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浚 (1893年)
韓浚 | |
---|---|
本名 | 韓德照 |
出生 | 大清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新洲 | 1893年4月15日
逝世 | 1989年9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 | (96歲)
母校 | 黃埔軍校第一期 蘇聯紅軍大學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1924年-1927年(被俘)後失聯) |
效命 | 中華民國 |
軍種 | 中華民國陸軍 |
服役年份 | 1924年-1947年(被俘) |
軍階 | 中將 |
參與戰爭 | 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被俘) |
韓浚(1893年4月15日—1989年9月7日),原名韓德照,又名韓仲錦,湖北黃岡新洲人(今屬武漢市新洲區),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曾經擔任秋收起義副總指揮。
生平
[編輯]早期軍事經歷
[編輯]韓浚祖輩務農,家境貧窮,耕讀為生,曾在新洲高等小學堂、縣立平民學校中學部畢業,後到北洋政府交通部鐵道管理學校學習。1922年到廣州,任廣東軍政府財政廳檢查員,廣州大本營軍政部科員,廣東西江善後督辦公署軍務科書記員。1924年春,由西江善後督辦公署參議張難先及粵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鄧演達保薦投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歷任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期上尉區隊長、第四期學生隊步兵第一團第四連少校連長,參加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役。1925年10月,奉派蘇聯紅軍大學學習,1926年5月回國,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學兵團第二連少校連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教導營中校營長,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參謀長,參加平定夏斗寅部叛亂的戰鬥,並充任中共五大工作人員[1]。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根據周逸群電報指示,韓浚和團長盧德銘、指導員辛煥文率領警衛團乘船東下參加南昌起義。8月3日,到達湖北陽新黃顙口時,為防止張發奎在九江解決警衛團,棄船上岸,由陸路奔赴南昌。到達奉新時,得知南昌起義部隊已經南下,便將部隊帶領到湘鄂贛邊境的修水、銅鼓地區休整待命,同時設法與中共組織取得聯繫。8月10日,根據湖南省委書記夏曦指示,盧德銘、辛煥文、韓浚三人離開部隊,準備經武漢、上海到東江或福建追趕南昌起義部隊。到達武漢後,向警予向他們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和秋收起義計劃,命令他們返回部隊[2][3]。中央還任命盧德銘為秋收起義的總指揮,韓浚為副總指揮兼參謀長,辛煥文為政治指導員,統一負責起義的軍事工作[4]。返回途中,遭遇唐生智部,韓浚被俘。當他兩個月後被保釋回到武漢時,便同中共黨組織失去聯繫[5]。
在國民革命軍中
[編輯]此後,韓浚輾轉來到廣東,在陳銘樞處任廣東北海鹽務處秘書兼科長。不久,陳銘樞接到蔣介石電報,要陳把韓押送南京。陳銘樞把電報給韓浚看,韓浚被迫離開廣東,前往上海,參加了黃埔反蔣同學組織的「黃埔革命同學會」,並擔任組織部長。1930年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的地位得到鞏固,反蔣組織相繼解散,韓浚只得另謀出路。次年,在蔣介石的籠絡下,韓浚表示效忠,擔任南京中央軍校政治教官[5]。1932年,韓浚到湖北京山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因守衛京山縣城有功,受到賞識[5]。此後,又擔任擔任第四十一師政訓處長,華北抗日宣傳總隊八大隊大隊長,湘鄂川黔四省邊剿匪總司令部黨政處少將處長。1933年起,任第十軍第四十八師一四四旅少將旅長,湖北省軍管區司令部參謀長、兼省軍管區軍訓處及編練處處長,湖北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教育長,湖北省國民軍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37年5月,授陸軍少將銜[6]。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湖北省干訓團教育長,第十軍第四十八師師長,先後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外圍戰[7]。1941年,調任第七十三軍七十七師師長。上任以後,整頓軍紀,加強訓練,使部隊素質大有改觀。在長沙會戰中,指揮部隊拼死作戰,受到王耀武的讚賞[5]。1943年初,韓浚任七十三軍副軍長。同年2月至11月,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1944年5月,參加了長衡會戰。1945年3月,七十三軍隸屬陸軍第四方面軍,原軍長彭位仁任方面軍副司令長官,韓浚接任軍長職,同時該軍奉命進行編制調整。此次整編後,該軍參加了湘西會戰[8]。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韓浚率軍調往山東濟南,改隸第二綏靖區指揮。1947年2月,韓浚率領七十三軍在李仙洲指揮下,從明水、淄川進攻萊蕪、新泰,準備南北夾擊華東野戰軍。1947年2月20日,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發起萊蕪戰役,國軍陷入了解放軍的包圍,王耀武指示李仙洲突圍。2月22日下午,國軍一部做試探性突圍;次日國軍即發動大舉突圍,解放軍隨即占領萊蕪,並截斷了國軍北撤的道路。同時,解放軍埋伏在國軍兩翼的軍隊對行進中的國軍發起猛攻。五萬多國軍被包圍在芹村、高家窪東西僅三四公里、南北僅一二公里的狹小地域。這時,與解放軍有聯繫的國軍第46軍軍長韓練成在解放軍安排下策應解放軍行動,在國軍突圍一開始,就離開了指揮位置,導致了國軍的更大混亂。粟裕下令解放軍不斷縮小包圍圈,同時對國軍實施密集的炮火突擊。解放軍對國軍進行穿插,乘亂分割國軍。2月23日下午5時,李仙洲集團全軍覆沒,李仙洲和韓浚被俘[9][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1961年12月,韓浚被特赦釋放[11]。此後定居武漢,任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武漢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湖北省政協委員、常務委員等職務。1989年9月7日,在武漢逝世。
參考文獻
[編輯]- ^ 李蓉,張延忠主編.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 312. ISBN 978-7-5098-0330-1.
- ^ 王永均. 黄埔军校名将传.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7: 98–99. ISBN 978-7-205-08742-5.
- ^ 楊瀟. 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 現代班組. 2012, (9).
- ^ 王成斌主編.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第7集.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3: 364. ISBN 7-5065-2292-6.
- ^ 5.0 5.1 5.2 5.3 劉統. 决战:华东解放战争 1945—1949.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199-200. ISBN 978-7-208-14618-1.
- ^ 王成斌主編.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第7集.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3: 366-367. ISBN 7-5065-2292-6.
- ^ 唐生智,劉斐等著. 南京保卫战.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3: 156-159. ISBN 978-7-5034-3703-8.
- ^ 張明金; 劉立勤.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316–318. ISBN 978-7-5065-5387-2.
- ^ 粟裕. 粟裕回忆录.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378. ISBN 978-7-5065-5426-8.
- ^ 王樹增. 解放战争 上.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 230. ISBN 978-7-020-07358-0.
- ^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特赦释放第三批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 一批悔改较好战争罪犯受到减刑宽大处理. 人民日報. 196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