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紀功碑
23°29′00″N 120°27′50″E / 23.483337°N 120.463989°E
福康安紀功碑 | |
---|---|
位置 | 嘉義市東區嘉義公園 |
建成時間 |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
官方名稱 | 清高宗敕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碑記 |
類型 | 登錄等級:一般古物 登錄種類:碑 |
評定時間 | 2010年11月2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福康安紀功碑,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嘉義公園,為紀念福康安在林爽文事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解諸羅縣城之圍,於次年表揚的頌德碑,今列嘉義市文化資產。
由來
[編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冬,福康安率軍從鹿港登陸,擊敗圍困諸羅城的林爽文軍[1]。平定後,乾隆皇帝御文五篇發交臺灣建立十座碑,其中生祠碑是以滿、漢文字合璧,分刻一式二通[2]。
取自烈嶼的花崗石碑運來時,屬於諸羅縣福康安生祠的贔屭基座搬運意外落在台南鯤鯓湖[3]。清朝官員臨時在臺灣以砂岩仿製一隻贔屭代替[4],作工較為粗糙[3]。至於落海的贔屭則直到1911年由漁民撈獲,奉祀於南廠保安宮[2][3][4]。
遷移
[編輯]據考,碑身寬約三尺、高約十二尺的此碑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秋所建[1]。碑址原在諸羅縣城龍王廟(嘉義東門町派出所)水池西側的福康安生祠,為今嘉義市共和路與公明路附近[5]。隨着時間變遷,生祠在咸豐年間已漸荒廢,乃至同治年間被破壞殆盡[6]。1906年梅山地震後[4],碑身與基座就暫遷到新榮路慶昇戲院(今慶昇醫院[7])前[5]。今址在嘉義公園大門進入約十公尺的花架後,四周用水泥椅座成圓形圍繞,以茂密的樹蔭遮蓋[1]。
地方也有建議將嘉義公園此碑運到赤崁樓,以與另外九座碑共展的建議[8]。
觀光
[編輯]1948年,嘉義市市長宓如卓認為諸羅八景有些在嘉義縣下或已過時,遂邀李德和、許然、朱榮貴、黃文陶、林玉書、余慶鐘組成「嘉市新八景評定委員會」選定新的「八景六勝」,其中此碑以「御碑紀績」之名與忠義十九公廟、嘉義市忠烈祠、嘉義公園太保樓、顏思齊墓、青芝園等列為「六勝」[9]。
2001年中華民國各縣市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期間,嘉義市文化局挑出此碑等供嘉義市民在10月4日到14日決選[10]。經十一天票選,該碑獲八百一十六票,名列嘉義市歷史建築十景第六名[11]。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徐蘭川. 台灣走馬燈 石贔立碑 滿漢文體對照. 聯合報. 1999-09-09 (中文(臺灣)).
- ^ 2.0 2.1 何培夫. 【今俗古風】一樣石龜 兩般際遇. 聯合報. 1995-06-09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陳俊良. 台灣史記 十座龜碑分三地. 聯合報. 1997-07-28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江俊亮. 嘉義公園乾隆御碑 AI守護. 人間福報. 2021-11-25 [2023-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5) (中文(臺灣)).
- ^ 5.0 5.1 呂素麗. 「古諸羅」八景徒留回憶 東門派出所廢址原有龍王廟惜美景不再、只剩古建築. 中國時報. 2002-08-29 (中文(臺灣)).
- ^ 林逢津. 朱一貴與林爽文之亂. 聯合報. 1998-05-06 (中文(臺灣)).
- ^ 丁偉傑. 文化地景小旅行 踏查32事件地點. 自由時報. 2016-03-09 [2023-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5) (中文(臺灣)).
- ^ 彭達雄. 回音谷 關於朱一貴之亂 與福康安. 聯合報. 1998-04-06 (中文(臺灣)).
- ^ 陳永順. 鄉情今與昔 嘉義十大風景線 面面俱觀 新八景不夠看. 聯合報. 2002-09-09 (中文(臺灣)).
- ^ 林春元. 歷史建築十景初選即起決選 嘉義市民投票有機會得好獎. 中國時報. 2001-10-04 (中文(臺灣)).
- ^ 鄒清朗. 桃城建築十景 紅毛井奪冠. 中國時報. 2001-10-1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