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瀛州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瀛州之战
宋辽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1000年一月
地点
结果 辽军获胜
参战方
北宋
指挥官与领导者
范廷召
康保裔
傅潜
李重贵
张凝
耶律隆庆
萧柳
兵力
不详 不详

瀛州之战,是宋辽河北之战当中的一场遭遇战,也是关键一战。战役发生在北宋境内的瀛州,由于宋军主帅傅潜的懦弱无能,以及前线将领的沟通不畅,导致这场战役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1]

战役背景

[编辑]

这场战役的宋军主帥忠武軍節度使、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傅潜在此之前曾被祠部郎中、河北转运使裴庄多次弹劾,声称傅潜毫无军事才能可言,恐怕会贻误战机,但是所有的弹劾奏章全部被枢密使、橫海軍節度使、检校太师王显压了下来。[注 1]傅潜在定州屯兵,边境的要塞频频告急,但是傅潜胆小怕事,不敢出兵援救,只要有下属声称要出兵,就立刻恶言相向。[注 2]辽军攻陷狼山寨之后,在北宋领土上驱赶宁边军,大肆抢掠,并且派出小股部队在邢州洺州等地来回移动,当地百姓不堪惊扰纷纷涌向州城,镇州定州之间的主要道路堵了一个多月。[注 3]

朝廷多次派使者催促傅潜出兵,和其他宋军部队协同作战,傅潜的部下洛苑使、镇,定,高阳关排阵都监秦翰和河西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定州行营都部署范廷召也多次催促傅潜,但是傅潜就是不予理睬。[注 4]被激怒的范廷召气得大骂傅潜,傅潜于是分给了范廷召八千骑兵、两千步兵,让范廷召在高阳关展开反击,而且许诺予以支援。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套毫无意义的方案最终也没有实行。[注 5]

战役准备

[编辑]

[编辑]

辽军方面,依旧是之前攻陷了狼山寨的那批骑兵部队,由辽梁王耶律隆庆率领。

[编辑]

宋军方面,除去范廷召所部之外,彰國軍節度使,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衛州防禦使,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李重贵、北作坊使,高阳关行营钤辖张凝等率部在高阳关驻扎。

战役经过

[编辑]

1000年正月,辽军抵达瀛州之后,范廷召率部从中山府(即定州)出发迎击,抵达之后,部队随即列成方阵。[注 6]耶律隆庆询问部下有谁愿意做先锋,萧柳自告奋勇接下先锋位置,并嘱咐其余将领,称如果宋军阵型有所变化,就立刻全军冲锋。[注 7]战斗中,宋军阵型稍有变化,立即被辽军抓住机会冲散了阵型。范廷召部大乱。[注 8] 在此之前,范廷召曾经向高阳关求援,康保裔随即率部出发。[注 9]当康保裔部抵达战场的时候,范廷召部已经被击溃,化整为零逃出战场,而康保裔完全没有察觉。[注 10]第二天早晨,康保裔部已经被辽军包围,康保裔于是下令死战到底等待援军,但是援军迟迟不来,康保裔和部下宋顺一起被俘。[注 11]不久后赶到的张凝和李重贵也被辽军包围了,在全力突围之后才得以逃脱。[注 12]

战役影响

[编辑]

辽军在此役获胜之后,从德州棣州渡过黄河,大掠淄州齐州之后原路返回。[注 13] 宋真宗在得知康保裔被俘虏之后,向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駕前走马承受夏守赟询问了相关情况,得知康保裔必死之后,给康保裔的家人以抚恤,并授予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官位。[注 14] 而严重贻误战机的傅潜和西上阁门使、镇,定,高阳关行营马步都钤辖张昭允一并被削去官爵,傅潜被流放到了房州,张昭允则流放到了通州。傅潜的儿子傅从政、傅从范也被削去官职,跟着他们的父亲一起被流放。[注 15]而工部侍郎钱若水等人原本提议的是将傅潜等人处死,如今却仅仅是流放,使得朝野内外充斥着愤慨和惋惜。[注 16]

注释

[编辑]
  1.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二年》:初,河北转运使裴庄屡条奏傅潜无将略,恐失机会;枢密使王显庇之,奏至,辄不报。
  2.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二年》:潜屯于定州,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畏懦,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辄丑言詈之。
  3.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二年》:辽师既破狼山寨,遂引兵趋宁边军及祁、赵,大纵钞劫,游骑出邢、洺间,百姓惊扰,携挈老幼争入城郭,镇、定路不通者逾月。
  4.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二年》:朝廷屡间道遣使督潜会诸路兵合击,其都监秦翰及定州行营都部署范廷召等屡促之,皆不听。
  5.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二年》:廷召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耳!”促之不已,潜乃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令于高阳关逆击,仍许出军为援;卒逗留不发。
  6.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辽师至瀛州,范廷召自中山分兵御敌,结方阵以出……
  7.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辽梁王隆庆问诸将谁敢当者,萧柳曰:“若得骏马,则愿为之先。”隆庆授以中骑,柳揽辔谓诸将曰:“阵若动,诸君急攻。”
  8.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遂驰而前。阵少移,隆庆乘势攻之,廷召军遂乱。柳中流矢,裹创而战,众皆披靡。
  9.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先是廷召乞援于高阳关,都部署洛阳康保裔即选精锐赴之。壬午,至瀛州西南裴村,廷召约以诘朝合战。
  10.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及夕,廷召潜师遁,保裔不之觉。
  11.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迟明,辽师围之数重。左右请易甲突围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此吾效死之日矣!”遂大呼决战,凡数十合,兵尽矢穷,士卒以劲弩击敌,杀伤甚众,而援兵不至,与部将宋顺俱被执。
  12.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高阳关钤辖张凝,高阳关副部署李重贵,率援兵从后至,亦为辽师所围,力战,乃得出。
  13.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辽师遂自德、棣济河,掠淄、齐而去。
  14.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帝初闻保裔被擒,密诏走马承受太原夏守赟廉问,守赟遽言保裔定死。于是优诏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馀子孙悉加秩,又遣使存问其母。继英奉告命,泣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免罪及孥,幸矣,顾蒙非常之恩!”帝慰劳之。
  15.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乙酉,镇、定、高阳关路行营都部署傅潜、都钤辖张昭允并削夺官爵,潜流房州,昭允通州。潜子内殿崇班从政、从范亦除名,随父流所,仍籍其家。
  16. ^ 《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咸平三年》:钱若水等议潜等罪当斩,诏特贷其死,中外无不愤惋。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该条目整理并翻译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