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女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西女中
McTyeire School
地址上海滬西憶定盤路(今江蘇路)
類型私立學校
宗教背景基督教監理會
隸屬監理會
創辦日期1892年[1]
創始人林樂知
海淑德
校長薛正 (1936年 - 1952年)
年級10年
學生人數162人 (1910年 - 1911學年)
校訓積中發外,智圓行方
LIVE, LOVE, GROW
中西女塾舊址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上海市長寧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17年
編號8-36
登錄2014年
中西女中
位置上海市長寧區
建成時間1917年
評定時間1993年3月19日
參考編碼M-Ⅲ-008

中西女中(McTyeire School),是美國監理會於1892年上海創辦的一間女校。中西女中連同聖瑪利亞女中於1952年被上海市教育局接管,被合併成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現門牌江蘇路155號),址屬原中西女中。原聖瑪利亞女中校址(位處現長寧來福士廣場)則改辦上海紡織專科學校,後為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長寧分校區。

學校曾培養大批近代中國的知識女性,促進女子教育的發展,還催生了第一間華人自辦的女校,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知名度的教會女校[2]

歷史[編輯]

19世紀70年代,西方教會在華辦學已有一定數量,據教務雜誌(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資料,1877年,西方教會在華學校已有347間,學生5,917名[3]

學者胡衛清指出,當時西方教會學校學生不少,卻多為流浪兒童,教學內容也以宗教為主,社會影響力有限。[1]監理會傳教士林樂知亦說,當時監理會屬下的學校學生「來自最低下、最無希望的階層」,並希望創辦一學生來自「最優秀和最有希望的階層」的新式學校。[4]在他的努力下,1882年,採用雙語教學的中西書院於上海成立,十分成功。[5]書院原定招收男女兼收,最終卻不收女學生。[1]胡衛清認為,書院的成功,鼓舞了林樂知,促使他加緊創辦一招收女學生的同類學校。[1]

1885年,林樂知與同屬監理會的女傳教士海淑德合作,海淑德負責籌集25,000美元,在華舉辦女校。[1]籌款方式的是發行每股10美元的股票,需售出2,500股。[1]同年6月,監理會女佈道會開會,海淑德在華辦學的計劃令與會者反響不小,會上售出了820股,已佔需籌集經費的三分之一。

1917年,中西女塾遷往憶定盤路[6]

二戰後中國政權變化,1950年7月,美國基督教衛理工會華特主教建議在華全體傳教士離境,因政府由1951年起會全面接管育主權,外籍教師無法留任。中西女中的外籍教師就在1950年底陸續離校回國。而後中西女中初一新生教材全部採用政府頒發的新教材,宗教課被完全取消,代之以政治思想教育,更成立少年兒童隊[7]

校訓[編輯]

  • 英文:LIVE,LOVE,GROW
  • 中文:積中發外,智圓行方

校歌[編輯]

  • 英文:

Near the mighty Yangtse River, in the heart of old Shanghai.
There's a school for China's daughters, bringing truth and freedom nigh.
May she live and grow forever, scatter knowledge far and near.
Till all China learn the lessons, that we learn at old McTyeire.
Blessing on thee, old McTyeire. How we love thee, dear McTyeire.
May thy daughters live, and love, and grow forever, old McTyeire.
Here's our health to thee, McTyeire, Here's our wealth to thee, McTyeire.
Though we live a thousand years, We'll remember old McTyeire.

  • 中文:

揚子江濱兮歇浦旁,有女校兮世界光;
春風和藹兮讀書堂,教人處世立身方。
幼而學長為眾所望,邦之英俊國之祥;
積中發外兮端且莊,憑將學識整紀綱。
更願身心健與康,馳譽中西翰墨場;
智圓行方柔且剛,轉移風俗兮趨純良。
精神永兮歲月長,勤勤懇懇名顯揚;
中西女校兮百世芳,吾校萬壽永無疆。

原校設施[編輯]

校園由一條橫貫東西的龍牆分為南北兩園。北園原有一幢四層樓的住宅,作為校舍一直使用至1935年,拆除重建為教學大樓景蓮堂(連吉生紀念堂,Richardson Hall,今五四樓),內設一個內部裝修講究的禮堂。樓前大草坪。東側是建於1922年的社交堂(Social Hall,今五一樓),為宿舍樓。南園有一荷花池、教師之家(1921年)和健身房(1928年)。

原校特色[編輯]

按照美國中學的教學要求嚴格治校,設置的課程有英文、國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宗教、家政等,早期所用課本除國文,其他都引入了美國中學原版教材[7]

中西女中重視英文、音樂舞蹈、禮儀家政的教學和學生的課外活動,很受中上等家庭的歡迎。 中西女中收費較高,與聖瑪利亞女中(St.Mary's Hall)同被稱為貴族教會女校。

中西女中沒有專用的教堂,社交堂內設有250座位的禮堂,以「海涵堂」牧區名義組織宗教活動。景蓮堂建成後,宗教活動在那裏進行。大禮堂有座位1192個,兩側設有彩色玻璃窗。

原校歷任校長[編輯]

  • 1892年-1900年:海淑德(Laura Haygood,1845-1900)
  • 1900年-:連吉生(Helen Richardson)
  • 1930年-1936年:楊錫珍
  • 1936年-:薛正,

著名校友[編輯]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胡衛清,中西女塾簡論,2003年。
  2. ^ 海淑德與中西女塾 孔祥瑞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1-0197-02 論文網
  3. ^ "Statistics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Vol.IX, 1878, p. 115.
  4. ^ A. A. Bennett: "Missionary Journalist in China, Yang J. Allen and his Magazines", The University of Geogia Press, 1983, p. 85.
  5. ^ 贅翁,「中西書院議」,申報,1882年5月30日。
  6. ^ 第三章 中学教育.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0-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7. ^ 7.0 7.1 宋氏三姐妹的母校校史《中西女中》出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記者 徐明徽,2016-07-06 澎湃新聞

參考書目[編輯]

  • 薛正《我所知道的中西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