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适之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适之乱
谚文이괄의 난
汉字李适의亂
文观部式I Gwal ui nan
马-赖式Yi Kwal ŭi nan

李适之乱发生于1624年(仁祖2年),叛变的将军李适[1]由于不满在在仁祖反正事件中论功行赏的赏赐,所以发起事变,推举仁祖大王的叔叔兴安君李瑅为新王。叛变事件令汉阳陷落,但只维持了三天。之后,李适兵败于昭川,并向安士诚投降;兴安君在被送返汉阳的途中,被沈器远杀死。

概要

[编辑]

李适,字白圭[2],是朝鲜王朝中期的武臣,时任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本贯庆尚南道固城的李适,是前兵曹参判李陆的后孙。宣祖时期武科及第,历任刑曹左郎泰安郡守。1622年(光海君14年)被任命为咸镜道兵马节度使。1623年阴历三月,仁祖反正发生。

原因

[编辑]

当仁祖反正的军事政变开始后,李适作为西人党当中最高的武官,自然出任了名义上义军的总指挥官大将军。然而,这次政变的发起者,也就是所谓的举义大将金鎏,依然是实质上的最高领袖。李适在行动中的军事安排和计划,也无奈地要受到金鎏的掣肘。在李适看来,金鎏优柔寡断,不适合担任政变的领导者。金鎏也清楚李适的野心,拥戴他为大将军不过是招揽人心的权宜之举。因此严格地说,在西人党还没有成为朝廷主导政治势力前,就已经有了分裂的迹象。

反正成功后,李贵、金鎏见李适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对他排挤了起来,仅打赏给他一个汉城府判尹的小官。李适当然对此极为不满。这个时候,朝鲜北方的后金对朝鲜边境的威胁加重。

叛乱发生

[编辑]

叛乱镇压

[编辑]

参看

[编辑]

注释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