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薩豬籠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薩豬籠草
產自阿比山的法薩豬籠草的上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法薩豬籠草 N. faizaliana
二名法
Nepenthes faizaliana

法薩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faizaliana)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姆祿山國家公園內的石灰岩壁上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描述者的兒子M·Kh·法薩(M. Kh. Faizal)[1]法薩豬籠草與博世豬籠草N. boschiana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2]

植物學史

[編輯]

1981年11月10日,法薩豬籠草的模式標本S 44163 (Lai & Jugah)」被採集於姆祿山國家公園龍石(Batu Panjang)[3][4]模式標本存放於砂拉越古晉的林業部植物標本館中(SAR)等模標本存放於英國皇家植物園萊頓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4]

1991年,J·H·亞當C·C·威爾科克正式描述了法薩豬籠草。該描述發表於《布盧姆》中。[1]

1997年,馬修·傑布馬丁·奇克在他們的專著《豬籠草屬(豬籠草科)的框架性修訂》中認為法薩豬籠草是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同物異名[5]接着,安西婭·飛利浦安東尼·蘭姆在他們的《婆羅洲的豬籠草》一書中也贊同這個觀點。[6]但是在馬修·傑布和馬丁·奇克的專著發表的幾個月後,查爾斯·克拉克在其專著《婆羅洲的豬籠草屬植物》中將法薩豬籠草恢復為獨立的物種。[2]而查爾斯·克拉克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之後的學者的認同。[3][4][4][7]

形態特徵

[編輯]

法薩豬籠草的葉片革質具柄,為披針形至橢圓形,可長達14厘米,寬至4厘米。葉尖急尖葉基鈍尖。葉柄呈細管狀,可長達5厘米。其半抱莖,無翼。中脈的兩側各有2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20厘米。[2]

法薩豬籠草的下位籠還未被正式描述,[2]但已知的是其下位籠體型較小,且比如上位籠常見。[2][8]

法薩豬籠草的上位籠為窄漏斗形,上半部略寬,可高達30厘米。[8]籠翼通常縮小為一對隆起。[2]上位籠內表面蠟質區發達。[9]籠口傾斜。唇平展,橫截面為圓柱形,可寬達4毫米。籠蓋為圓形,下表面具有蜜腺。籠蓋基部的後方具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2]

法薩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還未有關於雌性花序的正式描述。[2]雄性花序的總花梗可長達17厘米,花序軸可長達40厘米。每根花梗帶一朵花,其可長達20毫米,並通常具有苞片萼片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可長達4毫米。[2]一項對來自模式標本S 44163 (Lai & Jugah)花粉大小的研究顯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32.3微米標準誤為0.4,變異係數為7.6%)[10]

法薩豬籠草的莖和葉柄上具有白色的星狀毛被。葉片的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具稀疏的分叉短毛。此外,葉片的中脈具白色的長毛被。[2]

法薩豬籠草的下位籠(左)、中位籠(中)和上位籠(右)。

生態關係

[編輯]

法薩豬籠草是姆祿山國家公園中的石灰岩山峰上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2]它通常存在於海拔1000至1600米處,[2][11]記錄到的最低分布海拔為400米。[8]法薩豬籠草在石灰岩層和開闊的山脊頂部陸生或附生。[8]其分布地的周圍分布着一些其他的豬籠草物種,包括窄葉豬籠草毛蓋豬籠草N. tentaculata佛氏豬籠草N. vogelii,但只記錄到了一個公認的關於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的自然雜交種。[7]

雖然大多數法薩豬籠草都分布於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普通遊客很難到達,但存在於阿比山的刀石林步道(Pinnacles Trail)的法薩豬籠草可較容易的觀察到。[8][12]

根據2000年的評估結果,法薩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狀況為易危[13]1997年,查爾斯·克拉克依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標準非正式的將其列為易危,並指出如果把保護區內的分布考慮在內,其保護狀況應為依賴保育[2]

相關物種

[編輯]

法薩豬籠草被歸入「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博世豬籠草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N. eymae暗色豬籠草N. fusca克洛斯豬籠草N. klossii大豬籠草N. maxima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窄葉豬籠草佛氏豬籠草[14]

左:生長於阿比山的刀石林棧道的法薩豬籠草。
右:窄葉豬籠草的上位籠。

博世豬籠草

[編輯]

法薩豬籠草表現出與博世豬籠草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這兩個物種的區別在於其毛被密度的不同;法薩豬籠草的毛被相當發達,而博世豬籠草植株的成熟部分幾乎無毛。此外,博世豬籠草下位籠的底部往往更接近球形且唇更寬大。雖然博世豬籠草的籠口更寬,但它們的上位籠還是較難區分的。查爾斯·克拉克寫道這些區別都「不是主要的」,且「有必要進行更緊密的對比」。[2]博世豬籠草和法薩豬籠草都生長於石灰石基質中,且是婆羅洲海拔最高的石灰岩地層:分別為梅拉圖斯山脈姆魯山國家公園的岩壁。[2]

窄葉豬籠草

[編輯]

法薩豬籠草與窄葉豬籠草也很相似,它們曾被認為是同一個物種。法薩豬籠草與窄葉豬籠草的區別在於其葉片更接近披針形,花序更大,唇更寬,色彩更豐富[8],並且唇較少捲曲。法薩豬籠草的花梗只帶一朵花,而不是兩朵。此外,法薩豬籠草蜜腺的形狀及其下位籠球形的基部,也與窄葉豬籠草不同。[2]部分學者認為假豬籠草N. fallax是窄葉豬籠草的同物異名,而另一部分學者認為這兩者是兩個不同的物種,通常稱為窄葉豬籠草的類群一般都為原來的假豬籠草。[2][15][16]

暗色豬籠草

[編輯]

法薩豬籠草還與暗色豬籠草之間也存在着許多相似之處。在J·H·亞當C·C·威爾科克對法薩豬籠草的描述中,他們基於花序結構、上位籠內表面的腺體大小和毛被的發達程度和特點等方面將其與暗色豬籠草區分開來。[1][2]此外,法薩豬籠草的籠蓋為圓形,而暗色豬籠草的籠蓋非常窄。[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Adam, J.H. & C.C. Wilcock 1991.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from Sarawak. Blumea 36(1): 123–12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3. ^ 3.0 3.1 Schlauer, J. N.d. Nepenthes faizalia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4. ^ 4.0 4.1 4.2 4.3 Cheek, M.R. & M.H.P. Jebb 2001. Nepenthaceae. Flora Malesiana 15: 1–157.
  5. ^ Jebb, M.H.P. & M.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1): 1–106.
  6. ^ 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Pitcher-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7. ^ 7.0 7.1 Phillipps, A., A. Lamb & C.C. Lee 2008.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Second Edition.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8. ^ 8.0 8.1 8.2 8.3 8.4 8.5 Clarke, C.M. & C.C. Lee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9. ^ Bauer, U., C.J. Clemente, T. Renner & W. Federle 2012. Form follows function: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alternative trapping strategies in carnivorous Nepenthes pitcher plan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5(1): 90–102. doi:10.1111/j.1420-9101.2011.02406.x
  10. ^ Adam, J.H. & C.C. Wilcock 1999. Palynological study of Bornean Nepenthes (Nepenthaceae).PDF Pertanika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22(1): 1–7.
  11. ^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12. ^ Steiner, H. 2002. Borneo: Its Mountains and Lowlands with their Pitcher Plants. Toihaan Publishing Company, Kota Kinabalu.
  13. ^ Schnell, D., P. Catling, G. Folkerts, C. Frost, R. Gardner et al. Nepenthes faizalia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Retrieved on 11 May 2006
  14. ^ Robinson, A.S., J. Nerz & A. Wistuba 2011. Nepenthes epiphytica, a new pitcher plant from East Kalimantan. In: McPherson, S.R. New Nepenthes: Volume One.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pp. 36–51.
  15. ^ Schlauer, J. 2006. Nepenthes fallax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16. ^ Schlauer, J. 1996. N.stenophylla, once aga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Mailing List, May 31, 1996.

擴展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