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穆祿氏
舒穆祿氏 | |
---|---|
滿文 | ᡧᡠᠮᡠᡵᡠ ᡥᠠᠯᠠ |
轉寫 | Šumuru hala(穆麟德) |
世居地 | 庫爾喀、渾春、朱舎里等地 |
代表人物 | 揚古利 楞格理 愛星阿 譚泰 佛倫 徐元夢 富僧阿 |
漢姓 | 舒、徐等 |
舒穆祿氏(滿語:ᡧᡠᠮᡠᡵᡠ
ᡥᠠᠯᠠ,穆麟德轉寫:Šumuru hala)為滿洲著姓,位列滿族八大姓之一。
滿語中,舒穆祿(滿語:ᡧᡠᠮᡠᡵᡠ,穆麟德轉寫:Šumuru)意為「珊瑚」,是來源祖籍地名的滿族姓氏,其祖籍地在今黑龍江省海林市老寧古塔境內的舒穆祿山。舒穆祿氏的氏族起源於野人女真的庫爾喀部[1]:7—8。
來源
[編輯]《清朝通志》所記[a],舒穆祿氏即金朝、元朝、明朝時,女真人的石抹氏[b][1]:8。
石抹氏的歷史可追溯至契丹蕭氏。契丹蕭氏是數個不同族源的部族所共同使用的漢姓。其中,最知名的是遼朝三個外戚家族,即回鶻述律氏[c]、契丹族審密部拔里氏[d]和審密部乙室已氏[e]。由於年代久遠,文獻記錄不足,石抹氏出於契丹蕭氏的何支分,已無法考證[1]:7—8。
當代研究者推測,石抹氏根據其聚居地而改稱舒穆祿氏。明朝末期,舒穆祿氏的氏族起源於野人女真庫爾喀部,居住於黑龍江流域[1]:7—8。各支系定居於庫爾喀、渾春、朱舎里、吉陽、哈爾敏、雅爾湖、葉赫、雅爾湖、沾河等地,在建州女真、即後金崛起之際陸續歸附[3]。最早與努爾哈赤交好的即世居渾春地方、庫爾喀部部長郎柱[1]:8。
清朝時期以世居渾春的郎柱和揚古利父子家族最為顯赫[4]。民國以後,各支系主要以徐、鄭、方、關、尚、滿、耿、薩、衡、霍、顏、水、揚、楊、宋、萬、肖、蕭、孫等為漢姓[2]。
清代主要世家
[編輯]《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六》將舒穆祿氏氏族分為四個體系:即庫爾喀地方舒穆祿氏、渾春地方舒穆祿氏、朱舍里地方舒穆祿氏、各地方舒穆祿氏[1]:14。
揚古利家族
[編輯]正黃旗揚古利為世居渾春地方的庫爾喀部長郎柱長子,郎柱被部下刺殺,其部舉族內附清太祖努爾哈赤[4]。此後揚古利手刃殺父仇人,割耳鼻食之,努爾哈赤深感其不同尋常,遂更加信任揚古利,並將女兒嫁給他,號額駙[4]。揚古利率軍征討輝發、訥殷、朱舍里、安褚拉庫、赫席黑、穆倫等地屢立戰功,於哈達之役生擒哈達貝勒孟格布祿[4]。此後,在與明朝的作戰中,先後在界凡、商顏崖、鐵嶺、瀋陽、遼陽等地擊敗明軍,努爾哈赤特賜其僅次於八貝勒的地位,統領八旗左翼兵,授一等子[4]。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在北京之役擊敗滿桂援軍,又在錦州等地,於丙子戰爭中陣亡,追贈武勛王,陪葬昭陵,其後人初襲超品公,後因事降為一等公,雍正年間加世爵封號為一等英誠公[4]。其次子領侍衛內大臣塔瞻、孫領侍衛內大臣愛星阿、曾孫領侍衛內大臣福善、元孫領侍衛內大臣海金、五世孫都統豐盛額等先後承襲[4]。其中愛星阿曾任定西將軍,於緬甸擒獲南明永曆帝[4]。揚古利長子阿哈丹任參領兼佐領,從征湖廣、雲南、緬甸參與擒獲永曆帝有功,授雲騎尉世職[4]。
楞格理為揚古利二弟,任佐領、授騎都尉,屢立戰功,征朝鮮時於義州首先登城,逐步晉升至一等子,歷任刑部尚書、都統兼佐領[5]。其長子穆成額、孫穆赫琳、曾孫四格等相繼承襲[5]。
納木泰為揚古利三弟,賜姓覺羅,任兵部尚書期間考績合格,授三等輕車都尉,調任都統,從征大凌河、錦州、松山、大同等地有功,升三等男,其次子阿拉密、孫奇蘭布、曾孫吉綬等先後承襲[5]。納木泰長子巴雅爾圖任佐領,攻皮島時陣亡,優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5]。納木泰三子阿哈連任護軍參領參與圍攻錦州、入關諸役有功,授騎都尉世職[5]。納木泰之孫巴布連任護軍參領,從征湖廣、江西等處有功,授雲騎尉世職[5]。納木泰曾孫巴爾漢任護軍參領,征厄魯特噶爾丹有功,授雲騎尉世職[5]。
譚泰為揚古利之弟,從征北京、大凌河、錦州、濟南等地屢立戰功,累功升至一等男,此後三圍錦州之時擊敗明朝經略洪承疇部,晉二等子[5]。入關諸役為清廷定鼎北京立功,晉三等公,但因事革爵。後授征南大將軍平定江西,復授一等子,不久晉一等公,歷任都統、吏部尚書,後獲罪[5]。譚泰長子唐烏哈任佐領,從征前屯衛、山海關等地有功,授騎都尉世職[5]。
譚布亦為揚古利之弟,任佐領,從征黑龍江、三圍錦州、山海關、淮安、四川、太原等地,累功晉至三等男,因事降為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後復授三等男世職,歷任工部尚書、副都統、散秩大臣等職。其子喀岱、孫吳雅祿等先後襲爵[6]。
伊爾德、額爾濟赫皆為揚古利族侄[6]。伊爾德因入塞、錦州、入關、河南、江南諸役有功,授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孫巴渾德、曾孫馬哈達、元孫郭爾多等先後襲爵[6]。馬哈達承襲時世爵改為二等伯,巴渾德之長子巴隆分襲一雲騎尉世職[6]。此外,伊爾德曾孫綽爾多任西安將軍[6]。額爾濟赫授騎都尉,取錦州有功,授三等輕車都尉,初次入塞時於薊州陣亡,贈一等輕車都尉,其子額爾弼赫襲職[6]。額爾弼赫從征寧遠、錦州、山海關等地有功,加一雲騎尉世職[6]。額爾齊赫侄孫舒楞額任吏部侍郎兼副都統,從征噶爾丹時陣亡,贈騎都尉世職[6]。
富達禮、朱䇿、吳勒、鑲白旗包衣岱都喀皆為揚古利同族[7]。富達禮任驍騎校,從征四川立功,授騎都尉世職[6]。朱䇿任驍騎校,從征湖廣陣亡,贈雲騎尉世職[8]。吳勒任委署護軍校,從征三藩、噶爾丹立功,授騎都尉世職,其兄禪布任委署護軍校,從征長沙陣亡,入昭忠寺[8]。岱都喀元孫費楊古任護軍校,從征浙江、福建等地有功,授騎都尉世職;元孫扎庫打從征噶爾丹有功,授雲騎尉世職[8]。
葉臣家族
[編輯]正白旗葉臣世居朱舍里,早年率族眾三十戶歸附,努爾哈赤將其妹嫁給葉臣。不久,族叔岳朗額悖叛亂,被葉臣生擒,此後奉命移居胡勒,因此號胡勒額駙,於哈達之役中陣亡,贈三等輕車都尉[9]。因無嗣,世職由其親侄沙渾承襲,三遇恩詔加授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其子沙通阿、孫邁圖、石林先後襲職,因石林無嗣,由其親伯坡理承襲[9]。坡理從征雲南帶傷奮戰立功,晉為三等男,其子官柱襲職時改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9]。葉臣族弟根車赫之孫佛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托倫任都統,曾孫圖郎阿任郎中,從征準噶爾陣亡,授雲騎尉世職[9]。
鑲紅旗耀藍為葉臣同族,其子瑪拉任護軍校,從征浙江、福建、雲南等地立功,授雲騎尉世職[9]。
其他
[編輯]世居庫爾喀未註明與揚古利家族同族的世家有正黃旗尼雅寧阿布庫、倭赫兩支[8]。尼雅寧阿布庫元孫赫綬任理藩院尚書、四世孫舒申任郎中,後革職發往軍前效力陣亡,贈雲騎尉世職[8]。倭赫之子倭錫納任護軍校,從征雲南陣亡贈雲騎尉世職[8]。
正藍旗布噶世居吉陽,早年率部歸附,編佐領使其統領,因平定拜常阿等四村之叛、征明朝有功,授二等輕車都尉,於瀋陽之役陣亡,後裔一度因恩詔加至三等男,後又改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其元孫嘉爾泰承襲時因事革退[10]。布噶又一子巴林入關擊敗農民軍有功,授雲騎尉,三遇恩詔加至三等輕車都尉,其孫碩色承襲後征平涼陣亡,贈二等輕車都尉,其孫成明襲職時改為襲騎都尉,合併嘉爾泰被革之二等輕車都尉,授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10]。布噶侄孫索柱任八品官,從征雲南有功授雲騎尉世職[10]。
鑲黃旗扎齊巴世居哈爾敏,早期率兄弟親友歸附,設半個佐領使其統御,征烏喇、遼東有功加至三等輕車都尉,任扎爾固齊,其子杜勒慎襲職,死後因無嗣停襲,順治年間特旨以扎齊巴族元孫富爾遜降襲騎都尉世職[11]。
正白旗額古德世居沾城,五世孫扎巴海任佐領,從征浙江舟山有功授雲騎尉[11]。其子春生襲職,從征雲南有功晉騎都尉世職。額古德六世孫拉壁從征江西信豐縣首先登城,授雲騎尉,兩遇恩詔加至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其從弟李奇達襲時從征厄魯特噶爾丹有功,加至三等輕車都尉,其孫舒寶改襲騎都尉世職[11]。額古德七世孫穆騰額從征準噶爾陣亡,贈雲騎尉世職[11]。
正白旗穆翰世居渾春杜麻湖村,國初率族弟等歸附,族孫愛塔任護軍校,從征吳三桂陣亡,贈雲騎尉世職[12]。又一族孫席爾泰任員外郎,其長子徐元夢歷事康雍乾三朝,官至尚書,曾署理內閣大學士,後入祀賢良祠[12]。徐元夢之孫舒赫德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亦入祀賢良祠。
鑲白旗阿哈那世居雅爾湖,其子根泰從征雲南沅江府第三登城,賜巴圖魯號,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11]。同旗圖巴海世居葉赫,其孫福喀任防禦,從征江西、雲南等地有功,優贈騎都尉世職。世居雅爾湖的鑲白旗達括、順布祿、世居愛親和羅的鑲紅旗布瞻、世居黑龍江的正藍旗顏布祿、世居沾河的正藍旗卓滿、世居吉陽麻路河的鑲紅旗哈明阿、正藍旗賴碧漢後裔均因戰功獲封雲騎尉世職[13]。
近現代人物
[編輯]文學家老舍之子舒乙認為其家族為舒穆祿氏[14],但有學者認為這種說法尚待考證[15]。
來源
[編輯]- 備註
- 引證
- ^ 1.0 1.1 1.2 1.3 1.4 1.5 1.6 崔蕾. 第一章 舒穆禄氏发展源流. 《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 (碩士論文). 廣西師範學院. 2010 [2024-08-14] (簡體中文).
- ^ 2.0 2.1 2.2 2.3 趙力 2012,第414頁
- ^ 弘晝等 2002,第115-128頁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弘晝等 2002,第115頁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弘晝等 2002,第116頁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弘晝等 2002,第117頁
- ^ 弘晝等 2002,第117-118頁
- ^ 8.0 8.1 8.2 8.3 8.4 8.5 弘晝等 2002,第118頁
- ^ 9.0 9.1 9.2 9.3 9.4 弘晝等 2002,第121頁
- ^ 10.0 10.1 10.2 弘晝等 2002,第122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弘晝等 2002,第123頁
- ^ 12.0 12.1 弘晝等 2002,第124頁
- ^ 弘晝等 2002,第125頁
- ^ 舒乙:“老舍先生的投湖是必然”. 中國網. 2009-01-21 [2017-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 ^ 關紀新 1999,第8頁
- 參考資料
- 安雙成. 《满汉大词典》. 遼寧民族出版社. 1993. ISBN 9787805273785.
- 弘晝等.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遼海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691892.
- 關紀新. 《老舍评传》.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9. ISBN 9789570515794.
- 孫文良. 《满族大辞典》.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61008645.
- 趙力. 《满族姓氏寻根词典》.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970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