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霧島聖/沙盒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二劉之戰
日期1932年10月—1933年
地點
四川省境內
結果 劉湘獲勝,統一四川,劉文輝退至康區,自組西康省
參戰方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國民革命軍軍旗 國民革命軍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國民革命軍軍旗 國民革命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劉湘
鄧錫侯
田頌堯
楊森
劉文輝

戰爭背景[編輯]

四川軍閥林立[編輯]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四川編練第十六、十七、十八鎮新軍,最終僅第十七鎮新軍編練完成,是為川軍的前身[1]。1916年11月,雲南軍閥唐繼堯對外擴張引發川系部隊的反抗,進而導致1917年的川滇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同屬護國軍系統的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軍閥混戰,並在事實上標誌着四川各路軍閥的劃防區制的形成。此後作為防區首腦的當地軍閥在自己防區內的權力越來越大,以至於可以再自己的防區內任命官吏和發號施令。這些四川軍閥均僅在四川省內混戰,並同時極力排斥在四川的外省部隊。1926年,四川當地軍閥將外省部隊徹底逐出省界[2]。1926年至1927年時,四川軍閥均先後改稱為「國民革命軍」,其中楊森擔任二十軍軍長,劉湘擔任二十一軍軍長,劉文輝擔任二十四軍軍長,鄧錫侯擔任二十八軍軍長,田頌堯擔任二十九軍軍長[1]。各路軍閥之間也以不同的劃分方式結成同盟,比如以頭目出身的學派為區分形成不同的派系,如劉湘、楊森為「速成系」,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為「保定系」;此外還有以同鄉等身份結成的派系。但各派系內部的聯繫並不緊密[2]

二劉矛盾激化[編輯]

劉湘與劉文輝均為四川大邑縣人,劉文輝是劉湘的叔父,但劉湘比劉文輝年長6歲。1928年,劉湘被任命為四川善後督辦,而劉文輝被任命為四川省政府主席。由於劉湘和劉文輝都有統一四川的企圖,加之二人的出身學派不同,導致雙方日漸形成了勢不兩立的局面[1]

1931年,劉文輝從英國、日本等地購買了飛機和大量武器等軍備,從上海運往成都的過程中被劉湘的師長王陵基扣下。對此劉文輝多次與劉湘方面交涉,但最終也沒有任何成果。此外,劉文輝的飛行人員和對外聯絡人員也屢屢遭到劉湘的扣押,交通電信器材也無法沿長江從外地運入四川。但與此同時,劉湘藉助長江水道,從外地運入了大量的軍備,在1928年還在重慶建起了自己的軍工廠[2]。劉文輝派遣部隊在江津切斷了重慶的糧道。而劉文輝的哥哥劉文彩為了幫助自己的弟弟,選擇派刺客刺殺劉湘,未果後又用巫術詛咒劉湘,劉湘得知後對此大為惱火[1]。劉文輝為了瓦解劉湘的部隊,以巨資售賣劉湘的部下范紹增藍文彬等人,其中范紹增得到了40萬元。劉湘也賄賂了劉文輝的部下陳鳴謙30萬元作為反制[2]

劉文輝試圖在保定系內部獲得更高的話語權,同時也不滿足於四川省政府主席的空銜,於是他便在與劉湘明爭暗鬥的同時,以二劉合作的聲勢壓倒鄧錫侯和田頌堯,要二人對他言聽計從,但這一做法並沒有收到成效。於是劉文輝用金錢收買了鄧錫侯麾下的李家鈺和羅澤洲,李羅二人先後脫離鄧錫侯自立。同時劉文輝讓鄧錫侯所部的師長陳書農、旅長謝無垢和楊榮表示「中立」,甚至將彭誠孚和鄧國璋所部直接收入麾下。1931年春天,田頌堯的憲兵司令寇博淵投靠了劉文輝。此後不久,田頌堯所部的教導師長兼四川兵工廠總辦王思忠被劉文輝軟禁,三天之後劉文輝就武力接收了王思忠所部的帥國英團,成都兵工廠儲存的25000支步槍和350萬發子彈杯劉文輝全部拿走。以上種種行為導致田頌堯部對劉文輝積怨深重。1931年11月16日,羅澤洲所部下屬的李俊受劉湘指使將羅澤洲趕走,羅澤洲下屬2萬人左右的部隊在陳鴻文和王元虎的率領下投靠了劉文輝。李家鈺原本想要接收這批原屬於羅澤洲的部隊,卻遭到了劉文輝的攻擊而敗走,其地盤中的遂寧、南充等地被劉文輝奪取。此後李家鈺和羅澤洲先後選擇投靠劉湘,並於隨後代表劉湘與楊森接洽,請求楊森參與圍攻劉文輝。這一提議得到了楊森的同意[2]

雙方準備[編輯]

在1932年8月,各方的兵力布局如下:

劉湘方面[編輯]

劉湘所轄的二十一軍軍部駐紮於重慶,防地為重慶、萬縣、奉節等位於川東的20餘縣。其中第一師、第二師師部位於重慶,各下轄三旅,第一師師長唐式遵,第二師師長王瓚緒;第三師師部位於萬縣,下轄三旅,師長王陵基;第四師師部位於鄰水縣,下轄三旅,師長范紹增;教導師師部位於重慶,下轄三旅,師長潘文華;號稱「神軍」的模範師下轄三旅,師長由劉湘親自擔任,相關事宜由劉從雲主持。此外還有機關槍司令劉炳勛、工兵司令藍義軒、空軍及艦隊司令蔣逵,川東邊防第一路司令陳蘭亭、第二路司令穆瀛洲、第三路司令魏楷等各領下屬部隊。劉湘方面總兵力約10萬人。[3]:1-2

劉文輝方面[編輯]

劉文輝所轄的二十四軍,其副軍長為向育仁,軍部駐地為成都。防地為西康全境以及上下川南,川東永川、江津,川北的遂寧、南充,川西的溫江、華陽等共計70餘縣。其中第一師師部位於江津,下轄三旅,師長張志和;第二師師部位於內江,下轄三旅,師長林雲根;第三師師部位於內江,下轄三旅,師長夏仲實。劉文輝另有川康邊防軍,自任川康邊防總指揮。該邊防軍的第一師師部位於成都,下轄五旅,師長冷寅東兼任川康邊防副總指揮;第二師師部位於簡陽,下轄五旅,師長陳光藻。此外還有炮兵司令徐孝匡、工兵司令青翰南、特科司令黃鰲、憲兵司令彭誠孚、警衛司令鄧叔才,川康邊防第一路司令張熙民、第二路司令傅淵希、第三路司令劉丹五、敘南清鄉司令劉文彩等各領下屬部隊,同時另有三支獨立旅。全部兵力共計約12萬人。[3]:2-3

鄧錫侯方面[編輯]

鄧錫侯所轄二十八軍軍部駐地位於成都,防地為川西郫縣、廣漢、新都等10餘縣。其中第一師師部位於金堂,下轄二旅,師長楊榮向;第二師師部位於灌縣,下轄三旅,師長黃隱;第三師師部位於安岳,下轄三旅,師長陳書農;第四師師部位於新都,下轄二旅,師長陳離;第七師師部位於成都,下轄二旅,師長馬德齋;另有一獨立旅。總兵力約4萬人。[3]:3-4

田頌堯方面[編輯]

田頌堯所轄二十九軍,副軍長為孫德操,其行營位於成都,防地為川北22縣。其中第一師師部位於綿陽,下轄三旅,師長董長安;第二師師部位於中江,下轄二旅,師長曾南夫;第三師師部位於閬中,下轄三旅,師長羅迺瓊;第四師師部位於德陽,下轄三旅,師長王銘章;第五師師部位於廣元,下轄二旅,師長黃正貴;獨立師師部位於射洪,下轄二旅,師長劉漢雄;教導師師部位於成都,下轄二旅,師長王思忠兼任四川兵工廠廠長。外加警衛旅等其餘部隊,總兵力約6萬人。[3]:4

其他方面[編輯]

楊森所轄第二十軍駐紮於廣安,下有三師八旅共2萬人。劉存厚所轄第二十三軍[a]駐紮於達縣,下轄二師四旅,總兵力1萬餘人。李家鈺所轄的四川邊防軍駐紮於蓬安和周口,下轄五旅;羅澤洲所轄二十三師,下設二旅。四川邊防軍和二十三師總計2萬餘人。[3]:4-5

戰爭過程[編輯]

戰爭爆發[編輯]

1932年10月1日,劉湘指使駐紮在武勝的羅澤洲率部進攻駐紮在南充的劉文輝的部隊,戰爭正式爆發。當月中旬,以唐式遵為首的94名支持劉湘的將領聯名通電聲討劉文輝[1]。10月14日,李家鈺旅從李渡一帶出發進攻順慶,一同進攻順慶的還有楊森所部的4個旅。同時田頌堯的4個旅駐紮在太和鎮,以監視劉文輝駐紮在遂寧的林雲根師。劉文輝方面,駐守順慶的陳鳴謙旅陳鴻文師分頭出擊抵禦進攻。15日,劉文輝部王天虎旅進攻金台場,黃錫煊旅進攻斑竹林,王學姜旅進攻梵殿場。此後由於展示吃緊,林雲根和陳鴻文電令陳鳴謙和王元虎撤回順慶[2]。此時劉湘命所部分東、南、北三路進攻劉文輝,任命唐式遵為東路總指揮,潘文華為南路總指揮,王瓚緒為北路總指揮[b][1],南線作戰部隊還有「巴渝」號、「嵯峨」號、「長江」號三艘戰船配合作戰。為集中兵力,劉文輝將遂寧和順慶轉交給了鄧錫侯和田頌堯所部,並對前線部隊作出調整,其中陳鴻文為北路總指揮,夏首勛為中路總指揮,張清平為西路總指揮[2]

在潘文華師攻擊永川時,駐防永川的鄧國璋率部倒戈,10月27日,潘文華部郭勛祺旅攻克永川。而在南線,劉湘的步兵在戰船和空軍的幫助下占領了江津、潼南、大足等縣。1932年11月2日,劉湘部占領了隆昌和榮昌,越過沱江,其中郭勛祺旅圍攻圍攻瀘州,廖澤旅和蔣尚朴旅陳蘭亭部從合江出發進攻瀘州,而穆瀛洲則率部從瀘州南岸發動攻擊。駐防瀘州的部隊是劉文輝部楊尚周、田冠五兩個旅,而趕來支援的張志芳、高玉琮、陳能芬旅在前來援救的路上被郭勛祺率部各個擊破,這導致守城部隊只能固守城池[2]。由於瀘州易守難攻,劉湘部多次進攻均未能攻下城池[1]

成都巷戰[編輯]

1932年11月,田頌堯趁劉文輝與劉湘激戰之時,率部進入成都,企圖迫使劉文輝的部隊離開成都。劉文輝隨即派遣大量部隊在成都與田頌堯展開巷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田頌堯在鄧錫侯的調停下向劉文輝求和[1]。但由於此戰牽制了劉文輝大量部隊,劉湘見狀後立刻命令部隊主力攻打富順,迫使守城部隊撤走。同時李家鈺、羅澤洲和楊森所部用夜襲的方式攻克資中,王瓚緒也於11月下旬攻占內江,劉文輝部因此撤退至容縣、威遠、敘府一帶,駐守自貢的部隊和官員也全部撤走。時至12月,由於彈盡糧絕,遲遲沒有援兵,瀘州守軍放棄抵抗,出城接受劉湘改編[2]

榮威大戰[編輯]

1932年12月,劉文輝指揮部隊在容縣、威遠一帶與劉湘部展開決戰。戰鬥開始時,潘文華所部二十一軍五旅進攻劉文輝控制下的井研縣,遭到劉文輝部二十四軍夏仲實師阻擊。二十一軍五旅隨即回撤至容縣老君台。對此劉湘調遣王瓚緒、范紹增兩師增援,這兩支部隊在增援途中被二十四軍陳鴻文師擊退。唐式遵師從井研向仁壽方向進攻,在受阻後退回榮縣。雙方激戰五天後均死傷慘重,但劉文輝的二十四軍最後還是攻下了榮縣。劉湘為了防止遭受更大損失,派出劉文輝的親家杜少棠持他的親筆信到眉山向劉文輝請和,同時請求鄧錫侯、田頌堯出兵包抄劉文輝後路。此外,劉湘加緊對劉文輝部將進行收買、分化。1932年 12月9日晚,劉文輝部將陳鳴謙率部倒戈劉湘,而鄧錫侯、田頌堯部從後方進攻二十四軍駐守的仁壽、簡陽等地。腹背受敵的劉文輝最終被迫同意了劉湘的請和。雙方於12月21日在老君台簽訂停戰書[1]

毗河岷江之戰[編輯]

停戰書籤署後,劉文輝對鄧錫侯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決定率部進攻鄧錫侯部。但此事在成行之前走漏了風聲,鄧錫侯在新都、灌縣一帶的毗河沿岸部署了防禦,並破壞了都江堰以加大毗河流量。鑑於此種情形,1933年5月26日,劉湘和鄧錫侯在樂至召開「安川會議」,並在會議中決定聯合進攻劉文輝[1]

1933年,劉湘所部110多個團組成安川軍,向劉文輝發起進攻。雙方在樂山、容縣一帶展開激戰,劉文輝方面節節敗退。鄧錫侯此時也派出部隊越過毗河對劉文輝展開進攻,被兩面夾擊的劉文輝辭去了省主席職位,並率部退守至岷江防線。當年8月,岷江防線被攻破,劉文輝部的師長陳洪文、旅長石肇武被劉湘部俘虜,夏首勛和冷寅東所部也被劉湘收編。隨後劉湘部攻克雅安,劉文輝只得率部逃往滎經和漢源。劉文輝此時被迫派他的大哥劉升廷向劉湘求情。劉湘此後顧忌親戚情面,將雅安、滎經、蘆山、天全等十幾個縣還給了劉文輝,以便日後建立西康省後讓其做省主席。最終劉湘取得了二劉大戰的勝利[1]

戰爭影響[編輯]

積極影響[編輯]

在這次戰爭之後,劉湘統一了四川,防區制被正式撤銷,四川的政治經濟得到了協調發展,這為後來的抗日戰爭提供了良好的大後方。而劉文輝此後經營西康,推動了康區的建設,對康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這場內戰之後,和相較之前大為整頓的川軍也得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後來的抗日戰爭當中[1]

消極影響[編輯]

二劉大戰是四川軍閥自辛亥革命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混戰。在這場戰爭中,劉文輝和劉湘為了維持戰爭開支,對當地百姓收取大量錢款。劉文輝在其所在防區以「國防損」的名義籌款2000萬元。劉湘則在重慶發行了120萬元公債,在梁山縣籌集30萬元臨時費,在萬縣發行30萬元公債,其餘30多個縣攤派了140萬元墊款。另外劉湘還發行了當地人民必須使用的「無息存票」100萬元。戰爭的過程對四川的經濟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鄧錫侯在戰爭中對都江堰造成的破壞直接導致了毗河泛濫,這使得大量田地被淹,並間接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四川大饑荒[1]

戰爭評價[編輯]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1. ^ 1933年5月8日受國民政府改編之前為川陝邊防軍[3]:5
  2. ^ 關於各個方向的總指揮,不同的資料存在較大出入。有說法認為唐式遵為北路總指揮,潘文華為中路總指揮,南路總指揮為穆瀛洲,而除此之外的李家鈺、羅澤洲和楊森從遂寧、安岳、資中方向進攻,王瓚緒向潼南和安岳方面進攻[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楊涵. 民国四川“二刘大战”简析. 黑龍江史志. 2014, 15: 67–6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張嘉友. 西南地区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二刘之战述评.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8, 11: 257–261. 
  3. ^ 3.0 3.1 3.2 3.3 3.4 3.5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編. 民国四川军阀实录 第3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01-01: 235. ISBN 978-7-220-08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