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竇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竇嬰(?—前131年2月20日),西漢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人,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堂兄之子,以軍功封魏其侯,後因與武安侯田蚡不和,被以「偽造詔書罪」斬首

從政經歷

[編輯]

文帝時期

[編輯]

漢文帝時,竇嬰曾任吳王劉濞國相,後因病去職。

景帝時期

[編輯]

孝景三年(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竇嬰以大將軍職守滎陽,叛亂平定後被封為魏其侯。孝景四年(前153年),栗姬所生的皇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竇嬰出任太子太傅。孝景七年(前150年),太子被廢,竇嬰由是稱病數月不出,後來經人勸說才重新上朝。

竇嬰雖為竇家最為賢能之人,卻長期不受竇太后喜愛。孝景三年,梁王劉武入朝,景帝設宴款待,飲酒時表示要把皇位傳予梁王。梁王是竇太后寵愛的小兒子,故而太后聽到之後也非常高興。這時竇嬰挺身而出,陳說漢室天下父死子繼的祖制,打消了景帝的念頭。竇太后由此非常討厭竇嬰,並革除了竇嬰的門籍。後來竇太后的態度有所緩和,但因為竇嬰喜好儒家學說,而太后則鍾情於黃老之學,故而關係始終不夠融洽。

武帝時期

[編輯]

武帝初即位,大力推崇儒家思想,任竇嬰為丞相王太后同母異父弟田蚡太尉,同時提拔了一大批倡導儒家思想的官員,如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等。建元二年(前139年),趙綰、王臧建議不必向太皇太后竇氏請示朝政。太皇太后大怒,將兩人下獄,竇嬰和田蚡也因此被免官。從此以後竇嬰在政治上便走上了下坡路。

失勢與遇害

[編輯]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竇嬰連這個靠山也失去了。而王太后則獲得更多機會影響朝政,與之相應的是田蚡在政治上如日中天,乃至出任丞相。很多士人都逐漸疏遠竇嬰而親附于田蚡。

元光四年(前131年),竇嬰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先前所犯罪名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竇嬰傾全力搭救灌夫,並在朝會上就此事與田蚡辯論。但由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仍被判為族誅。竇嬰乃以曾受景帝遺「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為名,請求武帝再度召見。但尚書很快就發現竇嬰所受遺詔在宮中並無副本,於是以「矯詔」之名彈劾竇嬰。十月,灌夫被處,竇嬰在灌夫死後很久才得知消息,當即怒發病倒,意圖絕食自盡[1]後聽聞皇帝無意處死自己,於是恢復飲食,請醫治病。田蚡讓人散布謠言,使武帝聽到,於是在十二月晦竇嬰在渭城被斬首,陳屍街頭(棄市[2]

竇嬰死後次年春天,武安侯田蚡病倒,病中喃喃口呼謝罪,家人請來能視陰陽鬼事之人,得知是魏其侯和灌夫兩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群醫束手,只能眼睜睜看著田蚡不治。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卷107》,出自司馬遷史記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漢書·卷052》,出自班固漢書

參考資料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漢書「竇嬰田蚡灌夫列傳」說:「魏其銳身為救。曰終不令灌仲孺獨死。上無意殺魏其。乃有蜚語聞上。以十二月晦,棄市。及春,武安病,專呼謝罪。使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說明竇嬰矯詔判死原因為武安侯田蚡誣告魏其侯矯先帝遺詔,及毀謗朝廷罪狀,武帝大怒命有司案治,一族獲罪抄斬。
  2. ^ 呂紹綱,呂美泉編著. 中国历代宰相志.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01: 11. ISBN 7-80528-330-3. 
前任:
衛綰
西漢丞相
前140年—前139年
繼任:
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