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郡,十六国后秦置河北郡,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晋将檀道济、沈林子自陕北渡黄河,攻克襄邑堡,后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东。胡三省注云:“襄邑堡在河北郡河北县,汉、晋属河东郡,秦分立河北郡。”[1]河北县在今山西省芮城县北5里。
元熙元年(419年)夏将叱奴侯提克蒲坂,毛德祖退守虎牢。[1]河北当在此时弃守。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移治大阳县(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
东魏时属陕州,下领北安邑、南安邑、河北、太阳4县。[2]
隋朝开皇三年(583郡)废郡。
- ^ 1.0 1.1 《资治通鉴》卷118。
- ^ 《魏书》卷106下〈地理志二下〉。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