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聊城縣(今山東省聊城市東北),大業初年省。隋末唐初,先後為竇建德、劉黑闥等人的起義根據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轄境相當今山東省高唐、茌平、聊城等地。天寶初年改為博平郡,乾元初年,復為博州,為魏博節度使轄地。五代後晉徙治於今聊城市東南。北宋徙治今聊城市。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升為博州路,十三年改名為東昌路。地平土沃,產絲綿和繃。
唐朝博州轄縣 | |
---|---|
621年 | 聊城縣、武水縣、博平縣、莘亭縣[1]、高唐縣、堂邑縣、靈泉縣[2]、清平縣[3]、茌平縣[4] |
622年 | 聊城縣、博平縣、高唐縣、清平縣、茌平縣(廢除莘亭縣、靈泉縣,堂邑縣改屬毛州,武水縣改屬莘州) |
627年 | 聊城縣、博平縣、高唐縣、清平縣(廢除茌平縣,武水縣、堂邑縣來屬) |
643年 | 聊城縣、武水縣、堂邑縣、高唐縣、清平縣(廢除博平縣) |
691年 | 聊城縣、武水縣、堂邑縣、高唐縣、清平縣(重設博平縣) |
693年 | 聊城縣、武水縣、堂邑縣、高唐縣(改名崇武縣)、清平縣、博平縣 |
705年 | 聊城縣、武水縣、堂邑縣、崇武縣(改名高唐縣)、清平縣、博平縣 |
906年 | 聊城縣(改名聊邑縣)、武水縣、堂邑縣、高唐縣、清平縣、博平縣 |
- 唐朝博州刺史
- 王羨(621年)
- 達奚恕(武德年間)
- 崔同(貞觀初年)
- 閻立德(637年—639年)
- 韋世師(639年—641年)
- 王約(642年)
- 權知讓(貞觀末年)
- 韋玄儼(唐高宗時)
- 沈悅(唐高宗時)
- 盧寶胤(唐高宗時)
- 王守真(唐高宗時)
- 李沖(688年)
- 獨孤敬同(武周初期)
- 崔挹(武周時)
- 李願(武周末年)
- 楊元裕(神龍初年)
- 韋璋(707年)
- 崔祐之(唐中宗時)
- 張承訓(唐中宗時)
- 李尚貞(717年—722年)
- 李畬(722年)
- 宋遙(728年)
- 鄭繇(730年)
- 范弘頤(開元年間)
- 呂元㻮(開元年間)
- 劉凱(開元年間)
- 李成裕(741年)
- 鄭某(唐玄宗時)
- 博平郡太守
- 令孤彰(757年)
- 李再春(782年之前)
- 李仲昌(796年之後—806年)
- 田融(812年)
- 樂少寂(大中年間)
- 樂彥禎(875年—882年)
- 羅諫(唐昭宗時)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
京畿道 關內道 | |
---|---|
都畿道 河南道 | |
河東道 | |
河北道 | |
山南西道 | |
山南東道 | |
淮南道 | |
江南東道 | |
江南西道 | |
隴右道 | |
河西道 | |
劍南道 | |
黔中道 | |
嶺南道 | 廣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岡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瀧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竇州 | 辯州 | 潘州 | 羅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萬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欽州 | 陸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賀州 | 藤州 | 義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黨州 | 平琴州 | 鬰林州 | 貴州 | 綉州 | 龔州 | 潯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環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嚴州 | 賓州 | 橫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籠州 | 瀼州 | 湯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長州 | 峰州 | 福祿州 | 交州 | 愛州 | 驩州 | 安南都護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