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五轻运动
后劲反五轻运动是1987年中国石油公司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高雄炼油厂增设第五套轻油裂解厂(简称“五轻”)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抗争运动[1]。期间曾举办公民投票,最后在中油承诺回馈金与未来迁厂的情况下动工。
1987年至1990年的抗争
[编辑]1987年6月,中油的“第五轻油裂解厂”计画正式于媒体上发布[1]。同年7月2日时,居民与其他抗议人士开始在后劲地区宣传抗争活动,并且在7月3日至炼油厂北门发表演讲[1]。7月24日,时任中华民国经济部部长李达海视察中油,引起近百位后劲居民守候于厂区西门,欲递交抗议书,但部长并未出面,之后居民开始于西门口扎营[1]。
8月5日,抗争者在后劲凤屏宫成立“反五轻自力救济委员会”。10日时,由于中油员工开车撞倒西门抗议旗帜并殴伤民众,引发抗议者冲入厂区包围“保警大楼”[1]。至8月30日,又有800多名后劲居民前往经济部抗议,经济部次长李模接见居民后决定派人了解中油污染问题[1]。
到了9月30日时,抗争者前往高雄市政府环境保护局,抗议该局未尽责任导致中油的污染严重。并且在同日又至高雄市议会陈情,希望停止增设高污染工业于市区[1]。10月20日,400多民居民再北上前往台北市向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及中华民国立法院陈情,北上抗议居民与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爆发警民冲突[1][2]。未北上者亦前往高雄中油北门抗议[1]。
12月22日,后劲居民聚集阻挡中油运输设备进入厂区,而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则动员大批镇暴警察戒护[1]。12月29日,警察将西门的抗议旗帜拆除,并在隔天引起居民“抬棺”抗议,与数千人的镇暴部队发生冲突。之后警民达成撤棺协议,冲突在1988年1月1日平息[1]。
1988年2月时,辅仁大学与成功大学学生组成工作团,关注后劲问题[1]。6月24日,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提出[1]。7月2日,为纪念反五轻一周年,左营楠梓一带举办了游行与演讲活动[1]。
于1990年3月25日,抗议者刘永铃与杨朝明爬上炼油厂内的废气燃烧塔拉起抗议布幔[1],并且在之后被判刑[3]。1990年5月6日,后劲地区在政府同意下,针对五轻兴建议题举办了台湾在《公民投票法》确立前首次的公民投票;在66.4%的投票率之下,“坚决反对”者有60.8%,“同意协商”者有39.2%。但此结果并未对政策造成影响[4]。
公民投票结果[5]:
里 | 反对兴建方得票 | 得票率 |
---|---|---|
翠屏里 | 144 | 15% |
瑞屏里 | 502 | 47% |
金田里 | 1109 | 70% |
玉屏里 | 1000 | 83% |
锦屏里 | 1105 | 64% |
稔田里 | 629 | 73% |
总计 | 4489 | 61% |
1990年9月13日,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前往高雄,并于后劲夜宿;21至22日,在镇暴警察戒护下,五轻正式动工[6]。同时中油与政府并承诺拨出15亿“回馈金”,以及“25年后”迁厂;而五轻也在1994年时完工启用[7]。
1990年建厂后的抗争
[编辑]2004年6月25日,油厂内的Q102油槽外溢,再度引发抗争[8]。2004年10月反五轻17周年的抗议活动也引发警民冲突[9]。
2008年1月5日,第二真空制气油工厂发生爆炸[10],引起后劲地区发起“黄丝带运动”以进行长期抗争[11]。
建厂20年后,于2010年9月21日,后劲当地再次举办要求如期迁厂的活动[12]。
2015年12月31号25周年届满迁厂期限
[编辑]政府承诺后劲炼油厂区二十五年迁厂的最后期限,当天在后劲凤屏宫前广场举办反五轻25周年晚会,象征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等待,已经到期。
2016年1月1日,后劲居民前往炼油厂区检视迁厂状况,炼油厂主管在场简报表示厂区所有帮浦已经全部停掉,但多座油槽仍有存油,引发后劲居民抗议。 炼制事业部执行长李顺钦当场表示,一个月内打开油槽人孔,让后劲居民检查,并承诺十天后会提出油槽清空等等相关时程表。
2016年1月11日,中油副总经理吴清阳等主管至后劲基金会报告,并没有提出时刻表以及相关报告,希望再度协商,表示目前迁厂遇到瓶颈。 炼制事业部执行长李顺钦表示,当天打开人孔的说法超出他的权限。在场后劲居民激动表示不能接受,七天后如果中油方面提不出相关迁厂报告,不排除出动怪手拆除。
2016年1月18日,中油代表带来两张的书面资料说明,表示46座炼油厂内的工厂已经拆除17座,承诺三年之内将工厂拆完,油槽全数迁走时间订在十年后2026年,中油副总经理吴清阳表示这并不是他能决定的。
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我们的岛 第842集 后劲!未竟之路 (2016-01-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6神脑纪录片竞赛 社会组铜奖《没有五轻的日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0220天的等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来源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我參加的後勁反五輕運動. 公视新闻议题中心. 2010-09-23 [2011-01-24].[永久失效链接]
- ^ 後勁溪采風錄. 后劲文物馆. 2007. ISBN 9789868394209.
- ^ 李秀容. 手繪的藍天 (上). 环境资讯中心. [201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 ^ 施信民. 台灣實施公民投票的實例與分析.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7).
- ^ 施信民. 台灣環保運動史料彙編. 2006.
- ^ 郑执翰. 我在後勁呼吸的自由─兼論反五輕運動的歷史思考. 生态台湾季刊 (台湾生态学会). 2005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1).
- ^ 朱淑娟. 【話說當年後勁反五輕】之二:25年遷廠空夢一場?. 环境资讯中心. 2010-09-25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0).
- ^ 葛祐豪. 反五輕再起 中油拚後勁. 自由时报. 2004-11-01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7).
- ^ 侯承旭. 決策回顧/當年…後勁反五輕 迫政院承諾遷廠. 自由时报. 2007-10-29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6).
- ^ 王勇超、涂建丰、魏斌. 逼遷 後勁人搭棚圍煉油廠. 苹果日报. 2008-01-07.[永久失效链接]
- ^ 郭芳绮、黄旭磊、童涵旎. 老蕭五輕遷廠承諾 後勁人促兌現. 自由时报. 2008-04-25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1).
- ^ 朱淑娟. 【話說當年後勁反五輕】之一:未完成的戰役. 环境资讯中心. 2010-09-25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