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大学
39°55′40″N 116°24′24″E / 39.92787°N 116.4068016°E
原中法大学 | |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中国北京市東城區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民國 |
编号 | 3-100 |
认定时间 | 1984年5月24日 |
中法大学(法語:l'Université Franco-Chinoise[1])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一所大学。
历史
[编辑]中华民國時期
[编辑]李石曾、张静江等人在1918年,在北京西山碧云寺设立生物研究所,又设立天然疗养院。[2]1920年,在西山碧云寺把原有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自此,中法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3]
1921年,在法国里昂成立里昂中法大学。同年,在比利时设立晓露槐工业专修馆。1924年,孔德学校在北京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文科迁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中法大学居礼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中法大学陆莫克学院。1929年,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成立。1930年3月被勒令停办各学院的预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位于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为中法大学校部的所在地。[3]
1932年,在北京成立药物研究所。1933年,成立理工调查所。1935年秋,成立化学工厂、扩充铁工厂、扩充温泉疗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夏,被日本统治下的傀儡当局勒令停办。中法大学的首任校长为蔡元培(从1920年到1930年),其间先后由李石曾、李书华、李麟玉任代校长。李麟玉是1928年出任代校长的,从1931年担任校长,一直到1950年中法大学终止运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法大学分别在北平、昆明招生。1946年文、理、医三院各系在北平复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時期
[编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法大学改称“国立北京中法大学”,由李麟玉继续任校长。[4]1950年3月,中法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5]。1950年夏,北京中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北京中法大学本部及其文书、档案与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中法大学校舍、房屋均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另外,中法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院合并;文史系、法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数理化系的学生自己选择,或转入北京大学相应系继续学习,或转入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学工科。 原中法大学附属的各中、小学及温泉疗养院,西山农场及其它校产,交给北京市人民政府。从1950年起,北京中法大学即告结束。
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10月,再次改名为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但追本遡源,北京理工大學亦可算是系出於中法大學。
机构设置
[编辑]- 研究部:镭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
- 大学部: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文学分院,孔德学院(哲学系)
- 专修部:上海药学专科学校,北京商业专科学校
- 中、小学部:高级中学,孔德学校,西山中学,温泉中学,温泉女子中学,昆明中法大學附屬中學,温泉小学,碧云寺小学
- 海外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比利时晓露槐工业专修馆,巴黎留学事务所以及华侨教育事务所
- 特设部:中法大学上海图书学校,中法大学测绘所,中西疗养院(位于上海),西山天然疗养院(北京香山),温泉天然疗养院(北京温泉),香山第一农林试验场,温泉第二农林试验场,第三农林试验场,中法大学附属铁工厂,中法大学附属化工厂,中法大学附属煤气厂,中法大学出版事务所。
校园
[编辑]位于东黄城根北街的中法大学的院落及主要建筑坐东朝西,由北部的校部、南部的教学主楼两部分构成。[3]
- 校部:位于校园北部,是清朝末年理藩部旧址。理藩部的前身是理藩院,原来在北京皇城外东南角,1903年后旧址被北京饭店占用。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设新官制,理藩院改成理藩部,遂在此地兴建了新衙门,中华民国成立后撤销。改作大学之后,大门、配殿、主殿以及个别附属平房保存原状。[3]
- 教学主楼:位于校园南部。此地在楼房兴建前是文学院和理学院,有中式广亮大门及若干平房院落。新建的楼房沿街布置,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采用砖混结构,东西总宽21.54米,南北总长78.48米,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地上三层的布局相同,地下室位于西半部。屋顶是上人平顶屋面。平面布局对称,沿西侧的东黄城根北街设有单独的大门。教学主楼的主要大门位于教学主楼西立面中央,进入大门厅之后有平行双分式楼梯,中间走廊两侧有教学和办公用房。走廊南北尽头有次要出入口可通往院内,南北出入口东侧是次要楼梯间。此楼立面造型为西方古典主义以后流行的公共建筑风格,即立面横向展开,纵向分成五段,上下为三段式。因紧临东黄城根北街,所以主要大门同两侧的凸出体之间接以围墙,在楼前形成两侧大约4米宽的地下室屋面。门头和两端顶部采用中式影壁墙样式。中央凸出部最高处是19.43米,垂直分为三部分,两侧塔形上部有盝顶式小披檐。南、北两次要出入口处,为中式卷棚抱厦式。整座建筑是以西式体量和中式细部手法结合的近代折衷式建筑。[3]
中法大学校部改建及教学主楼新建的时间约为1930年代初,主要设计者是时任中法大学法文系主任的汪申伯。他曾留学法国,同时还担任北平市工务局局长。[3]
1984年,中法大学的校园以“原中法大学”之名成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理由為:[7]
主楼是民国初年兴建的中西结合式楼房建筑,礼堂及其它中式建筑物均保存完整。
自1960年代初开始,中法大学校园被诸多单位瓜分占用。2012年3月26日,“艺术8”创意产业园区在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的原中法大学旧址亮相,该园区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常年举办中法文化艺术展览。该园区占用了原校园的校部,将礼堂作为展厅。[8]校部本来由北京光电研究所占用,但该所每年为修缮中法大学老建筑花费100多万元,不堪重负,遂和尚巴(北京)文化集团达成协议,将校部租给后者3年。[6]校园的其他部分仍然由其他许多单位占用。
参考文献
[编辑]- ^ 特藏部.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4-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7).
- ^ 中法大学校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法文化之旅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原中法大学,东华流韵,2009-06-11.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新浪,于2013-03-13查阅. [200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 ^ 陈雁. 北平中法大学的终结与拆分. 北京档案. 2011, (3): 54–55.
- ^ 6.0 6.1 尚8连锁增添第六颗明珠 中法大学旧址变身文创园,文化中国,2011-10-16.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30).
- ^ 北京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文物局網站,于2010-12-5查閲. [201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9).
- ^ “艺术8”创意产业园区亮相原中法大学旧址,新华网,2012-03-26.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