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Lovewhatyoudo/a2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5年廣電總局方言限制令

Template (highlights)

[編輯]

全國總述 (未錄入a83)

[編輯]
  • 在我國開始推行普通話之後,方言在電視節目中的使用日益減少,直至漸漸式微。......令人擔憂的是,隨着共同語影響範圍的擴大,方言的影響力度會逐漸減小。而隨着國家對普通話的進一步推廣,電視節目中的方言現象就更加令人覺得前途堪憂。[1]
  • 據了解,目前全國電視方言類節目大約有30多個,[1]
  • 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的方言新聞節目《拉呱》自2005年10月31日開播以來,受到山東尤其是濟南觀眾的喜愛,.....但後來《拉呱》改成了普通話,以前喜歡看的觀眾都紛紛表示,改版後的《拉呱》不能叫《拉呱》了,而應叫《談話》了。[1]
  • 用方言播新聞的電視節目,大多採取了站着播新聞的形式,有別於傳統新聞節目的正襟危坐,更給受眾帶來了一種別開生面的新鮮感。...主持人更是採用了吹拉彈唱、插科打諢等多種形式[1]
  • 從目前的方言節目來看,方言戲曲節目、方言新聞節目以及方言欄目劇佔多數。據悉,全國已有大大小小近200個欄目劇,有的以情感故事為主,有的則偏重對新聞進行二度演繹,還有的則不乏對經典名著進行戲說和新編。像成視都市生活頻道的《成都情事》、四川台經濟頻道的《麻辣燙》以及陝西電視台的《都市碎戲》《百家碎戲》等都創下了極理想的收視率,很多地方電視台方言欄目劇的播出時間緊隨地方新聞,收視率卻幾乎超過了本土新聞節目。[1]

think

[編輯]
  • 2007年乾脆限制所有方言節目「應當報經國家或者省……依法批准」。[6][7]

電視對學習語言

[編輯]
  • category: 方言綜藝節目(湖南衛視越策越開心)、方言解說體育頻道 (User:Lovewhatyoudo/b29)、方言戲曲頻道、方言教學節目. 浙江缺少綜藝和體育.
  • 媒體語言已經滲透到...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使用。各級地方電視台、廣播電台應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 重視方言的推廣和使用。可以適當調整部分時間用方言來播報本地市的新聞, 通過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方言節目來引起觀眾 (聽眾) 對方言的重視。......優秀的電視劇和紀錄片, 如《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國》等, 都可以提供方言對譯配音版本, 以增強優秀文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鮮活互動;還應適當增加方言影視娛樂節目, 可以寓教於樂, 充分利用明星嘉賓的影響和效應, 引導年輕人重視對方言的關注和使用。此外, 如果該地的方言比較難懂, 還可以適當增加學習方言的節目, 滿足更多人學習本地方言的需求。[9]
  • 開闢生動的方言節目(欄目)或用方言俗語進行演藝傳播,在客觀上起到了弘揚方言的作用。[10]
  • 吳語電視全盛時期,在學生流傳甚廣。[11]學術研究普遍指出在家看電視對於語言習得的潛移默化,比學校的語言教學更有效。[12][13]由於浙江學校普遍沒有吳語教學的課時,吳語電視的作用更為突顯。在家裏也跟父母講普通話的本地兒童,因看電視而重拾一些吳語單詞,寧波的吳語譯製片節目《阿國電影》和紹興《師爺說新聞》等尤受學習者喜愛。[14][15]2005年廣電總局剎停方言節目後,
  • 浙江省廣播電視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方言類節目管理的通知, 浙廣局發﹝2007﹞138號
  • 總述浙江方言電視[16]

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國》等, 都可以提供方言對譯配音版本, 以增強優秀文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鮮活互動;還應適當增加方言影視娛樂節目, 可以寓教於樂, 充分利用明星嘉賓的影響和效應, 引導年輕人重視對方言的關注和使用。此外, 如果該地的方言比較難懂, 還可以適當增加學習方言的節目

  • 收視: 《阿福講白搭》的收視率穩定在15%以上,市場份額在55%左右。通俗地說,就是每100位接受調查的台州人中,有15人在收看這個節目。但接受調查的人裏面,大部分當時沒在看電視,正在看的人裏面,55%在看《阿福講白搭》。這樣的收視率...在全省,包括省台在內,同一時段播出的所有自辦電視節目中,都是第一。[17]/////連續四年,《阿福講白搭》的收視率始終穩定在12個點以上,市場份額在50%左右,在浙江省所有自辦電視節目中位居第一,節目一年的創收達到一千五百多萬。主持人阿福簽約浙江聯通,與全省五大方言節目主持人聯袂代言浙江聯通「如意通」品牌,對聯通產品的推廣起到了顯著的拉動作用,聯通台州分公司鑑於良好的市場效果,2007年在頻道投下了創歷史的300萬元的廣告額度,2008年再次以183萬的價格競拍節目冠名權。2010年,《阿福講白搭》冠名及插播等項目共計拍出620萬的好成績。[18]
  • [18]
  • 阿福講白搭主持自述: [19] ; 廣電局文章見:
  • 在台州,《阿福講白搭》不僅使眾多的當地中老年人成忠實觀眾,還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喜歡上這個節目,結束語「明天晚上十點鐘,別忘記了」也成了老少皆知的一句話。.....讓老年觀眾覺得親切,青年觀眾覺得熟悉,少年觀眾覺得好奇。.....[20]
  • 方言式微: 《阿福講白搭》的主持人更像一位隔壁鄰居,他的語言是我們從小聽慣的,也是你每天在講的,他說的事也是身邊發生的[20]
  • 每檔方言類節目每天播出的時間總量不超過半小時。/ 廣告節目原則上不使用方言播出。/少兒頻道不得開辦方言類新聞節目,其他頻道的少兒節目不得以方言作為主要用語。[21]
  • 2004年1月-2007年7月,浙江省共播出方言節目42檔[22]

從最初的欄目劇、配音劇、新聞欄目page=163.

  • 少兒頻道=4-14歲為目標觀眾
  • 民族語/粵客潮閩語直播閱兵. [23]
  • 國航空姐微博暗諷溫州人普通話不標準[25]</ref>

郭鎮之和張小玲在雲南昆明的田野調查中同樣發現,有觀眾將方言節目和分裂主義聯繫起來,批評「昆明電視台有支持昆明獨立的嫌疑」(2012:309). 清華大學郭鎮之和諾丁漢大學張小玲(2012)刊於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Hegemony and counter-hegemony: The politics of dialects in TV programs in China」


  • reserved sources:
  • 小學生觀眾多
  • incidental (連帶/被動) learning > intentional learning [26]
  • home television better than at school: [27]
雙語者

[28] [29] [30]

Tom and Jerry

[編輯]

拍出《貓和老鼠》的他,把Tom and Jerry永遠留給了我們 2020年04月20日 15:19 PingWest品玩 http://web.archive.org/web/20210129071831/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4-20/doc-iircuyvh8838457.shtml

方言配音動畫的前前前世 動漫雜談 2018-8-14 https://archive.is/3pXhP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49365/

others

[編輯]

為方言走上銀幕點讚, 光明日報[31]

  • 而「年輕人喜歡時尚新潮的東西,雖然不會排斥方言新聞播報,但由於從小受普通話教育的影響,聽起方言來總不是那麼順耳。」[15]
  • 四川編導崔倩:"現在中國一直是推廣普通話的,作為官方的宣傳陣地,電視台本身就應該使用普通話"[32]
  • 上至革命領袖,下至田間百姓,都說着一口地道普通話也是不現實的。雖說推廣普通話工作任重道遠,但在藝術創作中,還要講究美感、藝術性和真實性。[33]
  • 內蒙古晨報: 這些節目以新聞和娛樂類為主,很受當地觀眾的歡迎和追捧,節目的收視率都排在當地所有電視節目的前列。而且這些方言類的節目並沒有出現廣電總局相關官員所說的「群眾意見很大」那樣的後果,反而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最新消息是,一直採用客家話和普通話雙語播出的廣東梅州電台,因為經常有聽眾寫信來反映,該台客家話節目大概占節目總量的四分之一,嫌客家話節目不夠,所以廣東梅州電台應聽眾要求,準備在4月份進行改版,增加客家話節目的比重。[34]
  • 憲法規定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何為多民族?無非就是有各自的文化和語言,風俗和習慣。然而,在現代媒介如此發達的今天,幹掉螢屏方言,除了將導致人們群眾更進一步對本已惡俗虛假的電視螢屏繼續保持懷疑之外,我實在看不出它還能起到一些別的什麼作用。[35]
  • 羅塵,作家,紀錄片導演, 2009: 無論廣電總局禁不禁播方言劇其實都無所謂,方言照說,電視照看,無非是打發個時間,誰還真信了。關了電視睡覺,說的夢話不還是「娘打拐」(湖南本地方言,感嘆事情糟糕不如意)嗎?普通話早就不流行了[36]
  •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新聞社區,對555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影視劇掀起方言熱 58.2%的人認為東北話最火[37]
  • 搜狐娛樂就此致電了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王衛平....搜狐娛樂詢問,如果一部電視劇特別優秀,必須通過方言才能精確表現人物,總局會否對此有破例時,王衛平回復稱:「對於方言使用的各類情況,都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定。」[38]
  • 7月17日《寧波晚報》報道中,某位著名藝術家的經紀人高大寬這麼認為:「東北話是普通話的一種,趨於普通話,沒有太難懂的成分,不會影響觀眾的理解」。.......東北話是地方色彩非常濃厚的方言,她絕不是特殊的「普通話」,也不是什麼「亞普通話」,如果把東北話加以「特殊對待」,那麼,唐山話、天津話又怎樣對待呢?他們大多聽得懂,但是,他們又該怎麼對待呢?所以,東北話不能人為地「搞特殊」,這種文化特殊的辦法,實不可取。///我們應該像保護好東北方言一樣,保護好其他各地的方言,全國七大方言區,我們應該像保護好東北話一樣,允許各地方言區的母語文化充分發展,這是積極的人文政策,和普通話推廣一點也不矛盾。我們也要像愛護趙本山一樣,愛護其他方言藝術家![39][40]
  • 從來沒有哪一部方言劇中是完全沒有普通話的.........我們應該正視母語文化復興的現實,消除對母語文化的「品味歧視」。.........裴鈺先生認為新聞發言人朱虹在描述影視作品中「失度、過濫使用」的說法不準確。...裴鈺還生動的引用了一個例子,「東北人看不懂粵劇,不能說粵劇就不好;廣東人也看不懂秦腔,也不能說秦腔不好。我們不能要求粵劇第一得讓東北人看得懂,也不能要求秦腔就一定得讓廣東人看得懂。」如果用「影響傳播、觀眾聽不懂」為由來限制一個具有地域特點的藝術作品是不合理的。[41]
  • 拿今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兩部電視劇《四世同堂》和《我的兄弟叫順溜》來說。《四世同堂》改編自文學大師老舍先生的名著,擁有黃磊、蔣勤勤等超強的演員班底。而陣容班底稍微遜色的《我的兄弟叫順溜》卻超過前者取得了傲人的收視率。裴鈺認為造成這兩者收視率差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方言」的使用。//《四世同堂》原著小說的作者老舍最被人稱道的就是他的作品中無論是描寫世態人情還是習俗時尚,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而新版《四世同堂》則為了迎合現代觀眾,刻意捨棄了這種「京味」,事實證明這種刻意的做法也遭到眾多非議。[41]
  • 方言劇就是我們的母語劇。方言是文化語言,是生活語言,是母語,所以,「母語劇」讓大家感到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可以在方言區放映。國語劇和母語劇,如今雙峰並起,齊頭並進,正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41]
  • 保護好方言和推廣普通話並不矛盾,作為政策指引下的具體實踐,方言劇和國語劇也從來不是矛盾的,從來不是彼此水火不容的。我們主張「方言劇」,並不是和國語劇相矛盾的。如果一定說有矛盾,那麼,我認為那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矛盾。[39]

趙半山靠東北方言賺大錢, 其他方言區例子?

[編輯]
  • 趙本山身家過7億 靠「東北方言文化」致富[43]


內蒙

[編輯]

包頭師範學院劉老師:前兩年有音像公司出版了《貓和老鼠》動畫片的東河方言版,雖然沒在媒體上放,但碟片的銷量很大,這說明,方言的節目還是很受市民喜愛的。「禁播方言」莫名其妙。[34]

[編輯]

廣電總局決定從今年起啟動電視劇捐贈活動,號召全國電視劇製作機構每年向西藏、新疆兩地分別捐贈1000集電視劇。今年共有26家電視劇製作機構捐贈了44部、共1027集電視劇,其中《這裏的黎明靜悄悄》《陳雲在臨江》《天下*樓》《神醫喜來樂》《搶灘大上海》等都是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目。

近年來,在「西新工程」的推動下,西藏、新疆兩地的廣播電視建設和覆蓋工程迅速發展,其中西藏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到80%以上,新疆均達90%多。但隨着廣播電視科技設備的不斷發展,如何提供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日漸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西藏電視台藏語衛星頻道開播後,人口覆蓋率很快達到83%,藏語節目卻顯得更加缺乏,現存的節目在一年內就可播完。而且電視節目的重複率很高,如《西遊記》已重播了30多次。

少數民族語言節目總量不足在新疆同樣存在,突出的表現是譯製片源短缺和自辦節目數量有限,目前3個維語頻道每年譯製電視劇1100集,勉強能保證每天播出1集新劇。電視節目重播率達到30%,影視片的重播率更是高達50%以上;而現今的自辦節目每天平均的正播時間只有29分鐘。

[44]


領導人方言

[編輯]

Reconciliation?

[編輯]

Cantonese, Taiwanese, and Hakka -- have received little offi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s of the nations where Chinese is spoken; they are not mutually intelligible with Mandarin, and are often deeply stigmatized. Although China's language wars have paralleled cold war hostilities, unofficial forces in the 1990s are rapidly enhancing dialect prestige, as an economic boom increasingly links the "Greater Chin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aiwa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45]

雲南

[編輯]

方言版《春光燦爛豬八戒》下月雲視熱播 2004年10月30日11:05 春城晚報 10月28日下午,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熱心觀眾在雲南電視台方言故事看片沙龍上,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方言配音版電視連續劇《春光燦爛豬八戒》的片斷。從11月1日起,雲南電視台公共頻道將於晚間21:45強勢推出這檔方言劇。由於接到了廣電局「關於禁止播出改編引進境外影視作品」的通知,雲南電視台公共頻道的《方言劇場》及時對播出計劃進行了調整,方言版的《說老公壞話》、《粉紅女郎》等也即將熱播。雲南電視台負責人表示,《方言劇場》以後會經常性地舉辦這樣的沙龍,想要參與沙龍的觀眾可以登陸bbs.yntv.cn上網報名。 高 凡 翟春霞(春城晚報) http://news.sina.com.cn/o/2004-10-30/11054087054s.shtml

湖北

[編輯]

再看看武漢的一些報紙,《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楚天金報》等報紙中方言的運用比較常見。《武漢晚報》開闢「九頭鳥」專欄以方言報道社會新聞,每日一篇;《楚天金報》設「街巷故事」一欄,讀者來信來電多以方言敘事;《楚天都市報》逢周四推出副刊「漢味茶館」,「漢味茶館」欄目具有濃郁武漢地域特色、歷史特徵,包括「湖北大鼓」、「漢貨小品」、「扯野棉花」、「漢味快板」、「講點把古」、「吹哈子牛」、「漢腔趣話」等多個小欄目。其中「漢腔趣話」欄目就成為非方言言說者學習當地方言的平台。該欄目以調侃、詼諧的方式解說一些武漢方言,如《「濮存昕」兼「田克兢」》中用濮存昕和武漢當地說唱演員田克兢的語言分別朗誦了兩首詩:濮存昕版的「大地/我的、母———親/我、是您的、孩子!」到田克兢這裏成了「大地,我的姆媽唷,我、我是哪個? 我是您家的伢!」讓人讀後忍俊不禁。這些欄目讓非方言言說者增長了一些方言知識,同時領會到更多的地域文化,有利於增強對當地文化的歸屬感。[46]

春晚: 欠缺湖北四川etc西南官話

[編輯]
  • 瀋陽日報: 每每春晚前,傳媒娛樂版也會譴責北方有點兒「霸權」,為廣大的南方鳴不平。.......(不過)....以2007年為例,南方地域來自的武漢小品《招聘》和來自四川的小品《粑耳朵》亮相春晚,雖然其包裝成「漢普」「川普」之後失色了很多,演出「笑果」總的還是不及北方小品,但他們代表南方衝擊春晚成功,還是令人欣喜的,也值得鼓勵。  雖然,春晚的歌舞沒有分成南方歌舞和北方歌舞,也沒見將歌手分成南派歌手和北派歌手,但從語言類節目的特殊性考慮,從南方觀眾對語言類節目的需求考慮,還是有南、北小品之分,對南方小品,還更應該寬容些。[47]

電視台

[編輯]
  • 電視劇除了特殊需求,要用普通話這一點我想沒有任何異議,但是明顯現在走偏了,不但是用普通話,還要用帶有強烈北方詞彙口音的普通話,目前全國,尤其是南方諸省衛視(包括官話和非官話區)的節目,不只是電視劇,所有的節目,包括新聞主持,都在急速的「北京/東北化」,東方衛視被調侃成東北衛視可不是單純因為它不講上海話的原因。估計中央台是唯一堅持標準普通話的電視台了。其實這個現象就是宣告了普通話人造化的失敗。無論你是你是8成自然2成人造老國音也好,還是9成自然1成人造新國音也罷。只要你是自然成分更多,就天然造成了某一個以這種自然語言為母語的族群在文化上獲得了天然的優勢,目前看來就是華北-東北集團。[50]


  • 2005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川內致力於發展方言劇的導演、演員大部分都不認同,甚至鬧情緒。《通知》的內容直接影響到李伯清,他籌備已久的方言劇《石碼頭》可能就此擱置。[4]
  • 好不容易籌拍方言電視劇《石碼頭》的李伯清最激動:「文藝欄目怎麼能禁止方言?還好電視劇不是我的專利,我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在舞台上講評書。」[4]
  • 而《王保長新篇》的導演陳福黔對這種「一刀切」表示遺憾:「荷里活的電影還專門要求演員用某個州的口音,藉此表現藝術特色。所以方言劇不應該搞一刀切。在西南地區,四川方言劇很受歡迎,廣電總局應該考慮到觀眾的需求。」[4]


  • 廣電總局再次向媒體解釋,「方言跟口音不同,在電視劇中有一些地方口音應該是一個特色,為全劇增加些看點,而通知中規定的方言主要指地方性很強的語言[51]
  • 在全國已經大紅大紫的趙本山一直沒改鄉音,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一口標準的東北話,即使是在舞台上,他也是不改本色,正如他所說的,「如果我說的話哪個中國人聽不懂,那他肯定是馬來西亞人。」[51]
  • 像川劇等一些地方劇將大受限制,採訪中記者獲悉,大批四川導演、演員對此《通知》大喊遺憾。[51]
  • 資深導演楊亞洲,「如果想針對一個地區播,那就用方言,如果像全國播,那就用普通話,兩者並不衝突啊. // 《山嫂子》的主演媛鳳: 我覺得在四川本土播放的話就應該用方言版本[51]
  • 中共領導下文字改革(1930-40年代)[52]
  • 關於方言節目的「一方之言」 (brief summary below)[53]
  • 地方電視台播放方言節目、方言電視劇,是民眾應該享受的文化權利。每個國家的公民,有權利要求內部的文化多樣性,有權利要求保存和延續這種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權利去接觸和欣賞,東北人有權欣賞東北語言風味的影視作品,湖南人也有權從電視中品味瀟湘風韻。有關方面似乎應該更加尊重人們這種快樂的權利。[53] (這個觀點早前出於[54] )

新聞、民生、綜藝節目

[編輯]
  • 用杭州話說新聞——城市電視台新聞本地化的思考[55]

自2004年1月杭州電視台杭州話「戲說」新聞欄目《阿六頭說新聞》大熱,2004-2005年浙江各市冒起十餘檔「戲說」新聞、社會民生情景短劇方言節目[註 2]浙江省語委2005年4月座談會批評此風氣。[63]浙江省宣傳部副部長、省語委副主任高海浩山東人,母語中原官話)認為吳語方言節目朝「戲說新聞」發展是低俗的,指「媒體要從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來看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63]2007年,《麗水日報》記者撰文《適度控制方言節目彰顯和諧理念》指出方言節目令外地人被排斥,為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一起構建和諧社會,應推廣普通話節目。[64]母語為溫州話金鄉話殷作炎教授指「不少外來人口都受困於聽不懂杭州話,杭州方言類電視節目的增多會顯出城市的小家子氣,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63]

2006年12月25日,浙江頒《省政府令第228號》規定「新聞媒體用語[...]應當以普通話為基本用語」、第十二條「廣播電視播音確需使用方言的,應當報經國家或者省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准,並在規定時間內播放」,[65][7]具體執行為「黃金時間晚上7點到9點電視台不得播出方言類節目」[7],引起輿論。新華社浙江分社對此發起網上投票,499投票者認為合理與不合理各佔41%。[66]

四川

[編輯]
  • 迫於"廣電總局禁令" 四川方言版《潛伏》被停播[67]
  • 《死水微瀾》是方言劇中的異數,它裏邊沒有搞笑、沒有噱頭,就如一切正劇樣徐徐展開,卻用成都話完全再現了李劼人這部作品的精髓。//  李伯清把成都方言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潮。他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成都方言藝術方式,並冠之以「散打」之名。提起這個名字,有文化沒文化的人沒有不知道的。你對此俗文化是鄙夷不屑也罷,是會心微笑也好,但凡你生活在成都,你就無法迴避「李伯清效應」。既而,電視方言節目從零敲碎打到專門的創作班子,從方言評書到方言電視劇,從方言社教節目再到方言新聞,方言頑強地向電視節目類型全面滲透,從地方媒體向全國性媒體擴展(如2001年央視3套播出《李伯清散打法輪功》)。[68]
  • 「假老練」萬喜、「悶墩兒」陳利亞等嘗到了甜頭,後來所出專輯《市井百態串串香》銷量一路飆升。據悉,《市井百態串串香》上市兩個月來,就以12萬張的銷售總量創下四川銷售紀錄。...出川話專輯、開演唱會、簽約唱片公司,忙得不亦樂乎。川話音樂專輯的特殊品質以及它的成功吸引了外地唱片公司入川,搶購這一「績優股」,更發誓將川話打造得像東北話一樣婦孺皆知。[69]
  • 牙尖幫小王飛哥...發行於四川2004年12月24日。四川影音製作人呂品推出了第一張歪唱專輯《牙尖道》[70]

江蘇南京

[編輯]
  • 《決戰南京》改方言損失30萬 不滿禁令還得照辦[71]

蜀狂: 2001年高考

[編輯]
  • 網上曾經流傳得非常廣的一個笑話,說是某年的一道高考語文試題,「用10到20個字給推廣普通話做個廣告策劃」,於是出現了千奇百怪的答案,這就映證了2001年的那道高考語文作文試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笑話中,有一個同學是這樣回答的:「方言誠可貴,外語價更高。若為普通話,二者皆可拋。」
  • 作為一個中國人,學好普通話,掌握好漢語,我認為是應該的,把中國的文字和語言掌握好,發揚光大,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做好的。個人認為,學好普通話的確比學好外語更有意義。但是,廣電總局的這個規定就有點讓我覺得莫名其妙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因為有了各個地方的民俗文化在裏面,地方方言,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72]
  • 自從接觸到網絡後,我就很少看電視了,但是每天吃飯的時間,都會被動地看上一會電視。你知道,這才叫受罪啊,剛剛把一口飯吃進嘴裏還沒有咽下去,電視裏就開始吼肛泰克,接着又是胃必治,跟着來的又是衛生巾,更少不了治療性病的,或是幾個大胸女人在那大喊豐乳,本來胃口很好的,結果就被這些廣告給嚇沒了,真恨不得馬上就去把電視砸了。可是這又關電視什麼事?忍了,反正我又不常看電視的。可是現在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禁播方言劇,我就在想,是不是想把這些垃圾廣告整頓一下更有意義呢?規範語言,倒不如先規範內容。[72]
  •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對四川的方言鍾愛有加。[...]成都還有一個把四川方言和藝術結合起來的人,那就是李伯清,[...]李伯清組織人把《貓和老鼠》改編成四川方言版的,創造了又一個收視率的奇蹟,[...],後來其他地方的人還效仿他,做出其他方言版的《貓和老鼠》。重慶電視台曾經推出過的一系列方言劇,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中央電視台不是曾經也靠趙本山拍的那幾部方言劇來提高收視率嗎?說禁就禁,難道你是霸王不成?如果廣電總局能夠讓趙本山不再在春晚里操那口東北口音,我就說你NB。[72]
  • 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如果在拍關於鄧小平的電影電視裏,你讓他操一口純正的普通話,拍毛澤東的電影電視,你也讓他操一口純正的普通話,這就明顯的不合符歷史事實,所謂的重大也就不顯得重大了,倒像是在兒戲。以前拍過的很多關於他們的優秀電影電視,你這通知一出,就把他們全部否定了。[...]就說現在國家領導人,有幾個把普通話說得標準的?你規定電視裏的領袖偉人們必須說普通話,倒不如先讓他們把普通話說話吧。[72]
  •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他都是以藝術的形式來表現生活,藝術,就應該讓藝術家們自由地發揮他們的藝術才華和想像力,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樣的藝術,才具有生命力。廣電總局現在卻要憑藉他的權利,硬要把藝術裝進一個死的框框裏,限制藝術的自由空間,不知道這是在扼殺自由還是在扼殺藝術,真不知道他們安的是什麼心。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中國後,也滅了他們的文字和方言,統一貨幣與度量衡,莫非廣電總局在以秦始皇自居?[72]

湖南

[編輯]

在這個時段里,地方台的節目要用硬新聞去和電視劇爭奪觀眾,顯然是一種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的做法。有鑑於此,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把節目內容定位在社會新聞上,以軟新聞為主,走大眾化道路,貼近生活,貼近現實,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感興趣的一切大小事情,這正是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得以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73]

在地方電視台的晚間新聞節目中,將內容定位在社會新聞上,不獨湖南衛視一家,《晚間新聞》何以獲得巨大成功?首先,這檔節目成功在於儘可能對新聞現場回歸,這是電視新聞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對電視最本質的特徵——現場同步記錄功能的回歸。就象《晚間新聞》節目中所穿插的口號——「聽我講新聞」一樣,我們從節目中可以聽到真正來自民間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新聞當事人用不同的方言在講新聞。《晚間新聞》現場採訪的記者並不出境,而是將電視畫面留給了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本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現場同期聲,用新聞事件中人物自己的話來報道新聞,記者的提問只是起穿插作用。正是這些樸素的方言土語、電視畫面和現場的環境音響,使得每一條新聞都具有強烈的紀實風格,使得每一條新聞更具有真實感和電視質感。[7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註:後世修改了魯迅的發言),類似的,我們也可以說,只有地方的,才是全國的,地方性的新聞做得好看,同樣可以吸引全國的觀眾。一方面,湖南衛視是一個省級電視台,在省內擁有大量的觀眾,用湘方言講述發生在三湘大地上的新聞,節目自然充滿了湘文化的氣息。另一方面,湖南衛視是一個省級上星台,許多省外的觀眾都能收看到湖南衛視的節目,大量的省外觀眾使得新聞報道的地域性漸漸淡化,節目製作者不僅僅關注三湘大地,全國各地的新聞也開始出現在《晚間新聞》的節目中。例如在2002年1月14日的《晚間新聞》中,頭條新聞就是用滬方言,講述上海的一位好護士張賢玲十五年義務照顧病人王金蘭的故事。在1月17日的《晚間新聞》中,播出主持人李銳在長春的一戶農家採訪的故事,新聞標題也起得饒有東北味:誰說東北只有豬肉燉粉條,俺那旮旯生活條件高。正是這種地域性與非地域性的統一,使得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獨具一格,吸引了省內外大量的觀眾收看。[73]

高一飛

[編輯]
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高一飛[註 3]
  • 1996年,我剛從另一個城市重返重慶,那時重慶電視台正在播放《山城棒棒軍》,每到開播時間,萬人爭睹,也是每二天議論的快樂話題。地道的重慶方言讓我更加愛上了這座城市,因為只有通過方言,我們才能了解重慶人的幽默和對生活的熱情[76]
  • 有人強調方言是文化多樣性的需要,這固然沒有錯。其實,文化多樣性,只是保護方言的一個表面的理由,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方言文化產品能夠給理解這種方言的人帶來特有的快樂。快樂 ,就可以是唯一的理由,所以在地方電視台,拍攝和播放方言電視劇,是民眾快樂的權利,它是文化權利的一種,就如民俗、宗教,它不需要太多功利的理由,精神上的快樂 ,可以成為它存在的全部意義。[76]
  • 廣電局限制方言文化產品,就是用國家權力干涉人們這種快樂的方式。自從1955年10月中國開始推廣普通話,方言的話語權逐步被削弱。在之後的城市化進程中,方言被打上了濃重的鄉村烙印,甚至成了搞笑的工具。這種做法,表現出強勢文化對老百姓快樂的不理解和淺薄;而權力的介入,則表現的是文化權力部門對文化的無知和傲慢。[76]
  •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西部基地常務秘書長郭宏稱:他說:「雖然國家出台了主持人的相關規定,但並不是要禁止方言節目。[77]
  • 全禁止方言節目 (when?)

莊禮偉:港台話也是中國話

[編輯]

莊禮偉(暨南大學,江西井岡山人,祖籍汕頭[78])港台話也是中國話[79]

  • 因為我從來就不喜歡廣播電視中的忸怩作態、拿腔捏調、刻意模仿、邯鄲學步、老牛裝嫩、集體發嗲。但是對於這樣大一統的、絕對的訓令,我覺得還是有可商榷之處。我堅決擁護在新聞、教育類節目中使用標準普通話,但是在生活類、娛樂類節目中,在主流的標準普通話之外,出現一點點方言和地方普通話,有何必要「嚴禁」和「查處」?各種方言元素的存在,體現出中國在語言方面的博大、寬容、多元。[...]什麼是好的語言,不是靠有關部門「訓導」出來的,而是由大眾選擇、由時間淘洗出來的。[79]
  • 在青少年中,那些「哇」、「耶」之類的新潮腔調,只要已經不是刻意,而是已融入內心,發乎自然,就沒必要去強行管制。今天有關部門規定的表達高興的種種「統一用語」、「規範用語」,在清朝的「有關部門」、德育權威、古文專家們看來,不也是離經叛道、淺薄浮滑一類的東西麼?////如果全國各地的老百姓在表達高興心情時,都非得採用普通話或京腔普通話,那真是一種很恐怖的場景。讓北方人說句「蠻好」,可能確實比較做作,可是在南方,說「蠻好」就不存在做作問題,所以不要用地域眼光、中心眼光來教導什麼是「做作」。[79]
  • 聽到張國榮的《風再起時》和Beyond的《光輝歲月》,聽到加菲貓的鄰家大叔式的粵語配音,聽到麥兜在說「椰林樹影、水清沙幼」,我們會為中國擁有如此出色和有趣的地方語言而由衷高興。[79]
  • 標準普通話與方言之間,並不存在高雅與低俗之分。有些人對地方、民間俯視慣了,總想搞出一個大一統的局面來,排除任何雜音,這才是非常低俗、要不得的做法。[79]
  • 港台腔的「入侵」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我們不反省和擯棄大陸廣電媒體中的生硬腔、訓話腔、文件腔,那麼其他平民化的、鮮活的替代物自然就會「入侵」進來。普通話中大量的泛政治詞彙和腔調,就像一塊塊語言石頭,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乃至大學生在重大節日到來或重要指示下達後接受電視採訪時,大多是以「我特別特別激動」開始,以「關懷、溫暖、正確、及時」過渡,最後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結束。而西安小學生誇張的對「連爺爺」的歡迎詞,更是這種電視腔的「極限版本」。[79]
  • 再回到港台腔的問題上,一隊高中生贏了球,一組大學生攀上了雪山之巔,在人生的這種快意時刻,對他們擊掌時說句「耶!」有什麼必要去指責和「取締」呢?難道非要他們說「今天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心情特別特別激動,特別特別地振奮,所以我們今天要好好學習,將來……@¥%#◎%&*!」?[79]
  • 港台話也是中國話。我贊成推廣普通話,但我也贊成保護地方話,保護中國語言的多樣性基因。這二者並不矛盾。[79]
  • 無論是普通話,還是地方話,都是人民的語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說普通話還是地方話,而是不要說違背事實的假話、言不由衷的套話、千人一面的廢話、盛氣凌人的霸王話,不要說訓導腔、岳不群腔,把這些東西統統拉出去廢掉,那麼,無論是普通話還地方話,都會是受歡迎的人民語言,都「要得」(川)、"蠻""曉得"(湖南)「好嘢」(粵)、「爽」(台)、「中」(豫)、 「珍貴、八爪」(超級女聲)、「好,很好」(葛優)。[79]

Four different sources

[編輯]
  • 方言瀕危 城市規模越大受到的衝擊越大[80]
  • 2004年7月,韓沛玲來到了江蘇常熟。作為漢語方言研究專業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她關注方言已經很久了。在常熟市的辛莊,韓沛玲耐心地和多年前嫁到這裏的唐惠珍一起讀字,做方言調查。「飯咸了的『咸』怎麼說?」「幫助的『幫』怎麼念?」韓沛玲認真地記錄着她的發音,津津有味地體驗着吳儂軟語的妙處,也驚訝它與自己家鄉話間(韓是山西人)的差異。[80]
  • 唐惠珍對自己有可能起到的作用無從知曉,那些連她自己也瞧不上的土得掉渣兒的辛莊話將被註明國際音標,然後裝訂入冊,「很多年後,如果辛莊方言不存在了,按照現在這些音標,也還是能夠把它讀出來」,韓沛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儘管只是一次例行作業,但她希望自己做的工作,客觀上能夠起到保護方言的作用。只是,韓沛鈴認為自己的力量太有限。她無奈地承認,方言的萎縮幾乎是不可阻擋的。[80]
  • 無論是文字的傳說者還是研究者,無論是無形的預警還是有形的搶救措施,對於方言的保護而言,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是漢語方言的尷尬現狀。「我們對方言已經越來越陌生。在這個一切都被簡化、被『縮減』的時代,要走入一個方言的世界,對我們來說談何容易。方言的死亡,差異的壽終正寢,意味着鮮活的感性縮減為乾巴巴的、號稱為理性的方程式以及電腦鍵盤上的符碼。」1996年,當時還在讀書的敬文東就在一篇評論韓少功《馬橋詞典》的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對於方言的隱憂。(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敬文東
  • 2004年,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敬文東對方言式微的趨向已然有了宿命般的憂慮,在其出版的《被委以重任的方言》一書中,「方言」符號轉化為弱勢文化的全權代表。「方言的出生、發展和消亡,是語言和語言之間的較量,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全球化的年代,必須要有一種公共語言交流。」[80]
  • 儘管認為語言最鮮活的成分還是蘊涵在方言當中,但是和同齡人一樣,敬文東所有讀寫和思維的語言也早已經是普通話的意境,他能夠保留的只是對於家鄉話的尊重,「四川『方言』天生的能力是,不用我們費力,就能把我們領進鑼鼓喧天、鍋碗瓢盆、家長里短的沸騰生活,那是茶館與火鍋代表着的人間事件……我終生熱愛這鮮活、生動、充滿野性的一幕。」[80]
  • 方言的危局早已是學界的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室主任周壘認為,[...]要具體到哪一支小的方言語種在消失,還無法做出確切的統計。[...]「中國地方太大,語言太複雜,我們現在能夠摸清楚的只是以縣城為主的方言」。周壘說,縣以下的鄉村,正是方言流失的源頭。只有在普查的時候才能知道方言的處境,而上一次大型方言普查還是上世紀50年代的事情。[80]
  • 周壘說,表面上看,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仍然有千萬以上的人在說上海話,而實際上,使用上海話的範圍越來越窄。任何來自書面或者媒體的信息,都要用普通話表達。上海話只能用在幾乎沒有文化層次的吃飯、睡覺之類日常生活狹小的範圍內。他認為,上海話正在走向名存實亡的不歸路,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上海方言的詞彙貧乏。
  • 專門研究上海方言的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錢乃榮舉出了佐證,根據他的統計,上海話中有特色的、而在普通話中沒有的單音動詞,其中有74個詞在現今大學生一代中已消失不再用了。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閩南話、粵語,以及其他幾乎每一個應用方言的環境。
  • 浙江金華市曾經做過一個金華方言的調查,在6歲到14歲孩子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普通話,但52.03%的人完全不會說金華方言,能用金華方言較好交流的僅佔22.65%。學好方言不如學好英語,成為金華小學生與家長間的默契。
  • 西安外國語附中初三學生吳雨婷運用方言要稍微好些,她用一口流利純正的普通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80%的時間都是說普通話,但在給老家人打電話的時候會說陝西話。
  • 和吳雨婷一樣,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經常是「剛說完普通話,又要說老家話,有時候都有點變不過來」。
  • 富有獨特魅力的漢語方言正從南至北,從東到西,在一代人身上出現斷層。周壘把目前的方言瀕危比做是物種消失,這個過程的消亡,有可能只是幾年的時間。
  • 對於使用人數眾多的方言存在的萎縮現象,周壘則建議實行「方言普通話」的嘗試,他認為實際存在並流通的是各種具有方言特色的普通話,即一種方言的變體,方言和普通話的關係應該是「普通話既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
  • 不過,周壘也表示,語言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目前,保護瀕危語言,也僅僅限於用筆記錄下來,有了錄音技術後,可以留下錄音資料,但也不能夠維持其作為交際工具的存在。其原因是在語言的發展、消亡面前,人類是無能為力的。
Quote
"方言被打上了濃重的鄉村烙印,甚至成了一些小品演員搞笑的工具"
  • [76] direct quote: (方言被打上了濃重的鄉村烙印,甚至成了搞笑的工具。這種做法,表現出強勢文化對老百姓快樂的不理解和淺薄;而權力的介入,則表現的是文化權力部門對文化的無知和傲慢。)
  • 拿什麼拯救你 舌尖上的鄉愁[81](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方言被打上了濃重的鄉村烙印,甚至成了一些小品演員搞笑的工具。)
  •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方言風暴」及其成因[82] (隨後的城市化進程,方言被打上了濃重的鄉村烙印,甚至成為小品、相聲、喜劇等藝術形式的搞笑工具。)

電視劇、外購節目方言配音

[編輯]

浙江教育科技頻道絕對OK》以杭州話配音譯制海外電影、電視劇和動漫(2005年9月5日-2006年末)[83],節目初期辦「配音PK大賽」邀觀眾參賽。[84]

浙江錢江都市頻道普通話與杭州話並用電視劇《開心一家門》(2006年3月20日-?)[87][88]


  • 恰好今天是期末考前一晚,有點焦慮就上網搜青春門五號想懷舊一下。只可惜土豆網上的視頻清晰度很低,集數也是不連貫的,似乎關注的人也不是很多,否則應該能夠得到更好的整理。而在B站上根本沒有查到青春門五號。在百度上,就連「青春門五號停播」這一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也只有寥寥幾條,似乎像是石沉大海一般,消散在了杭州人整體的回憶里。不過萬幸土豆網上還有一些完整的劇集,得以讓我一窺這一部我小學時代最着迷的情景劇(不意暴露年齡)。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每到禮拜五,我就一定要住奶奶家,為的是晚上可以無限量的看青春門五號看到很晚,然後可以直接睡在沙發上,而這兩者都是在自己家爸媽不讓我干的。對我而言,青春門五號始終與我的小學回憶交織在一起,「如何評價青春門五號」這樣一個問題總是會成為對那個時代記憶追溯的一種觥殤。相應的,當青春門五號這樣一部十多年前的電視劇再次從我們記憶深處泛起的時候,我們所審視的 以至於懷念的 就不僅僅是電視劇本身,而也是那個時代的杭州,那個靜謐、包容、雅致 安於一個旅遊城市的小省會城市 杭州[89]
  • similar viewpoint: douban[90]

杭州影視頻道的方言綜藝節目《金海岸快樂七點檔》、杭州少兒頻道的方言欄目劇《青春門5號[91][92]等等

國家廣電總局2005年10月《廣發劇字[2005]560號》[93]禁止地方題材電視劇使用方言。[94]2009年7月廣電總局發言人朱虹說「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95],至此禁令全國嚴格執行。[96]

  • 人民網評論摘要: 放過方言和港台腔,圍剿廢話與套話[97]

other

[編輯]
  • 特型演員消亡史[98]
  • 2013年唐國強第30次演毛澤東有點困惑 [99] /// 其後2001年電視劇《長征》裏各領導人角色,包括唐國強主演的毛澤東,不講湖南話。<--- evidence is streaming video on various sites.
  • full script of original speech: 廣電總局發言人:電視劇中領袖人物要說普通話[100]


這是廣電總局繼去年禁止播放用方言配音的外國影視片、今年年中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港台腔以及夾雜外語、方言之後 [...]去年禁止播放方言配音的外國影視片遭到了一些地方方言電視製作者的抵制,有的省份的藝術單位甚至組織了座談會對通知提出意見,早先「禁止港台腔」的通知則被人看做「打南不打北」,有方言歧視之嫌疑。這回的通知剛下發,四川即有媒體報道,「大批成都導演、演員對此《通知》大喊遺憾」。[...]去年禁播方言譯製片時,製作上海話版《貓和老鼠》的上海滑稽劇團一位團長對媒體說,上海小孩子連上海話都不會說了,他強調上海話也是一種文化,他們的製作就是出於保護方言的目的。[...]比較實事求是的說法是,和北方方言及其背後的地域文化以極富進攻性的姿態侵入南方相比,南方本土的地域文化正在呈消退之勢。[...]一個很自然的疑問是,禁止方言電視,北方方言是否在此列?字典里對「普通話」是這麼解釋的:「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可見普通話並不能和北方話畫等號,而是在後者基礎上的提升。然而,事實是,大量操北方方言或者夾帶北方方言詞彙的電視劇在全國各地的屏幕上都很流行,北方方言在優秀的電視人宣傳下成了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最富有表現力的方言。然而語言學家會告訴你,沒有哪種方言比另一種高級。再看看一次次重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每次都會收入「大腕」、「蹦迪」、「大款」、「托兒」、「神侃」、「宰客」這樣出自北方方言的新詞,而新近的再版中,「白相人」、「吃講茶」這樣源自南方方言的詞彙則被剔除。相信其中損益,電視劇居功不小。[...]《大明宮詞》裏傅彪說的陝西話是不是也要重新配音呢?[101]


  • 面對禁令,憑啥趙本山是個例外?[2]
  • 類似的禁令出台之後,綜觀螢屏還是收效甚微,一些主持人照樣在"發嗲",照樣在使用"家鄉話"。這次對方言電視劇的限制恐怕也是不了了之。因為每一次禁令似乎都有個"例外",譬如開演唱會明星不准假唱,但又說電視晚會可以"原則上通過"。眼下針對方言劇的限令,廣電總局有關士又解釋說,方言和口音不同,有些地方的口音還是一個特色,並表示東北味的電視劇《馬大帥》不在禁令之列,趙本山還可以說東北話,明年賀歲劇《馬大帥》第三部照樣可以拍。[2]

這樣的解釋大有「你不說我還清楚,你一說我就糊塗了」的感覺,難道東北話是地方特色,四川話就不是地方特色?聽不懂東北話是「馬來西亞人」,聽不慣四川話就是「坦桑尼亞人」?趙本山的《馬大帥》可以縱橫螢屏,憑啥重慶的《山城棒棒軍》就該「胎死腹中」?[...]既然限令出台,就該有其威信和「殺傷力」,大家都應該遵守才行。如果無名小輩「難逃一劫」,名流大腕就「網開一面」,這無疑使強者俞強,弱者俞弱,非但於情於理說不過去,也影響法規的尊嚴。因此,在同一標準之下,趙本山們不該「得瑟」,更不能成為例外。[2]

[104] 著名鄧小平的扮演者,著名演員盧奇的妻子唐萍,她表示從真實性上來講還是說方言較好:「要是從反映當時的真實性的角度來講,當時的領導人還是說各自的方言的。盧奇以前扮演鄧小平的時候都是說四川話的。」 [105]

朱紹華(1972年—,土家族,湖北恩施州巴東人)

  • 有些地方話雖然聽不懂,好在文字都是一樣的,可以打上字幕,這也是港台及國外影視劇的通行做法,大多數的人還是能夠懂的,這些問題只能加以引導,現在卻是「明令禁止」,可有必要?[106]
  • 我們大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方言很多,許多方言都已經在歷史的長河裏自然消失了,和方言同時消失的還有很多地方文化及民間藝術,這是許多歷史學家深為痛心的,要搶救這些地方文化和民間藝術,必須要精通方言,可以說,對有些地方方言,我們不僅不該禁止,還應該挖掘和保護,而且現在許多方言已經形成它們特有的風格,如東北話、上海話、廣東話等,在影視藝術上,我們不但不該全面禁止,還應該給它們留下適當的發展空間,畢竟這也是人民的需要。[106]


  • 像我這種極少看國產電視劇的人,都曉得《武林外傳》裏的佟湘玉說話帶有濃重的陝西口音;《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則一口河南腔,以至於我一直誤以為許的扮演者王寶強是河南人;《我的團長我的團》簡直是各地方言的大雜燴;近期熱播的《我的兄弟叫順溜》裏,三營長說的是湖北方言[107]
  • 方言電視劇的風生水起,以及方言在地方電視節目當中的大行其道,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背後的緣由其實並不難理解。如果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喉嚨,只發出一種聲音,其話語自然是代表中央權威的普通話;等到各個地方都有了發言的欲望和聲道,而且主要是說給地方人民聽,方言便會復甦,重新展開對普通話話語的反抗。中國改革開放的要義之一,即是讓各個地方自己發聲,同時聆聽、接納外來的聲響。聲音和話語的多元化,指向文化和權力的多元化。這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普通話的誕生正如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的統一,實質上意味着一種中央權威的確立,它的推廣乃是中央對地方的同化與支配。與此相應,如果普通話受到了方言的威脅和挑戰,很可能暗示地方對中央的分化。[107]
  • 與其對方言劇搞一刀切,還不如交給市場經濟進行優勝劣汰。很容易想像,有多少東北人會喜歡觀看閩南語的電視劇?[107]

2015—10—08

  • 說到方言劇,《馬大帥》系列應該算是典型的用東北方言拍攝的了,那麼很多人都能聽懂的東北話究竟合不合乎規範呢?記者把電話打給了正在拍攝之中的《馬大帥3》劇組,趙本山正在忙着,他簡短地告訴記者:「東北話大家都能聽得懂,接近普通話了,應該沒什麼問題吧。」編劇白鐵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普通話也是以東北方言為基礎的。我們在拍的時候只要注意一下少使用一些土語之類的,觀眾們都會聽得懂的。我想說不讓用方言,應該是指那些河南話四川話之類的大家都聽不懂的話吧。」[...]記者問到「因為這個規定會不會導致《馬大帥3》在後期製作時特意用普通話配音」,白鐵軍說應該不會。在他看來,東北話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這也是電視劇的一個特點。[108]
  • 東北話馬大帥3》最終放獲行.[109]

[110]

  • 中國的語言原本就豐富多彩,有八大語系。而方言有着自己的特色,北京有大量的北京土話,上海人也是聽不懂的。不過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多姿多彩的語言,影視作品拍出來才能更搞笑。[108]
  • 東視文藝頻道總監滕俊傑告訴記者:「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老娘舅》、《開心公寓》以及《紅茶坊》都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它們都不屬於電視劇範疇,都只是電視欄目而已。電視劇投拍、播出需要相關的許可證、拍攝證等,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這個通知和我們沒關係。」而《紅茶坊》的製片人梁定東也表示:「的確很難確定情景劇應該屬於哪個範疇,參與評比的時候,我們都是放在短片類的。[111]
  • 《紅茶坊》的製片人梁定東: 在電視劇中規範、提倡普通話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但方言有其地方特色,舉例說,北京話最接近普通話,但是大量的北京土話外地人就聽不懂了[111]
  • 我們的節目曾經賣了40集到台灣,他們的目的是把我們上海的情景劇當作學習上海話的教材,這說明方言劇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優勢的,也有大量的觀眾和比較大的廣告市場。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該推廣普通話、傳承上海話。[111]
  • 談到如果情景劇也被劃入電視劇範疇,那還會不會用普通話繼續製作節目時,梁定東表示出了自己的擔憂:「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們肯定要執行了。但是要用普通話來繼續做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情景劇的地方性太強了。」[111]
  • 如何區分電視劇和情景劇,卻是又一個讓業內人士困惑的問題。SMG節目研發中心主任鮑曉群告訴記者:「情景劇、欄目劇都是新劇種,目前還沒有一個非常嚴格、明確的界定標準。像《老娘舅》這一類劇,更多是當地的主持人參與演出,利用的是電視台的本地資源,從結構上來說,也更加本土化。」[111]
  • 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談了自己的看法:「其實我們早就在做這個嘗試了。拍攝《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時候,還曾經引發了爭議,很多觀眾認為領袖人物的聲音和形象是一體的,不能丟掉。但是我們認為,應該更多的做到神似,擺脫了聲音這個條件的束縛,才能更好去揣摩領袖人物的內心。」

[111]

  • 1999年,唐國強主演的《開國領袖毛澤東》首次做出了領袖不講方言,完全講普通話的嘗試。[112]
  • 剛剛(2005)熱播的《呂梁英雄傳》完全採用方言拍攝。[112]
  • 方言劇《王保長新篇》在四川地區大受歡迎。[112]
  • 本報記者昨日採訪了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文化研究所專家徐舫州教授。他表示:「方言電視劇其實不會形成泛濫,只是屬於個別現象,它的發行渠道肯定不如普通話電視劇那麼受歡迎,不應該由廣電總局下達命令禁止,而是讓市場選擇,自然淘汰它。」[112]
  •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授付程向記者介紹,方言指的是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和普通話有較明顯差異的語言,像《劉老根》、《馬大帥》這樣的電視劇中的語言基本屬於普通話,不過是帶有東北方音的普通話。[...]未來的方向還是標準的普通話,實際在理論上也是語言越規範,自由度越大,傳播範圍越廣。」[112]
  • 央視影視部汪國輝主任認為:央視非常歡迎廣電總局的新規定,這是符合國家「推普」的精神的,而且作為國家電視台,央視也一直堅持用普通話廣播,因此《通知》的執行不會對央視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汪主任同時也表示,現在有不少優秀的方言電視劇,像之前在央視播出的《呂梁英雄傳》就是採用山西方言拍的,受到了觀眾朋友的喜愛。[112]
  • 《呂梁英雄傳》中,劇中演員一口的山西話曾經令不少觀眾印象深刻,導演何群表示,讓觀眾能聽懂是第一位的,「這個文件在實施中肯定會有一定困難,其實很多方言裏有它獨特的幽默的成分,是不一樣的效果,電視劇要講求大眾化、娛樂化,我覺得在創作上還是多樣性好一點。」[112]
  • 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的李培森主任對記者表示,"電視劇中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不能一刀切,因為用的方言還是有它獨特的幽默和魅力,「這個只能是提倡,如果硬行還需要時間。」[112]
  • 在《八路軍》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扮演朱德將軍的王伍福認為,對於講普通話還是方言,這兩方面都不能太絕對,「其實觀眾還是喜歡方言,因為它來自生活,畢竟現實中也是各地的人都有,再講普通話也會流露出自己家鄉的味道,當然純粹的方言觀眾也聽不懂,我覺得可以在普通話的基礎上在某些對白字尾上有一些典型的方言味道。」[112]
  • statistics:
  • 在廣東,方言劇《外地媳婦本地郎》根據央視索福瑞對廣州地區2003年收視率的調查,收視率最高曾達到22個點,並在收視率前40名的排行中高居榜首。[112]
  • 在成都,方言劇《王保長新篇》最高收視率達到了8.0,位居當地同期播出電視劇榜首。《王保長抓壯丁》的續集也準備在10月開拍,投資將會增加到1000多萬元,主演仍由李保田擔任。[112]
  • 在重慶,重播了10多次的方言電視劇《山城棒棒軍》,收視率依然很高。11月還會開拍續集。[112]


  • 舉措卻引發國人一片反對聲潮[113]


  • 在主要是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的電視劇中,用方言和用普通話,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在有關反映人民領袖毛澤東的電視劇中,人們已經習慣於毛主席講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話,如果讓毛主席講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不僅不符合他本人的實際情況,也失去了許多特別的味道,無疑會大大削弱人物的真實感,降低電視劇的吸引力。[114]
  • 廣電總局不准電視劇使用方言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推廣普通話,應該說,從大道理上來說,這有其合理之處。但是,用錯了地方。推普工作重要,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也同樣重要,我們不能為了推普工作,讓社會主義文藝受到損失。[...]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方言的存在是客觀現實,也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最為深厚的土壤,如果我們為了推普,將這塊土壤剷除掉,無疑是相當於自斷生路。[114]
  • 近年來在全國火得一塌糊塗的東北小品,其最出彩的地方,就在於廣泛使用各地方言,讓人們從中得到了無窮的樂趣。試想,如果讓趙本山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他的小品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114]
  • 誰也不知道當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怎樣說話,因此《漢武大帝》中陳寶國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沒觀眾覺得失真,去計較兩千年前長安人不是這樣說的。《大決戰》中那些來自山東江蘇的基層軍官、普通士兵,沒必要說他們的家鄉話,因為他們的身份特徵在影視中並不很重要。[115]可是我們看到,影片中的毛澤東鄧小平等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影響的人,說的話都帶有自己家鄉的口音。這樣的藝術處理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大人物,就該享受「特殊待遇」,而是基於觀眾對歷史的理解,對文藝作品的欣賞趣味。因為這些大人物說家鄉話,現在的成年人還有起碼的記憶或者了解。他們知道毛澤東在開國典禮上講的是湖南話鄧小平1984年國慶閱兵時講的是四川話。如此處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呈現真實的歷史。[115]
  • 全面封殺小人物在電視劇中說方言的權利,未必符合語言與藝術的發展規律。[...]《馬大帥》中演員的大米查子味,能更真實地體現黑土地上老百姓的生存狀況。[115]
  • 支持封殺方言的人可能會找出諸多理由,比如說推廣普通話,統一文化市場,或者促進各地文化交流等等。但在遙控器完全由觀眾掌握的今天,大可不必替廣大觀眾作如此細緻的考慮。市場的優勝劣汰是最強有力的,沒有幾個人願意掏錢去拍沒人看的戲。一些電視劇中加入方言元素,或者乾脆用方言拍攝能夠受到歡迎,自有其市場規律,說明有人喜歡這些。我並非川人,前些日子卻喜滋滋地觀看重慶衛視播出的方言劇《麻辣冤家》,我覺得劇中周富貴一家人說着重慶話,將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演繹得太精彩了。[...]相信拿着遙控器的廣大觀眾吧,講講方言沒啥大不了的[115]
  • 電視劇中的方言其實並不妨礙普通話推廣。方言的形成是漫長的,其消亡也有一個過程,由政治的因素決定,更由經濟的因素決定。中國人講過多少種彼此聽不懂的方言,語言學家們也未必了解。古代只有那些做買賣或做官的人,才有講「官話」的需要,因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體系下的農民,不需要通用語言。可是改革開放這二十多年來,方言的影響以從未有過的速度減弱。因為統一市場的形成、人員資本商品流動的加快,人們舍其方言而學普通話,是一種合乎自身利益的明智選擇。多少年來王朝或者政府,用行政力量提倡講通用語言,抵不上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巨大的能量[115]
  • 秦始皇為統一六國,不用政府強制力則不能書同文車同軌。而今不僅全國且全球都形成了統一市場,交通和資訊又這樣發達,學習通用語言往往是不得不如此。中國偏僻山鄉中學裏孩子拼命學英語,自然不是由於美國的壓力,而是出於與其交流的需要。

[115]

  • 許多經典紅色影視劇中,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濃重的鄉音,給人們很強的親切感和歷史的真實感,如果都改成標準的普通話,感染力勢必大打折扣。[54]
  • 如果今天以「推廣普通話」為由理直氣壯地封殺影視方言,明天是不是也可以以同樣的理由要求地方戲曲「都必須用普通話演唱」呢?[54]
  • 以一紙禁令對待文化領域中許多爭議性問題,表面上看是懶惰,是不願耐心細緻地對文化進行具體分析和具體處理,而從更深的層面上看,其實是公權機關對公民「文化多樣性」合理訴求的不尊重和漠視。[54]
  • 一個國家的公民,有權利要求內部的文化多樣性,有權利要求保存和延續這種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權利去接觸和欣賞,有權利從中感受親切、驕傲和感動。比如,東北人有權欣賞東北語言風味的影視作品,湖南人也有權從電視中品味瀟湘風韻。同時,全體國民也有權利接觸和欣賞任何一種他喜歡的地域語言與特色文化。[54] (類似觀點其後被[53]引用)
  • 以推廣普通話為例,真正有價值的作為,並不在於對方言做出了多少封殺,而在於對推廣普通話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情。[54]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周濤. 浅谈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3, (7). 
  2. ^ 2.0 2.1 2.2 2.3 查俊.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 檢察日報. 2005-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摘要版由人民網輯錄於:18日集粹:那一刻,我惊诧于自己的贪婪与无耻. 人民網. 2005-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2).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檢察日報20151018」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封杀影视方言怎能“打南不打北”. 文摘周報. 2005-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此文摘是綜合了兩份稿,包括: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國青年報.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人民網——轉自新京報.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2). 
  4. ^ 4.0 4.1 4.2 4.3 李姝; 范東波. 广电总局禁拍方言剧 《王保长新篇》改说普通话. 新浪娛樂——轉自華西都市報. 2005年10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0-28).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華西都市報20051015」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 ^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可以和谐并存. 中國廣播網. 201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6. ^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省政府令第22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 2007-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7. ^ 7.0 7.1 7.2 朱小紅. 4月1日起浙江规范语言文字,晚上7点-9点电视台不允许播方言类节目. 新華社浙江分社主辦浙江都市網. 2007年03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8. ^ 沈偉光. 沈伟光在全省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培训会讲话提纲. 又轉載至:沈偉光. 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全面实施. 2012-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摘錄版亦刊於新華網浙江为方言建档,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 浙江在線——轉自新華網. 2011年11月0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6日). 
  9. ^ 王樹瑛. 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東南學術》. 2017, (4).  全文公開於: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媒體語言已經滲透到......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使用。各級地方電視台、廣播電台應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 重視方言的推廣和使用。可以適當調整部分時間用方言來播報本地市的新聞, 通過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方言節目來引起觀眾 (聽眾) 對方言的重視。......優秀的電視劇和紀錄片, 如《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國》等, 都可以提供方言對譯配音版本, 以增強優秀文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鮮活互動;還應適當增加方言影視娛樂節目, 可以寓教於樂, 充分利用明星嘉賓的影響和效應, 引導年輕人重視對方言的關注和使用。此外, 如果該地的方言比較難懂, 還可以適當增加學習方言的節目, 滿足更多人學習本地方言的需求。  作者是湖北恩施人,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10. ^ 鍾舟海; 凌漢華. 从文化生态学看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以客家俗语为中心. 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14, (4): 1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1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李军林201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2. ^ Kuppens, An H. Incidental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media exposure.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0, 35 (1): 66-67, 79-80. Thus, media technologies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 but also for incidental language acquisition. (...) In addition to these studies on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elevision, there is research that confirms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i.e., by bilinguals; see, e.g., Uchikoshi 2005, 2006a, 2006b) and of a native language (e.g., Krcmar, Grela, and Lin 2007;Rice et al. 1990; Wright et al. 2001) from television viewing. (...) Incidental and inten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very different processes when it comes to, for instance, the object of focus of the learner's attention (meaning vs. form), the amount of exposure needed (more vs. less; see, e.g., Gass 1999, 322), and the degree of (teacher) 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none vs. some). 
  13. ^ Koolstra, Cees M.; Beentjes, Jonannes W. J. Children'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watching subtitled television programs at hom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9, 47: 59.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may even be right when they claim to learn more English from television than in school (Vinjé, 1994).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stimulated through watching subtitled television programs. 
  14. ^ 宗珵; 周科娜. 小宁波人只说普通话不说宁波话(图). 搜狐新聞——轉自現代金報. 2007-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3). 
  15. ^ 15.0 15.1 羅昕; 陶麗. 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聞知識》 (陝西日報社). 2012, (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16. ^ 莊梅茜. 方言節目與大陸新時期的地方媒體政治:以〈百曉講新聞〉為例 (PDF). 《傳播與社會學刊》. 2016, 3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2-22). 
  1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台州日报2007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 ^ 18.0 18.1 用品牌引领客户——从黄金资源广告拍卖看台州影视文化频道的品牌价值. 台州廣播電視總台官方網站.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結集於《創新之源:優秀論文集(上)》,江琴寧(主編,台州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屬《五年飛颺》系列叢書.
  19. ^ “阿福”马占胜讲述:“阿福讲白搭”幕后的故事. 台州日報. 2007-02-09. 
  20. ^ 20.0 20.1 呂淨淨. 《阿福讲白搭》的接近性优势. 《視聽縱橫》 (浙江省廣播電視局主辦). 2007年5月, (3).  全文公開於:从《阿福讲白搭》谈方言新闻栏目的接近性优势. 台州廣播電視總台官方網站.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21. ^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的通知(浙广局发〔2007〕138号). 浙江省廣播電視局. 2007-08-15.  全文公開於:政策经典: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 安徽亳州市電視台副台長馮大鵬的新浪博客. 201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22. ^ 浙江省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的理性审视.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 2008, (6): 12. 
  23. ^ 大阅兵现场解说怎么完成?粤语解说什么味道?揭秘总台直播“隐身人”. 觀察者網——轉自央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 2019-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7). 
  24. ^ 羅贊. 地级台方言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視聽縱橫》 (浙江省廣播電視局主辦). 2017, (1).  全文公開於:地级台方言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台州电视台《阿福讲白搭》为例. 浙江省廣播電視局官方網站.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25. ^ 国航空姐微博暗讽温州人普通话不标准引网友热议. ——轉自溫州都市報. 2011-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6).  該事件被以下論文討論:莊梅茜. 方言節目與大陸新時期的地方媒體政治:以〈百曉講新聞〉為例 (PDF). 《傳播與社會學刊》. 2016, 37: 16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2-22). 
  2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Kuppens201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7. ^ Uchikoshi, Yuuko. English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 What are the best predictors? (PDF).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6, (9): 3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2-20). 
  28. ^ Uchikoshi, Yuuko. Narrative development in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 Can Arthur help? (PD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5, (41): 464–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8). 
  29. ^ Uchikoshi, Yuuko. Early reading in bilingual kindergartners: Can educational television help? (PDF).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2006, (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3-21). 
  30. ^ Uchikoshi, Yuuko. English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 What are the best predictors? (PDF).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6, (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2-20). 
  31. ^ 为方言走上银幕点赞. 新華網——轉自光明日報. 201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32. ^ 崔倩:“方言禁令”是在防止电视剧低俗化. 搜狐文化. 2009年07月30日. 
  33. ^ 普通话占领影视方言领地,你支持吗?. 搜狐文化——轉自[[]]). 2009年07月29日. 
  34. ^ 34.0 34.1 郝芳芳. 广电总局为推广普通话禁方言引争议(图). 新浪新聞——轉自內蒙古晨報). 2006年04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3). 
  35. ^ 罗尘:普通话早就不流行了. 2009年07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4). 
  36. ^ 罗尘:普通话早就不流行了. 2009年07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4). 
  37. ^ 王聰聰,史小寧. 影视剧掀起方言热 58.2%的人认为东北话最火 (and many more stats). 中國青年報. 200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2). 
  38. ^ 黃杰. 广电总局“刹车”方言 献礼剧“领袖”说普通话. 搜狐娛樂. 2009-07-17. 
  39. ^ 39.0 39.1 再回应:要像爱护赵本山一样,爱护其他方言. 2009-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40. ^ 裴钰: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可以和谐并存. 中國廣播網. 201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41. ^ 41.0 41.1 41.2 广电总局欲整顿方言剧 文化学者称要对其宽容. 網易娛樂專稿.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9).  又轉載至:专访裴钰:对方言剧要宽容 保持平衡度最重要. 新民網.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2). 
  42. ^ 空引用 (幫助) 
  43. ^ 传赵本山身家过7亿 靠“东北方言文化”致富. 搜狐文化——轉自中國經濟網). 2009年02月03日. 
  44. ^ 广电总局向西藏、新疆分别捐赠千集电视剧. 慧聰網 ——轉自新華網. 2005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45. ^ Erbaugh, Mary S.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as a Medium for Reconciliation within Greater China. Language in Society. March, 1995, 24 (1). 
  46. ^ 邵培仁、楊麗萍. 《媒介地理学: 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0年9月: 第209頁. 
  47. ^ 藍恩. 选择小品应更宽容些(图). 搜狐文化——轉自瀋陽日報). 2007年12月06日. 
  48. ^ 空引用 (幫助) 
  49. ^ 屏蔽方言:“王宝强们”会消失吗?. 搜狐文化——轉自東方網-文匯報). 2009年07月29日. 
  50. ^ 怎么看现在电视剧中的南方人一口北方方言的现象?. 知乎.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51. ^ 51.0 51.1 51.2 51.3 寧玲. 广电总局规范方言电视剧 “马大帅”还说东北话. 新浪娛樂——轉自瀋陽今報. 2005年10月13日. 
  52. ^ 崔明海.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国语统一”的思想争论——兼论中共领导下文字改革的理论话语与策略转向 (1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53. ^ 53.0 53.1 53.2 蔡尚偉; 王淑萍. 关于方言节目的“一方之言”. 人民網 (人民日報社). 2005年11月0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4).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54. ^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端木. 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國青年報 (共青團中央).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其摘錄版收於人民網兩份報導: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網.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1). 張帆(編)、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網文化專題.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7). 
  55. ^ 顧芳芳,韓燕,王健. 用杭州话说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本地化的思考. 《新聞實踐》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200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20). 
  56. ^ 在杭州你可能没听过“小热昏”,但一定知道《阿六头说新闻》. 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57. ^ {{cite journal|author=陸琴芳|title=地方電視台情景劇的生存狀態—以《本塘第一劇》 為例|journal=《青年記者》|date=2010||url=http://www.cqvip.com/qk/82782x/201011z/681787490201032041.html%7C
  58. ^ 李安娜. 民生节目品牌的塑造与提升策略——以《我和你说》为例. 《傳媒評論》. 2016, (6). 
  59. ^ 莊小蕾. 钱江频道品牌栏目纷纷“换血”, 我爱杭州佬告别观众. 今日早報. 2008年10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60. ^ 60.0 60.1 60.2 60.3 60.4 电视方言节目火爆浙江各地 方言名嘴争说新闻. 錢江晚報 . 2006-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61. ^ 羅昕,陶麗. 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聞知識》. 2012, (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62. ^ 陳建平. 电视娱乐节目与地域文化——以金华电视台《二十分可乐》为例 (5). 2010.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63. ^ 63.0 63.1 63.2 標題不詳. 《浙江日報》. 2005-04-07.  轉載至方言类节目引出的争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2005-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64. ^ 張濤. 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理念. 《青年記者》. 2007, (7). 
  65. ^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省政府令第22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 2007-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66. ^ 在浙江省语委、语言文字专家及相关单位举行座谈会,探讨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今后,黄金时间晚上7点到9点,电视台不得播出方言类节目,在播出的方言类节目中,应当加上汉字字幕,对这项规定你觉得合理吗?. 新華社浙江分社主辦浙江都市網. 2007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67. ^ 肖姍姍,段禎. 迫于广电总局禁令 四川方言版《潜伏》被停播. 新浪娛樂——轉自天府早報). 2009年07月22日. 
  68. ^ 陳昱.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搜狐文化——轉自新民周刊). 2009年07月30日. 
  69. ^ 陳昱.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搜狐文化——轉自新民周刊). 2009年07月30日. 
  70. ^ 陳昱.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搜狐文化——轉自新民周刊). 2009年07月30日. 
  71. ^ 《决战南京》改方言损失30万 不满禁令还得照办. 搜狐文化——轉自揚子晚報). 2009年07月22日.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蜀狂. 禁播方言剧?. 人民網文化. 2005年10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5).  後來摘錄於張帆(編)、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網文化專題.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7). 
  73. ^ 73.0 73.1 73.2 湖南卫视的“怪味豆”--《晚间新闻》. 新華網湖南頻道——轉自傲視論壇,原稿件不晚於2003年3月6日). 200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05). 
  74. ^ 大頭照: 维盈顾问. 上海維盈律師事務所. 2020-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75. ^ 高一飞. 廣西大學法學院. 2020年04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76. ^ 76.0 76.1 76.2 76.3 高一飛.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的无知. 中國法院網 (人民法院報社). 200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全文轉載於:高一飛.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对文化的无知与傲慢. 紅網 (湖南省委宣傳部直屬事業單位). 2005年10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該文被摘錄於張帆(編)、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網文化專題.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7). 
  77. ^ 四川荧屏起方言工程 主持人乡音一片要不要得?. 新浪影音娛樂——轉自華西都市報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 2004年08月0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16). 
  78. ^ 張雅婷; 莊萍萍. 追忆泰国车祸离世的暨大教授庄礼伟:是高考状元也是“不老男神”. 南方都市報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2018-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79. ^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港台話也是中國話,莊禮偉,2005年,出版物不詳。全文免費轉載至港台话也是中国话. 新浪博客. 2007-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 該文被摘錄於張帆(編)、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7).  已忽略文本「work人民網文化專題」 (幫助) 後來全文投稿於莊禮偉. 港台话也是中国话. 《視野》 (蘭州大學主辦). 2006, (1). 
  80.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羅雪揮. 方言濒危 城市规模越大受到的冲击越大. 新浪新聞——轉自《中國新聞周刊》 (中新社). 200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14). 
  81. ^ 趙慶國. 拿什么拯救你 舌尖上的乡愁. 《中國改革報》 (中國改革報社). 2015-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82. ^ 李艷梅.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方言风暴”及其成因. 《現代語文:下旬.語言研究》 (曲阜師範大學主辦). 2009, (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83. ^ 《绝对OK》全新改版. 今日早報 (杭州). 2006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84. ^ 9月5日零点,省级频道集体变脸 将强化城际联动. 浙江在線. 2005-08-31. (原始內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幫助)存檔於2005-12-06). 
  85. ^ 汪莊. 继方言译制片后广电局又禁方言电视剧--痛惜地方文化被抹杀. 天涯論壇 > 娛樂八卦 > 灰常點評. 2005-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86. ^ 周海文. 方言节目热探析. 《視聽縱橫》. 2006, (4). 
  87. ^ 浙派情景剧尝试 《开心一家门》收视一路飙升. 新浪娛樂. 2006年12月14日. 
  88. ^ 杭州主持人拼演技. 新浪娛樂——轉自今日早報. 2007年12月22日. 
  89. ^ 如何评价电视剧“青春门5号”?.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90. ^ 一隻眼睛. (找到啦!青春门5号!)有杭州本地小lv吗?小时候.... 豆瓣拉踩小組. 202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91. ^ 李文,大寶. “青春门5号”海选演员啦. 杭州網. 2010-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92. ^ 豐峰. 情景喜剧《青春门5号》 深受到杭州观众的欢迎. 錢江晚報. 2007年01月23日. 
  93. ^ 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重申電視劇使用規範語言的通知》(廣發劇字[2005]560號),2005年10月8日。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 中國政府入門網站. 2005-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94. ^ 李岩. 特型演员是怎样淡出历史舞台的. 騰訊文化【禁區年譜】系列. 2014-09-05.  . 又轉載至:中共领导人的替身是如何淡出历史舞台的?. 亞洲新聞周刊. 2014-12-10. 
  95. ^ 广电总局发言人:电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 華商報. 2009年07月17日. 
  96. ^ 肖揚,楊文杰,張玉洪. 广电总局再出新规管制方言 “领袖”要讲普通话. 北京青年報. 2009年07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1). 
  97. ^ 張帆(編)、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網文化專題.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7). 
  98. ^ 江岳. 特型演员消亡史. 新浪科技——轉自首席人物觀). 2018-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99. ^ 石月. 唐国强第30次演毛泽东有点困惑 想饰演晚年诸葛亮. 人民網——轉自長沙晚報. 2013年05月07日. (原始內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幫助)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100. ^ 广电总局发言人:电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 華商報. 2009年07月17日. 
  101. ^ 牛文怡.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南方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2). , 轉載至牛文怡. 各位名嘴主持人:好好说话 也要有个性地说话. 南方都市報 (南方日報報業集團). 2005-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0-20). 
  102. ^ 封杀影视方言怎能“打南不打北”. 文摘周報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 2005-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該文是綜合了兩份稿,包括:端木. 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國青年報 (共青團中央).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牛文怡.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南方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2). 
  103. ^ 余少平.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 湘里妹子. 2006-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104. ^ . ——轉自[[]]).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05. ^ 电视剧中领袖需说普通话 卢奇妻子:方言更真实. 新浪——轉自成都商報. 2009年07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106. ^ 106.0 106.1 朱紹華(土家族). 不讲方言的赵本山还是赵本山吗?. 紅網 (湖南省委宣傳部直屬事業單位). 2005年10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107. ^ 107.0 107.1 107.2 羽戈. 普通话与方言之争的权力隐喻. 東方早報 (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 2009年0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108. ^ 108.0 108.1 108.2 王麗君. 广电总局限制方言 《马大帅3》拍摄不受影响. 遼寧僑聯.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109. ^ 京華時報》,2005年10月14日第A34版,趙楠楠。轉載於电视剧要以普通话为主 <马大帅>等方言剧获绿灯. 人民網.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又轉載至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用方言 《马大帅》获绿灯. 新浪娛樂. 2005年10月14日. 
  110. ^ . ——轉自[[]]).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11. ^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用方言 沪上情景剧继续搞笑. 新浪娛樂——轉自新聞晨報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3-10). 
  112. ^ 112.00 112.01 112.02 112.03 112.04 112.05 112.06 112.07 112.08 112.09 112.10 112.11 112.12 劉瑋,孫倩. 电视剧再次"拒绝"方言 专家:不该禁止让市场选择. 網易商業頻道——轉自北京新京報).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26).  網易網友回應17則應收錄於該網頁.
  113. ^ 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網讀者互動專題.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1). 
  114. ^ 114.0 114.1 114.2 臥槽馬. 电视剧禁方言失去许多特别味道. 人民網——轉自信息時報)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又摘錄於人民網讀者互動專題: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網.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1). 
  115. ^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十年砍柴. 电视剧讲方言不必“一刀切”. 人民網——轉自新京報. 2005年10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又摘錄於人民網兩篇報導: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網.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1). 張帆(編)、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網文化專題.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7).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