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褒姒[编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褒姒
清代《百美新咏图传》中的褒姒画像
統治王后(前774年-前771年)
出生不詳
逝世不詳,一說為前771年
配偶周幽王
子嗣伯服
王朝周朝

(?—前771年?),《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西周君主周幽王王后太子伯服的生母。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美女,傳統說法認為是導致西周滅亡的關鍵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

在《史记》的記載中,褒姒的出身有浓重的神话色彩。夏朝衰弱的时候,褒人的神靈化身爲兩條龍,在夏王大庭交媾。對此深感恐懼的夏王占卜神靈的結果,是“莫吉”。夏王又占卜神靈,能否把龍漦(“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收藏,結果是“吉”。於是,夏王命人把龍漦藏在櫝匣裏,好好保護起來。自三代,都没人敢动它。

到了周厲王統治末期,周厲王打開了櫝匣,想觀看一下。結果不小心,把龍漦灑流於王庭,還無法清除。周厲王決定用巫術除去。周厲王命宮女裸身跳舞,迫使龍精化爲黿。後來,這隻黑色的大鱉爬到王府裡去了,恰巧被一個才六、七歲的童妾碰上,結果宮女懷孕八年。在周宣王年間,這位十五歲的宮女生下一個女兒,就是褒姒,宮女認為這個女嬰不祥,而感到害怕,之後宮女便狠心將女兒拋棄,之後周宣王派人去找這個女嬰,卻找不到了。

女嬰被扔棄後,被一對以賣桑弓弧、箕箭服爲生的夫婦發現。這對夫婦便將其抱養。但在宣王時期,民間留傳着一個童謠:“月將昇,日將浸,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聽了認為不祥,而且發現這對夫婦正在賣桑弓弧、箕箭服,便派兵去捕殺他們,於是夫婦倆便逃到褒國

東周列國志》中提到太史伯阳父执大夫赵叔带进谏被逐,大夫褒珦进谏被抓,褒珦之子洪德进献褒姒赎罪。[1]

後來褒姒被褒國人撫養,褒姒長大後,姿色美豔,褒人將她精心打扮,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褒姒入宫。周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伯服

考據

[编辑]

根據《史記》的記載,幽王的祖父厲王打翻了裝有龍涎的盒子,褒姒因此誕生。褒姒于西元前779年進入幽王的後宮,厲王則死於西元前828年。据此传说则褒姒入宫时至少已有近50歲,因此龍涎一事当属子虚乌有。 不过,此考据并不严谨,打翻龙涎并未诞生褒姒,而是化成玄鼋,玄鼋接触到6、7岁的小宫女致其怀孕到15岁才生下褒姒,其孕期长达8-9年,且玄鼋可能潜藏多年才接触到小宫女,且原文提到褒姒生于周宣王年间,这个时间未知,可在周宣王在位的任意一年(前828年—前783年),故褒姒进宫时年龄介乎4-43之间,不存在年近50的可能。

烽火戲諸侯

[编辑]
帝鑑圖說 戲舉烽火

周幽王廢了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申后帶其子奔至外家申國(今河南南陽北,一说西近犬戎)。褒姒冷若冰霜,雖然當上王后,兒子伯服也于周幽王八年(前774年)被立為太子,但她卻很少有笑容。周幽王為了取悅褒姒,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2]。周幽王納了虢石父之議,舉烽火召集諸侯驪山前(陝西臨潼),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並非寇匪侵犯,只見周幽王和褒姒在台上飲酒作樂,只好狼狽地退走,褒姒終於開心地大笑了,周幽王大喜。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聯絡侯以及犬戎入寇,大舉進攻鎬京[3],此時周幽王正與褒姒縱情淫樂、吃喝玩樂,不知外面出了大事,後來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願前往,戎兵殺周幽王、祭公易、尹球、郑桓公虢石父於戲(今陝西臨潼東),虏走褒姒,“尽取周赂而去”[4],褒姒被擄後,從此下落不明。故《诗经·小雅·正月》云:“赫赫宗周(指周朝),褒姒灭之。”。

“长舌妇”这一俗语最初也是仅指褒姒。一首讽刺周幽王只知道宠幸褒姒,却斥逐贤良的诗《诗经·大雅·瞻卬》中有几句讽刺褒姒“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此句意思是有个妇人长了长舌头,这是祸根。大乱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这个妇人制造的。从这首诗发源,“长舌妇”这一俗语开始流传。[5]

呂氏春秋》提到的周幽王想要褒姒笑,任意擊鼓戲弄諸侯,是為「擊鼓戲諸侯」。[6]

東周列國志》也提到周幽王想要褒姒笑,形成烽火戲諸侯。申侯勸諫廢申后立褒妃的幽王,不要重蹈桀寵妹喜以亡夏,以及紂寵妲己以亡商的覆轍,但被幽王認為亂言,因而要進攻申國。[7]申侯得知幽王要進攻申國,但自己國力太小,不敵王師時,大夫呂章建議聯合西戎先發制人,形成犬戎攻周之戰。幽王遣人舉烽火,但已被多次戲弄的諸侯都不派兵救援。犬戎主砍死幽王並殺伯服。褒姒被擄後自縊而亡。[8]一说褒姒被申兵与戎卒所杀,伯服被黜为庶人。

疑義

[编辑]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書对此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李峰《西周的滅亡》一書認為没有證據能說明先秦已有烽火台的設施,目前發現的烽火台遺跡全是漢代所留。況且此事最早的記錄是出自呂氏春秋,寫的是“擊鼓戲諸侯”,然史記卻記是「烽火戲諸侯」,二者差異甚大。

2012年初,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戲諸侯”相左。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國,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竹简上并没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称,史学界就此可以断定烽火戲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9]

注釋参考

[编辑]
  1. ^ 东周列国志/第002回
  2. ^ 史记·周本纪》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
  3. ^ 国语·郑语》
  4. ^ 《史记·周本纪》:“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5. ^ 许晖.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3月: 17 [2014-08-19]. ISBN 9787208105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这句俗语的源头单指一人,这个人是个女人,叫作褒姒(sì)......“长舌妇”这一俗语流传开来。 
  6. ^ 《呂氏春秋·卷二十二·疑似》:"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當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為天下笑。"
  7. ^ s:東周列國志/第002回後段
  8. ^ s:東周列國志/第003回前段
  9. ^ 清华简推翻《史记》记载 “烽火戏诸侯”是戏说. 成都日报. 2012-01-13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