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邊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邊溪
臺鐵觀光列車「墾丁之星」行經林邊溪橋
流域
流向台灣海峽
源頭 
 • 位置南大武山西南麓
 • 海拔2,841米(9,321英尺)
河口林邊鄉和佳冬鄉交界
 • 海拔0米(0英尺)
流域面積336.30平方公里(130平方英里)
流經國家 中華民國
位置屏東縣泰武鄉來義鄉
新埤鄉佳冬鄉林邊鄉
本貌
長度42公里(26英里)
流量24.7立方米每秒(872立方英尺每秒)
左岸支流力力溪

林邊溪,舊稱林仔邊溪,是臺灣的一條,全溪均於屏東縣境內,長42公里。 流域面積336.30平方公里,發源於南大武山西南麓,主流依序流經泰武鄉來義鄉新埤鄉佳冬鄉林邊鄉,在林邊鄉和佳冬鄉交界流入台灣海峽。主要支流為力力溪

歷史與文化

[編輯]

林邊溪上游流域有諸多中部排灣族(Pavuavua亞群)的古老部落分佈,自上古時期前便孕育Pavuavua群文明發祥繁衍至今。林邊溪上游流域一帶也是屏東縣八個排灣族鄉鎮中,語言與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

開發與治理

[編輯]

林邊溪於1929年開始治理規劃,1937年設立「林邊溪治水事務所」開始八年的治水計劃,1937年即被日本政府編入主要河川管理,並延續至台灣省水利局時期,但因全溪均位於屏東縣境內,因此1998年6月被降級為縣市管河川[1]。2018年於來義鄉新埤鄉交界處的林邊溪旁新建具有分洪、治洪及保水功能的大潮州人工湖[2][3][4]

八八水災

[編輯]

八八水災發生於2009年8月6日至8月9日,係因中颱莫拉克侵襲台灣伴隨而來的大量雨勢,打破台灣氣象史諸多降雨記錄,造成台灣南部東南部嚴重水患,亦為八七水災(1959年)以來最嚴重的水患。

林邊部份由於林邊溪潰堤造成全鄉淹沒,水深平均一公尺,最深更有兩公尺。

水系主要河川

[編輯]

以下由下游至源頭列出水系主要河川,其中粗體字為主流河道。

來義鄉林邊溪上游

主要橋樑

[編輯]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橋樑:

林邊溪河段

[編輯]
故校丁劉清連君殉職紀念碑與徐技士鵬祥君殉職紀念碑,為在林邊溪罹難。

瓦魯斯溪河段

[編輯]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張炎銘. 遊大河聽故事. 臺北市: 科技圖書. 2013: 212. ISBN 978-957-655-517-6. 
  2. ^ 水利處. 大潮州補注湖第1期計畫,2年多運轉成效顯著. 屏東新聞. 屏東: 屏東縣政府. 2020-09-16 [202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中文(臺灣)). 
  3. ^ 廖靜蕙. 以濕地概念營造地下水庫 大潮州人工湖要讓「洪水資源化」.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濕地網. 2017-08-29 [202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中文(臺灣)). 
  4. ^ Lein. 大潮州人工湖(地下水補注湖). 河畔小築. pixnet. 2017-10-05 [202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