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仲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 |
---|---|
第7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45年6月26日—1947年12月17日 | |
前任 | 宋哲元 |
继任 | 楚溪春 |
第2任甘肅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9年8月—1931年8月10日 | |
前任 | 劉郁芬 |
继任 | 馬鴻賓 |
第1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8年9月24日—1931年1月6日 | |
继任 | 馬麒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93年2月2日 大清直隶省保定府雄縣 |
逝世 | 1990年8月14日 中華民國臺北市 | (97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 | 中華民國陸軍 |
军衔 | 二級上將 |
学历
| |
经历
|
孫連仲(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魯,直隶省雄縣(今河北省雄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級上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知名将领。
早年經歷
[编辑]孫連仲生于一个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于学問,但伴随着清末的政治变動,孫連仲舍弃学問,转而从軍。早年入北洋第二镇王占元部为炮兵。1914年转入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历任冯玉祥部下炮兵班长、连长、营长、团长。
中年經歷
[编辑]国民軍時期
[编辑]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北京政变後,国民軍成立,孫連仲被任命为国民軍第一砲兵旅旅長。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師長。孫連仲的部队是国民軍的精鋭,軍紀严正。後来,在北方各派的混战中,孫連仲以善战而著称。
五原誓師后,馮玉祥加入中国国民党,孫連仲隨之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联军第十路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击败了直军、奉军。
1928年9月,国民政府设置青海省,孫連仲被任命为第一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孫連仲虽然任职时间很短,但充分发挥了其内政手腕,调整了有关当地的回族馬氏等复杂的民族问题,经济建設初见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转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蒋介石的裁兵政策,與閻錫山、李宗仁等人討伐蔣軍,是為中原大战。任护党救国军西北第八路总指挥。中原大战中,任反蒋联军第二方面军第5路总指挥,参加陇海路方向作战。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
[编辑]馮玉祥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败北后,退到黄河以北的反蒋联军第二方面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孙连仲于1930年10月18日在新乡通电投蒋,10月26日被委为第二十六路军,合计五万余人。随后率该部到山东济宁就食整编:
- 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 参谋长赵璞(原青海省省会公安局长)/1931年5月由军官训练班主任赵博生接任。总参议田镇南(原青海省交通处长),参谋处长刘树栋,副官处长赵安仁(原孙部第三十一师副官长),军务处长李中立,军需处长袁其绂(原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军医处长董丹麟(原青海省中山医院院长),政治处长马永安(原青海省联合处长),兵站处长马步才(原青海省粮食局长)
- 第25师:西北军董振堂第13师、季振同第14师(由冯玉祥总部手枪旅和炮兵营扩编成西北军总部警卫师)、李松昆第25师组建。孙连仲兼师长。未设师部。副师长马永安兼,参谋长刘树栋兼。1931年11月25日李松昆继任师长,正式设立师部,由王伯骧任参谋长。
- 第27师:西北军高树勋第12师及(第八师高致和)第16旅、(宋哲元第四路军周永胜第38师曹金声)第76旅等2个旅编成,师长高树勋兼。副师长朱明轩/1931年5月赵璞,参谋长赵璞兼。
- 第79旅:旅长冯安邦,一团团长侯象麟,二团团长李锦亭,三团团长贾。后旅长池峰城。
- 第80旅:旅长施积枢(未到职,由吕如珂代理),四团团长池峰城,五团团长王广田,六团团长王天顺。
- 第81旅:旅长王恩布。七团团长杨守道,八团团长黄樵松,九团团长。
- 骑兵第4师:西北军骑兵第一师张华堂部、骑二师第六旅祝常德等两旅编成。师长关树人(原西北军骑兵第3师师长。刘汝明的二妹夫),副师长张华棠,参谋长严惟琮
- 直属炮兵团长郑锡安
1931年初,第26路军调到南京浦口,又进行了整编。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分4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蒋介石任命孙连仲为江西清乡督办,命令该部的2个炮团和骑兵师等部留在江北,总指挥部直属队和两个师,约2.7万人开赴江西围剿中央红军。1931年5月,高树勋第27师首先出动,第81旅在江西永丰县中村地区被红军歼灭,师部和前去增援的第79旅遭受重创,千余士兵被红军俘虏。不久被俘士兵和军官就被红军释放回来了。此战之后,孙连仲收缩兵力固守不前。第二十六路军下组建第十七军,军长高树勋,辖第25、第27师,李松昆继任第25师师长。孙连仲公开要把第26路军编为两个纵队,分别由董振堂、李松昆任长官,高树勋残部也将编入,委任高树勋为前敌总指挥;为此,军长高树勋到南昌称病不归,组建第十七军未实施。1931年7月蒋介石坐镇南昌调集30万人开始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红军。红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战略,全歼上官云相第47师的第2旅、师部特务营、第54师师部和两个旅大部,又乘胜在黄陂围住敌第8师毛炳文等部,歼敌4个团,尔后回到兴国县境内休整。 蒋介石令第26路军进至赣南宁都,处于红军半包围,董振堂后来写的《第26路军举行暴动的计划》称路军兵力分布情况为“全部麇集宁都城,周围尽是赤色区域,米菜都买不到。”孙连仲本人请假赴南京治牙,部队交由参谋长赵博生指挥,多位旅长、师长长期不在宁都城。孙连仲赴南京前,提拔李松昆为第25师师长、路军代理总指挥,张芳昭升任第75旅旅长。但李松昆威望不足,实际管不了事,将领们不听其指挥,参谋长赵博生实际上掌握着全军。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同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率两旅、第二十六路军直属队及第27师一部共1.7万人宁都起义编为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二十六路军随后整编,2个师从3旅9团制改为2旅4团制,骑兵第4师番号撤销,所属祝常德旅改为74旅编入25师,张华堂旅改为骑兵16旅/路军补充旅/独立44旅,直属路军,另以原25师残部整编为73旅。赵璞复任路军参谋长。
- 第25师师长李松昆,参谋长王伯骧
- 第27师 高树勋兼,,副师长王恩布,参谋长赵璞兼
- 第79旅:旅长吕如珂/池峰城。一五七团团长侯象麟,一五八团团长黄樵松
- 第80旅:旅长王天顺。一五九团团长池峰城,一六零团团长杨守道
- 独立第44旅:旅长张华棠,参谋长张尔共,团长吴鹏举,仲得山
1932年04月19日兼任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第九路军司令[1]。1932年8月,该路军在宜黄被红军击败,第17军军长高树勋被国民政府明令撤职并通缉在案,第17军番号亦撤销,该路军整编,将25、27师合编为27师,孙连仲兼师长,副师长李松昆,参谋长赵璞兼,七十九旅旅长池峰城,团长侯象麟、黄樵松;八十旅旅长冯安邦,团长阎廷俊、郭通培。路军辖第27师及独立第44旅。
1933年6月22日,以第26路军所属第27师和独立第44旅编成第四十二军,调第三十军军长张印湘为军长,张拒不接受,1933年7月24日被免职并关押于南昌行营,1935年被枪决,年仅26岁。1933年8月23日孙连仲兼任第四十二军军长,仍隶第26路军,冯安邦接任27师师长。1933年9月,孙连仲奉命赴鄂豫皖整理接收第三十军,1934年初率第三十军及所属第30、31师入赣隶属第26路军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1933年6月,第三十军军长兼第30师师长彭振山被免职,由孙连仲兼军长及师长。此时,孙连仲身兼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第三十军军长、第四十二军军长、第30师师长。1934年,国民党五大当选中央监察委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该路军改编,独立第44旅从第四十二军改为直属路军,随后调湘鄂川黔苏区围剿贺龙、萧克部红二、六军团。1935年10月路军调苏州、淮阴等地,参加国防工整的构筑和导淮工程。1935年11月,原31师师长李敬明他调,池峰城接任师长。1935年4月4日叙阶陆军中将,1936年晋升二级陆军上将。1936年西安事变后,该军驻河南信阳、确山一带。1937年6月,张金照代理30师师长。完成了孙连仲嫡系对第三十军的换血。
抗战爆发后,路军于1937年7月12日奉命支援华北战场,参加娘子关保卫战。8月25日,田镇南接任第三十军军长,冯安邦接任第四十二军军长。1937年9月13日,路军改称第1军团,孙连仲任军团长。1937年10月初编入刘峙的第二集团军,孙连仲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团长。至此第二十六路军历史结束。
抗日战争時期
[编辑]1937年(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孫連仲任第2集团軍副总司令兼第1軍团司令,参加作战,随后接替因恐惧日軍而逃亡的劉峙而出任总司令。
民国27年(1938年)的台兒莊戰役中,孫連仲在第五战区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与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5師团、磯谷廉介率领的第10師团作战。孫連仲的勇猛战斗扩大了战果,与第60軍軍長盧漢同时受到蒋委員長的赞赏。
1942年,孙连仲升任第六战区副总司令。1945年6月26日,國民政府任命孫連仲兼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原任馬法五免職[2]:7746。因与日軍不断作战取胜,孫連仲于1945年7月升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長官。抗日战争结束後,孫連仲负责北平、天津地区日軍的受降事宜。
抗日战争结束后,孫連仲的部队非中央軍,待遇较中央軍差距很大,孫連仲对此十分不满。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编辑]1945年6月26日出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孫連仲所部从豫北向冀南进攻,企图打通平汉铁路,与中国共产党軍队交手,1945年10月北上接收河北爆發漳河戰役(邯郸战役),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勛率部投共,另一位副司令長官兼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被俘,部隊幾乎遭到全殲,损失较抗日战争時尤大。
作为河北省保安司令,1945年11月22日开始编练保安部队,设15个保安区,每个保安区编练3个团。至1946年2月组建了32个保安团。1946年3月被缩编为25个团,多余的部队补充正规军。1946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各省保安团队整理实施办法》,规定各省保安团队裁减三分之一,名称改为保安总队,辖3个大队、1个通信分队、1个医务所。每个大队辖4个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分队。总队计有官佐98人、兵士1690人、合计1788人。至1946年5月1日,河北省保安部队整编为14个总队、1个训练大队(不久改为保安干部训练所)。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后,7月增编5个保安总队及永年区保安总队。
1947年2月第十一戰區長官部改組成立保定綏靖公署,負責河北一帶與共軍作戰,石家莊戰役後共軍奪取石门市(今石家庄市),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连成一片,河北局勢危急。
1947年7月19日,國民政府派孫連仲為河北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2]:8385-8386。1947年10月,河北省政府由保定迁至北平市。1947年11月,国防部下发《保安团编制系统表》,每团辖3个营、1个搜索连、1个迫击炮连及新闻室、通信排、输送连、卫生队;每营辖3个步兵连(140人)、1个重机枪连(89人);全团计有官兵2450人。河北省有16个保安团。1947年11月合併張垣、保定兩個綏靖公署成立華北剿匪總司令部。1947年11月底,蒋介石视察北平。孙连仲提出辞职,蒋介石同意。1947年12月,孙连仲调往首都南京,任首都卫戍司令。1947年12月16日,行政院第24次会议决议,接受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孙连仲辞职,免除相应的“本兼各职”[3]:21。
1948年6月,奉令特派为总统府参军长,掌管军令宣达、文件承转及总统府行政事务。
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孙连仲亦辞职到上海暂住。1949年3月,孙偕夫人罗毓凤飞往台湾。
晚年
[编辑]在台初任总統府战略顧問,1956年1月退役。任总統府国策顧問;后由蒋介石提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評議委員,还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並和龐炳勛合開餐館。
1990年(民国79年)8月14日,孫連仲在台北市病逝。享年98岁(满97歲)。
家庭
[编辑]注释
[编辑]- ^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設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網站.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4) (繁体中文).
- ^ 2.0 2.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李振军. 《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末任主席楚溪春与北平和平解放》. 档案天地 (河北省石家庄市: 河北省档案局). 2009, (2009年第3期): 21–23. ISSN 1006-24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 王劲・杜思平「孫連仲」民国高級将領列传4. 解放軍出版社. 1999. ISBN 7-5065-1121-5.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