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流觞曲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T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11日 (三) 08:25 (使用HotCat+Category:和歌; ±Category:日本節日遊戲Category:日本年度活動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蘭亭曲水图,山本若麟日语山本若麟绘,1790年
日本京都御所常御殿的曲水流觴繪畫
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馆内的宋代曲水流觞石刻
韓國慶州鮑石亭朝鲜语포석정的新羅曲水流觞石刻

流觞曲水,是源於中国的一种游戏,後來流傳至日本朝鮮半島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流觞曲水”源于上巳节这一古老风俗。上巳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周代有水滨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体以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有郑国阳春三月祓禊的情景。汉代时三月上巳确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载:“三月上巳,官民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魏晋以后上巳改为三月初三,成为一个重要节日,洗濯身体的风俗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又有了臨水浮卵臨水浮棗等習俗,再演變成流觴曲水。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相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祭祀仪式后,举行流觞曲水的游戏,四十二人人饮酒咏诗,所作诗句结成了《兰亭集》,王羲之为该集作《兰亭集序》。从此流觞曲水,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

日本奈良時代傳入这一风俗,最初流行於宮廷,後來流傳至民間,之後再演變成流雛日语流し雛

朝鮮半島新羅時代開始傳入此風俗。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