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日 (一) 20:25 (补救3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利比亚内战的一部分

聯軍的部署及空襲目標
日期2011年3月19日至2011年11月3日
地点
参战方

自发强制实施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的多国部队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軍事支援:
 白俄羅斯[1][2][3][4][5]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法國 薩科齊总统 法國 埃都爾德·吉約海軍上將

英国 卡梅倫首相
英国 大衛·理查茲爵士英语David Richards (British Army officer)上將

美国 奧巴馬总统
美国 卡特·哈姆上將
美国 薩繆爾·洛克利爾三世上將
加拿大 史蒂芬·哈珀總理
加拿大 彼得·麥凱國防部長
加拿大 安德烈·德尚英语André Deschamps (Canadian Forces officer)中將
加拿大 阿蘭·佩爾蒂埃上校(Alain Pelletier) [6][7]
義大利 喬治·納波利塔諾
義大利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義大利 英尼亞齊奧·拉魯薩
西班牙 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
西班牙 卡梅·查孔
比利时 伊夫·萊特姆

比利时 彼得·德克雷姆英语Pieter De Crem

穆阿迈尔·卡扎菲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
哈米斯·卡扎菲
薩阿迪·格達費

阿布-貝克爾·尤尼斯·賈卜爾
兵力

總兵力:

其他國家:
由22架F-16,10架F-18,20架幻象2000戰鬥機戰機組成以下編隊:

加拿大加拿大:

法國法國:19架軍機[8]

英国 英國:

美国美國:11艘軍艦[15]

伤亡与损失
英国1名飛行員在義大利因交通意外而喪生[18]
英国 21-35名特种空勤团戰士遇難
美国 1架美國海軍MQ-8墜落[19] [20]
荷兰 3名海軍飛行員被俘(後獲釋)[21]
荷兰 1架荷蘭皇家海軍山貓型直昇機英语Westland Lynx被俘[21]
美国 1架美國空軍F-15E因機械故障墜毀[2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架阿聯空軍英语United Arab Emirates Air ForceF-16在降落時損壞[23]

利比亚 超過5,900個軍事目標受到摧毀,包括[24]

  • 超過600輛戰車或裝甲車
  • 超過400門火炮或火箭砲

利比亚 士兵傷亡不明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是以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爲首的北約阿拉伯聯盟国家軍事部队[25]爲執行由2011年3月17日的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所設立的2011年利比亞禁飛區(Libyan no-fly zone)而實施的軍事行動[26]。目的是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在2011年利比亚起义中對反對派的軍事打擊。这是安理会对格達費政权武力镇压示威民众实施的第二轮制裁[27]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说,制裁利比亚是国际社会首次适用“保护平民责任”原则,即出兵保护的对象是平民而不是国家。潘基文曾于19日表示,不排除投入地面部队的可能性[25]

自2011年3月至10月期間,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總計出動軍機超過26,000架次,摧毀超過5,900個軍事目標。[24]軍事行動隨著格達費獨裁政權覆滅,臨時政府成立後結束。

各國行動

行動代號

美國巴里号驱逐舰向利比亞禁飛區發射戰斧巡弋飛彈

批評

卡扎菲未垮台前,從利比亞經地中海北上歐洲的偷渡活動遭利比亞政府有效壓制,例如2009年全年意大利只截獲7,300名偷渡者。[29]卡扎菲在2011年3月曾經提出警告,表示一個統一和穩定的利比亞對於抑制地中海的偷渡活動事關重要。[30]自從北約協助叛軍推翻卡扎菲政權後,利比亞政局陷入長期動盪,對偷渡活動中門大開,吸引偷渡集團在利比亞再度活躍,招攬大量偷渡者從利比亞乘船北上歐洲,掀起歐洲移民危機,有評論認為是歐洲國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和「咎由自取」。[31][32]

英國獨立黨領導人奈杰尔·法拉奇批評首相卡梅倫在2011年參與推翻卡扎菲政權,是導致此後地中海移民災難的一個直接原因。[33]

参考文献

  1. ^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На стороне Каддафи воюют белорусские партизаны (6 апреля 2011)
  2. ^ Источник: освобожденный из плена в Ливии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прибыл в Минск.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3. ^ СМИ: в расправе над ливийскими повстанцами, возможно, участвуют наемники из Белоруссии.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8). 
  4. ^ Летало ли белорусское оружие в Ливию и Кот-д'Ивуа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Тут Бай Медиа, 2 марта 2011
  5. ^ Белорусские снайперы защищали Каддафи в Ливии?.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6. ^ Six chasseurs canadiens se rendent en Libye. Cyberpresse.ca. 2011-03-19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1). 
  7. ^ Sécurité nationale: Six CF-18 de Bagotville participent à la mission en Libye. Les nouvelles Sympatico.ca. 2011-03-18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8. ^ 8.0 8.1 8.2 Libye : début des opérations aériennes françaises. Defense.gouv.fr.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 (法语). 
  9. ^ UK commits Typhoons, Tornado GR4s to Libyan no-fly zone. Flightglobal.com.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0). 
  10. ^ Adams, Richard. Libya no-fly zone – live updates | World news | guardian.co.uk. Guardian.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1). 
  11. ^ Published on Sun Mar 20 03:04:57 GMT 2011. RAF jets attack Libyan targets - National. Melton Times. [2011-03-20]. [永久失效連結]
  12. ^ Libya: British forces launch missile attacks on Gaddafi. Telegraph. 2011-03-11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13. ^ 13.0 13.1 13.2 Media, Defense. US Navy. March 19, 2011. Navy.mil.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2). 
  14. ^ (UKPA) – 1 hour ago. The Press Association: RAF jets attack Libyan targets. Google.com.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3). 
  15.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March 19, 2011. Csmonitor.com.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2).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Updated 78 minutes ago 3/20/2011 2:27:26 AM +00:00. Allied forces fire missiles on Libya - World news - Mideast/N. Africa - msnbc.com. MSNBC.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1). 
  17. ^ US B-2s fly non-stop from America to bomb a Pro-Gaddafi airfield.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5). 
  18. ^ Airman killed in road accident in Italy. Ministry of Defence. [7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19. ^ Libya Conflict: Nato Loses Drone Helicopter. BBC News. 21 June 2011 [7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20. ^ U.S. Navy Drone Missing over Libya Was 'Shot Down' by Gaddafi's Forces. Daily Mail. 8 June 2011 [7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21. ^ 21.0 21.1 Three Dutch Marines Captured During Rescue in Libya. BBC News. 3 March 2011 [1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0). 
  22. ^ US Crew Rescued after Libya Crash. BBC News. 22 March 2011 [22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2). 
  23. ^ UAE Fighter Jet Veers Off Runway at Base in Italy: Report. Zawya/AFP. 27 April 2011 [28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24. ^ 24.0 24.1 Operation Unified Protector Final Mission Stats (PDF). NATO. 2012-11-02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13). 
  25. ^ 25.0 25.1 “为保护利比亚平民” 联合国启动军事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不排除投入地面部队 - 朝鲜日报中文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1年3月21日)
  26. ^ Security Council Approves ‘No-Fly Zone’ over Libya, Authorizing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Civilians, by Vote of 10 in Favour with 5 Abstentions. Un.org.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1). 
  27. ^ 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施禁飞.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28. ^ Ministère de la Défense. 法国国防部.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 (法语). 
  29. ^ 卡扎非警告欧洲有可能变成黑欧洲. BBC中文網. 2010-08-31 [2016-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30. ^ Gaddafi's Grim Prophecy Comes True: Countless Refugees Swarm Europe. Sputnik. 2015-09-17 [2016-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31. ^ 雪地鴻爪: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太陽報. 2015-08-25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2. ^ 北青报:难民潮撕裂欧洲. 人民網. 2015-09-07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33. ^ Reality Check: Is Libyan migrant crisis the UK's fault?. BBC News. 2015-04-21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