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
臉 | |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Facies, facia |
MeSH | D005145 |
TA98 | A01.1.00.006 |
TA2 | 112 |
FMA | FMA:24728 |
《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臉(「臉」通「面」、臉又稱臉孔、臉龐、顏臉)是人類和動物的多種感覺器官的集合。臉通常位於頭部的正面,而且通常只有一個。臉的範圍約為額至頷。包括額、眉、睫毛、眼、鼻、耳、口、唇、皮膚、臉頰、人中、齒、頷等器官或部分頭髮[1]。臉具有表情表達、外觀展現、提供他人辨識...等不同的功能。也有許多不同的感覺器官,具有嗅覺、味覺、聽覺、視覺[2]。
其中眼、耳、口、鼻、喉稱為五官,主要就是指顏面器官。在中醫學裡,臉還反映出人的健康狀況。
臉部的獨特性與辨識
[編輯]臉是最容易辨識一個人的部位。因為大腦中有一些特殊的區域,例如梭形臉部區(梭狀回面孔區;梭狀臉區;紡錘狀臉部區域;fusiform face area,縮寫作FFA),如果梭狀臉區被破壞,就會失去辨識人類臉孔的能力,就連最親密的家人也無法辨識。特定器官如眼負責臉部辨識偵測外來訊號,再由大腦辨析,找出生物特徵,藉此來分辨每一個不同的人。梭狀臉區中的內梭狀迴在接收到臉孔的訊息時會被激活,而且在害羞的人與善於社交的人表現並不相同,一項研究證實查看陌生人的圖像時,害羞的成人內梭狀迴活化的程度比善於社交的成年人顯著地少[3]。除此之外,另一項研究指出觀看到吸引人的臉孔時內梭狀迴活化的程度會更高,主因為美麗的容貌喚起廣泛的神經網絡,包括知覺、獎勵、決策等迴路[4]。
比喻
[編輯]將臉這個詞做廣泛使用,可以將一個系統中面向前方或與外界接觸的部位稱為臉。像是建築中的立面即是房子的外牆,通常在正面,這個詞彙來自於法語[5]。其他的例子像是一個機構的發言人,在英文中即會使用the "face" of某個機構這種用法。在社會學之中也會使用「面子」一詞(英文同樣使用face),通常用於國際社會間國家的聲譽與尊嚴。
整容
[編輯]顏面整型(整容)是統稱改變臉部特徵的手術[6],包括割雙眼皮、墊下巴、隆鼻、嫩唇、造酒窩、矯正牙齒、除皺、除痘、種睫毛、除毛等。除了美容整形,整形手術也用於臉部創傷的治療。據報導指出,法國在2005年進行全世界第一例全臉部移植,美國在2008年也為一位受到高壓電燒傷的男子做全臉部移植,現在已經可以做出笑的表情[7]。
漫畫
[編輯]漫畫往往會加強甚至誇大臉部特徵,任人更容易辨識出作者想要凸顯的部分。例如奧薩瑪·賓·拉登會強調臉部毛髮與鼻子;喬治·沃克·布希則會強調耳朵,如同大象一般的大;傑·雷諾會誇大下巴與頭;米克·傑格則會強調嘴唇。可以讓人對漫畫中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8]。
臉部感知與認同
[編輯]格式塔學派的理論中認為臉不僅包含五官,而具有形式上的意義。因為人的臉部通常被視為一個整體,而非只是身體的一部份。加利·L·艾倫認為人類臉部的演化對人類相當重要,因為嬰兒在出生之後會具有與父母親相似的臉孔,讓父母親辨認上比較容易、快速、不易誤認,也因為具有相似的臉孔,而不會輕易的就將嬰兒丟棄。加利·L·艾倫的論點是由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再配合格式塔學派的理論[9]。
表情
[編輯]臉可以在自覺與不自覺的情況下表達情緒。皺眉通常表示不滿;笑則代表某人很高興。可以解讀他人臉部的表情主要建構在換位思考、解讀他人反應、預期情緒表達之後的行為上。一項使用多模型情緒辨識的研究[10]試圖測量出情緒並將之量化[11]。
除了情緒表達外,人類還可以判斷情緒表達的真假。有一項研究讓受試者分辨真誠的笑與矯揉造作的笑,結果顯示年輕與年長的受試者均可以辨識年輕人的微笑真假,但年長的受試者在辨識年長的受試者具有較佳的能力[12]。這表示,隨著經驗和年齡的增加,人們可以更準確地感知各個年齡組的真實情感。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Face | Define Face at Dictionary.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ictionary.reference.com. Retrieved on 2011-04-29.
- ^ Anatomy of the Face and Head Underlying Facial Express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11-29.. Face-and-emotion.com. Retrieved on 2011-04-29.
- ^ Beaton, E. A., Schmidt, L. A., Schulkin, J., Antony, M. M., Swinson, R. P. & Hall, G. B. Different fusiform activity to stranger and personally familiar faces in shy and social adults. Social Neuroscience. 2009, 4 (4): 308–316. PMID 19322727. doi:10.1080/17470910902801021.
- ^ Chatterjee, A., Thomas, A., Smith, S. E., & Aguirre, G. K. The neural response to facial attractiveness. Neuropsychology. 2009, 23 (2): 135–143. PMID 19254086. doi:10.1037/a0014430.
- ^ Dictionnaire raisonné de l』architecture de Viollet-le-Duc.
- ^ Plastic and Cosmetic Surgery: MedlinePlu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lm.nih.gov. Retrieved on 2011-04-29.
- ^ 接受全臉移植 美漢「露出微笑」. 新報. 2012-01-16 [2012-02-02].[永久失效連結]
- ^ information about caricature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8-26.. Edu.dudley.gov.uk. Retrieved on 2011-04-29.
- ^ Allen, Gary L.; Peterson, Mary A.; Rhodes, Gillian. Review: Seeking a Common Gestalt Approach to the Perception of Faces, Objects, and Scene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6, 119 (2): 311–19. JSTOR 20445341. doi:10.2307/20445341.
- ^ Multi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 Test (MERT) | Swiss Center for Affective Science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9-03.. Affective-sciences.org. Retrieved on 2011-04-29.
- ^ Bänziger, T., Grandjean, D., & Scherer, K. R. Emotion recognition from expressions in face, voice, and body: The Multi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 Test (MERT). Emotion. 2009, 9 (5): 691–704. PMID 19803591. doi:10.1037/a0017088.
- ^ Murphy, N. A., Lehrfeld, J. M., & Isaacowitz, D. M. Recognition of posed and spontaneous dynamic smiles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Psychology and Aging. 2010, 25 (4): 811–821. PMC 3011054 . PMID 20718538. doi:10.1037/a0019888.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