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1950年代香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ormer good article1950年代香港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7年3月3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5年3月16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07年2月23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優良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歷史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新條目推薦[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01:16 2007年2月23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優良條目重審[編輯]

    1950年代香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7留言2015年3月9日 (一) 14:36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3月9日 (一) 14:36 (UTC) 至 2015年3月16日 (一) 14:36 (UTC)
    然而,中國大陸政權的變更,嚴重影響當時香港兩間航空公司之一的香港航空。香港航空原持有前往香港以北城市的專營權,但大陸易幟後跟香港斷航,失去多條主要航線,經營變得困難,最後於1958年被太古洋行旗下的國泰航空收購,令國泰航空在其後的27年成為唯一本地航空公司。道路規劃方面,港府於1955年起曾研究維多利亞港研究興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的方案,但主要基於成本上的考慮,當時並未有正式落實。
    香港的旗幟與徽章在1950年代出現了重大的修改,一直沿用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為止。1959年1月21日,倫敦英國紋章院把新的徽章授予香港,同年7月27日,香港以此為旗幟設計。旗幟上徽章易為白色圓形襯托的香港盾徽。徽章上由代表英國的獅子和代表中國的龍共同手執盾牌,盾牌底部畫有兩艘帆船、頂部是英國皇家海軍皇冠的圖案。另一隻獅子直立於盾牌上,手持一顆明珠,盾牌下橫放着綴有英文「HONG KONG」字樣的帶條。
    本年代災害以1956年雙十暴動最嚴重,釀成60死300傷。緊隨其後的為1957年廣東道木樓大火,導致59死10傷。1959年暴雨成災,引致46死21失蹤60傷。1955年則發生嚴重山洪暴發,28人喪生。1951年畢拿山空難,26人罹難。1957年亦暴雨成災,造成25死8失蹤。1951年石澳空難,16人身亡。1954年,大埔錦山村大火燒死14、燒傷8人。1953年建築中唐樓倒塌,13死21傷。1950年元朗大火與1951年九龍仔山泥傾瀉事故同樣奪去12人性命。

    另外,由於大量中國大陸人口移入,香港的木屋迅速增多,大型火災頻生。1951年11月,九龍城東頭村大火燒毀木屋5000多間,災民20000多人,1953年12月25日的石硤尾大火受災面積更達45畝,毀木屋7000間,災民60000多人。其後1954年亦有大坑東木屋區大火;1955年有石湖墟大火、九龍花墟村大火、銅鑼灣馬山木屋大火等。
    1949年,警隊首次招募女警。1951年,十名女警畢業,編入各區刑事偵緝部,香港首次有女性執行文書工作以外的治安工作。1957年6月,東華三院的護士發起集會,要求廢除女性婚後停用的規定。

    除此之外,當時的電影也不乏反映出女性在社會上遭遇到的問題、女性意識的覺醒、以至她們勇敢反抗的故事,例如朱石麟導演的《各有千秋》、《新寡》,長城出品的《我是一個女人》等。
    來自不同省份的人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宗親會聯繫鄉里,亦帶來家鄉特色的飲食文化。
    另一方面,當時港府在徙置大廈的天台上設立的天台小學,也是當時小學學位的來源之一。相反,專上教育的發展相當有限。1951年,港督葛量洪委任賈士域(Keswick)就香港高等教育作出研究報告,當時的結果是不主張另設一所新的中文大學。雖然1950年代香港開始出現一些專上學院,如1956年開辦的香港浸會學院,但這些學院的功能並不能與大學相提並論。至1959年,港督柏立基邀請富爾敦(J. S. Fulton)來港考察,並建議香港大學開設中文部,但被港大拒絕。
    粵劇、粵曲、粵語電影、國語電影、電台節目成了香港市民最大娛樂。電台方面,香港商業電台於1959年8月26日正式開台,成為繼香港電台及香港麗的呼聲後第三間電台。當時的電台節目多以廣播劇為主,其中李我的《天空小說》曾風靡一時。
    1957年5月29日,香港麗的呼聲以400萬港元資本創辦「麗的映聲」(亞洲電視前身),提供有線電視廣播。這不單只是香港第一個電視台,更是全球華人地區第一個電視台。不過,電視在1950年代的香港仍處於起步階段,並未開始普及起來。
    1951年韓戰爆發,由於中國派遣人民志願願軍支援北韓,聯合國宣佈向中國實施禁運,使香港不能再依賴作為轉口港支持經濟,很多物資也需要自給自足。適逢當時不少逃離中國大陸的人士都是具有一定資本的工業家,加上其他難民可以作為廉價的勞動力,使香港工業的發展開始迅速發展。……早期工業中心在狹窄地方製造有不少按鈕、人造花、雨具、成衣及鞋子等商品。
    • 上面每句話都沒有來源。沒有來源請求模板不是條目來源完備的表現,雖然要驗證哪些句子沒來源這功夫其實不難。上面提到的某些事實,要從書局找書印證是非常容易的;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條目兩三下功夫就能救活,不過要令它符合現今的優良條目標準(字面意思沒變不等於尺度一樣寬),卻要下很多功夫。總之,劉嘉沒有招搖撞騙。--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3月10日 (二) 13:32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不過這個條目不夠格,只是我們現在的標準已經被抬高。或許很多年後,我們現在的很多優良條目也會被摘掉。--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3月12日 (四) 12:52 (UTC)[回覆]
    0支持,2反對,撤銷。--183.30.252.204留言2015年3月16日 (一) 16:1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1950年代香港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7日 (三) 05:4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