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莢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莢膜是某些原核生物(例如:肺炎鏈球菌細胞壁外一層厚度不定的黏液狀物質。莢膜並非原核細胞的必需構造,莢膜菌在自然環境中或在宿主體內時,能保有最強產莢膜之能力;但用普通培養基培養時,經多代繁殖後產莢膜能力會逐漸下降。

主要成分

[編輯]

除了,多數細菌莢膜的主要成分是多醣單體一般為D-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L-鼠李糖L-岩藻糖等)。[1]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的莢膜為葡萄糖葡萄糖酸高分子聚合物,而炭疽桿菌之莢膜主成分為D-麩胺酸聚合成的多肽巨大芽孢桿菌莢膜的成分則包括蛋白質及多醣。莢膜的含水率較高,在90%-98%之間。

形態學分類

[編輯]

莢膜在形態學方面的研究中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 微莢膜,即厚度小於0.2μm的莢膜,只能以生化法或免疫法測得。

除了與細胞壁結合較牢固的莢膜,一些原核細胞表面另存在其他類似莢膜的結構:

  • 黏液層(slime layer),疏鬆的附著於細胞表面,邊界不明顯,易被除去,可擴散至環境中。
  • 糖萼,一種介於莢膜和黏液層之間的結構。

生理功能

[編輯]
  1. 抗乾燥,抗吞噬
  2. 儲存養料
  3. 滲透屏障
  4. 表面附著作用
  5. 細菌間的信息識別
  6. 堆積代謝廢物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