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鴻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小籃子留言 | 贡献2020年6月25日 (四) 10:10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校友; 已添加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校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歐鴻鍊
 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任期
2008年5月20日—2009年9月10日
前任黃志芳
继任楊進添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40-01-05) 1940年1月5日84歲)
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觀音庄[1]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至今)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劉之媛
学历
经历

歐鴻鍊(1940年1月5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資深外交官,西班牙語拉丁美洲事務專才,是中華民國第一位拉美通、西語系出身的外交部長。

歐鴻鍊是客家人,1940年出生於新竹州觀音庄桃園市觀音區),成長於花蓮縣[2]曾任蔣介石總統之西語翻譯;1972年當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5月20日出任外交部部長後,推動「活路外交」[3]、「外交休兵」[4][5],維繫邦交國關係,強化非邦交國實質關係,參與聯合國功能性國際組織,任內台灣取得英國愛爾蘭等國免簽證待遇[6]

歐鴻鍊在駐瓜地馬拉大使任內,前總統陳水扁和前副總統呂秀蓮出訪中南美洲時,曾出現會議主辦國在最後關頭「不方便」接待及願意款待我國元首、副元首往訪的國家太少的窘境,最後均由歐鴻鍊在短短的一兩周內臨時「遞補」承辦,據說這是2008年陳前總統參加瓜地馬拉總統就職典禮後公開宣布「歐大使願意幹多久就幹多久」的原因之一。[7]

在2009年的八八水災中,發生外交部因僅聽信消防署長黃季敏的意見,未依規定轉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便由當時的常務次長代行發文至駐外館處指示館長婉拒國外援助的事件,當時代理部長的政務次長夏立言於8月17日提出辭呈[8],時任外交部長、八八水災時人在國外公出的歐鴻鍊為此兩度求見總統馬英九,並分別向其及行政院長表達願意負責的態度[9];後於8月27日證實為此請辭並婉拒留任[10]

歐鴻鍊曾於2005年(時65歲)因做退休生涯規畫而參加美國移民簽證抽獎並被抽中,同年底拿到美國永久居留權,但因還在駐瓜地馬拉大使任內,並未使用,2008年4月復因即將出任外交部長而放棄美國永久居留權[11]。歐鴻鍊夫婦從未持有美國護照或具有美國公民身分。

於卸任部長後,發表若干文章闡述「活路外交」與「外交休兵」,可見「談『外交休兵』 與『活路外交』」,國際關係學報(政大外交系),第35期(2013),頁1-10;「檢討外交休兵與兩岸關係」,展望雜誌,第598期(2016),頁6-12。他認為中華民國在蔡英文總統執政時的種種「外交困境」,主要是因為忽視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重要性。[12]

2013年6月獲選為社團法人對外關係協會會長、2015年1月9日復接任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理事長,以民間身分繼續協助中華民國推動對外交流。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中華民國行政院
前任:
楊子葆(代理)
正任:黃志芳
外交部部長
第十九任
2008年5月20日-2009年9月10日
繼任:
楊進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