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玉山縣

座標28°40′36″N 118°14′30″E / 28.67677°N 118.24162°E / 28.67677; 118.24162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玉山縣
三清山西海岸景區
三清山西海岸景區
玉山縣在江西省的位置
玉山縣在江西省的位置
坐標:28°40′36″N 118°14′30″E / 28.67677°N 118.24162°E / 28.67677; 118.2416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江西省上饒市
政府駐地冰溪街道
面積
 • 總計1,728 平方公里(66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19,357人
 • 密度301人/平方公里(778人/平方英里)
 • 城鎮305,770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34700
車輛號牌贛E
行政區劃代碼361123
本地生產總值(2011)¥81.99億
網站http://www.zgys.gov.cn/

玉山縣位於中國江西省東部,是上饒市下轄的一個,因境內有懷玉山而得名,縣人民政府駐冰溪街道府前路。

玉山縣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具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徵,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有霜期短,隨着季節的轉換,西風帶的進退,四季變化明顯。

歷史沿革

[編輯]

建縣前,玉山現轄地域在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越、楚三國。

秦朝,金沙溪以東屬會稽郡太(讀「達」)末縣,金沙溪以西屬九江郡餘汗(讀「干」)縣。

漢代,初沿舊屬,至獻帝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立新安縣,東部屬新安;建安十五年(210),析餘汗東境設葛陽縣,隸鄱陽郡,縣西境屬葛陽縣;建安二十二年,又分新安設定陽縣,縣東境屬定陽。

三國時,為吳國領地。

西晉時期,初屬東陽郡,隸吳州;至太康元年(280),改新安為信安,縣東境屬信安、定陽兩縣地。

南朝(陳)天嘉三年(562),東境隨信安、定陽縣改隸金華郡。

隋朝初,改郡為州,並定陽入信安,東境屬信安縣,隸婺州;開皇十二年(592)改葛陽為弋陽,西境相應屬弋陽縣。

唐初,分屬衢州常山縣須江縣(今江山市)縣和饒州弋陽縣;證聖元年(695年),分須江、常山與弋陽之一部署縣,因地有武安山,名武安縣,隸江南道衢州;神龍元年(705)改武安(武則天省「武」字)為玉山縣,以境有懷玉山而名;天寶元年(742)衢州改為信安郡,玉山亦隨隸信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信安郡為信州,玉山相應屬信州,隸江南東道。

宋朝,初沿舊屬,至建炎四年(1130),江西路、江東路合併為江南路,玉山隸江南路;紹興元年(1131),復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江南西路,玉山隸江南東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縣屬信州路,隸江浙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年(1360),改路為府,縣屬廣信府,仍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漕運不便,隨廣信府改隸江西行省。

清朝,屬江西省廣信府。

民國元年(1912)冬,廢府、州,縣直隸江西省;3年,全省分四道,縣隸豫章道;15年廢道,縣仍直隸於省;20年,省下設行政區,玉山隸第九行政區(駐上饒);21年以後,江西五次改變行政區劃,玉山均屬第六行政區(駐上饒)。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縣西北山區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之一部,先後建立過玉山縣和懷玉縣蘇維埃政府。

民國38年(1949年)5月至8月,縣隸贛東北行政區;9月行政區撤銷,改隸上饒專區;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縣仍隸上饒地區;1980年地區改為行政公署,縣仍隸之;2000年10月撤銷行政公署,改市轄縣,玉山隸上饒市管轄。

玉山自建縣以來,縣域範圍曾有兩次較大的變動:一是唐朝乾元元年(758),須江縣南鄉的鎮頭墟即下鎮墟劃歸縣轄;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2年浙江江山官溪鄉的內村、外村、後山、中店4村和南塢鄉的大桑園、周家墩、黃坳3村劃歸玉山縣管轄。[2]

行政區劃

[編輯]

玉山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0個、6個[3]

冰溪街道、​文成街道、​臨湖鎮、​必姆鎮、​橫街鎮、​下鎮鎮、​岩瑞鎮、​雙明鎮、​紫湖鎮、​仙岩鎮、​樟村鎮、​楓林鎮、​南山鄉、​懷玉鄉、​下塘鄉、​四股橋鄉、​六都鄉三清鄉

地理

[編輯]

玉山縣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62公里;東界浙江省開化縣常山縣江山市,南接廣豐縣,西南鄰上饒縣信州區,北毗德興市

全縣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主要山脈有懷玉山脈

全縣大部分地區屬信江流域,有金沙溪、甘溪(金沙溪與甘溪匯合後成冰溪)、滄溪、玉琊溪、黃家溪、葛仙溪等支流。隴首溪屬樂安江水系,流入德興市;程溪則流入開化縣,屬婺江水系。玉山境內8條主幹河流總長385.25公里,流域面積1600.2平方公里

氣候

[編輯]

玉山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7.4℃,年均降水量1859.5毫米。[4]

玉山縣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71年統計至2000年,極端數據自1951年統計至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1
(79.0)
29.4
(84.9)
33.8
(92.8)
34.5
(94.1)
37.0
(98.6)
39.2
(102.6)
41.7
(107.1)
43.3
(109.9)
40.8
(105.4)
35.4
(95.7)
31.8
(89.2)
27.9
(82.2)
43.3
(109.9)
平均高溫 °C(°F) 9.8
(49.6)
11.4
(52.5)
15.2
(59.4)
21.8
(71.2)
26.6
(79.9)
29.4
(84.9)
33.8
(92.8)
33.7
(92.7)
29.2
(84.6)
24.3
(75.7)
18.5
(65.3)
13.1
(55.6)
22.2
(72.0)
日均氣溫 °C(°F) 5.5
(41.9)
7.1
(44.8)
11.0
(51.8)
17.1
(62.8)
21.8
(71.2)
25.1
(77.2)
28.8
(83.8)
28.4
(83.1)
24.2
(75.6)
19.2
(66.6)
13.2
(55.8)
7.7
(45.9)
17.4
(63.4)
平均低溫 °C(°F) 2.4
(36.3)
4.1
(39.4)
7.7
(45.9)
13.4
(56.1)
18.1
(64.6)
21.7
(71.1)
24.7
(76.5)
24.5
(76.1)
20.6
(69.1)
15.3
(59.5)
9.2
(48.6)
3.8
(38.8)
13.8
(56.8)
歷史最低溫 °C(°F) −8.9
(16.0)
−8.3
(17.1)
−3.9
(25.0)
2.0
(35.6)
9.4
(48.9)
13.6
(56.5)
18.8
(65.8)
17.9
(64.2)
11.8
(53.2)
2.8
(37.0)
−4.6
(23.7)
−9.5
(14.9)
−9.5
(14.9)
平均降水量 mm(吋) 86.4
(3.40)
115.7
(4.56)
212.8
(8.38)
251.8
(9.91)
262.5
(10.33)
369.0
(14.53)
161.4
(6.35)
110.8
(4.36)
98.5
(3.88)
72.6
(2.86)
63.0
(2.48)
55.0
(2.17)
1,859.5
(73.21)
平均降水天數 14.5 15.4 19.8 18.9 17.3 17.1 11.8 11.5 10.4 9.4 8.5 8.8 163.4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

交通

[編輯]

西距南昌290公里;東距上海555公里、杭州354公里;南距福州625公里。

人口

[編輯]

總人口574369人。有布依蒙古等29個少數民族。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縣常住人口總數為574369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省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2933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5032人,增長8.51%,平均每年增加4503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82%。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73247人,佔總人口的99.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22人,佔總人口的0.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58798人,增長了10.23%,佔總人口比重減少了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363人,下降了0.063%,佔總人口比重下降了0.08個百分點。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玉山縣常住人口為519357人。

語言

[編輯]

境內通行吳語玉山話,屬南部吳語上麗片;紫湖鎮、三清鄉等部分鄉鎮使用贛東北閩南語,屬閩南語泉漳片,為福建泉州後裔;懷玉鄉部分人使用懷玉山官話。

風景名勝

[編輯]
獨特的花崗岩地貌使三清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遠處為三清山主峰)

名人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地理气候. 玉山縣人民政府網站. [永久失效連結]
  3. ^ 2023年玉山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4. ^ 玉山气候背景分析. [2014-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