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普鲁山猪笼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马普鲁山猪笼草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2年7月30日 (六) 19:24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9)。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马普鲁山猪笼草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属: 猪笼草属 Nepenthes
种:
马普鲁山猪笼草 N. mapuluensis
二名法
Nepenthes mapuluensis
J.H.Adam & Wilcock (1990)
马普鲁山猪笼草的分布地

马普鲁山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mapuluensis)是婆罗洲东加里曼丹省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1]其分布范围狭小,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状况为近危[2]

尚未发现马普鲁山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3],也未发现其种下类群[1]

植物学史

[编辑]

1957年,茂物林业研究所植物园的负责人安德烈·约瑟夫·纪尧姆·亨利·科斯特曼马普鲁山首次采集到了第一份马普鲁山猪笼草的标本。[注 1]同时,他还采集到了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模式标本[1]1990年,朱马特·哈吉·亚当克里斯托弗·C·威尔科克基于茂物莱顿的植物标本馆中编号为“Kostermans 14017”的一对标本[5][6],对其进行了描述。[7][8]

形态特征

[编辑]

马普鲁山猪笼草的茎呈圆柱形,直径可达6毫米,最大长度未知。节间距可长达4厘米。叶片革质,呈披针形线形,可长达26厘米,宽至5厘米。叶尖急尖叶基渐狭,半抱茎笼蔓最长可达50厘米。[1]

马普鲁山猪笼草的下位笼椭圆体形。可高达21厘米,宽至8.5厘米。腹面具笼翼翼须可宽达10毫米。唇中等发达,可宽达12毫米;边缘呈波浪状,类似于诺斯猪笼草N. northiana唇齿明显,但不突出。

马普鲁山猪笼草的上位笼通常为圆柱形,偶尔为漏斗状,个头相对较小。[9]笼翼大大缩小或成为一对隆起。

马普鲁山猪笼草的花序总状花序总花梗可长达7厘米,花序轴长度未知。花梗长约8毫米。[1]一项对来自同一副标本(Kostermans 14017)花粉大小的研究显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径为28.9微米标准误为0.5,变异系数为9.2%)[10]

马普鲁山猪笼草的捕虫笼上具有稀疏的短毛被,植株其余大部分无毛被。[1][7]

生态关系

[编辑]

一些采集者这样描述马普鲁山猪笼草的模式产地:“这个物种常生长在马普鲁山海拔约800米的石灰质地区。”[7]在采集到马普鲁山猪笼草的模式标本后,其原生地就遭到了破坏,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马普鲁山猪笼草已灭绝[11]特洛伊·戴维斯(Troy Davis)约阿希姆·那兹安德烈亚斯·维斯图巴的进一步考察,扩展了其已知的分布范围。[1]据此推测,马普鲁山猪笼草应还存在于东加里曼丹省三伯良(Sambaliung)山脉。[2]

马普鲁山猪笼草仅存在于植被矮小的低海拔石灰岩顶峰山脊上[1],海拔为700米至800米[2]。这些地区通常都非常的难以到达。[9]

相关物种

[编辑]

马普鲁山猪笼草与诺斯猪笼草非常相似,从一些稳定的差异可将其区分开来。[1]与诺斯猪笼草相比,马普鲁山猪笼草攀援茎的叶片更接近线形,捕虫笼的颜色更深,上位笼的体型更窄。[1]值得注意的是诺斯猪笼草只分布于沙捞越石龙门地区,而马普鲁山猪笼草原生地位于几百公里以外。

在食虫植物数据库中,分类学家简·斯洛尔(Jan Schlauer )将马普鲁山猪笼草列为诺斯猪笼草N. northiana可能的异名。[5]

种植方法

[编辑]

马普鲁山猪笼草很少被人栽培。其与葫芦猪笼草N. ventricosa的人工杂交种,被命名为为马普鲁葫芦猪笼草Nepenthes × Mapulucosa Hort.Westphal in sched. (2000)),该名称为裸名[5]

注释

[编辑]
  1. ^ 安德烈·约瑟夫·纪尧姆·亨利·科斯特曼于9月20日至24日对马普鲁山进行了考察[4],期间采集到了马普鲁山猪笼草的标本。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2. ^ 2.0 2.1 2.2 Clarke, C.M., R. Cantley, J. Nerz, H. Rischer & A. Witsuba. Nepenthes mapulu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11 May 2006]. 
  3. ^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4. ^ van Steenis-Kruseman, M.J., et al. 2006. Cyclopaedia of Malesian Collectors: André Joseph Guillaume Henri Kosterma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al Herbarium Nederland.
  5. ^ 5.0 5.1 5.2 Schlauer, J. N.d. Nepenthes mapuluens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6. ^ Cheek, M.R. & M.H.P. Jebb 2001. Nepenthaceae. Flora Malesiana 15: 1–157.
  7. ^ 7.0 7.1 7.2 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Pitcher-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8. ^ Adam, J.H. & C.C. Wilcock 1990. A new Nepenthes from Mount Ilas Mapulu in Borneo. Blumea 35: 265–267.
  9. ^ 9.0 9.1 Lee, C.C. 2007. Re: Has anybody seen N. mapuluensis in nat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s in the tropics.
  10. ^ Adam, J.H. & C.C. Wilcock 1999. Palynological study of Bornean Nepenthes (Nepenthaceae).PDF Pertanika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22(1): 1–7.
  11. ^ Nerz, J. 1994. Nepenthes-discus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Mailing List.

扩展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