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门级战列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正面照
概观
舰种战列舰
舰名出处日本旧国名日语旧国名(源于令制国名)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前型伊势级战列舰
次型大和级战列舰
同型长门陆奥
完成1920年11月15日(长门)
1921年10月24日(陆奥)
结局1946年7月29日核试中沉没(长门)
1943年6月8日事故爆炸沉没(陆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33,800吨
全长215.8米(水线长201.7米)
全宽28.96米
吃水9.08米
锅炉完工时
16座舰本式重油锅炉
6座吕号煤油混烧锅炉
1934年改装后
10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动力4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4轴推进
功率80,000匹马力
最高速度26.5
续航距离16节下5,500浬
乘员1,333人
武器装备完工时
4座双联装三年式41厘米舰炮
20座三年式14厘米舰炮
4座单装三年式7.6厘米高射炮
4座53.3厘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4座53.3厘米水上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装甲带305毫米
甲板75毫米
主炮炮塔:
- 前面305毫米
- 侧面52毫米
- 顶部115毫米
舷侧副炮炮盾152毫米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長門型戦艦
假名ながとがたせんかん
平文式罗马字Nagato-gata senkan

长门级战列舰日本海军设计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同级舰两艘:长门陆奥

建造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国力大增。同时德意志帝国的失败也让日本有了了争夺西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机会。1916年(大正5年),日本重新制定了被称为“八八舰队”的海军扩军计划,长门级是该计划中最早开工的战列舰。建造方案编号A-102,主设计师平贺让

基于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日本决定建造高速、火力强劲的战列舰,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以单舰质量弥补舰队总量的不足(“单舰优越主义”)。使用当时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对外称40厘米)口径舰炮。四座炮塔采用背负式艏艉对称布局,主炮仰角达30度,射程达3万米。在顶层甲板和上甲板安装炮廓式副炮。最具特色的是,为满足远距离观测及指挥的需要,本级舰采用了由七根支柱支撑的高大桅楼,其顶部设有射击指挥所,并且设计了造型独特的“勺型”艏(不会勾住日本自用的链式水雷的链条造成误击)。随着战列舰火炮仰角与射程不断增加,日德兰海战也表明大口径大落角炮弹成为了主力舰水平装甲的重要威胁,因此在设计本级舰时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尤其是水平方向的防御。长门级最高航速26.7节,是当时世界现役的战列舰中航速最快者,日本海军将长门级的航速指标列为机密,建成时对外称最高航速23节。由于此前日本多向英国购买主力舰(如富士级战列舰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或大量采用英式武器(如河内级战列舰),所以从舰体到全舰武备均由日本自行设计制造的本级舰被视为“第一级纯日本血统的战舰”。

服役

[编辑]

长门号于1917年8月28日开工,1920年11月竣工。华盛顿会议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但尚未竣工的陆奥号。日本一面加紧施工,一面声称该舰已经建成,坚决反对拆解。最终陆奥号于1921年11月竣工服役,获得保留;交换条件则是摄津号战列舰解除武装成为靶舰、以及美国可完工最后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海军假日时期,航空母舰尚不成熟,各国海军判断战力指标仍以主力舰的数量和其搭载的主炮口径为基准。而当时世界上只有7艘战列舰装备16英寸级别舰炮,即长门级2艘、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2艘、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3艘,被合称为“Big 7”[1]

本级舰服役后,为解决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先是在前烟囱上加装烟囱帽,但效果并不明显;1923年将前烟囱改为大幅度向后弯曲的形状使前烟囱口得以远离桅楼,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大和级战列舰服役前,长门号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作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经常对民众开放或进行海外访问,成为当时日本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与海军的象征。当时长门号知名程度已经到如果问日本小学生最喜欢的战列舰是哪一艘,大部分几乎会立刻回答是长门号,同时如果有写生军舰的机会也会以该舰为首选[2]。日本政府直至战败前都将大和级相关事项列为最高机密,因此本级舰反而更为大众所知晓。

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际,联合舰队舰艇多集中在渤海实施联合演习。获知日本本土灾情后,长门级随即载运救灾物资全速赶往东京湾。不过在行经远州滩海域时,正好遇到英国达娜厄级轻巡洋舰英语Danae-class cruiser派遣号英语HMS Despatch (D30)。为免暴露真实极速,长门号放慢航速,比派遣号慢驶进横滨港

1926年(昭和元年)长门号在舰体中后部加装了航空装备,是第一艘装备水上飞机弹射器日本主力舰

改装

[编辑]

1934年2艘长门级接受了现代化改造,主要是将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增大主炮射程;更新火控观瞄设备;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舰体舯部增设防鱼雷隔舱,由此带来的舰型改变则由延长舰艉弥补;改建舰桥桅楼等上层建筑;简化机舱布置,只装备重油专烧锅炉,由此将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加强了防空火力。改装后标准排水量增加约6千吨,但主机出力不变,最高航速降至25节。

战时经历

[编辑]

太平洋战争期间,本级舰被海军列为最后决战的主力从而很少出战。开战以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在广岛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战队的军官讥讽为“柱岛舰队”。1943年6月停泊在广岛湾的陆奥号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后沉没。1944年10月长门号参与了莱特湾海战,在是次战役中的损害也从未被修复。战争末期由于燃油匮乏难以开行,长门号作为警备舰被编入预备役。

在日本投降时长门号是唯一具备作战能力的战列舰,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美国。1946年在比基尼岛”十字路口“行动中,被美军用于核试验。在经过核弹空爆与水下爆炸测试后,长门仍然在海面上漂浮,直到第二次试验后的第五天因大量进水而倾覆沉没。

性能数据

[编辑]
  • 标准排水量:
   *建成時:33800噸
   *改裝後:39130噸
  • 尺寸:
   *建成時:
    長215.8米/寬28.96米/吃水9.1米
   *改裝後:
    長224.9米/寬34.6米/吃水9.45米
  • 主机最大功率:
   *建成時:80000匹馬力
   *改裝後:82000匹馬力
  • 最高航速:
   *建成時:26.5節
   *改裝後:25節
  • 续航能力:
   *建成時:16節下5500海里
   *改裝後:16節下10600海里
  • 武器装备:
   *建成時:
     *主炮:4座雙連裝三年式41厘米艦炮
     *副炮:20門三年式14厘米艦炮
     *高炮:4座單裝三年式7.6厘米高炮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主炮:4座雙連裝三年式40厘米艦炮
     *副炮:18門三年式14厘米艦炮
     *高炮:4座雙連裝八九式12.7毫米高炮
           10座雙連裝九六式25毫米機炮
  • 装甲:
   *建成時(總重10396噸):
     *舷側主裝甲帶最厚305毫米
     *炮塔正面356毫米
     *水平裝甲最厚76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改裝後(總重13023噸):
     *舷側主裝甲帶最厚360毫米
     *炮塔正面500毫米
     *水平裝甲最厚185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 舰员数量:1333-1368人

同型舰

[编辑]
船名 制造厂 建造时间 船籍 服役时间 结局 图片
长门号 吴市吴海军工厂 1917年8月28日-1919年11月9日 横须贺镇守府 1920年11月15日-1945年8月30日(日本海军)
1945年8月30日-1946年7月29日(美国海军)
1946年7月29日在十字路行动中沉没
陆奥号 横须贺海军工厂 1918年6月1日-1920年5月31日 佐世保镇守府 1921年10月24日-1943年6月8日 1943年6月8日原因不明爆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平易に说いた陆海军の知识’p.143
  2. ^ #増补 军舰物语p.13‘“戦闘舰を描いてよう、戦闘舰を”と注文する子供には是が非でも“陆奥”や“长门”のあの仁王様の火见橹のやうな前樯と芋虫か何ぞのやうな前部烟突とを描いて见せなければ承知しないのだ。’
  • 《战场文集》

相关项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