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宗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宗教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負責相關事務的政府部門為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

佛教[編輯]

滬上名剎龍華寺

上海地區佛教昌盛。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孫吳孫吳赤烏年間,佛教傳入上海。上海出現第一座寺廟,滬瀆重玄寺,大中祥符元年改名靜安寺[1]南宋嘉定九年遷今址。為滬上佛教之始。南朝梁和五代吳越國時期,江南盛行佛教,上海亦受到其深遠影響。此後,佛教在申城隨時局時而興盛時而低谷,到1949年,全市有僧人1771人、比丘尼1528人,寺廟凡1950處。1949年以後,上海佛教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變化。至1966年,全市僅餘寺339座,僧人347人,比丘尼597人。文化革命開始後,除玉佛寺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封存,留僧人13名以外,其餘寺廟和上海市佛教協會均停止宗教活動,直至1979年8月[2]。1979年以後,上海佛教重新得到恢復,此後發展壯大,亦舉辦過多次大型佛教活動。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尼泊爾館迎得佛祖舍利抵滬[3],受到上海和中國佛教僧侶和信徒的頂禮。

目前,上海地區最為主要的寺廟,共有五座,因為規模及其重要性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包括龍華寺玉佛寺靜安寺沉香閣圓明講堂,它們都具有相當久的歷史與相當的規模,香火鼎盛,雖然地處鬧市,卻仍然擁有若干殿宇和庭院,其中龍華寺和靜安寺的歷史都創建於三國時期[4][5]。此外上海市區及郊區還有例如下海廟[6] 等中小型寺廟,香火也較為鼎盛,是滬上信眾禮佛的去處。

著名寺廟[編輯]

道教[編輯]

城隍廟位於方浜中路入口

上海道教主要始於三國時期孫吳時期。上海地區第一座道觀為吳末帝孫皓在今大金山島建的冠軍神廟,以祭祀大司馬大將軍霍光[7]。明代,由於政府的提倡,道教中的正一道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這對上海和江南其他地區的道教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到1949年,上海有道觀236座,其中211座在郊縣和上海市郊。在市區的15座道觀全部屬於為全真派。此外全真派另有道院146家,也均在市區。1966年以後,上海道教活動停止。1982年得到恢復。目前,全市有道觀11座,其中最著名的2座道教宮觀為上海城隍廟海上白雲觀[8],分別屬於正一道[9]全真道

著名道觀[編輯]

伊斯蘭教[編輯]

伊斯蘭教最早是隨宋代在上海鎮經商的大食商人進入上海。元至正年間,松江始建松江真教寺。上海開埠後,因為江淮水災和太平天國的原因。大批原居住於南京鎮江揚州等地的穆斯林移居上海,大部分居住在今天滬西即普陀地區。1966年,由於文革爆發,除小桃園清真寺以外,其餘清真寺均被關閉,直至1979年。目前,上海著名的清真寺包括南市小桃園清真寺和滬西清真寺。信眾仍以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為主[10]

天主教[編輯]

徐家匯天主教堂

萬曆三十六年十二月,上海人徐光啟邀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郭居靜來滬。在徐府設立禮拜場所,並傳播天主教。此為天主教在滬之始。到雍正年間,清政府嚴令禁止天主教之前,上海地區的教徒已到8萬人,佔據全國1/4的數量[11]。在清朝中葉的禁教時期,在浦東和松江地區仍有不少人在地下狀態中信仰天主教。1840年代,法國耶穌會傳教士以上海徐家匯為基地,開闢包括江蘇、安徽2省在內的江南傳教區。他們在上海市內興建的主要天主教堂包括徐家匯聖依納爵主教座堂董家渡聖方濟各堂上海聖若瑟堂(四川南路)和上海聖伯多祿堂(重慶南路),在郊縣也建起了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浦東露德聖母堂(唐鎮)等許多大型教堂,佘山聖母大殿位於佘山山頂,是中國大陸經過教廷正式冊封的僅有的2處聖母朝聖地之一(另一處在河北省清苑縣東閭中華聖母堂[12]。1949年以後,由於羅馬教廷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天主教在滬發展的較為艱難。1979年以後,上海教區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一般仍由上海市宗教管理機構進行管理。

著名天主教堂[編輯]

基督教新教[編輯]

基督教新教在上海開埠的同一年,即1843年由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傳入。此後,美國聖公會(以創辦聖約翰大學著稱)、美南浸信會美南監理會美北長老會以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等眾多的差會陸續進入上海。來自英美各教派的各大差會,包括未在上海進行傳教工作的中國內地會,都選擇在上海設立本教派在中國或者遠東地區的傳教總部[13]。20世紀上半葉,有一些中國人創立的重要教派,例如石美玉創立的伯特利教會[14]倪柝聲創立的基督徒聚會處趙世光創立的靈糧堂,都發源於上海或以上海為主要基地。1951年傳教士撤退以後,由新政府支持的負責具體管理全國基督教事務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設立於上海,現址在九江路上海聖三一堂[15]。1958年實行聯合禮拜以後,上海市區的教堂數目從200多所下降到十餘所,而這一規模大體延續至今。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教堂重新開放,這時出現了基督教信徒人數持續的急劇增長。2005年,上海現有可統計信徒18萬多人。開放的基督教堂點164處,其中市區教堂仍以老教堂居多,如原屬監理會的慕爾堂(沐恩堂)、景林堂,原屬浸信會的懷恩堂,原屬長老會的清心堂鴻德堂閘北堂,原屬內地會新恩堂,原屬聖公會的上海諸聖堂上海聖三一堂,以及上海國際禮拜堂[16]。只有滬東堂等少數教堂進行了擴建。但是在1958年被佔用的容納信徒最多的上海地方教會南陽路聚會所沒有歸還教會。

著名新教教堂[編輯]

其他宗教[編輯]

東正教[編輯]

東正教最早於1905年來到上海,並在閘北主顯堂。1917年十月革命後,東正教隨着大批流亡俄僑發展起來。他們離華後,上海東正教幾乎消失。

1941年,上海有東正教堂10所。主要教堂有主顯堂(曾作主教座堂,1932年毀於一·二八事變,原址在今河南北路43號)的聖尼古拉斯教堂(今皋蘭路16號)和著名景觀聖母大堂(今新樂路55號)。1965年3月,東正教上海教區華籍主教杜潤臣主教病故,宗教活動停止,教職人員轉業[17]

  • 聖母大堂,位於亨利路(今新樂路)55號(勞而東路,今襄陽北路路口西南轉角),緊鄰今日的襄陽公園。
  • 聖尼古拉斯堂,位於高乃依路(皋蘭路)16號
  • 主顯堂,位於閘北區河南北路43號。毀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
  • 提喚堂,位于衡山路737弄1號俄國商業學校,1948年停止活動
  • 救主堂,位於惠民路120弄5號,1956年停止活動
  • 俄國女中聖母堂,位於茂名南路。1948年停止活動
  • 安得烈堂,位於南昌路220弄13號。1948年停止活動
  • 聖母修道院,位於復興中路1229號。1948年停止活動

猶太教[編輯]

  • 拉結會堂(西摩路會堂),亞可布·沙遜建立。位於西摩路(今陝西北路500號),可以容納3000~4000人,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會堂。1948年關閉。後為上海市教育局禮堂。
  • 拉都會堂,由俄羅斯猶太人建立。位於法租界拉都路(今襄陽南路)102號。可容納1000人。1965年關閉。1990年代拆除。
  • 阿哈龍會堂,歐司愛·哈同建立。位於博物院路20號(今虎丘路42號),可容納400餘人,1946年關閉。後為《文匯報》社佔用。1990年代拆除。
  • 摩西會堂(華德路會堂),俄羅斯猶太人建立。位於華德路(今長陽路)62號,可容納300人左右。1956年關閉。1998年設立上海猶太人紀念館
  • 百老匯會堂,租用百老匯大戲院(今霍山路57號百老匯舞廳),服務於中歐猶太難民。1945年關閉。
  • 東海會堂,猶太教自由派。租賃東海大戲院(今海門路144號東海電影院)。1945年關閉。

錫克教[編輯]

上海的錫克人錫克教徒來自印度旁遮普省,主要在上海公共租界擔任巡捕以及司閽(門衛)。1907-1908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寶興路建立了第一座錫克教謁師所。1915-1916年,又在上海公共租界戈登路捕房(今江寧路)修建一所巡捕專用的謁師所。1939年和1940年,又在馬霍路(今黃陂北路)249弄156號和舟山路218號建造兩所小型的謁師所。1956年,上海錫克人大多離開上海前往香港。1962年,最後一批20名上海錫克人也前往香港。謁師所也宣告關閉。寶興路謁師所舊址已被公佈為虹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祆教[編輯]

祆教在1845年由印度帕西人商人傳入上海。1852年,帕西人已在上海開設8家洋行。至1950年,帕西人在上海共開設了20家洋行。此外,在萬國商團中也有不少帕西人。他們在上海首先設立了波斯公所,即祆教公墓。

  • 上海祆祠(白頭禮拜堂,Parsee Prayer Hall),位於福州路538號,建於1866年,1933年改建,建築面積140平方米,可容200人。1952年3月,最後一名祆教徒離開上海,祆祠關閉。1967年祆祠改為工廠。1980年改為黃浦區少年宮。1995年拆除。

參考文獻[編輯]

  1. ^ 静安寺简介. 米胖網. 2008-11-25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中文). 
  2. ^ 上海通志>>第十四卷民族宗教>>第二章佛教>>第一节沿革.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中文). 
  3. ^ 尼泊尔馆佛祖舍利有缘相会(组图). 海峽都市報. 2010-04-28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中文). 
  4. ^ 雨中静安寺. 大麥旅遊. 2009-03-01 [201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中文). 
  5. ^ 三国名刹——上海龙华寺. 鳳凰網. 2008-11-11 [201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中文). 
  6. ^ 上海虹口区委书记、区长一行视察下海庙. 佛教在線. 2011-01-07 [201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中文). 
  7. ^ 上海通志>>第十四卷民族宗教>>第三章道教>>第一节沿革.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中文). 
  8. ^ 白云观. 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員會. 2001-03-11 [201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中文). 
  9. ^ 最新上海城隍庙介绍. 樂游365. 2008-05-23 [201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0) (中文). 
  10. ^ 上海宗教志>>第三编伊斯兰教.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1-03-11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中文). 
  11. ^ 上海通志>>第十四卷民族宗教>>第五章天主教>>第一节沿革.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中文). 
  12. ^ 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佘山圣母大殿. 壹旅遊. 2010-02-10 [2011-03-14]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13. ^ 上海宗教志>>第五编基督教>>第二章团体>>第一节、教派和差会.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中文). 
  14. ^ 冲破命运的咒语:中国最早的四位女留学生. 中國日報. 2010-08-06 [2011-03-12]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15. ^ 基督教两会简介. 中國基督教網站.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8) (中文). 
  16. ^ 上海宗教志>>第五编基督教>>第一章场所>>第一节、开放教堂.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中文). 
  17. ^ 上海宗教志>>第六编其他宗教>>第二章东正教.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7) (中文).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