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沙哈諾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沙卡洛夫
安德烈·沙哈諾夫
Андрей Сахаров 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安德烈·沙哈諾夫在蘇聯科學院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接受採訪。
出生1921年5月21日
 蘇維埃俄國莫斯科
逝世1989年12月14日(1989歲—12—14)(68歲)
 蘇聯莫斯科
死因心臟病
國籍 蘇聯
母校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
知名於原子核物理學家、異見人士人權鬥士
配偶葉連娜·邦納
獎項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53年、1955年、1962年)
斯大林獎(1953年)
列寧獎(1956年)
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1974年)
諾貝爾和平獎(1975年)
艾略特·克瑞森獎章(1985年)
國際人道主義獎(1988年)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平獎(1988年)
科學生涯
博士導師伊格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沙哈諾夫(俄語: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羅馬化Andrei Dmitriyevich Sakharov,姓氏也譯作沙卡洛夫;1921年5月21日—1989年12月14日),蘇聯原子物理學家,聞名於核聚變宇宙射線基本粒子重子生成(Baryogenesis)等領域的研究,並曾主導蘇聯第一枚氫彈的研發,被稱為「蘇聯氫彈之父[1]。沙哈諾夫也是人權運動家,反對獨裁專政,是公民自由的擁護者,支持蘇聯進行民主改革。他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為了紀念他,歐洲議會把設立的歐洲最高人權獎命名為沙哈諾夫獎[2]

生平

[編輯]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沙哈諾夫1921年出生於莫斯科,父親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沙哈諾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Сахаров)在私立學校教授物理學,也是業餘鋼琴家;德米特里的祖父伊凡(Иван)是沙俄時期著名的律師,重視社會認知人道主義原則,包括提倡廢除死刑,德米特里其後也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沙哈諾夫的母親是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夫娜·沙哈諾夫(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 Са́харов,原名索菲亞諾,有希臘血統)。沙哈諾夫的父母和祖母瑪麗亞·彼得羅夫娜(Мари́я Петровна)很大程度地塑造了他的性格,雖然他的祖父是俄羅斯正教會的教士,他的母親也曾給他洗禮,但他的父親是無神論者,宗教對沙哈諾夫的生活影響不大,儘管他認為一個非科學的「指導原則」在管理着宇宙和人類[3]

教育和職業

[編輯]

1938年,沙哈諾夫入讀莫斯科大學,1941年因德蘇戰爭撤離後,他在阿什哈巴德畢業。之後他被派往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實驗室工作,在這段時期,他在1943年與第一任妻子克拉夫季亞結婚,並育有一子二女,克拉夫季亞在1969年逝世[3]。沙哈諾夫在1945年返回莫斯科,在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理論部繼續學業,1947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熱核裝置的研製

[編輯]
安德烈·沙哈諾夫(左)和伊格爾·庫爾恰托夫,攝於195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沙哈諾夫開始對宇宙射線的研究。1948年,他參與了伊格爾·庫爾恰托夫領導的蘇聯原子彈計劃,蘇聯在1949年8月29日對研製的第一種原子裝置進行了測試。1950年移居保密行政區薩羅夫後,沙哈諾夫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蘇聯在1953年8月12日對研製的第一種核聚變裝置進行了測試。同年,沙哈諾夫得到了科學博士學位,被選為蘇聯科學院的會員,並獲得了他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榮譽。隨後沙哈諾夫繼續留在薩羅夫主導研發蘇聯首枚百萬噸級氫彈,並在1955年進行了測試。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曾引爆的核武器——沙皇炸彈也是基於沙哈諾夫的設計製造的。

沙哈諾夫曾提出興建一個受控核聚變反應堆——托卡馬克,直至現在仍是大部分同類研究的基礎,他和伊格爾·塔姆曾共同提出以環面狀的磁場限制高熱的離子化等離子體,以控制托卡馬克的核聚變。

研究和物理學

[編輯]

1965年後,沙哈諾夫返回到基礎科學,開始從事粒子物理學宇宙學[4][5][6][7][8][9][10][11]

他特別試圖解釋宇宙的重子不對稱性,作為科學家首次推出兩個宇宙所謂的「片」聯繫到宇宙大爆炸

沙哈諾夫亦曾提出感應重力英語Induced gravity,作為量子重力的替代理論。

支持和平利用核能

[編輯]

從1950年代後期起,沙哈諾夫開始關注他工作所牽涉的道德和政治問題。他在1960年代開始活躍於政壇,反對核武器擴散。他亦推動各國停止在地面進行核試驗,也參與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在1963年的簽署。1965年,他重返科學界,開始研究物理宇宙學,但仍繼續反對政治歧視

1967年當反彈道導彈成為美蘇關係的重要議題時,沙哈諾夫的政治生涯出現了轉折點,1967年7月21日沙哈諾夫在寫給蘇聯領導人的一封信中,他認為蘇聯應該接受美國的建議,雙方共同放棄對反彈道導彈的研發,否則針對這項新技術的軍備競賽將增加核戰的可能性。他也請求領導人批准他在蘇聯一份報章上發表文章,解釋反彈道導彈的危險性。當局沒有理會這封信,並禁止他在蘇聯出版書籍展開對這個議題的討論。1968年5月,沙哈諾夫寫了一篇文章,指出反彈道導彈是核戰威脅的一個主要因素,這篇文章作為地下出版物被傳播並在蘇聯境外出版後,沙哈諾夫被禁止參與與軍事有關的研究。之後他返回列別傑夫物理學院修讀普通理論物理學。在1970年代,他與瓦列里·查里茲英語Valery Chalidze安德烈·特韋爾多赫列博夫英語Andrei Tverdokhlebov共同創立莫斯科人權委員會英語Committee on Human Rights in the USSR,並因而面對當局更大的壓力。

1972年,沙哈諾夫與同為人權行動主義者的葉連娜·邦納結婚。1973年,沙哈諾夫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翌年他獲得了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英語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1975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他被蘇聯禁止離境領獎,他的妻子葉連娜在頒獎典禮上代他宣讀演講辭。

沙哈諾夫的社會發展理念,使他致力於將推動人權作為政治的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他認為「沒有被禁止的事情即被容許」,否認法律以外的任何道德或文化規範的重要性和正確性。

內部流放

[編輯]
沙哈諾夫流亡從1980年到1986年期間居住的公寓大樓,在下諾夫哥羅德的Scherbinki小區里。他的公寓現在是一個博物館。

1966年,沙哈諾夫曾簽署反對為斯大林翻案的《25人公開信》。

1980年1月22日,他因為示威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被捕,隨後他被流放到一個保密行政區高爾基,即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他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頭銜也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所褫奪[12]。在1980年至1986年間,沙哈諾夫受到蘇聯秘密警察的嚴密監視,在他的回憶錄中他聲稱他在高爾基的寓所經常被搜查和搶掠。沙哈諾夫被美國人道主義協會評為1980年的年度人道主義者。[13]

1986年12月19日,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展開重建開放的政策,打電話給沙哈諾夫告訴他被釋放,他和他妻子可以返回莫斯科。[14]

政治領袖

[編輯]

1988年,沙哈諾夫獲得國際人道和倫理聯合會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頒發的國際人道主義獎。之後,沙哈諾夫協助了蘇聯最早的一批獨立政治組織的成立,並成為蘇聯反對勢力中主要一員。1989年3月,沙哈諾夫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的成員,成為民主改革勢力的領導者之一。

逝世

[編輯]

1989年12月14日,沙哈諾夫死於心臟病發,終年68歲[15]。他的遺體埋葬在莫斯科沃斯特里亞科沃公墓

另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亞中亞研究所. 2006年1月1日 [200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8月28日). 
  2. ^ Biograph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0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9) (英語). 
  3. ^ 3.0 3.1 Drell 1991,第3頁和Drell 1991,第92頁。
  4. ^ A.D. Sakharov: "Expanding Universe and the Appearance of a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atter", ZhETF 49: 345–358 (1965);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22: 241–249 (1966)
  5. ^ A.D. Sakharov: Violation of CP Symmetry, C-Asymmetry and Baryon Asymmetry of the Univers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isma Zh. Eksp. Teor. Fiz. 5: 32–35 (1967);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5: 24–27 (1967)
  6. ^ A.D. Sakharov: Quark-Muonic Currents and Violation of CP Invaria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isma Zh. Eksp. Teor. Fiz. 5: 36–39 (1967);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5: 27–30 (1967)
  7. ^ A.D. Sakharov: "Antiquarks in the Universe" in "Problem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dedicated to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N.N. Bogolyubov, Nauka, Moscou, pp. 35–44, 1969
  8. ^ A.D. Sakharov and I.D. Novikov: "A multisheet Cosmological model" Preprint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Moscow, 1970
  9. ^ A.D. Sakharov: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CPT asymmetry" in "Problem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I.E. Tamm, Nauka, Moscow, pp. 243–247, 1972
  10. ^ A.D. Sakharov: "Baryonic asymmetry of the Universe", ZhETF 76: 1172–1181 (1979);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49: 594–599 (1979)
  11. ^ A.D. Sakharov: "Cosmological model of the Universe with a time vector inversion". ZhETF 79: 689–693 (1980);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52: 349–351 (1980)
  12. ^ Joshua Rubenstein, Alexander Gribanov, The KGB file of Andrei Sakharov,2005,page 248
  13. ^ Humanist of the Year. [21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14日). 
  14. ^ Michael MccGwire. Perestroïka and Soviet national security.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1: 275. ISBN 0-8157-5553-8. 
  15. ^ Coleman, Fred,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 Forty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 from Stalin to Yeltsin, p. 116. New York: St. Martin's, 1997.

參考書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