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大學
光華大學 | |
---|---|
Kwang Hua University | |
校訓 | 格至誠正(1930年-1951年) 知行合一(1925年-1930年) |
創辦時間 | 1925年 |
停辦時間 | 1951年 |
學校類型 | 私立大學 |
校址 | 中國上海市虹口區歐陽路 |
光華大學(Kwang Hua University)是中國曾存在於上海的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由退出美國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的數百名師生於1925年6月所創建。1951年10月,光華大學與大夏大學合併成立華東師範大學。
1985年3月10日,光華大學校友會在華東師範大學正式成立。華東師範大學自2011年60周年校慶起,將光華大學建校日(6月3日)作為學校每年的紀念日。[1]2012年8月,西南財經大學將建校時間前推至光華大學成立的1925年,並以每年6月3日為校慶日。[2]2017年,華東師範大學組建光華書院。
歷史沿革
[編輯]初創至抗戰爆發(1925年 - 1938年)
[編輯]1925年,五卅慘案在上海爆發,各界紛紛走上街頭。聖約翰大學及附中的師生也組織罷課抗議,但遭到校方阻撓。於是6月3日,學生553人以及全體華籍教師19人,集體宣誓脫離聖約翰大學,10餘名應屆大學畢業生聲明不接受聖約翰大學頒發的畢業文憑。這一日便定為光華的校慶日。6月4日,離校學生教師集會商議自行設校事宜,他們的舉動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們的支持,出錢出地。經過各方協助,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成立了新的「光華大學」。「光華」二字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裡的《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以日月卿云為校旗,紅白為校色,「知行合一」四字為校訓(1930年改為「格致誠正」)。租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房屋為大學校舍,租新西區豐林橋房屋為中學校舍。1927年,光華大學搬到大西路法華鄉王豐鎬所捐之新校舍。
從聖約翰大學辭職的19位中國教師作為光華初期的教學骨幹,另有許多博學人士紛紛前來光華任教,以表示對愛國鬥爭的支持。當時的校長是張壽鏞,文學院長是張東蓀,中國文學系系主任是錢基博,政治學系系主任是羅隆基,教育學系系主任是廖世承,社會學系系主任是潘光旦。胡適、徐志摩、厲麟似、吳梅、盧前、蔣維喬、黃任之、江問漁、呂思勉、王造時、彭文應、周有光、錢鍾書等知識分子都曾在光華大學任教,是當時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雲集的一所私立大學。教員多用英語授課。
內遷成都時期(1938年 - 1945年)
[編輯]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後,日軍入侵上海,光華大學校舍全部為日軍炸毀,但學校仍堅持租房上課,未曾間斷。同時校長張壽鏞和校董事會商議決定將一部分學校內遷入四川,成立「私立光華大學成都分部」。在上海的本部不再公開招生,對外改為兩個學社,一名「誠正文學社」,即原文學院;一名「格致理商學社」,原理學院和商學院;壬午補習班,原附屬中學。
1946年2月1日,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辦,變更為「私立成華大學」,與上海光華大學成為兄弟學校。私立成華大學於1952年10月改為公立,與西南地區其他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財經系科在光華大學成都分部原址組建四川財經學院(今西南財經大學)。
抗戰勝利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5年 - 1949年)
[編輯]抗戰勝利後,上海本部在漢口路證券大樓復校,按期開學。由於原大西路校址已被日軍夷為平地,政府撥給歐陽路兩所毗鄰的舊日僑學校(今上海無線電七廠所在地)作為光華大學及附中的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 - 1951年)
[編輯]1951年10月高校院系調整,光華大學與大夏大學等校的相關科系合併成立了華東師範大學,光華大學附中則和大夏大學附中合併成為華東師大附中(今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光華大學和附中從1925年到1951年間,先後入校學生有14000餘人,畢業4000餘人。曾就讀該校的學生中包括周有光、汪道涵、鄧拓、張允和、穆時英、姚依林、喬石、尉健行、榮毅仁、董寅初、儲安平、袁則留等。
院系設置
[編輯]創辦伊始,學校設文、理、商、工四科。1927年工科停辦。1929年學校經教育部批准立案,改文、理、商三科為文、理、商三個學院。文學院設國文系(內分國學組、國史組)、英文系(內分文學組、西史組)、政治社會系(內分政治組、社會組)、教育系(內分教育組、哲學心理組)。理學院設數理系、化學系、生物學系。商學院設經濟系、工商管理系、會計系、銀行系。校內設有附屬中學,光華大學附中為當時上海三大知名中學之一。學校還陸續增設了土木工程系、法律系、鐵路工程專修科。
校址變遷
[編輯]光華大學自建校以來曾幾易其址:
- 霞飛路舊校址(1925-1927年),今為淮海中路某地段。
草創時期的光華大學條件十分簡陋,第一年由於校舍還在建設,暫租借舊法租界霞飛路534號的房屋作為臨時校舍,而宿舍分為附近四處。
- 大西路舊校址(1927-1937年),今為東華大學延安西路校區。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後,日軍入侵上海,光華大學所在的大西路校址被日軍夷為平地。私立上海紡織工業專科學校1947年搬遷至光華大學大西路舊校址辦學,1950年與另外三所紡織院校合併組建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1951年6月,華東紡織工學院(今東華大學)在該址成立。
- 漢口路舊校址(1937-1946年),今為漢口路422號的華企大樓。
抗戰爆發後不久,光華大學校舍全部為日軍炸毀,但學校仍堅持租房上課,未曾間斷。光華大學和附中遷入公共租界內的漢口路「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大樓」三樓和八樓繼續上課。期間張壽鏞校長委託當時正在四川的商學院院長謝霖在大後方籌備光華大學成都分部(後成為西南財經大學的主要前身),學校隨後一部分內遷入四川。在上海的本部不再公開招生,後對外改稱學社和補習班;誠正文學社暨文學院,格致理商學社暨理學院和商學院,壬午補習班暨附屬中學;由成都分部代為呈奉教育部批准備案,並牽准在該兩學社之畢業者,仍作為光華大學畢業生,給予學位。
- 歐陽路舊校址(1946-1951年),今為上海無線電七廠。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上海本部復校,成都分部所有校產,經校董會議決贈與川省。1946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撥給虹口區歐陽路兩所毗鄰的舊日僑學校(原日本女子商業學校、女子高等學校)作為光華大學和附中的校址。1946年秋,光華大學暨附中從漢口路遷至歐陽路校址(今上海無線電七廠所在地),直至1951年10月與大夏大學合併成立華東師範大學。
1951年10月至1960年9月,華東師大附中、上海財經學院、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曾經先後在該址(虹口區歐陽路221號)辦學。
學校標識
[編輯]校慶日
[編輯]6月3日
校訓
[編輯]格致 誠正
校歌
[編輯]光華大學自創校至1951年院系調整合併組建為華東師範大學為止,共存在兩個版本的校歌。
第一版為楊蔭溥作詞、童伯章作曲
鯤魚久蟄北溟中,今已化為鵬
去以六月羊角風,重霄一奮沖
我有前聖羲與農,肇造文明啟晦蒙
我有後聖周與孔,旁流教澤施無窮
觀國之光遠有耀,重任在吾躬
中華民氣原俊偉,奮起自為雄
平原寬廣帶長川,有基筮在田
風雨不動安若山,廣廈列萬千
科分教育冀薪傳,更參文明究人天
復以商業擴其用,產才分道揚先鞭
父兄師保瘁心力,乃至美且全
光我中華萬億年,毋讓他人前
第二版為朱經農作詞、曲
歷任校長
[編輯]校長姓名 | 照片 | 任期 |
---|---|---|
張壽鏞 | 1925年6月-1945年7月15日[3] | |
朱經農 | 1945年10月-1948年[4] | |
廖世承 | 1949年-1951年10月16日 |
部分知名畢業生
[編輯]- 張青蓮:中國科學院院士
- 鄧拓:中國科學院院士(哲學社會科學學部)
- 林華:中國工程院院士
- 周有光:語言學家、文字學家
- 張芝聯:歷史學家、作家、國際問題專家
- 楊寬:歷史學家
- 周而復:政治家,曾任中國文化部副部長
- 穆時英:小說家
- 儲安平:學者,中共中央認定的「五大右派」之一
- 汪道涵:政治家,曾任上海市市長
- 沈昌煥:外交家,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參考文獻
[編輯]- ^ 公開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20号 华东师范大学. Moe.edu.cn. 2014-08-14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 ^ 建校时间和校庆日公告. 西南財經大學報. [2017-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8).
- ^ 唐, 小麗. 胸怀家国 教育家张寿镛与光华大学的故事. 人民網. 2016-06-02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8).
- ^ 光华大学历任校长. www.dag1.ecnu.edu.cn.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