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天光
尔朱天光(496年—532年),秀容郡(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北)人,契胡族人,尔朱荣从祖兄子,南北朝北魏政治人物。
天光少年勇敢果决,善弓马,很得尔朱荣喜爱,每有军机大事,常与他谋策[1]。永安三年(530年),奉命率贺拔岳,侯莫陈悦等西讨万俟丑奴、王庆云等割据势力,平定了陇西地区。后与尔朱世隆等拥立北魏节闵帝。
普泰二年闰三月壬戌(532年5月18日),尔朱兆、天光、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等合军二十万进攻高欢,史称“韩陵之战”,是役尔朱军大败。天光南逃,为斛斯椿所阻,不得渡黄河,遂为追兵所获,和尔朱度律被擒送,押送给高欢,被斩于洛阳,年三十七[2]。
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编辑]北魏孝明帝末年,先前因平定六镇之乱迅速崛起的尔朱荣计划向南扩张势力,与天光密谋协商,并让他掌管并州和肆州的兵马。武泰元年二月癸丑(528年3月31日),孝明帝突然暴毙身亡[3],时人怀疑是胡太后的宠臣郑俨所为。尔朱荣计划南下洛阳掌控朝政,先派天光、亲信奚毅和奴仆王相前往与当时在洛阳任官的尔朱世隆秘密商讨皇帝的废立问题,天光乃与元子攸(后来的孝庄帝)会面,将尔朱荣的想法告诉他,元子攸便同意了尔朱荣的计划[4]。于是尔朱荣借口匡定朝廷,诛杀郑俨、徐纥为孝明帝报仇,率军向洛阳进发,仍以天光摄行肆州,镇守后方。尔朱荣另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进入洛阳后发动了河阴之变。建义初年,加授天光抚军将军、肆州刺史,长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同年九月(528年10月),尔朱荣前往讨伐称齐帝的变民首领葛荣,命天光镇守晋阳[5],对他说:“我本人不能在的地方,只有你在能让我放心。”[6]
永安年间,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北秀容川第一酋长,又转为卫将军。永安二年三月壬戌(529年4月4日),孝庄帝命大将军元天穆讨伐称汉王的变民首领邢杲,诏天光以原官使持节、假镇东将军、都督,隶属元天穆军,同年四月辛丑(5月13日),邢杲在济南被击破,投降后被押送洛阳斩首。不久后,南梁将领陈庆之趁着北魏主力讨伐邢杲时,护送先前投靠南梁的北海王元颢往北进攻,所向披靡,元颢遂在睢阳称帝,改年号为孝基[7]。孝庄帝为了逃避元颢的攻势,放弃洛阳逃走,元天穆与天光闻讯后跟南下的尔朱荣在河内会合,尔朱荣离开晋阳后,并州、肆州人心不安,尔朱荣[8]乃命天光以原官兼尚书仆射,为并肆云恒朔燕蔚显汾并九州行台,前往并州安抚整顿,天光到了并州后,部属兵力、整顿军纪,各部才安定下来。返回京师后,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广宗郡公,增邑一千户,仍为左卫将军。
平定陇西
[编辑]西讨万俟丑奴
[编辑]建义元年七月(528年8月),变民首领万俟丑奴在高平登极称帝,叛变败走的萧宝夤也在不久前前往投靠,朝廷非常担心,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命天光使持节、督二雍(北雍州和南雍州)二岐(岐州和南岐州)诸军事,加授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授贺拔岳使持节、假卫将军、左大都督,以征西将军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同时作为天光的助手,讨伐万俟丑奴[9]。天光以前就跟贺拔岳认识,得知要跟他同行非常开心,有事常上门访问讨论[10]。
起初天光刚出发时,只有配备军士一千人,其他的则动员洛阳以西的兵马供他指挥。当时位于东雍州的赤水蜀变民阻断了道路,孝庄帝诏侍中杨侃先行前往抚慰,并要求他们提供战马,虽然杨侃前往安抚,但变民军仍迟疑不定。天光抵达潼关后,因军队不足两千人,踌躇不前,贺拔岳说:“这些蜀贼只是一些鼠辈而已,你就如此迟疑,以后如果遇到大敌,该怎么应战啊。”天光说:“今天的事,全交给你去办!”,于是贺拔岳在渭水北与蜀军作战,大破赤水蜀变民军,获得两千匹战马[11],还将蜀兵其中的壮士编入军队之中。抵达雍州以后,又征收民马,合计有一万余匹,军威大振,但是军士人数太少,没有继续前进,尔朱荣得知后大怒,派遣骑兵参军刘贵乘坐驿马至大营谴责天光,打他一百棍,尔朱荣又加派两千人增援天光。
同年三月(530年4月),万俟丑奴亲率部众包围岐州,派他的大行台尉迟菩萨和仆射万俟仵从武功南渡渭水,攻击北魏的营垒。天光遣贺拔岳率一千骑兵增援,大破尉迟菩萨军,生擒尉迟菩萨,取得他军队所有的马匹,获得骑兵三千,步兵万余人,军用物资也全数被贺拔岳夺取。万俟丑奴得到消息后放弃岐州逃回安定,在平亭(今泾川县北)设置营地。天光这时才离开雍州前往岐州,与贺拔岳合军。四月(530年5月),天光行军至汧水和渭水之间,对外宣称说:“天气要变热了,不是征讨的好时候,等到秋天凉爽之时,再做进一步打算。”每次万俟丑奴的间谍被抓到时,天光都加以安慰,然后放他回去。万俟丑奴相信了这项情报,派遣军队至细川附近四散耕田,派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在险要之处设置营地,且耕且守,在他的附近以一千人为一个单位扎营。天光知道他们的人员布置之后,严密戒备[12]。某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天光暗中先派轻骑兵去背后断路,以免敌军逃跑,然后全军进发。天快要亮的时候,围攻侯伏侯元进的大营,攻克,生擒侯伏侯元进,将所有抓到的俘虏全都放回,其他还没陷落的各营听到后马上望风投降。天光昼夜不停地赶往安定城下,万俟丑奴任命的泾州刺史侯几长贵献出城池投降。万俟丑奴放弃平亭逃走,打算投奔到高平,天光派贺拔岳以轻骑兵赶忙追捕他,隔天与万俟丑奴在平凉的长平坑遭遇,当时变民军还没有集中排好阵型,鲜卑人侯莫陈崇立刻单枪匹马冲入变民军中,在马上生擒万俟丑奴,于是大声宣布战果,变民军霎时间奔走逃命,而北魏军的骑兵也越来越多,变民军遂完全崩溃[13]。天光隔天领军围逼高平,城中军民便抓住萧宝夤向天光投降。
扫平王庆云
[编辑]万俟丑奴败亡后,东自泾州、豳州,西到灵州的所有变民军全向北魏投降,只有万俟丑奴任命的行台万俟道洛拒绝投降,率军六千人逃往深山。当时高平大旱,天光因为缺少草料,退到城东五十里处扎营牧马,遣都督长孙邪利率两百人行原州事,镇守州城。万俟道洛与城中居民秘谋,袭杀长孙邪利和他率领的两百人。天光与贺拔岳、侯莫陈悦赶往,万俟道洛出城应战,失利,率领部众西入牵屯山,以险自守,天光收回城池后也招降万俟道洛,但没有成功。尔朱荣责备天光损失长孙邪利一名将领,又不能捉到万俟道洛,遣使打了他一百棍,降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雍州刺史,把他的爵位降为侯爵。天光再向驻扎在牵屯山上的万俟道洛攻击,万俟道洛战败,逃入陇山,投奔另一个在略阳的变民军首领王庆云,王庆云认为万俟道洛骁勇善战,非常高兴,认为帝王大业可图,于是在水洛城(位于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自称皇帝,设置百官,以万俟道洛为大将军。
天光想要前去讨伐,但孝庄帝频频下诏阻止,尔朱荣也写信说陇中地势险要,加上天气炎热,等到冬天再行动,但是天光知道王庆云可以制伏,于是准备进军。七月,天光率众进入陇山地区,抵达水洛城下,王庆云和万俟道洛出城应战,天光一箭射中万俟道洛的手臂,万俟道洛连忙丢掉弓向后撤退,天光便趁势攻克水洛城东,变民军遂聚集守卫水洛城西,但城中缺水,变民军饥渴难耐,有投降的人告诉天光说王庆云等想要突围逃走,天光恐怕他们逃走,就遣使告诉王庆云说:“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你可以早日投降,如果不敢马上决定,今晚可以跟大家讨论讨论,明天早上再作答复。”王庆云等想要稍微休息,等待夜晚时趁机突围,就跟天光说:“请等到明天。”天光对变民军使节说:“我知道你们需要喝水,我向后稍稍撤退,让你们汲取河水饮用。”变民军十分开心,不再考虑逃走[14]。于是天光秘密叫军队制作木头做的长枪,枪长七尺,到黄昏的时候,布置人马,在城池周围放置木枪组成的拒马,在道路上更加倍放置,又使人埋伏于拒马之中,防止变民军逃跑,最后还命令人制作长梯放在洛水城北。当天晚上,王庆云、万俟道洛果然骑马率军突围,夜色黑暗,马匹撞到木枪后纷纷伤亡倒地,这时拒马中的伏兵趁机突袭,便将两人同时擒获,其余部众从城南出来后,遇到木枪无法前进,北魏军士用长梯登上城北,变民军进退两难,束手无策,只好投降。天光等把变民军的武器全部收走后,将他们全部坑杀,死亡人数有一万七千人之多,他们的家属也被分配给出征的官兵[15],于是三秦地区、河州、渭州、瓜州、凉州、鄯州[8]都前来归顺。天光驻军略阳,孝庄帝下诏恢复他以前的官位和爵位,又加侍中、仪同三司,增邑至三千户。
另立新帝
[编辑]秦州城城民密谋杀害刺史骆超,骆超发觉后投奔天光,南秦州人城民谋杀刺史辛琛显,辛琛显也逃走投奔天光,天光派兵前往这两座城,把两场叛乱都平定了下来。贺拔岳在平凉大破万俟丑奴的时候,变民军将领夏州人宿勤明达投降天光,后来叛变向北而去,聚集部众,进攻以前投降北魏的叱干麒麟,叱干麒麟向天光求救,天光派贺拔岳前去支援,还没到的时候,宿勤明达就奔往东夏州,正好此时贺拔岳收到孝庄帝已经袭杀了尔朱荣的消息,不再追击,回军泾州等待天光,天光跟侯莫陈悦也东下到陇山与贺拔岳会师,准备直扑洛阳。孝庄帝诏侍中杨侃前往安抚天光,天光与贺拔岳密谋让孝庄帝逃出洛阳,另立新君,于是上疏说:“臣实在没有叛变之心,只不过盼望见陛下一面,以申诉尔朱家的冤屈。”又让他的下属上疏说:“天光密谋不轨,希望陛下加紧防备。”[16]孝庄帝只好进封天光为广宗王。
十月壬申(530年12月5日),尔朱兆和尔朱世隆共同推举长广王元晔当皇帝,大赦,改元建明。元晔也封天光为陇西王。后来天光听闻尔朱兆等进入洛阳活捉孝庄帝,以轻骑前去向尔朱世隆等见面,不久便返回雍州。尔朱世隆等认为元晔血缘疏远又没有声望,打算推举广陵王元恭作皇帝,遣使向天光报告,关西大行台郎中薛孝通也建议天光:“广陵王是高祖(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侄子,从以前就有声望,沉默不说话,一直这个样子持续了很久,若能奉他为天下之主,一定符合天心民意。”天光便与尔朱世隆等逼元晔退位,拥立元恭登基,是为北魏节闵帝,天光也因此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令、关西大行台,后来又被封为大将军。
隔年天光前往夏州,遣将讨伐先前降而复叛的宿勤明达,普泰元年四月癸亥(531年5月25日),生擒宿勤明达,将他押送洛阳斩首。
先前参与诛杀尔朱荣计划的杨侃逃回华阴,天光透过杨侃的岳父韦义远,跟他盟誓,承诺会赦免杨侃,杨侃出来晋见天光后,天光把他诛杀,后来更派军突袭在华阴杨侃的叔叔杨桩的家,不管老少通通杀死,财产全部没收,节闵帝闻后惆怅惋惜很久,说不出话来,朝野知道后没有人不悲痛愤怒[17]。
兵败身死
[编辑]高欢起事
[编辑]普泰元年六月庚申(531年7月21日)[18][8],高欢正式在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起兵反抗尔朱氏,当时流民首领纥豆陵伊利和费也头部族领袖万俟受洛干据有黄河以西的地区,没有归附朝廷,天光知道高欢起兵反抗后担心不已,就不把军事重心放在纥豆陵伊利等人身上,只稍微派兵防备而已。同年八月丙午(9月5日),尔朱仲远和尔朱度律出军讨伐高欢,九月庚辰(10月9日),中央任命天光为大司马,但天光并没有出军协助。十月壬寅(10月31日),高欢拥立的勃海郡太守元朗在信都城西登极称帝,改元中兴,史称北魏后废帝。高欢利用反间计击败了尔朱氏的联军[19],十一月庚辰(12月8日),高欢领兵攻打邺城,相州刺史刘诞固守城池,中兴二年正月壬午(532年2月8日),攻克邺城,生擒刺史刘诞,同年三月丁丑(4月3日),元朗率百官进入邺城。经过一连串事件后,高欢反抗军的势力逐渐转强。
遭叛被斩
[编辑]早有叛心的骠骑大将军斛斯桩游说尔朱世隆征召天光共赴洛阳,讨伐高欢。尔朱世隆眼看高欢的势力日渐增长,加上斛斯桩的劝说下,屡次征召天光,但天光都不接受,尔朱世隆便派斛斯桩前往劝告,斛斯桩对天光说:“高欢作乱,只有大王你可以解决平定,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宗族被消灭呢?”天光不得已只好东下,向雍州刺史贺拔岳询问策略,贺拔岳说:“大王家跨据三方(天光在关西,尔朱兆在晋阳,尔朱仲远在山东),兵强马壮,高欢那种乌合之众,怎么有办法与你们匹敌!只要你们同心协力,绝对无往不利,但假如骨肉间互相猜疑,则求生存都来不及了,哪里还有能力制服他人!依下官所见,不如先镇守关中以巩固根本,分出一些精锐部队前去与联军会师,这样进可克敌,退可以自保。”天光不从[20]。中兴二年闰三月壬寅(532年4月28日),天光自长安发军,留弟弟尔朱显寿留守,与其他尔朱氏的军队在邺城集结,号称有二十万人,在洹水两岸扎营。
闰三月壬戌(5月18日),高欢在韩陵以寡敌众大败尔朱氏的联军,天光和尔朱度律想撤回洛阳,先前早有叛心的斛斯桩抓住机会,对都督贾显度和贾显智说:“现在不先抓住尔朱家的人,我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晚上就在桑树下结盟,约定加倍速度先回洛阳[21]。斛斯桩欺骗尔朱世隆派遣到北中(黄河大桥北岸的桥头堡)的外兵参军阳叔渊,控制了天光他们返回洛阳的必经之路,太昌元年四月甲子朔(5月20日),斛斯桩屠杀尔朱氏的党羽,回来的天光和尔朱度律想要进攻,正巧碰到大雨昼夜不停,士兵跟马匹都疲惫不堪,弓湿弦软也无法使用,只好向西,在雷波津(黄河大桥以西)被人生擒,两人都被送去给高欢,高欢再将两人送回洛阳,于是天光和尔朱度律一同在洛阳被斩首,年三十七。
评价
[编辑]- 魏收:“尔朱家专制且肆意妄为,分裂天下,又各自占据了一块地盘。天光有平定了关西局势的功劳,又不残酷暴虐,与尔朱兆和尔朱仲远不同啊。”[22]又论:“尔朱兆在晋阳,尔朱天光占据拢右,尔朱仲远坐镇东南方,尔朱世隆掌控了朝政,当时他们废立君主比下棋还容易,庆功行赏、施行刑罚都由他们决定。假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也不是不可能。然而他们(尔朱兆,尔朱仲远,尔朱世隆)皆是庸才,志识不远,争夺的只有权力,喜爱的只有财物和女色,贪婪就像溪谷一样深,更胜于豺狼,天下人对他们(尔朱兆,尔朱仲远,尔朱世隆)失望,人人都怀有怨愤,遂让劲敌得以从中阻挠,对内无法互相信任,对外和外人勾结。所以广阿之役,叶落冰离;韩陵之战,土崩瓦解。短短时间就被消灭殆尽,岂不可悲!左传称:‘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内部团结和睦’,诗经云:‘贪婪之人会败坏事物的整体’,既贪婪又不团结和睦,难以成事阿。”[23]
家庭
[编辑]夫人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魏书/卷75》,出自魏收《魏书》
- 《北史·卷048》,出自李延寿《北史》
- 《资治通鉴/卷152》,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卷153》,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卷154》,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卷155》,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文献
[编辑]-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少勇决,善弓马,荣亲爱之,每有军戎事要,常预谋策。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斛斯椿等先还,于河梁拒之。天光既不得渡,西北走,遇雨不可前进,乃执获之,与度律送于献武王。王致于洛,斩于都市,年三十七。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俨、纥恐祸及己,阴与太后谋鸩帝。癸丑,帝暴殂。
- ^ 《北史‧卷四八‧列传第三十六》:荣抗表之始,遣从子天光、亲信奚毅及仓头王相入洛,与从弟世隆密议废立。天光乃见庄帝,具论荣心,帝许之。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荣将讨葛荣,留天光在州,镇其根本。虽然天光以往一直镇守肆州,但尔朱氏的大本营在晋阳,所以此处的州应是指晋阳,也就是并州。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荣将讨葛荣,留天光在州,镇其根本。谓之曰:“我身不得至处,非汝无以称我心。”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颢与陈庆之乘虚自铚城进拔荥城,遂至梁国;魏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拒之。庆之攻之,自旦至申,拔其三垒,大千请降。颢登坛燔燎,即帝位于睢阳城南,改元孝基。
- ^ 8.0 8.1 8.2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诏天光以本官兼尚书仆射……,《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则作:荣既南下,并、肆不安,乃以尔朱天光为并、肆等九州行台,仍行并州事。考虑到时掌握实权的是尔朱荣,所以此处选择资治通鉴的说法。
- ^ 《周书‧卷十四‧列传第六》:岳私谓其兄胜曰:“丑奴拥秦、陇之兵,足为勍敌。若岳往而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愬生焉。”胜曰:“汝欲何计自安?”岳曰:“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岳副贰之,则可矣。”胜然之,乃请于荣。荣大悦,乃以天光为使持节、督二雍二岐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以岳为持节、假卫将军、左大都督,又以征西将军代郡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并为天光之副以讨之。
- ^ 《魏书‧卷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天光先知岳,喜得同行,每事论访。
- ^ 《周书‧卷十四‧列传第六》:天光之众,不满二千。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曰:“蜀贼草窃而已,公尚迟疑,若遇大敌,将何以战。”天光曰:“今日之事,一以相委,公宜为吾制之。”于是进军,贼拒战于渭北,破之,获马二千疋,军威大振。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宣言远近曰:“今时将热,非可征讨,待至秋凉,别量进止。”丑奴每遣窥觇,有执送者,天光宽而问之,仍便放遣。免者传其待秋之言,丑奴谓以为实,分遣诸军散营农稼,在岐州之北百里泾川。使其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且耕且守。在其左右,千人已下为一栅者,乃复数处。天光知其势分,遂密严备。
- ^ 《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贼未成列,崇单骑入贼中,于马上生擒丑奴。于是大呼,众悉披靡,莫敢当之。后骑益集,贼徒因悉逃散,遂大破之。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乃遣谓庆云曰:“力屈如此,可以早降,若未敢决,当听诸人今夜共议,明晨早报。”而庆云等冀得小缓,待夜突出,报天光云,“请待明日”。天光因谓曰:“相知须水,今为小退,任取河饮。”贼众安悦,无复走心。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四》:丙子,天光悉收其仗而坑之,死者万七千人,分其家口。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天光与岳谋,欲令帝外奔,别更推立。乃频启云:“臣实无异心,惟仰奉天颜,以申宗门之罪。”又其下僚属启云:“天光密有异图,愿思胜算以防微意。”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东西之族无少长皆杀之,籍没其家……帝惋怅久之,不言而已,朝野闻之,无不痛愤。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欢乃谕之曰:“与尔俱为失乡客,义同一家,不意在上征发乃尔!今直西向,已当死,后军期,又当死,配国人,又当死,奈何?”众曰:“唯有反耳!”欢曰:“反乃急计,然当推一人为主,谁可者?”众共推欢,欢曰:“尔乡里难制。不见葛荣乎?虽有百万之众,曾无法度,终自败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毋得陵汉人,犯军令,生死任吾则可;不然,不能为天下笑。”众皆顿颡曰:“死生唯命!”欢乃椎牛飨士,庚申,起兵于信都,亦未敢显言叛尔朱氏也。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尔朱兆出井陉,军于广阿,众号十万。高欢纵反间,云“世隆兄弟谋杀兆”,复云“兆与欢同谋杀仲远等”,由是迭相猜贰,徘徊不进。仲远等屡使斛斯椿、贺拔胜往谕兆,兆帅轻骑三百来就仲远,同坐幕下,意色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疑仲远等有变,遂趋出,驰还。仲远遣椿、胜等追,晓说之,兆执棒、胜还营。仲远、度律大惧,引兵南遁。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斛斯椿阴谓贺拔胜曰:“天下皆怨毒尔朱,而吾等为之用,亡无日矣,不如图之。”胜曰:“天光与兆各据一方,欲尽去之甚难,去之不尽,必为后患,奈何?”椿曰:“此易致耳。”乃说世隆追天光等赴洛,共讨高欢。世隆屡征天光,天光不至,使椿自往邀之,曰:“高欢作乱,非王不能定,岂可坐视宗族夷灭邪!”天光不得已,将东出,问策于雍州刺史贺拔岳,岳曰:“王家跨据三方,士马殷盛,高欢乌合之众,岂能为敌!但能同心戮力,往无不捷。若骨肉相疑,则图存之不暇,安能制人!如下官所见,莫若且镇关中以固根本,分遣锐师与众军合势,进可以克敌,退可以自全。”天光不从。
- ^ 《北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及韩陵之败,椿谓都督贾显智等曰:“若不先执尔朱,我等死无类矣。”遂与显智等夜于桑下盟约,倍道兼行。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尔朱专恣,分裂天下,各据一方。天光有定关西之功,差不酷暴,比之兆与仲远为不同矣。
-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史臣曰:尔朱兆之在晋阳,天光之据陇右,仲远镇捍东南,世隆专秉朝政,于时立君废主易于弈棋,庆赏威刑咸出于己。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然是庸才,志识无远,所争唯权势,所好惟财色,譬诸溪壑,有甚豺狼,天下失望,人怀怨愤,遂令劲敌得容觇间,心腹内阻,形影外合。是以广阿之役,叶落冰离;韩陵之战,土崩瓦解。一旦殄灭,岂不哀哉!传称“师克在和”,诗云“贪人败类”,贪而不和,难以济矣。
- ^ 《北史·卷十七·列传第五》:仲景既失妻子,乃娶故尔朱天光妻也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