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傑拉西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爾·傑拉西 | |
---|---|
出生 | (1923-10-29)1923年10月29日 奧地利維也納 |
逝世 | 2015年1月30日(2015歲—01—30)(91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 |
居住地 | 美國 |
國籍 | 奧地利 |
公民權 | 美國 |
知名於 | 開發口服避孕藥、參與了孕激素炔諾酮的研發工作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 |
卡爾·傑拉西(德語:Carl Djerassi,1923年10月29日—2015年1月30日),中文又譯翟若適,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保加利亞與奧地利裔美國化學家、小說家、劇作家。他最出名的貢獻是開發口服避孕藥。曾任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傑拉西還是幾本科幻小說的作者。
生平
[編輯]傑拉西在維也納出生,因為其父是保加利亞人,出生後一個月,就隨其父母回到保加利亞索菲亞。
在其父母離婚之後,傑拉西跟隨其母親回到維也納。
1951年與墨西哥的Luis E. Miramontes和匈牙利的George Rosenkranz一起參與了孕激素炔諾酮的研發工作。他於1978年獲得第一屆沃爾夫化學獎。
外部連結
[編輯]- Personal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Interview with Carl Djerassi, July 31, 1985, from the Oral History Pro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the 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
- Carl Djerassi tells his life story at Web of Stories
- Djerassi Resident Artists Program
- Djerassi’s autograp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The Chemical Reco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ob Weintraub, Israel Chemical Society. Pincus, Djerassi,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普里斯特利獎章獲得者 |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珀金獎章獲得者 | |
---|---|
1900年代 |
|
1910年代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沃爾夫化學獎得主 |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分類:
隱藏分類: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
- 含有德語的條目
- 維基共享資源分類連結由維基數據提供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ortuga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eopoldin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copu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