷」它,但後者在具有前者顯示古蹟效能的同時還可以讓讀者在看到側邊欄的時候一目了然的知道國別與主題,文字與背景結合也可以將模板的目的限定在了「朝鮮歷史」而非「古建築」或是「景福宮」等可能由圖片本身誤導的其他主題,因此顯而易見地含有更多信息並具有建設性提高。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2:42 (UTC)[回覆]
是你不喜歡現有的圖片來替換目前的圖片。而且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朝鮮歷史」的印章,因此請不要亂造章,到處貼。EditQ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2:54 (UTC)[回覆]
請先搞清楚OR的定義,印章只是文字的一種而非觀點,且其使用並非沒有先例,如上所述,中越琉歷史模板都使用過了。重申:此圖非我所創,我也並非僅依個人喜好或審美來揣摩一張圖片是否適合某條目,而是以其與描述對象的貼合度為先,更不會在編輯時以「美觀」、「土氣」等主觀想法先入為主進行回退,因此還望閣下切勿以己度人,有勞。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07 (UTC)[回覆]
如果爭議沒有共識的話就是先入為主的。印章一般就是人名或標誌,「朝鮮歷史」這樣的普通名稱沒有必要使用印章的形式。而且你要加的圖片中國因素色彩過重,不適合於朝鮮歷史模板。中國和越南歷史模板的印章使用方式也並不是在故宮圖片上扣個章。越南和琉球也是你剛剛添加而已。EditQ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22 (UTC)[回覆]
另外,請不要搞中國中心主義,不要把其它鄰國歷史都搞成中國史的模樣。EditQ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39 (UTC)[回覆]
越南史([4])和琉球史([5])模板的更改記錄都在這兒,哪條顯示是在下改的?我也沒看出中國色彩重在哪裡,如果閣下覺得印章就是所謂的「中國色彩」的話,那麼抱歉,這是包括朝鮮半島在內整個東亞文化圈的共有藝術形式,韓國甚至至今都還保有國璽,將其與中國掛鉤仍然是您自己的主觀臆測罷了。還是那句話,圖片的選擇應與其描述對象的貼合度為先,同樣都是以景福宮為背景的兩張圖片,一張上面標有「朝鮮歷史」的中韓文字樣,一張什麼都沒標,讀者在看到圖片的時候更有可能把哪張圖片與「朝鮮歷史」這個主題聯想起來?
論據在此,如果閣下仍然為了反對而反對,以諸如「中國風」、「不美觀」、「土氣」等等此類主觀想法為理由反對,這對改善模板的辨識度也無益。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46 (UTC)[回覆]
你列舉的是英文維基。圖片作者在英文維基里遭到回退後是主動放棄繼續在History of Korea模板中使用此圖片的。請不要把其它鄰國歷史都搞成中國史的模樣。EditQ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54 (UTC)[回覆]
那越南和琉球呢?這倆都在正常使用,作者沒有因為所謂的什麼「中國風」放棄吧?圖片在英維不能用是因為「朝鮮」「韓國」的名稱爭端問題,在有「Korea」這個中性名稱存在的情況下用哪個都會不中立,中維並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中文裡包括本模板的名稱一般默認都是用的「朝鮮」而非「韓國」,日維同理。重申:不要以諸如「中國史的模樣」等等此類主觀想法為理由反對。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4:09 (UTC)[回覆]
外國人搞不懂中文越文的區別,也不清楚印章是什麼。那些圖片都是懂英文的中國人或華裔換上去的,中國中心主義很強,外國人看不出。總之,你喜歡的圖片除了帶來爭議外,並沒給條目產生帶來提高。EditQ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4:15 (UTC)[回覆]
首先,請遵守假定善意原則,尊重他人的編輯機會而不是誹謗其他用戶的編輯是為了宣傳所謂的「中國中心主義」,退一萬步來說如果閣下真的掌握了他們編輯中含有的「中國中心主義」的確鑿證據而非臆想的話大可以試着把他們的編輯像現在這樣全回退一遍;其次,中文和越南文的區別很明顯,後者用的是拉丁字母,而且圖片上有標註,請不要把外國人當成傻子,而且那個越南模板上標的是越南漢字而不是中文(定語「越南」在「歷史」之後,為越南語定語後置語序),何況即使拋開這一切都不談這跟本模板關係也不大。其他論據包括印章等參上,多說無益,重複發也只是對牛彈琴。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5:00 (UTC)[回覆]
請熟讀維基百科的基本方針,用中立、客觀的事實來辯駁而不是主觀臆測。Belarus101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5:08 (UTC)[回覆]

如題所示,本人與用戶@EditQ曾因Template:朝鮮歷史模板標識圖片的使用問題引發了一些編輯衝突(討論過程可見12),目前由於缺乏第三方立場而尚未取得共識,希望可以聽一聽大家的意見。--Belarus101留言2024年1月6日 (六) 06:49 (UTC)[回覆]

這張圖我看不出什麼,但既然引出爭議而無明確廣泛支持,傾向按非原創研究避免。複合元素拼出的圖,有AI繪畫即視感。--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7日 (日) 19:11 (UTC)[回覆]
將四個字放在一起居然能被稱作「OR(原創研究)」、「亂造章」,真是大開眼界。不過這個圖的黑字(檔案說明稱來自[6])、紅字字型是否符合著作權方針?--紺野夢人 2024年1月16日 (二) 00:43 (UTC)[回覆]
不是條目,而且只是一種美術呈現,恐怕不太涉及原創研究問題吧。至多就是著作權上尚有疑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月25日 (四) 14:31 (UTC)[回覆]
會涉及的,圖片放入什麼元素、如何擺放,會有不同寓意和立場。比如A是否算B文化的一部分,存在顯著爭議,那麼有人畫一幅含有或凸顯A的圖片去代表B文化,就會有問題,而AI繪畫或者請人手繪現在都不難做到。--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8:36 (UTC)[回覆]
說實話,為了親和力,最好別在側邊欄放圖片。要放也應做好處理。對於多元素的,還需要imagemap。--PexEric 💬|📝 2024年1月31日 (三) 14: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