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龍納古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龍納古拉
通向布龍納古拉森林中屠殺地點的舊鐵軌
布龍納古拉在二戰期間波蘭地區的位置,位於索比布爾集中營東北
布龍納古拉在白俄羅斯的位置
布龍納古拉
布龍納古拉
布龍納古拉在今天白俄羅斯的位置
地點波蘭第二共和國被占領地區波萊謝省布龍納古拉
52°37′N 25°05′E / 52.617°N 25.083°E / 52.617; 25.083座標52°37′N 25°05′E / 52.617°N 25.083°E / 52.617; 25.083
日期1942年5月至11月
事件類型在森林內的「處決坑」中實施的大規模屠殺
實施者黨衛隊
參與者骷髏總隊
隔都布列斯特別廖扎波蘭亞努夫科布林, 霍洛德茨波蘭語Horodec平斯克隔都英語Pińsk Ghetto
受害者5萬名猶太人
備註波蘭猶太人大屠殺

布龍納古拉波蘭語Bronna Góra白俄羅斯語Бронная Гара羅馬化Bronnaja Hara)是位於今日白俄羅斯境內的一片僻靜區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曾在此大規模殺戮波蘭猶太人。該地點位於波蘭被占領領土東半部,1939年依據與德國達成的協議入侵此地,兩年後國防軍巴巴羅薩行動中為德國占領。據估計從1942年5月到當年11月,在波蘭猶太人大屠殺最致命的的階段,約有5萬名猶太人在布龍納古拉森林的死亡坑被殺害。受害者是由大屠殺列車戰時隔都英語Ghettos in Nazi-occupied Europe運來的,其中包括來自布列斯特隔都、平斯克隔都英語Pińsk Ghetto、以及別廖扎波蘭亞努夫(現白俄羅斯伊萬諾沃)、科布林霍洛德茨波蘭語Horodec安托帕利等地的隔都,以及新成立的東方總督轄區 (今白俄羅斯西部 ) 西部邊界上的其他地方。 [1] [2] [3]

背景[編輯]

經過一個世紀的外國統治,波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獲獨立。布龍納古拉被劃歸波蘭第二共和國波萊謝省科索夫斯基皮亞斯基英語Gmina管轄,直到1939年德蘇入侵波蘭[4] 布龍納古拉有一座由國家監察機構運行的林務員小屋,[5]但更重要的是在樹林的邊緣還有一座火車站——該站在兩年後被用於不祥的目的。[6] 1942年,布龍納古拉成為與外界隔絕的屠殺地點,成列車的猶太人從布列斯特隔都、平斯克隔都 [7]和納粹德國在該地區創建的所有其他隔都運到這裡下車。 [6][8]

蘇聯在1939年依據與納粹達成的條約入侵波蘭。在內務人民委員部在恐怖氣氛中操辦的選舉英語Elections to the People's Assemblies of Western Ukraine and Western Belarus過後,布龍納古拉連同波萊謝的大部分地區被吞併入蘇聯白俄羅斯,使白俄羅斯增加了一倍大小。[9] [10] 這片土地上生在波蘭長在波蘭的公民從此作為白俄羅斯的蘇聯人民生活,而不是波蘭人。[11]然而蘇聯的統治是短暫的,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入波蘭的蘇聯占領區英語Occupation of Poland (1939–45)。從1941年到1943年,波萊謝省由納粹德國控制, [12]由勾結納粹的白俄羅斯中央拉達在納粹白俄羅斯國土防衛軍英語Biełaruskaja Krajovaja Abarona的支援下管理。 [13]

大規模屠殺[編輯]

第一次謀殺行動發生在1942年6月,有3, 500名猶太人從平斯克隔都英語Pińsk Ghetto和附近的科布林(Kobryń)被運送到布龍納古拉「處理」( durchschleusen )。[a][6] 根據設法在屠殺中倖存安托波爾猶太人班傑明·伍爾夫的戰後證詞,[16]火車站被鐵絲網圍住。一名翻譯通知囚犯,有隔間的洗浴站在後面的樹林裡。他們被命令在火車上留下外衣,只拿肥皂和毛巾。那些沒有肥皂的人被告知不要擔心,洗浴站有肥皂供應。穿過樹林的小路被鐵絲網包圍著,受到嚴密保護。小路越來越長又逐漸變窄,直到槍擊的聲音清楚地表明在路徑末端發生了什麼。試圖翻過柵欄逃跑的猶太人被射殺在鐵絲網上。路徑進一步向前通向一個60米長,4米深的行刑坑,該坑是由數百名當地工人在槍枝威脅下挖掘的,為了加快進度還使用了爆炸物。[16] 新被帶入戰壕的受害者一個接一個被槍殺,倒在其他人的屍體上。[16]同心協會英語Yahad-In Unum採訪的一名目擊者聲稱,布龍納古拉中有52,000人被殺,其中包括猶太人和被認為與游擊隊有聯繫的人。 [17]

布龍納古拉的紀念碑,銘文寫道「紀念來自蘇聯和西歐的50,000名猶太人公民」

1944年3月,由於蘇聯反攻不斷接近,納粹德國人試圖抹去犯下屠殺的痕跡。一支由100名奴隸工人組成的特殊部隊——1005號特別部隊英語Sonderkommando 1005被從外界調來處理此事。[18] 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里,他們挖掘了萬人坑並在火堆英語Pyre上焚燒屍體。 當他們工後,原地種植樹木,而所有囚犯都被槍殺。[1] 戰爭結束後,在約瑟夫·史達林的堅持下,波蘭的邊界被重新劃分英語Territorial changes of Poland after World War II ,布龍納古拉成為蘇聯的一部分。布龍納古拉自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屬白俄羅斯領土。在遺址上樹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來自蘇聯和所謂的「西歐」的猶太公民;沒有提及波蘭人,也沒有提到蘇聯入侵波蘭,甚至在銘文中都沒有波蘭文。 [6]

參見[編輯]

註解[編輯]

  1. ^ 「處理」(durchgeschleust)這一術語描述對納粹東部占領區猶太人的消滅,出現在《科赫爾報告》中。[14]這一稱謂的出現是海因里希·希姆萊的個人請求,因希姆萊反對使用「特別處置」(Sonderbehandlung)這一自1939年起在納粹用語中就等同於「死亡」(據1939年9月20日海德里希向蓋世太保的電報)的稱謂。[15]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AŻIH. Bronna Góra (Bronnaja Gora) - location of mass executions. Virtual Shtet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2014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7 (波蘭語). 
  2. ^ 布列斯特猶太區護照檔案館(前蘇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ewishGen 2014。
  3. ^ IAJGS. Antopal: Brest. International Jewish Cemetery Project with links to resources. 2014 [January 17,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4). 
  4. ^ Echa Polesia 3(39)2013, MiejscaPamięciNarodowej,ObwódBrzeski(國家記憶所在地,Brest Obla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resy24.pl - Wschodnia Gazeta Codzienna(每日)2014。
  5. ^ Karpowicz, Aleksandra. Village of Bronna Gora; forester's lodge. Radzima.net. 2014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 
  6. ^ 6.0 6.1 6.2 6.3 Virtual Shtetl. Pińsk. Elektroniczna Encyklopedia Żydowska. 2015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波蘭語). 
  7. ^ Krawcowicz, Barbara. The Holocaust in Poland. Timeline. Forum Żydów Polskich. 2014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7. 
  8. ^ The statistical data compiled on the basis of "Glossary of 2, 077 Jewish towns in Pola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Virtual Shtet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the Polish Jews   (英文), as well as "Getta Żydowskie, " by Gede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波蘭文) and "Ghetto L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Michael Peters at ARC.  (英文). Accessed June 3, 2014.
  9. ^ Wegner, Bernd. From peace to war: Germany, Soviet Russia, and the world, 1939–1941. The period of Soviet-German partnership. Berghahn Books. 1997: 74– [2019-02-24]. ISBN 1571818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10. ^ Sword, Keith. The Soviet Takeover of the Polish Eastern Provinces, 1939–41. The mass deportations of the Polish population to the USSR. Springer. 1991: 64, 224 [2019-02-24]. ISBN 13492137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11. ^ Davies, Norman. God's Playground. A History of Poland: Volume II. OUP Oxford. 2005: 327 [2019-02-24]. ISBN 0199253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12. ^ Eberhardt, Piotr; Owsinski, Jan. Ethnic Groups and Population Changes in Twentieth-century Central-Eastern Europe: History, Data, Analysis. M. E. Sharpe. 2003: 199–201 [2019-02-24]. ISBN 97807656066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13. ^ 安德鲁威尔逊, 白俄罗斯:最后的欧洲独裁统治 ,耶鲁大学出版社,2011年。. [201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14. ^ Korherr, Richard. Anweisung Himmler an Korherr. Der Reichsführer-SS, Feld-Kommandostelle. April 10, 1943 [2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1). 
  15. ^ Himmler, Heinrich. "Special treatment" (Sonderbehandlung). Holocaust history.org. 2014 [2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May 2013). September 20th, 1939 telegram to Gestapo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headquarter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l security during the war". 
  16. ^ 16.0 16.1 16.2 B. Wulf,Docket nr 301/2212,華沙猶太歷史研究所英語Jewish Historical Institute檔案館, BronnaGóra(Bronnaja Gora)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irtual Shtetl 2014(ibidem, pri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檢索2014年6月3日。
  17. ^ Testimony of Victor K.. Yahad Map. [23 Dec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18. ^ Arad, Yitzhak, Operation Reinhard: Extermination Camps of Belzec, Sobibor and Treblinka (PDF), Yad Vashem Studies XVI: 205– 239, 198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8 March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