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乔治·索罗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12:46 (补救2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乔治·索罗斯
索羅斯在2018年
原文名Schwartz György
英文名George Soros
本名施瓦茨·捷爾吉
出生 (1930-08-12) 1930年8月12日93歲)
匈牙利 匈牙利布達佩斯
别名紹羅什·捷爾吉
公民权 美国[1]
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职业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
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
量子基金的創始人和顧問
雇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開放社會研究所
净资产83億美元(2018年9月)[2]
政党民主黨
配偶Annaliese Witschak(1960-1983)
Susan Weber Soros(1983-2005)
Tamiko Bolton(2013-)
儿女Robert, Andrea, Jonathan, 亚历山大·索罗斯英语Alexander Soros, Gregory
网站georgesoros.com

喬治·索羅斯(英語: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本名施瓦茨·捷爾吉匈牙利語Schwartz György),曾用译名绍罗什·捷爾吉[3],是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猶太人商人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進步主義政治社會運動家和哲學家、慈善家,用金融市場來實驗自身的哲學理念。现在他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董事會前成员。在2019年美國400富豪榜,他以86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第56名[4]

早期生活

索羅斯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直到1946年都在匈牙利生活。父亲蒂瓦達·索羅斯世界語作家,喬治·索羅斯從小學習世界語當作母語之一。

二次大戰期间,索羅斯在匈牙利的黑市交易货币。14歲時,德國在戰争的最後時期取得了匈牙利的軍事控制權。索羅斯的祖父是纳粹统治下的匈牙利官员,他在女婿提瓦達·索羅斯的帮助下,負責聚斂猶太人財富的工作。喬治·索羅斯的家庭雖然有猶太血統,但因為親友為納粹官員的緣故下而躲過一劫。家人於1947年移民至英國,他在1952年畢業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56年遷居到美國。他曾自述說,他的目标是在華爾街賺足够多的錢来支持他成為作家哲學家

政治

索罗斯在英国求学期间,拜师于著名的犹太裔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后者写出了影响世界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批判了包括马克思等在内的、对开放体系构成威胁的思想和主张[5]

索羅斯宣揚其開放社會的政治理念,扶植他國境內反對派抗議勢力來增進許多國家的民主政治。索罗斯支持「後工業時代」理論,主張一個國家要走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的經濟,反對大興土木的公共設施、重工業、水壩等興建,認為宏偉且由官方修建的建築是「現代法老金字塔」效應,有助加強集體主義和威權統治。索罗斯2019年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威权政府正在与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国家监控的模式。这可能连乔治·奥威尔都想象不到[5]。近幾年來,索罗斯每年在政治活動上大約花費四億美元。據美國公共電視網估計他在2003年時公開帳目中就捐了40多億美元。[6]此種作法也招致不少國家政府批評,認為他的慈善基金、扶貧基金都帶有政治目的及干涉別國內政。

索羅斯是美國民主黨的支持者,歷年向民主黨提供大量的政治捐款,支援民主黨的政治人物參與各級選舉。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美國募集大量資金試圖阻止乔治·沃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2014年起,索羅斯向名为「为希拉里準備好」(Ready for Hillary)的政治行動委員會籌款基金捐款,支持希拉里·克林頓競選總統。

他在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中扮演的角色而闻名世界,烏克蘭、吉爾吉斯相關社會運動都看見索羅斯身影。

在亞洲政治方面,他明顯反對中國的治理方式。1992年的《全球策略信息 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雜誌就揭露中國趙紫陽的垮臺與其勾連索羅斯有關,自由亚洲电台亦披露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在1980年代就进入中国,在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支持下,设立了旨在促进中西方思想交流的基金会,后被迫停办[5]亞洲金融危機後1998年中共中央刊物參考消息論證所謂「後工業時代」理論是一種陰謀[7],是要眾多新興國家放棄製造業和重工業,靠容易被外部操控的軟性產業維生,永遠淪為歐美的經濟殖民地和意識形態殖民地。尤其在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後索羅斯對中國事務轉趨低調較少發言。[8]

但索罗斯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上批评中国「在所有威权国家中,中国是财力最雄厚、最强大的,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方面也最先进,这使得习近平成为开放社会最危险的对手。」索罗斯强调,如果威权国家都如此发展下去,会成为极权主义国家。他还警告说,中国正试图在网络经济上掌握话语权,并通过其技术和策略在发展中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同时还指出「不能让中兴、华为等企业轻易逃脱,而应该严厉打击。因为这些企业如果统治了未来的5G网络,将给世界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索罗斯的批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19年1月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个别人发表颠倒黑白与是非的评论,毫无意义,不值一驳。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只有秉持发展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包容的态度,才能为自身发展以及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5]2019年9月,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評論,支持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及對華為封殺[9]

商業

索羅斯是索羅斯基金會的創辦者,在1970年時,他和吉姆·羅傑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Quantum Group of Funds)。在接下來十年間,量子基金回報率每年大約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也創造了索羅斯大部份的財富。

1988年,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聘请 斯坦利 · 弗里曼 · 德鲁肯米勒 接替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的维克托•尼德霍夫(Victor Niederhoffer)

在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索羅斯更以放空100億以上的英鎊而聲名大噪,並利用英格蘭銀行頑固堅守英鎊匯率和可與其它歐洲匯率機制參加國相當的利率水準而獲利。而最終英格蘭銀行仅能被迫退出歐洲外匯機制並且讓英鎊貶值,估計索羅斯在此役中獲得了約11億美元的利潤,也因此他被封為“讓英格蘭銀行破產的男人”。

時代雜誌:“直到黑色星期三為止,我們的空頭頭寸已經幾乎超過100億美元,我們計劃要賣出更多。事實上,當拉蒙(Norman Lamont,當時英國財相)在貶值的前一刻還在說他將要借入將近150億美元來保衛英鎊,我們被逗樂了,因為我們也正想要再賣出那麼多。”[10]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馬來西亞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指控索羅斯打壓馬幣,之後他稱索羅斯為蠢蛋(bodoh)。泰國則稱其為「吸取人民鮮血的經濟戰犯」。2011年进入中国大陆与台湾房地产產業,引发部分金融人士的擔憂以及民眾的恐慌。

慈善

索羅斯從1970年代開始成為活躍的慈善家。當時他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資助了黑人學生進入開普敦大學就讀,又向鐵幕內的離心份子提供資金援助。索羅斯的慈善基金在中歐東歐多以社會開發研究組織(OSI)及索羅斯國家基金的名義存在,有時則以其它基金的名義,例如波蘭的「Stefan Batory Foundation」。

時代雜誌在2007年時,曾刊載了索羅斯對在美國計劃投入了7億4200萬美元,加上其它地區,總共已投入總額超過60億美元。它也提及了兩個專案計畫:一億美元資助俄羅斯的區域大學建設基礎網路架構,以及5000萬美元資助千年承诺计划英语Millennium Promise去消滅非洲的極度貧困。

其他值得一提的包括:

  1. 向中歐及東歐的科學家大學提供援助
  2. 薩拉熱窩圍城戰時幫助平民
  3. 協助成立透明國際
  4. 捐贈4億2千萬歐元中歐大學著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納斯孟加拉鄉村銀行以及其微額貸款計畫

根據《國家觀察雜誌》(Nation review)的資料,OSI在2002年月給予萊茵·史都華(Lynne Stewart)的保護委員會兩萬美元。Lynne是美國律師,她在法庭上為一些被指控是恐怖份子的嫌疑犯辯護,卻被法院判處兩年又四個月的刑期,因為她被指控利用一場為她一位客戶而開的記者會「向恐怖陰謀提供物資支持」。一位OSI的發言人表示:「在那時它對我們來說,是個值得被支援的法律正確性議題。」

2006年9月,索羅斯脫離了他個人所專注的民主建設計劃,答應捐贈5000萬美元給傑佛瑞·薩克斯領導的Millennium Promise救助非洲。他認為糟糕的統治與貧窮有關連,他注意到這個計畫中的人道主義價值。2000年獲頒耶魯管理學校的耶魯國際中心經濟獎,以及1995年得到波隆那大學的最高獎項-榮譽桂冠

2009年12月11日,索羅斯在哥本哈根舉行的2009年联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言,稱應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金融工具特别提款權發展中國家發出貸款,以实现减排協議的達成,貸款的利息則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黄金儲備來支付[11]

家庭

蘇珊·瑋伯·索羅斯結婚(現已離異),有五個孩子,分别是Paul、Jonathan、Gregory、Alexander和Robert。

2012年,宣布將在2013年與Tamiko Bolton結婚。

書籍

著作及合著

列傳

供稿

  • MoveOn's 50 Ways to Love Your Country: How to Find Your Political Voice and Become a Catalyst for Change by MoveOn.org(Inner Ocean Publishing, 2004)ISBN 1-930722-29-X

參考資料

  1. ^ Forbes 400 Richest Americans: George Soros. Forbes. September 2011 [October 6, 2011]. 
  2. ^ George Soros. Forbes. [2018-09-17]. 
  3. ^ 新华社译名起初根据匈牙利语译名规则将Soros译为“绍罗什”,见外国政要译名背后的故事. 。2016年2月,中宣部召开了包括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专门讨论法国政治調刺雜誌Charlie Hebdo查理周刊)和美国金融巨头Soros的中文译名问题,最终决定将美国金融巨头Soros个人的中文译名统一为“索罗斯”,见新华社译名室主任:为啥Trump译成了特朗普而非川普?. 澎湃新闻. 2016-11-26. 
  4. ^ The Forbes 400: The Definitive Ranking Of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 Forbes. [2019-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英语). 
  5. ^ 5.0 5.1 5.2 5.3 索罗斯:习近平是开放社会最危险对手
  6. ^ "David Brancaccio interviews George Soro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w. PBS. September 12, 2003. Retrieved February 8, 2007.
  7. ^ 中國經濟危機,王燕京,領袖出版社. [2016-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0). 
  8. ^ 東森-索羅斯政治鬥爭清單
  9. ^ 郭台铭退选、香港“和理非”抗议者现身、索罗斯批评中国与本周更多好故事
  10. ^ 時代雜誌,1992年10月26日號。
  11. ^ 索罗斯:用SDR资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 

外部連結

生平

其他

http://www.family.org/cforum/citizenmag/coverstory/a0033418.cf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演講

著作

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