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埔 (臺北市)
五分埔 | |
表記 | |
---|---|
漢字 | 五分埔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五分埔 |
台語白話字 | Gō͘-hun-po͘ |
台語羅馬字 | Gōo-hun-poo |
日語假名 | ごふんぽ (Gofunpo) |
五分埔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東部,大嶺頭丘陵北方。在清領時期,此處是原住民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活動範圍,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時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再加上該地段後來設精神病院和豬哥寮(種豬繁殖交配所),更被一般人視為卑賤。昔日曾流傳過「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的人有夠倒楣,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的俗語。南邊曾有個名為永春陂的陂池,因福建永春人開墾而得名。[1]
最初的五分埔面積約四甲,約是今日松山路以西的五常里東側、五全里東側及四育里、四維里的範圍[2]。
以成衣批發聞名的五分埔商圈集中在松山路以東、永吉路以北、中坡北路以西的永吉里一帶,鄰近台北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及松山新店線松山站。
歷史
[編輯]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五份埔莊[a](閩南語:Gōo-hūn-poo[3]),隸屬於大加蚋堡。該莊北與錫口街為鄰,西邊為興雅莊、三張犁莊,東邊為後山陂莊、中陂莊,東南邊為後山莊[4]。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莊隸屬於臺北廳,編為第六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五、六兩區合併,並改名「錫口區」。1920年(大正九年)五份埔莊改制為五分埔大字,隸屬於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下轄小字竹巷尾及永春坡。1938年4月,松山庄併入州轄臺北市[5]。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月臺北市劃分為10個區,五分埔地區隸屬松山區,劃為五全、永春2里。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五分埔地區被劃分至新設的信義區。[5]
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於五分埔一帶設置了五分埔次分區,但相較傳統五分埔地區,多了西北角屬於興雅的雅祥里(興雅國小一帶);少了南半部的廣居里(原五分埔療養院周邊)、安康里東側、三犁里東側、國業里、松光里、松友里、松隆里(永春陂原址、永春高中一帶)[4]。
小字
[編輯]日治時期的五分埔分為竹巷尾跟永春坡兩個小字:[6]
竹巷尾
[編輯]竹巷尾 | |
漢字 | 竹巷尾 |
---|---|
白話字 | Tek-hāng-bé |
台語羅馬字 | Tik-hāng-bé |
戰後劃為五全里,現分為五全、五常、四維、四育、六藝、永吉6里,位於信義區北端,即現在通稱的五分埔。
永春坡
[編輯]永春坡 | |
漢字 | 永春埤 |
---|---|
白話字 | Éng-chhun-pi |
台語羅馬字 | Íng-tshun-pi |
戰後劃為永春里,原轄區現分為永春、長春、富臺、廣居、安康(東側)、國業、松光、松友、松隆9里,位於信義區東南,區內有捷運永春站,現在多簡稱為永春。
原作永春陂(陂,通埤),曾有同名之灌溉水塘位於今松山家商的位置。
發展年表
[編輯]- 在1847年(清道光27年)當地人開墾,興建了五分埔福德宮,祀奉土地神。但是五分埔的土地貧瘠,開墾不易,加上豬哥寮的設立,當地流傳的俗語說:「五分埔土粘,五分埔查某不廉」,「查某不廉」指女人愛抱怨、喋喋不休的樣子。
- 台灣日治時期,1929年(昭和4年),日本人在此興建了私立精神療養院「養浩院」,因而產生了「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的俗語。
- 1932年7月(昭和7年)1934年(昭和9年),臺灣總督府興建了面積11644坪的「養神院」,是國營的精神療養院。
- 1945年11月,日本政府退出,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臺灣省立錫口療養院。
- 五分埔在二次大戰後的十三年內,一直還是一片農村景象。1958年發生八七水災,臺北市幾乎浸為汪洋,為了安置臺北後火車站部分流離失所的榮民,臺灣省政府撥出五分埔學產地,由國防部、退輔會出資,蓋了一千兩百間坪數在六至八坪不等的「一樓半」房屋(矮厝仔),讓榮民暫時棲息。
- 1960年代以後,有更多彰化縣芳苑人到台北打天下,後來的人相繼租下榮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二樓當作住家和加工場所。不出數年,榮民逐漸將各人的房舍出讓,淡出五分埔。芳苑人相繼北上,在五分埔落腳賣成衣,形成五分埔特別的成衣加工集中地。至今五分埔雖仍以彰化人居多,但是因各人際遇不同,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唯因市集具備傳統風格,臺北市各區有照或流動攤販如想賣成衣,大都仍以五分埔為主要貨品供應地。
- 在1970-1980年代,五分埔與萬華、沙鹿、臺南並列臺灣主要內銷成衣生產與批發中心。
- 1980年代以後,由於勞工成本提高,許多加工廠紛紛外移到人工低廉的地區,五分埔的成衣也由生產兼批發,改為以批發為主,商店亦會由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地進口成衣。
- 臺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將臺鐵的調車場遷至南港調車場,臺鐵大部分長程對號列車改以松山車站為起訖站,車次大增。附近道路如松山路、松隆路及中坡北路的陸續拓寬完成,使交通更為便利,形成吸引批發商大量聚集的主要因素。
- 2000年代,捷運板南線通車後,於五分埔旁設有後山埤站,五分埔交通更為便捷,並因為大量成衣批發使其成為許多大台北地區民眾逛街購衣所在。2003年至2004年起,配合臺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延長營業時間。2007年,捷運後山埤站以括號加註「五分埔商圈」。
- 2010年代,隨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延伸,松山火車站地下化,位於火車站南側的五分埔和位於北側的饒河夜市商圈連成一片,隨著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設站,逐漸共構形成一大型商圈。
交通
[編輯]- 台北捷運 松山新店線 經過五分埔北邊鄰接的錫口,於距離本區不遠處設有松山站
- 台北捷運 板南線 通過五分埔地區中北部,設有永春站,並在後山埤地區鄰近五分埔商圈處設有後山埤站
- 台北捷運 淡水信義線 東延段通過五分埔地區中部,原計畫設信義松德站,後因用地取得問題而取消
學校
[編輯]公共設施
[編輯]- 五分埔療養院:原稱養神院,為台灣第一所公立精神病院,原址在今捷運永春站南邊的廣居里,戰後改為台灣省立錫口療養院,後遷至桃園改為桃園療養院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原臺北市立療養院,為精神科專科醫院,位於松德路底、五分埔地區的西南角
- 永春陂濕地公園[7]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永春陂.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 ^ 1904 台灣堡圖(明治版).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4).
- ^ 小川尚義. 日臺大辭典.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 1907-03-30.
- ^ 4.0 4.1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 ^ 5.0 5.1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 [2019-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 ^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06: 82–88.
- ^ 軍營變身台北首座濕地公園 永春陂踏出生態復育第一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9年3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3月6日).
- 《新世紀.臺北.思想起》,臺北市政府新聞處出版, ISBN 957-01-2443-1
- 江今華,《臺北市五分埔成衣市場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外部連結
[編輯]- 五分埔-成衣街 臺北旅遊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五分埔-成衣街 交通部觀光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臺北市商業處-商圈介紹-五分埔(商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