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恩
康世恩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
任期 1978年3月 至 1982年5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委員 | |
任期 1982年5月 至 1988年4月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中華民國直隸省懷安縣 | 1915年4月20日
逝世 | 1995年4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80歲)
籍貫 | 河北省懷安縣 |
國籍 | 中華民國(1915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95年)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楊華甫 |
親屬 | 康衛平(子) |
學歷
| |
經歷
|
康世恩(1915年4月20日—1995年4月21日),河北省懷安縣人,曾在清華大學地質系學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和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曾長期擔任石油、能源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石油化學工業部部長等職。因對「渤海二號事件」負有領導責任,曾受到「記大過處分」;成為國務院副總理中,受「記大過處分」的第一人。
生平
[編輯]康世恩出生在河北省懷安縣田家莊。他的祖父靠從內蒙古往保定一帶販運牲口營生;父親曾在縣城裡教書,也在縣教育局任過職。土改時,家庭成分被定為地主。
康世恩早年就投身學生運動。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讀書時,就參加了「一二九運動」。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外圍學生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還曾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救國會」的常委。1936年10月,康世恩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9月康世恩在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與饒斌、戴金川等一批大學生參軍,編入路過太原北上抗日的八路軍一二〇師,為師民運部工作隊隊員,到岢嵐縣雞兒塢村發動群眾,組織了100多人的抗日武裝自衛隊,任連長兼指導員。1937年11月,隨一二〇師民運部長羅貴波調任新組建的晉西北區黨委,任警衛連指導員。1938年1月任山西朔縣戰地動員委員會(動委會)主任、犧盟會朔縣特派員、中共縣委統戰部部長,經受了開展群眾工作的豐富鍛鍊。1939年2月調任山西決死四縱隊游擊六團組織股股長。後任晉西北區委太原區地委組織部長、犧盟會太原中心區組織部部長;1940年2月1日任新成立的晉綏八分區專署副專員,2月11日專員顧永田戰鬥犧牲後接任專員。1946年3月調晉綏分局學習,1946年5月任雁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6年11月隨軍分區部隊升編為晉綏獨立五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三軍九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先後參加了保衛延安和榆林的戰役、瓦子街戰役、以及蘭州戰役。[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1949年9月,康世恩「重操舊業」,用從清華園學來的知識,為中國的發展尋找能源,以「軍事總代表」的身份被派駐玉門油礦,開始了前後近四十年的「石油生涯」。此後,歷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長,國務院石油管理總局局長,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局長,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等職。1956年10月,晉升石油工業部副部長;1960年兼任大慶油田會戰指揮部總指揮,在大慶現場指揮摸爬滾打4年。1965年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晉升為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康世恩接任部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康世恩已經是中國的石油工業部的實際主要負責人;曾先後組織、領導了大慶、勝利、大港、遼河等幾個油田的開發建設。「鐵人」王進喜就是他和余秋里,在大慶油田建設中,樹立的勞動模範。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 康世恩受到衝擊;在1967年至1969年間,被迫停止工作。1969年初,渤海海上一口油井受流冰衝擊,隨時可能出現險情。在周恩來的支持下,康世恩開始復出工作,被派到渤海指揮搶險。隨後,周恩來又派他到湖北組織「江漢石油會戰」,並出任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69年周恩來公開說:「康世恩(到江漢油田)是毛主席點的名。」
1972年後,康世恩奉調進京,開始主持燃料化學工業部的工作。在1975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燃料化學工業部」被撤銷,組建了新的「石油化學工業部」,康世恩被任命為部長。「文革」結束後的新一屆全國人大會議於1978年3月召開。康世恩在這次會議結束時,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2月任國家經委黨組書記;開始為中國儘快恢復工業生產而尋找方向。在任副總理期間,1978年9月至1979年3月兼任過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80年至1982年5月兼任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組第二書記。
1979年11月25日,渤海灣的急風巨浪將幾十噸重的一艘石油鑽井船「渤海二號」掀翻了,72名工人遇難。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的聯席會議認為,主管副總理康世恩對事件負有領導責任,決定給予他記大過的處分。這使得康世恩成為了國務院副總理中,受記大過處分的第一人。兩年後,通過對打撈上來的沉船進行科學鑑定,才發現事故並不是石油部的責任,而是船體本身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1982年6月15日,國務院發出《通知》指出:「鑑於近兩年康世恩同志在石油工業部的工作卓有成效,國務院決定撤銷對康世恩同志記大過的處分。」[2]
1980年代初,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原油產量開始下降。康世恩奉命,1981年3月再次擔任起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他開始致力於推動中國海洋石油的發展。
1982年5月,國務院領導機構改組,康世恩出任國務委員;並在1983年的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連任。1987年11月,康世恩進入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並當選為常委。此後,他還擔任過中國石油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等社會職務。
1995年4月21日,康世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壽80歲。
著作
[編輯]《康世恩論中國石油工業》 ,1995年石油工業出版社。
家人
[編輯]- 夫人楊華甫,朔縣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9年2月與康世恩結婚,1993年4月去世。
- 獨生子康衛平(妻子是北京一家大醫院的婦產科醫生)
參考文獻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
前任: 宋振明 |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部長 1981年3月—1982年5月 |
繼任: 唐克 |
前任: 蘇靜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1978年3月—1981年3月 |
繼任: 袁寶華 |
前任: 王星 |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部長 1975年1月—1978年3月 |
繼任: 宋振明 |
前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燃料化學工業部 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1年9月—1975年1月 |
繼任: 機構撤銷 改組為石油工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