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登陸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門國家公園翟山坑道展示的LCVP人員登陸艇

登陸艇(英語:Landing craft)是一種從近海運輸軍隊到海岸進行兩棲作戰的小型艦艇。在近現代史上,登陸艇在各種登陸作戰中被大量使用。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奧斯曼土耳其進行的加里波利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進行的諾曼第登陸以及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對西太平洋日佔島嶼的登陸行動。二戰後,登陸艇也在部分局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如美軍在韓戰期間發起的仁川登陸行動。

在風帆時代,搭載在大型戰艦上的小艇常被用作登陸艇。但輪船的出現使得小艇相較其母艦而言過於渺小。所以各國便開始研發專門用於登陸作戰中的艦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就曾經在加利波利戰役中運用一種被稱為「Black Beetles」的原始登陸艇。在戰間期,部份國家為了進攻他國而推出了一些登陸艇,例如日本的「大發動艇」,以及德國的「Pionierlandungsboot」。由於在二戰後期同盟國部隊需要對軸心國佔領的地區進行多次登陸行動,因此對登陸艇的需求異常旺盛,特別是美國就為此設計出多種登陸艇。

由於登陸艇主要在近海淺水區使用,且需要衝灘來放出登陸部隊,因此它們大多採用吃水較淺的平船底船型,並在艏部開設有可開合的跳板。這使它們的適航性較差,很難應對高海況。船橋像引擎一樣通常位於船的最後端,如被英美盟軍廣泛使用的LCA(Landing Craft Assault)登陸艇。

登陸艇結合氣墊船技術後成了氣墊登陸艇。由於氣墊將船身托起至海面上,氣墊船的吃水較普通船隻更淺,這使得它們可以駛入水位更淺的海區,甚至還可以衝上平坦的海灘,極大降低了對登陸地點的選址要求。這使得全世界可登陸海岸線的比重由15%提升至70%,因而氣墊登陸艇迅速成了新款登陸艇的研發方向。不過氣墊登陸艇由於油耗遠比傳統登陸艇高,而且採用「全墊式」的氣墊船一旦停止動力在水面的浮力跟抗波性都比傳統登陸艇差,加上成本高昂,因此仍有不少國家仍以傳統登陸艇為登陸部隊主力。廣泛使用氣墊登陸艇的國家如美國主要是以兩棲戰艦運載登陸艇至近海再將其放出登陸的傳統兩段式作戰,這樣可以部分迴避氣墊艇油耗高的缺點。但也有例外,如俄羅斯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則是直接由其自身獨立完成從海上運輸到放出部隊登陸的全部流程。

各國登陸艇

[編輯]

 法國

 日本

 南韓

 中華人民共和國

  • 55型:機械化登陸艇
  • 066型:機械化登陸艇。
  • 501型:通用登陸艇。
  • 067型:通用登陸艇。
  • 068型:通用登陸艇。
  • 069型:通用登陸艇。
  • 271型:通用登陸艇。
  • 074型:通用登陸艇。
  • 716型:氣墊登陸艇。
  • 722型/金沙II:氣墊登陸艇。
  • 724型:氣墊登陸艇。
  • 726型:氣墊登陸艇。

 俄羅斯/ 烏克蘭

 瑞典

 英國

 美國

  • LCM:中型機械化登陸艇,可載運武裝人員或物資的,擋板放下時類似畚斗而被稱畚斗船。
  • LCI:步兵登陸艇。
  • LCPL英語LCPL:大型人員登陸艇。
  • LCT坦克登陸艇,類似小型坦克登陸艦。
  • LCVP英語LCVP_(United_States):車輛人員登陸艇。
  • LCU:通用登陸艇,可運載主戰坦克
  • LCAC-1英語Landing_Craft_Air_Cushion:中型氣墊登陸艇,美國海軍現役的主力登陸艇,亦有出口給海上自衛隊德國聯邦國防軍海軍使用。
  • MINI ATC:小型裝甲登陸艇,為三棲特戰隊特種作戰研發的登陸艇,專對河流作戰研發。
  • SOC-R英語Special_Operations_Craft_–_Riverine_(SOC-R):河川特種作戰艇,MINI ATC後繼產品。
  • LCAC-100英語Ship-to-Shore_Connector:氣墊登陸艇。
  • Landing Craft Control (LCC):登陸控制艇。用於運載偵察突擊隊員與雷達,在敵前灘頭發現並找到安全泛水上陸的航線,引導登陸艇隊,標定登陸出發線及實施海上交通管理和簡要水文測量,並清理水中障礙物與雷場。諾曼第登陸時使用了8艘LCC,每個登陸海灘用2艘。LCC有Mk.1和Mk.2兩個型號。Mk.1長56英尺(17.07米),寬13英尺7英寸(4.14米),最大吃水3英尺11.5英寸(1.21米),排水量30噸,主機2台225馬力柴油機,航速13.5節,續航力500海里/10節,艇員14人,武裝為雙聯12.7毫米機槍三挺並配備有SO搜索雷達一部;Mk.2寬度擴大到14英尺6英寸(4.42米),最大吃水3英尺11英寸(1.19米),武備改為兩挺雙聯機槍。

關連項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