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朱
出生约公元前440年(一说约公元前450年)
魏国(一说秦国
逝世约公元前360年(一说约公元前370年)
时代战国时期
学派道家
主要领域
思想家哲学家,开创杨朱学派,与儒学墨学齐驱
著名思想
道学
Yin Yang

系列条目

道家思想
道家人物
皇德 三皇五帝 广成子 伊尹 太公望
老子 尹喜 文子 庄子 列子
环渊 杨朱 黄石公 张良 刘安
道家典籍
老子》《庄子》《列子》《文子
黄帝书
相关条目
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法家
黄老 玄学 中医学
道教 佛教 禅宗

杨朱(约前440年—约前360年[1]),或作阳朱,或说字子居子取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道家改革思想家,有云他是老子弟子,开创了杨朱学派,讲究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成为当世显学

生平

[编辑]

在先秦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其名字曾多次出现。《列子》也记下他弟弟名为“杨布”。

一说魏国人,一说秦国人,生平已不可考,杨朱的行踪多在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杨朱学说在当时相当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见于《孟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等书中。如《列子·杨朱》篇云: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学派道家激进派,《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家齐驱,并属先秦流行天下的学说。孟子说墨翟、杨朱“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愤怒之词,感性的攻讦大过于理性分析。但孟子也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简称“逃墨归杨,逃杨归儒”,所以许多后人诠释,孟子认为“杨近墨远”,杨朱思想较接近于儒家思想。

吕氏春秋》中的《重己》、《贵生》、《本性》、《情欲》、《尽数》等篇都受到了杨朱学派的影响,探讨了爱己、利己中的智慧与包含的“道”就是道理也就是意义。

思想内容

[编辑]

许多人认为杨朱曾和老子会面,曾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后来,有感于动乱的环境,困恼于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于是弃老子学说中的部份内容,朝著“养生”、“存性”的方向不断深化,发展成以“为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杨朱思想在战国初年一度风行,与儒、墨两家形成鼎足而三的形势。

杨朱的思想概略,可从以下四方面见之:[来源请求]

  1. 首先,从其中心要旨而论,杨朱学说实际是以“我”作为自然的中心。他认为人的生命,往往由于外界的蒙蔽、组织所拘束,因而无法明察生命的真象,使个人失去主体性。于是杨朱主张探求内在自我安身立命的境界,以摆脱社会的束缚,偏向于个人人性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重视人类本有的自然性,人才会快乐,才能“全生(性)保真”。
  2. 其次,在政治方面,杨朱既然反对社会束缚,所以在政治上也反对强权独占的霸道,主张“天下为公”,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就是强调公平公正,也就是强调追求公共利益然后人人身份地位相对平等还有每个人的权利都有得到保障,他认为一切外在的道德伦理法律法令刑法,皆不可妨害一个人的自由政府只是象征式,不可对个人过份约束。由此可见杨朱政治观,与现代自由意志主义有共同之处。
  3. 第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杨朱极力主张个人的“为我”主义。他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他的意思是说社会是由各个“我”所组成,如果人我不相损、不相侵、不相给,如此天下便无窃位夺权之人,便无化公为私之辈,如此社会就能太平。
  4. 第四,在对生命的态度上,杨朱既重说“全性保真”,因而重视“贵生”、“乐生”。他认为人生短促,故在生时必须享尽人生之乐,所以要充分满足欲望。[来源请求]在《列子》的杨朱篇中,他要求“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此种重生、贵生的激进享乐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反对儒家克制无道的欲望的礼法道德,又放弃了墨家禁欲道家老子的寡欲,倾向自我中心主义

参见

[编辑]

附注

[编辑]
  1. ^ 一说其生卒为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0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