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瀑布模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3日 (日) 17:53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与传统开发方法那种大规模的、不频繁的发布(通常以“季度”或“年”为单位)相比,敏捷方法大大提升了发布频率(通常以“天”或“周”为单位)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最早強調軟體或系統開發應有完整之週期,且必須完整的經歷週期之每一開發階段,並系統化的考量分析與設計的技術、時間與資源之投入等。由於該模式強調系統開發過程需有完整的規劃、分析、設計、測試及文件等管理與控制,因此能有效的確保系統品質,它已經成為软體業界大多數軟體開發的最初標準(Boehm, 1988)。

模型(階段)

  1. 需求定義(Requirements)
  2. 設計(Design)
  3. 實作(Implementation)
  4. 整合與測試(Verification)
  5. 移交與維護(Maintenance)

参见

参考文献

本條目部分或全部内容出自以GFDL授權發佈的《自由線上電腦詞典》(FOLDOC)。 《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與實務應用》三版,吳仁和、林信惠 著,智勝出版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